冥司有个“食料簿”

来尝菜之前,我刚刚读完了栾保群老师的《扪虱谈鬼录》。其中有一章说到了冥簿的事儿,对我影响相当大。据说,古代的中国人对生命的理解是,每个人的生死都自有天命,而具体活多久都掌握在阴间的生死簿上。除了生死簿,冥司甚至还有一个“食料簿”,上面记录的是一个人一辈子吃喝的食物总量或者价值,这份食物清单享用完了,阳间的寿命也就到了头。

冥司有个“食料簿”

冥司有鬼管食料

书中引用了大量古籍中的记述,其中一个例子是讲康熙年间,某县一姓林的,死后做了土地爷,但经常和他生前的好友,也是这个县的县令来往,当然,都是在县令的梦里。有一天,林土地爷告知县令:“刚看了一份高层文件,说令堂命中该遭雷劈!”县太爷大惊,希望好友相救,林某想了半天说:“我只是个处级干部,这种事情无能为力啊……不过,倒是有一个办法,你加倍地尽孝,让老太太吃比平时贵重十几倍的食物,老太太会禄尽而亡,得以善终。”县太爷依言行事,果然,将老娘养老送终了。过了一段时间,暴雨中雷公降临,“电光绕棺,满屋硫磺气,那雷就是劈不下来”。雷公没法交差啊,结果窜出屋子,将土地庙劈了个稀烂,林土地爷被野蛮拆了迁。

冥司有个“食料簿”

袁枚《子不语》

栾先生辑录的这则故事,来自清朝文学家袁枚的《子不语》。有迹象表明,袁子才对所谓的“食料簿”这件事情是笃信不移的,在一首诗里,他就写过“养鸡纵鸡食,鸡肥乃烹之。主人计固佳,不可使鸡知”这样的句子,充分反映了他的世界观。然而令人纠结的是,正是这位袁老师,又写下过著名的《随园食单》,教人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我现在开始怀疑那到底是一本美食书,还是一本催命的书。

冥司有个“食料簿”

一辈子吃喝总量有定额

如果按照古人的说法,我们今天的口舌之欲是应该三思的,“别看今天吃得欢,小心食料拉清单”。相反,节食或者辟谷,倒成了长寿的秘诀。但古代的人对世界的认知不一定都科学吧?现在这么多人一顿饭动辄天文数字,也没见得他们比吃路边摊的少活几年。食料簿这事儿其实挺扯淡,既然每个人一生的食物都写好了,古代的鬼,又不是土摩托,食物清单里怎么会写上三聚氰胺、苏丹红和亚硝酸盐呢?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