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阜陽老漢的七本愛情日記紙短情長,餘生無求只願執子之手

天氣晴好的上午,文峰公園裡總能看到一對手牽手並肩而行的老人。老太太患有阿爾茨海默病(老年痴呆)已經11年,失去了獨立生活的能力。

從那時起,丈夫張守仁就承擔起照顧老伴的重任。也是從那時起,張守仁每天都要把老伴生活的點滴用文字記錄下來,形成了7本獨特的愛情日記。

(原創)阜陽老漢的七本愛情日記紙短情長,餘生無求只願執子之手

妻子獨自撐起一個家

78歲的張守仁以前是原阜陽地區運輸公司的職工。1968年經親友介紹,與小他三歲的武月華結婚。

張守仁是名貨車司機,常年在外跑運輸,婚後很少有時間照顧家庭。妻子獨自承擔起家庭的重擔,從無怨言。

1971年,原阜陽地區運輸公司支援大西南鐵路線建設,抽調張守仁到四川工作。指令下達後,張守仁猶豫不決,“當時長女才兩歲,次女出生不到一百天。”

“家裡有我,你就放心去吧!”關鍵時刻,妻子對張守仁說。就這樣,張守仁開著貨車去了大西南的深山老林,開始戰天鬥地。

“老伴看似柔弱,其實十分堅強。我們一生養育了四個兒女,家裡的事她從未讓我操過心。”說起妻子,張守仁充滿自豪。但是,妻子也有工作,常年的勞累讓她在年輕時就患上了高血壓。

為了增加收入,同時也為了減輕妻子的壓力,1994年張守仁退休後到駕校當起了教練員。

(原創)阜陽老漢的七本愛情日記紙短情長,餘生無求只願執子之手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

夫妻二人努力下,日子一天天好轉,但是,2008年春節前生活的軌跡再次改變。

那時候,武月華負責照顧年幼的孫子,每次給孩子刷馬桶時武月華明明就在衛生間裡,偏偏要去衛生間取水。

張守仁感覺情況不對,隨即帶著妻子到醫院檢查,被確診患有阿爾茨默病,也就是俗稱的老年痴呆。醫生告訴張守仁,病人如果得不到良好的照料,病情會快速惡化,而且病變可累及神經、運動、泌尿等多個系統,導致患者逐漸喪失自理能力,對家庭造成很大的影響。

“她這個病是年輕時累的,我得好好照顧她。”從此,張守仁承擔起照顧妻子的重任。他對子女們說:“你們好好上班,家裡的事有我!”

每天早晨,起床穿衣、吃藥、上廁所、洗漱、吃飯……張守仁安排得井井有條。醫生說,經常出去散步對病人有好處,張守仁就拉著妻子逛公園、逛超市,揹包裡裝著水杯、藥品、手紙,以及擦汗用的毛巾等。

(原創)阜陽老漢的七本愛情日記紙短情長,餘生無求只願執子之手

走累了,二人就坐下來休息;出汗了,張守仁就把乾毛巾墊在妻子脊背與棉襖之間;妻子的手摸摸褲子,他就知道對方要上廁所;妻子愛聽戲曲,張守仁就帶著她向公園內的票友群走,聽到熟悉的《朝陽溝》選段,言語不清的武月華有時候還會跟著唱兩嗓子。

“他對妻子真是無微不至,就像我們年輕時照顧自己的女兒一樣。”文峰公園的遊人經常可以看到他們手挽手並肩而行的身影。有些人會偷偷地用手機將他們錄下來,發到家族的微信群中,以此教育家人和子女。

(原創)阜陽老漢的七本愛情日記紙短情長,餘生無求只願執子之手

七個筆記本記錄的愛情故事

除了細心的陪伴,張守仁從2008年起開始寫日記。他把妻子每天吃飯、用藥、散步、聊天,甚至上廁所的情況記錄下來。截至記者採訪時,張守仁已經寫滿七個筆記本。

剛開始,張守仁這樣做,是為了鍛鍊自己的大腦,以免自己患上妻子同類的疾病,喪失照顧妻子的能力。

(原創)阜陽老漢的七本愛情日記紙短情長,餘生無求只願執子之手

後來,張守仁會根據自己的記錄,瞭解妻子的健康情況,為醫生診治提供借鑑,適時調整用藥等。

再後來,隨著年齡的增長,以及自己患有心臟病等情況,張守仁擔心自己有一天會忘記妻子,他要通過這些日記把妻子牢牢記在心底。

張守仁還有一個目的,沒有向孩子們明說。他希望百年以後,孩子們能通過這些日記了解他和妻子的生活細節,並懂得一個道理:夫妻之間要相濡以沫,榮辱與共。只有這樣,一個家庭才能和諧美滿。

(原創)阜陽老漢的七本愛情日記紙短情長,餘生無求只願執子之手

採訪結束時,武月華突然拍著手唱起了兒歌,張守仁站起身,開始將水杯、毛巾裝進揹包。此時又到了他們外出散步的時間,公園的小河邊垂柳已經泛出綠意,小鳥嘰嘰喳喳,春天真的到了。

張守仁緊緊抓著妻子的手,邁著碎步,慢悠悠地向草地上走去,他們的背影拉的很長很長。

(原創)阜陽老漢的七本愛情日記紙短情長,餘生無求只願執子之手

張守仁說,這樣的日子很好,餘生再無所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