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異性吸引走:為什麼眼神接觸會有如此強大的魔力?

在愛情電影中,身處擁擠房間裡的兩個人隔著人群深情對望是常見的橋段。但是,這其中發生的複雜且無意識的反應卻只不過是幻影。

你肯定有過這樣的體驗,在經過一個嘈雜、擁擠的房間時,你的目光會與另一個人鎖定在一起。這幾乎就是電影裡的場景再現,似乎除了你們之外,世界其他一切事物都黯然失色;你和另一個靈魂相互吸引,你看著她/他的同時,她/他也在看著你,你們因此相互認識,建立起短暫的聯繫。

當然,目光接觸並不總是令人興奮,畢竟這是大多數人交談時很自然的一部分。但另一方面,目光接觸又幾乎總是有著不言而喻的重要性。我們會根據交談時他人和我們目光接觸的頻率來判斷他們的個性。當我們在街上或者其他公共場合經過陌生人時,如果他們沒有與我們目光接觸,那我們可能就會有受到排擠的感覺。

這些認識都來源於我們的日常體驗,但是對心理學家和神經科學家來說,眼神接觸在幾十年來一直都是有趣的研究課題。他們的研究揭示了眼神接觸的力量,包括我們的眼神傳遞了什麼信息,以及眼神接觸如何改變我們對他人的看法等等。

舉例來說,一個多次被證實的發現是,眼睛凝視會緊緊吸引我們的注意力,使我們更少關注周圍發生的一切。而且,與另一個人的目光接觸會立即引發許多大腦過程,因為我們意識到,那個人正在大腦裡打量著我們。結果就是,我們對他人的目光更加在意,他們的目光中蘊含著自己的想法和視角——這反過來讓我們也更有自我意識。

如果你曾經在動物園中感受到來自猴子或黑猩猩的凝視,可能就會更強烈地注意到這些效應:你幾乎無法克服這種深刻的感覺——它們正在有意識地評判和審視你。事實上,即使是與一幅肖像畫有目光接觸,也會觸發一系列與社交認知有關的大腦活動。換句話說,我們大腦中思考自己與他人關係的區域會因此更加活躍。

毫無疑問,意識到我們自己存在於另一個人頭腦裡的場景確實非常讓人分心。讓我們來看一下最近日本研究人員的一項研究吧。在研究中,參與者被要求觀看一段面孔的視頻,同時完成單詞挑戰,將聽到的各種名詞與適當的動詞聯繫起來(舉例來說,如果他們聽到名詞“牛奶”,那適當的回應就是“喝”)。關鍵在於,參與者在與視頻中的面孔有目光接觸的時候,會在單詞挑戰時表現得更加掙扎。研究人員認為,這種效應是因為目光接觸——即使是和視頻裡的陌生人——的影響十分強烈,以至於耗盡了我們的認知“內存”。

類似的研究還發現,直接與他人的目光接觸會干擾你的工作記憶(我們在短期內保存和使用信息的能力)、想象力和精神控制能力,這些都與我們抑制不相關信息的能力有關。你很可能在沒有意識到的情況下親身經歷過這種效應,比如你會時不時地打斷與他人的眼神接觸,使她/他更集中注意力,聽到你說的話,從而更瞭解你的想法。一些心理學家甚至推薦把目光看向別處作為在幫助幼兒回答問題時的策略。

觀點:過多的目光接觸會讓我們感到不舒服,而且眼神一直盯著不放的人有時會令人毛骨悚然。

研究人員發現,眼神接觸除了會讓我們的大腦陷入“社交過載”之外,還會塑造我們對遇上我們目光的人的看法。例如,我們通常會認為那些有較多眼神接觸的人更加聰明,更有責任心和真誠(至少在西方文化裡是這樣),我們也會傾向於相信他們說的話。

當然,過多的目光接觸會讓我們感到不舒服,而且眼神一直盯著不放的人有時會令人毛骨悚然。在近期一項在科學博物館裡進行的研究中,心理學家試圖瞭解眼神接觸的最佳時長。他們的結論是,平均3秒鐘的目光接觸是最好的(而且沒有人喜歡超過9秒的目光接觸)。

另一個對於相互凝視效應的記錄或許有助於解釋為什麼擁擠房間內眼神接觸的瞬間有時會如此令人印象深刻。近期的一項研究發現,相互凝視會引起自我與他人之間的某種部分融合:我們會認為就個性和外形而言,與我們有更多目光接觸的人和我們的共同點更多。或許,在合適的背景之下,當其他所有人都忙於與別人交談的時候,這種效應會讓你感到,你和那個轉頭看著你的人正在共享一段特殊時光。

眼神接觸的化學反應還不止於此。當你選擇靠近時,你會發現你和對方會與另一種方式建立聯繫,這一過程被稱為“瞳孔模仿”或“瞳孔傳染”,描述的是你和對方的瞳孔如何同步放大和收縮。該過程被解釋為一種下意識的社交模仿形式,一種眼睛的“舞蹈”,而且是比較浪漫的那種。

然而,近來也有一些研究者對這種說法表示質疑,他們認為,這種想象只不過是對他人眼睛亮度變化而做出的反應。在十分靠近的情況下,當另一個人的瞳孔放大時,意味著周圍環境的變暗,這就導致你的瞳孔也開始放大。

觀點:當你深情凝望另一個人的眼睛時,不要以為她/他的瞳孔放大是在傳遞什麼信息。

這並不是說瞳孔放大沒有任何心理學含義。事實上,至少早在20世紀60年代時,心理學家就已經研究了人們在更加被喚醒或刺激(心理學意義上)時,無論是因為理智、情感、審美還是性興趣等,我們的瞳孔都會放大。這引發了關於瞳孔更大(有時會被當作性興趣的標誌)的面孔是否更有吸引力的爭論。至少一些研究,包括幾十年前和一些較近時期的研究,表明確實如此。而且我們也知道,我們的大腦會自動處理他人瞳孔放大的信息。

無論我們的大腦採用何種方式,在這項研究之前幾個世紀裡,民間智慧就確定地認為放大的瞳孔是有吸引力的。在歷史上許多時期,女性甚至使用一種植物提取物來故意放大瞳孔,從而使自己變得更有吸引力。這種植物就是顛茄,在英文中被稱為“belladonna”,來自意大利語的“bella donna”,意思是“漂亮女人”。

但是,當你深情凝望另一個人的眼睛時,不要以為她/他的瞳孔放大是在傳遞什麼信息。近期的一項研究顯示,我們可以從眼部肌肉變化——縮小或睜大眼睛——中讀出複雜的情感。例如,當諸如討厭的情緒讓我們的眼睛縮小時,這一“眼部表情”——就像面部表情一樣——也會把我們的討厭傳遞給他人。

不過,還有另一種重要的眼部特徵:角膜緣環(limbal ring),即圍繞虹膜的深色圓環。近期研究顯示,這些角膜緣環更常見於較為年輕、健康的人群,而且看到角膜緣環的人在某種程度上知道這一點,例如那些尋找短期關係的異性戀女性會認為具有更明顯角膜緣環的男性更加健康和性感。

所有這些研究都表明,“眼睛是心靈的窗戶”不僅僅只是一句古老的諺語,它還透露出許多更深的含義。事實上,深深凝視他人的眼睛有著某種非常強大的力量。有人認為,眼睛是唯一將我們的大腦暴露給世界的部位。

當你看著別人的眼睛時,請思考一下:這或許是你最接近“觸碰大腦”——或許更詩意地說是“觸碰靈魂”——的時刻。考慮到這種強烈的親密感,如果你調暗燈光,並且不間斷地注視另一個人眼睛10分鐘,你會發現一些奇妙的事情開始發生,或許比你以往體驗過的一切都更加奇妙。


被異性吸引走:為什麼眼神接觸會有如此強大的魔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