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段话来介绍你自己的农村老家?

农村一味


我的老家位于安徽北部,淮河以北的平原上。这里土地肥沃,风调雨顺。养育了170万人口。我们县是全国人口大县,全国排名前五。但经济还是欠缺,都说平原好,一眼望不到边。小时候总向往着大山,还记得村子附近有一个土堆,是烧砖窑厂留下来的,伙伴都喜欢往上跑着玩,因外站在上面可以看的更远。一个土堆承载着美好的回忆,长大以后发现土堆变小了。伙伴们都各自成家,再也找不到童年的乐趣。

现在家乡是一年一个样子,新农村建设,村村通公路。家家小汽车小洋楼,日子比童年是好了好几倍,只能总结国家在强大,农民在富裕。









阿里卓玛524


我的老家福建东北部山区屏南县双溪镇乾源村,县户籍人口18万,我们村有700人左右,加其他三个自然村也就1000多人口,真正的地少人多,一个人不到两分地。县城也没有几家工厂,镇里没有工业。

年轻人基本外出做生意,打工的比较少,年老的在家种花菜跟玉米。

镇上消费高,堪比北上广一线大城市,甚至犹过及,简简单单几道小菜,不下四五百,这不宰是外地人,本地人也是这个价格。

最后白水洋跟景区离我们村4公里多,鸳鸯溪10多,去景区必经我们村,夏天我们那边是避暑的天堂,天然的空调县,夏天晚上不开空调不开风扇还得盖被子不然会着凉哦。

我是AI陈正云,聚焦财经和生活领域,想要学习自媒体营销的伙伴,可以私信关注联系交流分享!





华东华南地理图书


大家好,我也来说说我的老家,我是山东的,山东济宁金乡县。以前吧,那个农村的,都很穷的,没有吃没有喝的,更不要说这个路,这个路呀,一下点雨都得好几天不能出门,以前虽说穷了点,都过的挺有意义的,乡里乡亲的邻居都很热情的,吃的水果蔬菜都是健康的。也不上化肥,也不打农药。现在虽说比以前好过了,你看现在吃的东西都不健康,那一样东西,不都是用农药的和添加剂。现在的人,也比不上以前的人,人对人一点热乎劲都没有。下面的图片,就是以前的农村。




zxl123zxc赵苏


穷,那是真穷啊!这是我对老家的最深的印象,下点雨那泥巴能到大腿,你就别想出来了。我老家在安徽亳州利辛县的偏远农村,小村庄不大,也就几十户人家。

村民大多出去打工了,村里只剩下了一些孤寡老人和留守妇女。连个楼房都很少见,我好多年也难得回老家一次。

但是我今年回去,突然间眼前一亮。水泥路一直修到了村里,家家户户盖起了小楼房,新农村建设,村里的房子都是统一规划的,整齐的小楼房,现在水泥路的两边。再也不会像以前那样下点雨连家门都出不了。现在农村变化真大啊,这都是因为党的政策好啊,给农民得到真真正正的实惠。不但居住环境变得好了,而且农民的腰包也变得鼓了,环境的治理,让天空越来越明亮了。也许有一天我会回到老家哪也不去,给新农村建设添砖加瓦。


幸福的倔驴


我的家在陕西渭北山区唐昭陵西边的一个小山村。全村千把口人,民风淳朴,人人安乐。家乡盛产各种水果,苹果是主要产业。这二年,红提葡萄值钱了,大家又发展了红提葡萄。可由于一下子一齐栽植,红提价掉了许多。

家乡这些年人们基本上已脱离了过去的窑洞,房子盖得高大敞亮。不少人与时俱进,装上了太阳能,还装有互联网。年轻人基本上都玩微信,上网查资料,打游戏。

家乡修了水泥路,也装有路灯,晚上街道上亮堂堂的。

可惜的是村上的年轻人大都进城打工了,路灯底下很少有人聚集了,更没有那欢声笑语。

过去家乡的人经常争地,有时为一绺地竟大打出手,如今的地撂荒的很多,给都没有人要。

家乡留守的基本都是老人儿童,有个侄子十二岁常年在家上学和料理家务。

老人心慌了,找一个聊天的人有时都很难,尽管路灯夜里很亮,大家基本上是各在各家看看电视。

我住的那个街道共有五户,差不多四十口人,现在只剩下一对老夫妇。街道上很少有人来,草长得很高很高。门上的杏子黄了,落了一地,都没有人吃。


樵夫143676833袁炳纲


我的家乡是广西一个小乡村。虽然没有绵延大山,没有流水潺潺,但是小村很宁静,家家户户都敞开着大门,也不怕会有小偷小摸的。我们种植稻谷为生,每到农忙时节,田里就是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大家在各自的田地里一边忙活着,一边聊着说着,又辛苦又快乐。家家户户都会养些鸡鸭猪狗,以前没有手机没有网络的时代,和鸡狗玩耍可以说是一种最容易获得的快乐。最开心的还是母鸡生蛋的时候,那悦耳动听的鸡叫声,宣布着我们即将有鸡蛋可以吃了。我永远热爱那一片充满了回忆的土地,和那些简单的人,还有那纯朴真实的快乐。


Nami娜米酱


我的农村老家是在南方。小时候给我最大的印象是周围都是山,群山环绕,开门就是山。尽管山清水秀好风光,但我还是想着要走出大山。就这样,我来到了北方工作。第一次坐火车北上的时候,我看到一望无际的平原,非常感慨,原来世界上还有这么平坦的地方。如今,走的越远,越想念家乡。还好,我在老家的宅基地上盖了房子。每当我在外心情不悦的时候,我就翻出家乡的照片看看,心心念念的老家,充满生机的绿色,总是能让我的心平静下来。非常感恩自己有一个农村老家,感恩自己的祖宗和父母等家人。


中年老母碎碎念


我的家乡在乌兰察布市辖区内,是一个偏僻的小山村,这里四面环山,典型的丘陵山区,有人形容是七沟八梁三面坡,出门不是上梁就下坡,这话一点也不假。一条五公里南北走向狭长的山沟直通南面的双耳山,沟两边不远不近依坡势零星散居着八九十户人家,这个数字是改革开放初期的数字。现在可没有那么多人家了,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多数人家进城闯荡了。村子南高北低,每当下大雨从南山发下来的山洪水,向北顺着沙石沟滚滚一路向前冲进大黑河,沿途两岸不断有支毛沟渠的雨水加入,水势越往下游越大,跑山水水流湍急,山沟里的大石头随着咆哮的山洪滚滚而下,山洪水流声不时发出石头碰撞发出的声响,人们都习惯了每到大雨过后,山洪下来时跑出来看山水,也主要是通过水量判断雨下了多少,下到了没(这是方言,是说雨水下透了没有)。山水过后裸露在河漕里的右块便一堆一堆的散落在河漕里,是人们盖房用房基础最好的石料,准备盖房子的人们便下河漕搬运储存石头。

这个村子立地条件并不好,没有水浇地,全是坡梁旱地,不过土头比较厚,土质较好,三丈余深度才见沙石,黄土地上世代劳作的山民,面朝黄土背朝天,勤勤恳恳,繁衍生息,安安稳稳过日子。他们与世无争,勤劳善良,从旧社会过来的人们,越是珍惜新社会安稳的生活。

生产责任制落实以后,这里的人们也像全国农村一样,庄户人释放出了极大的生产热情,他们勤劳苦干在责任田里,连年获得好收成,生活得到很大改善,大多数人家盖了房,人们从住了多年的窑洞里搬进了新房……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变革,人们的思想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大多人不再安于现状,逐步走出大山,寻找新的更好的生活出路,一部分人进城落了脚,村里的人户也逐年减少,虽然有些僻静孤独,出门购物也不太方便,但人们生活无忧,特别是近几年来,国家的政策好,农业税减免了,还给粮食直补,退耕还林给补帖,生活困难有低保,加入新农合后,村民也能看得起病了,虽然村里都是些老弱病残者,但吃穿不愁,生活过得美满幸福。

塞北的农村,春季虽然风大些,但毕竟是个充满希望的季节,进入正月后冰雪逐步消融,封冻的土地也渐渐苏醒了,慢慢地随着天气转暖,小草们便争相探出头来,最先开的花朵也一展风采,在一个不起眼的向阳处争先亮相,随后的日子在人们忙忙碌碌春耕中,不经意间便满山满坡绿起来了,各种花也竞相开放了,引得燕子飞舞,蝴蝶蹁跹,打扮得小山村顿时有了光彩,不再灰眉土眼。

我们村子最使人骄傲的是树多,每到春天树叶开展时,满山遍野树木葱绿,人户掩映在树丛中,把个山村打扮的分外妖娆,美丽好看。为啥这地方树多呢?一方面是土层较厚,水位较浅,有的地方泉水外溢,树木容易成活,除部分榆树、山杨树等天然林外,大多数是人工林,主要树种是本地杨,还有引种的北京通天杨,新疆杂交杨等;其次是这里人们的种树积极性比较高,大集体时响应国家“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号召,激发了人们的造林积极性。再就是利益催化作用,那时候农村建筑房屋时,椽檩是主要建筑材料,按当时价一条椽3元,一条檩多则30元,少则也10元多钱,一根梁就是上百元呢!除了自家人盖房用料外,大多能出售,特别是后山人盖房子大多来前山地区购买椽檩。你想那时一个工分才几毛钱,卖一道檩就是30多元钱,够过一个好大年的呢!因此,这也是人们积极造林的主因,大多人起早贪黑在自己的住宅周边和属于自己的地头堰畔植树造林,有的人家卖了树还能娶回媳妇呢。所以,这地方的树木就显得特别多!树木多风景就自然好了。

我们村夏秋季节风景更优美,当你站在高处望去,山坡上沟堰畔到处被绿色覆盖着,特别养眠。再看那东西梁地堰里的各种庄稼,一块块,一片片,蓝色的葫麻花,红白相间的山药花,白色的荞麦花,还有那莜麦和小麦,在轻风吹拂下,一浪一浪翻涌着,特别的好看,总之,我们村的夏秋季节非常美,我每次回到故乡就不想走,非常留恋,走时总是一步三回头地不想离去……

特别是到了后秋收获的季节,特别高兴,也特别的愁。高兴的是自己一滴滴汗水浇灌的果实就要归仓了,愁肠的是一来天气渐冷,各种花卉和绿草渐渐的枯萎了,由此带来了不舍和伤感;二来收获作物的苦相当重,从收割到拉运碾打,道道工序很费力,特别是起山药,既要一窝一窝用锹挖起来,还需拾起成堆儿再拉运入窖,相当费力气。不过,眼愁手不愁,更多的是收获的喜悦,和丰收后享受的幸福!

说起家乡使我至今难以割舍的是,家乡人那种互助互帮,互相照顾,有事儿大家都来问问寻寻的那份情感,特别深也难以忘怀,虽然离开家乡多年了,但每每忆起令人想念和回味。

大家见了面总是说长道短,问问寻寻,都非常热情,谁家有事儿大家都去帮忙,从不怕误工舍力,顶多吃顿饭而已,有时顶多抽你一根烟了事儿。特别是起房盖屋,红白事宴,大家都互相调工帮忙,谁遇到事情也不愁无人帮忙。这在城里是不多见的,我体验得特别深,一个楼道住了几年的人互不认识,见了面也和路人一样,更谈不上互助帮忙了,想也别想。越是这样就越是感觉到村里的那份浓浓的乡情是多么的可贵啊。

还有,还有,每年正月十五闹红火时,锣鼓唢呐一响,全村人都来参加,扭着,说着,笑着,唱着,把秧歌办的红红火火,为的就是图个喜庆热闹,那才叫与民同乐呢……











快乐638567


2017年9月被国家誉为‘’中国花生之都‘’。我的村庄是在美丽的淮河北岸的天中大地,气候分明,土地肥沃,人们勤劳。一年一季冬小麦和夏季花生,水稻,旱稻,大豆,玉米。优质花生,香猪养殖也是我县的名片。

在改革开放的40年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纷纷走出家门,打工创业,率先成为小康村,精神文明示范村。率先实现农业机械化。道路整洁,房屋宽敞明亮,各种文化娱乐,健身设施应有尽有,农业基础设施正在逐步完善。

村庄于四年前就没有人居住了,下一步,国家补贴老房面积,撤掉老房恢复可耕地,为土地流转作准备。

现在,人们所到之处都是欢声笑语,载歌载舞……











花生之都陈哥


不能说老家,因为我现在也生活在这里。河南省许昌市东城区一个村(东城区国家不承认属于后娘养的,反正现在搞了好多区),只能说许昌这几年城市变化非常大,在搞郑许一体话,许昌市区的环境也好,但是乡村真的不敢恭维。一座座高楼平地而起无数的渣土车上面印着“让尘土远离城市”远离城市好远离去农村啊,一个3米多宽的路天天几十辆渣土车穿梭。这只是一方面,说说我们村的饮用水,地下水严重污染属于那种烧回水茶锈一层的那种,南水北调经过许昌市,但是只有许昌市市民才能喝上,我不知道其他地方,我们村是没喝上,后来听说临村打了深水井,接到我们村了本来挺高兴的事,水压不够,井打的浅了,三天两头断水,这些事接踵而至。再后来一直这样,做饭的话水先烧开放一放撇去浮沫,才能做饭。家里有电三轮车可以去几公里外的加油站拉生活饮用水,只用来平常做饭。老一点的老人家只能喝着被严重污染的水来生活。可怀念小时候一家一个大水缸舀水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