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救中國文化名人陳列館(東湖旅店)對外正式開放


營救中國文化名人陳列館(東湖旅店)對外正式開放

陳列館利用文字、圖片等還原歷史。

營救中國文化名人陳列館(東湖旅店)對外正式開放

陳列館展出許多珍貴史料。

營救中國文化名人陳列館(東湖旅店)對外正式開放

作為香港秘密大營救“惠州站”,柳亞子、張瀾、何香凝、鄒韜奮、茅盾等著名人士曾入住東湖旅店。

70多年前,一場被譽為“抗戰以來最偉大的搶救工作”的秘密大營救在中華大地上悄然上演。這就是著名的“粵港秘密大營救”,是中國共產黨創造的一個震驚中外的奇蹟。歷時200余天,行程2萬餘里,遍及十幾個省市,營救出愛國民主人士和文化名人800餘人,其中100餘人輾轉惠陽,大部分入住東湖旅店,再沿江而上抵達老隆、韶關各地。東湖旅店成為這一重大歷史事件的重要見證。

昨日,穿越封鎖線——東湖旅店營救中國文化名人陳列館(東湖旅店)正式對公眾開放。春節期間,市民在逛西湖賞花燈之餘,又多了一個感受紅色文化的好去處。

歷史

曾是香港秘密大營救交通站

1941年12月8日晨,日本侵略軍分兩路越過深圳河,向九龍新界發起猛烈攻擊,12日佔領九龍半島,25日攻陷香港。隨即日軍封鎖香港至九龍的海上交通線,實行宵禁,並大肆搜捕進步的文化界人士、愛國民主人士等。這批文化界人士和愛國民主人士有800餘人,大部分是三四十年代從重慶、桂林、上海等地來到香港的。

在這危急關頭,中共中央和南方局書記周恩來先後電示中共駐香港辦事處負責人廖承志、連貫等迅速將隱居香港的愛國民主人士和文化界人士營救出來,並將他們安全護送到國內抗日戰爭大後方和革命根據地。廖承志等人迅速組織港九地區和交通站的黨組織及東江游擊隊全力以赴、不惜代價營救。

東江游擊隊自接到這次秘密大營救任務後,從1942年1月5日開始,迅速組織被營救人員分批從香港秘密過海,由武工隊員將他們護送到港九抗日遊擊隊交通站,然後又分東西兩條路線將他們送往東江抗日根據地。期間,惠州成了主要接送點之一。

在東江游擊隊以及廣大群眾的幫助下,經過幾個月的秘密大營救,800多名愛國民主人士和文化界人士從日軍嚴密封鎖的港九地區成功被營救。眾多資料表明,包括柳亞子、張瀾、何香凝、鄒韜奮、茅盾等在內的百餘名著名人士曾入住東湖旅店。香港秘密大營救“惠州站”,為爭取最廣泛的人士參加抗戰和贏得抗戰的勝利,作出了史詩式的貢獻。

傳承

成為革命史蹟和紅色教育基地

七十八載彈指頃,當年的驚心動魄與硝煙味道已經散去,留下一所院子在鬧市中默默述說過往。

2017年3月,惠城區政府完成對東湖旅店的收購。為進一步保護利用紅色資源,傳承弘揚紅色文化,市委、市政府決定開展東湖旅店保護利用工作,將其作為營救中國文化名人陳列館,依據歷史資料進行修繕,並圍繞秘密大營救進行為期三個月的陳列布展。

全館展陳面積700平方米,分為“營救之路”“轉移惠州”和“黨旗高揚”三大展區,採用文字講述、圖片佐證、實物展示、多媒體演繹等方式,藉助雕塑、模型等,全面真實展示秘密大營救歷史,使其成為惠州又一處革命史蹟和紅色教育基地。

記者在現場看到,陳列館中,廖承志的“惠州詩草”,鄒韜奮的“早出晚歸”,廖安祥的“源吉行”,茅盾夫婦在東湖旅店親自烹飪的“年夜飯”等故事都通過各種各樣的表現形式展現在廣大觀眾面前。

開館後,陳列館將進一步完善展館建設,發揮好服務大眾、服務社會的作用。在今後的運營中,陳列館將進一步發揮公益作用,並與旅遊相結合,開發紅色旅遊文化衍生品,不斷提升知名度,吸引國內外遊客前來感受紅色文化、接受紅色教育。

名片

東湖旅店位於惠城區上塘街70號,是惠城區不可移動文物之一,是惠州最早的歐式建築。東湖旅店原主人名叫翟雨亭,他是民國時期的惠州名紳。1941年冬,香港淪陷,眾多文化界人士和愛國民主人士困於香港,處境十分危險。中共中央和南方局對此極為關注,組織開展了秘密大營救,這場營救被茅盾譽為“抗戰以來最偉大的搶救工作”。東湖旅店作為秘密大營救惠州接送站,也成為這一重大歷史事件的重要見證。

溫馨提示

●開放時間:週二至週日9∶00~17∶00,週一閉館(節假日除外)。

●受地理位置限制,東湖旅店暫時不提供停車服務,建議搭乘1路、3路、14路、24路公交車前往。

文字:記者龔 妍 侯縣軍 通訊員張卓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