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吃会写会画的苏东坡对妻子情深义重,对姬妾却冷酷无情让人齿寒

北宋时期,本地武都山有个擅音乐、懂书画的道士杨世昌,与大学士苏东坡交好。苏东坡在名篇《赤壁赋》中写道,“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这个吹洞箫者就是杨世昌,他能在苏东坡叩舷而歌时即兴伴奏,足见其吹箫功夫之高。杨世昌在得知苏东坡落难黄州门庭冷落时,前来探望,并赠送酿造蜜酒的古方给苏东坡。东坡大喜,作《蜜酒歌》纪念,诗曰:“三日开瓮香满城,快泻银瓶不须拨。百钱一斗浓无声,甘露微浊醍醐清。”由此可知,苏东坡不仅是诗文书画大家,还是个酿酒高手。这足以颠覆我们对中国传统文人的认知。

会吃会写会画的苏东坡对妻子情深义重,对姬妾却冷酷无情让人齿寒

图注:苏东坡剧照

在黄州期间,苏东坡担任的是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相当低微的官职,宋朝常用以安置贬降官员,到宋哲宗期间才明确为从八品,并无实权。在被贬黄州之前,苏轼可是湖州知州。从密州、徐州到湖州,苏轼都是地方大员,可谓深得朝廷信任。苏轼是诗文大家,走一路写一路,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调往湖州后,苏轼按照惯例给皇帝宋神宗上表致谢。这本是例行公事,但苏轼是诗人,笔端常带感情,说自己“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这些话被新党利用,说他讽刺政府,莽撞无礼,对皇帝不忠,如此大罪可谓死有余辜。他们从苏轼的大量诗作中挑出他们认为隐含讥讽之意的句子,一时间,朝廷内一片倒苏之声。

会吃会写会画的苏东坡对妻子情深义重,对姬妾却冷酷无情让人齿寒

图注:抚琴

这就是著名的“乌台诗案”,一些人想方设法要置苏东坡于死地。苏东坡这个人大大咧咧的,在官场上行走不会察言观色,总是张开嘴巴乱说,结果新旧两党都不喜欢他。不管哪一派上台,都要把他朝京城以外赶,所谓眼不见心不烦。这一次苏东坡犯事了,其实就是被无限地上纲上线,说是栽赃陷害也不为过,大家都想看苏东坡的笑话。甚至于苏东坡自己也吓坏了,好几次都差点自杀。好在苏东坡尽管嘴巴得罪人,但他的诗文才华大家还是佩服的。虽然政见不同,一些人也对大宋即将失去这个才子而感到惋惜。于是,一些官员纷纷上书为苏东坡求情。宰相吴充对神宗说:“陛下以尧舜为法,薄魏武固宜。然魏武猜忌如此,犹能容祢衡,陛下不能容一苏轼,何也?”曹太后说:“昔仁宗策贤良,归喜曰:‘吾今又为子孙得太平宰相两人。’盖轼、辙也。今杀之可乎?”退居金陵的王安石也上书神宗皇帝说:“安有圣世而杀才士者乎?”

会吃会写会画的苏东坡对妻子情深义重,对姬妾却冷酷无情让人齿寒

图注:王安石

这些头面人物的说情,在某种程度上缓和了宋神宗的愤怒。另外,宋太祖赵匡胤曾经立下秘密誓约,共有三条内容:“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纵犯谋逆,止于狱中赐尽,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得连坐支属;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子孙有逾此事者,天必殛之。”不杀柴家人是指不杀后周世宗柴荣家的人,因为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夺取了柴荣家的皇位,而柴荣一直是赵匡胤的直接领导,柴荣把赵匡胤当成铁杆兄弟,对赵匡胤有知遇之恩。柴荣尸骨未寒,赵匡胤就夺了柴荣儿子的皇位,心里有愧,赵匡胤善待柴家人,这个好理解。第二条就更好理解了,“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也即是说,不会因言获罪。恰恰是这一条,救了苏东坡一条小命。不过苏东坡的代价也太大了,从知州到团练副使,待遇肯定有天壤之别。苏东坡一下子变得穷困潦倒起来,他带领家人开垦城东的一块坡地,种田帮补生计。这可不是苏东坡在玩什么小资情调,而是实实在在地在为解决全家人的温饱问题而奔忙。

会吃会写会画的苏东坡对妻子情深义重,对姬妾却冷酷无情让人齿寒

图注:种地

苏东坡由朝廷红人,变成人人避之唯恐不及的朝廷弃儿,那些台面上的狐朋狗友都消失了。因此,道士杨世昌千里迢迢地从川西的绵竹武都山赶往湖北黄州与其相见,自然会让苏东坡觉得很高兴。其实除了酿酒,苏东坡还有许多爱好,譬如烹饪,东坡肉就是他发明的。苏东坡谪居黄州期间,发现当地猪肉无人问津,“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于是欣然作《猪肉颂》:“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自此,黄州人留下了吃东坡肉的传统,并流传全国,至今我们还在享用。东坡羹也是这样。东坡羹这名称倒是苏东坡自己取的。他写过一篇《东坡羹颂》,所说的东坡羹,就是用白菜、萝卜、荠菜加点米熬成的粥,这是他生活困难时填饱肚子的食品。它和农民度荒吃的菜粥是一样的东西,今天只有四十岁以上的人对它才有点记忆。儿时住在川西乡村,每年青黄不接的时候,母亲就会给我们做菜稀饭,譬如莴笋叶子、萝卜颗颗、红苕、豇豆等,都可以和大米搭配,做出各种菜稀饭呢。稀饭里放点毛毛盐,撒几粒花椒,现在想来还挺好吃的。

会吃会写会画的苏东坡对妻子情深义重,对姬妾却冷酷无情让人齿寒

图注:东坡肘子

苏东坡之所以种地、做菜稀饭、做东坡肉,都跟他囊中羞涩有关。想当初,苏东坡有钱时可不是这种生活。被贬官前,除了妻子外,苏东坡还有一些姬妾,要养活这么一大家人,肯定是需要经济实力支撑的。被贬官后,苏东坡临行前把身边所有小妾都送了朋友,其中有两个妾正怀着孩子。这事情办的可真是不光彩了,连自己未出生的亲骨肉都弃之如敝履,这是什么品行啊!可见,当年这些沦为姬妾的女性地位之低,连怜香惜玉的苏东坡也是这幅德行,更别说其他的男人了。当然,我们也不能以现在的观点来批判苏东坡不尊重女性人权,因为当时的社会现状就是这样,大家都不会把自己的姬妾当成一回事。北宋末年的宦官梁师成和翰林院学士孙觌(dí),都自称是被苏东坡送人的亲生儿子。这个事情就连苏东坡承认的亲儿子苏过也不否认,反而与梁师成、孙觌交往甚密,跟亲兄弟没两样。

会吃会写会画的苏东坡对妻子情深义重,对姬妾却冷酷无情让人齿寒

图注:古装女

众所周知,苏东坡对结发妻子王弗感情很深,二人情深意笃,恩爱有加。王弗去世后,苏东坡在密州期间曾作那首传诵千古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纪念,词曰: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这首悼亡词九百多年来,在不同的朝代都一直被广为传诵着,也是文学史上众多悼亡作品中最突出的一首。可是苏东坡对姬妾那就是另外的态度了,其中命运最惨的小妾名春娘。当时有朋友来向苏东坡送行,偶然一眼看见美貌的春娘,心中一阵荡漾后就向苏东坡说:“我有一匹白色名马,能不能换你这个小妾啊?”苏东坡一听觉得很划算啊,当下就答应了。可是春娘却不同意,她大骂苏东坡身为名士,天天标榜自己多怜香惜玉,可今天却视姬妾为驴马。说完,悲愤不已的春娘竟一头撞死在槐树上。

会吃会写会画的苏东坡对妻子情深义重,对姬妾却冷酷无情让人齿寒

图注:古装女

唯一能跟苏东坡长相厮守的姬妾,只有王朝云。王朝云与东坡先生相知之深,可谓一举手、一投足,都可知道对方的用意,东坡所写的诗词,哪怕是轻描淡写地涉及往事,也会引起朝云的感伤。最典型的莫过于东坡所写的《蝶恋花》词: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据说苏东坡被贬惠州时,王朝云常常唱这首《蝶恋花》词,为苏轼聊解愁闷。每当朝云唱到“枝上柳绵吹又少”时,就掩抑惆怅,不胜伤悲,哭而止声。东坡问何因,朝云答:“妾所不能竟(唱完)者,‘天涯何处无芳草句’也”。苏轼大笑:“我正悲秋,而你又开始伤春了!”朝云去世后,苏轼“终生不复听此词”。

会吃会写会画的苏东坡对妻子情深义重,对姬妾却冷酷无情让人齿寒

图注:写字

林语堂曾说,“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瑜伽术的修炼者……”可是最后,林语堂感叹道,这些也许还不足以勾绘出苏东坡的全貌。苏东坡虽文章名闻天下,仕途却历尽艰辛,屡遭迫害,但终不改其乐观的天性。他比中国其他的诗人更具有天才的多面性、丰富感、变化感和幽默感。不管我们在苏东坡的身上贴上什么标签,我们都可以发现他身上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幽默有趣、旷达可爱,他就像永远无法长大的顽童。

会吃会写会画的苏东坡对妻子情深义重,对姬妾却冷酷无情让人齿寒

图注:凝视

事实上,每当我们回望历史,如果能在众多面孔中找到一张温暖真实的脸,那最可能是苏轼,而不是快意恩仇的辛弃疾,也不是奔放不羁的贺知章。苏轼是个不折不扣的生活家,他教人做菜、制茶、用药、采花、写诗、作画、研墨、煮酒等,时不时地来点恶作剧,然后加上“呵呵”一笑,顿然形神俱备,一副活泼的顽童嘴脸跃然纸上。

苏轼平生极爱用“呵呵”,比如他在《与陈季常》信中说:“一枕无碍睡,辄亦得之耳,公无多奈我何,呵呵。”意思是只要一枕睡到天明,美词佳句很容易写出来,你也拿我没办法了。有人粗略统计过,这个词在苏轼文集中先后出现过四十多次,可见他对其何等偏爱。苏轼每次“呵呵”背后,都隐藏着一丝狡黠的微笑,代表着与朋友之间的千言万语,有一种旁人无法理解的默契。苏轼热衷于“呵呵”,正说明他是性情中人。苏轼了解自己的个性,他知道自己是个有趣的人,并以此为乐。譬如苏轼患了眼病,有人劝他忌辛辣油腻,尤其不能吃肉。苏轼说:“余欲听之,而口不可。”但是嘴巴不同意啊。短短几个字,就给我们勾勒出一个馋嘴的士人形象,让人忍俊不禁。

会吃会写会画的苏东坡对妻子情深义重,对姬妾却冷酷无情让人齿寒

图注:读书

其实苏轼是一个庸俗的文人、一个无聊的官员、一个焦虑的政客,也是一个天真的顽童。然而所有这一切,都无法掩盖他另外两个身份的光环——他是载入史册的唐宋八大家之一,还是一个文采斐然的诗词大家。他的文学成就足以滋养无数人的心灵,从而光照千古,流芳百世。(彭忠富/整理,图片源于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