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可期,新郭艾倫、王哲林們的搖籃--“國家籃球雛鷹計劃”

未來可期,新郭艾倫、王哲林們的搖籃--“國家籃球雛鷹計劃”

2017年“雛鷹計劃”正式啟動

隨著北京首鋼在四分之一決賽中在大比分2-0領先的情況下被深圳隊上演大翻盤,不僅連續第二年被擋在四強之外,更是恥辱的成為CBA24年曆史上第一支被如此翻盤的球隊,而內線引援的不力,球隊頻繁的傷病,所謂年輕球員的不作為,再一次將北京首鋼推上了風口浪尖。前兩個問題尚有夏天可以去運作,但優秀青訓苗子的匱乏,目前青年隊整體天賦之低讓人不得不對首鋼隊的未來摸一把汗,但許多球迷不太瞭解,縱然首鋼管理層辦了許多不專業且不職業的事,但對於未來,他們早已著手建設,這就是本篇我要給大家聊一聊的--首鋼“雛鷹計劃”

“雛鷹”的種子

時間拉回到2012年夏天,彼時的北京首鋼剛剛獲得隊史第一座總冠軍,全城對於籃球的熱情達到了一個空前的高度。而彼時的秦曉雯雖還未出任首鋼的掌門人,但在圈內也早已經是大名鼎鼎。國家體育總局對外聯絡司7年的工作經歷,外企高管,國內最早一批拿到A級經紀人證的籃球經紀人,美國籃球學院的親密朋友,這一系列履歷造就了秦曉雯中國第一女經紀人的地位,特別是05年在王治郅留美不歸的大背景下,秦曉雯頻繁往返中國兩國,最終在她替隋菲菲準備的申請文件上前前後後蓋滿了19個印章後,隋菲菲終於獲准赴美,成為繼鄭海霞之後第二位登陸WNBA的中國球員。自此後,中國籃球圈內再無人不知秦曉雯的名號。

一天下午,秦曉雯接到一個朋友的電話,“曉雯,有件事情想請你幫忙。”電話那頭說道。“好,沒問題,只要我能辦,我一定幫你。”沒有噓寒問暖,更沒有家長裡短,顯然,這是一對老朋友間的電話,秦曉雯沒做絲毫猶豫就答覆了。“是這樣,我兒子今年13了,他的身體條件和天賦非常好,但以目前國內的訓練方式和環境,我怕他可能無法兌現他全部的天賦,所以我想送她去美國讀書,訓練,並加入美國的高中,直至NCAA,甚至是NBA,但我在美國沒有什麼關係,所以就想到你,希望你能幫我兒子安排一下這個事情。”,秦曉雯對於這位老朋友是知道的,如果不是什麼自己解決不了的事,是不會向自己開這個口的,她滿嘴答應下來,並在短時間內將幫忙聯繫好了這個事情,她朋友的兒子也順利赴美,直至今年,已經打上了NCAA。而當時來電的便是遼寧籃管中心主任-王芳,她的兒子就是已經在杜蘭大學坐穩主力的張鎮麟。

在兩三年後,秦曉雯發現,身體發育、籃球技術、對文化的追求等全方位變化,發生在了當初那個內向的小男孩身上,“進步太快,讓我難以想象”是她對張鎮麟的評價,而在驚訝之餘,秦曉雯看到了“複製”的可能性,而“雛鷹計劃”的種子藉此埋在了秦曉雯心中。beibei

未來可期,新郭艾倫、王哲林們的搖籃--“國家籃球雛鷹計劃”

張鎮麟的成功讓秦曉雯意識到了這個模式可複製的可能性

“雛鷹計劃”正式啟動

2017年初,秦曉雯從幕後走向臺前,出任首鋼俱樂部董事長,全權負責俱樂部事宜,她對於球隊重建的大錘接二連三的敲在球隊功勳和球迷身上,在此我們不再贅述,而大權在握使得她終於可以將這個計劃拿到檯面上來籌措。憑藉她多年積累的資源和人脈,以及對於此計劃多年的籌劃,計劃順利展開,並被命名為“雛鷹計劃”。

“雛鷹計劃”顧名思義,官方給出的定義是旨在通過系統的籃球專業培訓和文化教育,幫助青少年球員提升籃球技能、拓展國際視野,打造全面發展的新型籃球人才,為構建高度專業化、國際化的職業俱樂部體系開拓新路徑,為中國籃球后備人才培養探索新模式。

2017年6月28日,北京首鋼俱樂部聯合國家體育總局,美國籃球學院共同在京舉辦了“雛鷹計劃”啟動儀式。在儀式中首鋼俱樂部與美國籃球學院正式簽署合作協議,宣告計劃啟動,北京首鋼俱樂部作為該計劃執行主體,而國家體育總局與中國籃協作為項目指導和政策指引。

閔鹿蕾任項目總負責人,首鋼籃球“雛鷹計劃”初選將於6月28日-7月12日進行,通過全國範圍的報名選拔與全方位的評估,選出60名優秀小球員進入“雛鷹訓練營”,再經專家評審團隊的綜合評定,最終從訓練營的營員中選拔出15人前往美國。

在美期間,美國籃球學院將為球員們提供為期9個月的語言預科學習,並同步進行籃球技能培訓和交流比賽。通過高中、大學的籃球專業培訓和文化教育,期待球員們在大學畢業後步入職業籃球通道,為中國籃球貢獻力量。

閔鹿蕾在當時也提到了首鋼男籃後備人才相對匱乏,“雛鷹計劃”是首鋼男籃梯隊建設的重要舉措之一,俱樂部上下對這個計劃都抱有極大的信心和期待,而被明升暗降的他想必對自己能夠為首鋼的未來出一份力也是欣慰的。

“雛鷹”一期

說實話,在這個項目剛啟動時,圈內的人士對於計劃的初衷是極其欣賞和鼓勵的,但CBA環境早已不同往日,各俱樂部對於年輕球員的爭搶已經越來越激烈,首鋼自己也不確定到底能吸引多少孩子來報名,更不要提真的能找到經得住專業測評的15位孩子麼?

幸運的是,在報名截止後,首鋼共收到超過300份報名材料,通過層層選拔,最終選出了60位孩子進行集訓,以期選出最終赴美的一期學員,而這60名孩子的平均年齡為13歲。

最終,在經過極為嚴苛的篩選後,通過兩次訓練營共選拔出了13人,最終赴美的為9人。上面也提到了,學員赴美后,將進行9個月的學習和適應,在這之中,想必會遇到很多困難,所以在和學員家長溝通之後,留下了其中9人作為“雛鷹計劃”首批學員前往美國。

閔鹿蕾在當時的出征儀式上也介紹,首鋼俱樂部將負擔學員在美的一切費用,而首鋼俱樂部擁有孩子回國後的優先簽約權。

這9名隊員是賀加貝、曾凡博、董旭茁、範依銘、郭禹超、吳勇豪、江鑫、許然和薛傳哲,他們在出徵儀式當天下午就直接奔赴美國,追尋自己的籃球夢。讓我們記住這幾個“雛鷹計劃”先驅者的名字,也期待在不久的將來能越來越多的聽到他們的消息。

未來可期,新郭艾倫、王哲林們的搖籃--“國家籃球雛鷹計劃”

雛鷹首期學員,平均13歲,身體硬件可謂非常不錯了

“雛鷹”二期

2018年6月29日,依然在北京,依然是“雛鷹計劃”,不同的是,這回啟動儀式名為“國家籃球雛鷹計劃”,在首鋼“雛鷹計劃”實行1年以來,首期學員經過9個月的適應學習,均已收到不同的高中申請,進入美國高中進行學習和訓練,可以說,這新模式的第一步算是成功了,而這個模式的順利進行也吸引了一眾學校和組織有意與北京首鋼開展合作,這其中的佼佼者就是北京體育大學。

該計劃將藉助首鋼雛鷹計劃的基礎和平臺,聯合北京體育大學、美國籃球學院、海外大學等國內外優質資源,培養職業籃球人才。“同時該計劃已經被納入國家奧運戰略工程和青少年人才拔尖計劃,2018年將面向全國選拔出男生、女生共50名雛鷹球員,而這也是該計劃首次面向全國招收女學員。而去年10月,該批次學員也也已經赴美,至今已有大半年時間。

未來可期,新郭艾倫、王哲林們的搖籃--“國家籃球雛鷹計劃”

未來仍需時間檢驗,但未來可期

“雛鷹計劃”是一個指向性非常明確的項目,毫無疑問,它是探索現代籃球人才的一個新模式,在這個新模式下,只要你的籃球水平和身體條件過關,就可以得到赴美深造的機會。同時隻身赴美,遠離父母是一個不得不面對的困難,即使熬過了前9個月,順利進入高中,但美國籃球的競爭壓力是世界上其他任何一個地方都無法比擬的,在那種高壓環境下,不同的文化,不同的人種,一切都是陌生的,一切困難都需要自己去想辦法解決,如何保持自律也是一大問題,種種因素皆是通向成功的絆腳石,是一腳踢開還是不停地栽跟頭,就看學員自己的了。

“雛鷹計劃”截至目前已經順利開展兩期,預計今年年中將如期進行第3期,首期的9名孩子們已經成為高中1年級的學生,在美國,高中為4年,而諸多國內外籃球專業人士對於該計劃的評估期預計為5年,屆時,首期學員如若成長達到預期,不出意外都將進入美國大學,而其中必然有人可以獲得NCAA的比賽機會,即使水平無法打上NCAA,那麼經過在美國專業的幾年訓練,至少回國後,還有很大可能進入首鋼一線隊,畢竟,在13-18歲,籃球技巧,身體發育最好的這幾年中,這群孩子都將經歷國內同年齡段孩子所沒有的大環境。張鎮麟是他們眼前最實際的目標,也是他們應該追尋的軌跡,再往前,在美國只待了1年的徐詠(不瞭解徐詠的可以看下我之前寫的文章,下方已放鏈接)也是他們可以追趕的目標。相信新的郭艾倫、王哲林們已在陣中!

祝所有的“雛鷹”好運!祝中國籃球好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