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列艦三國志 -“厭戰”號(4)

> 地圖15

但這一轉向讓傑利科難以理解,他向橫穿自己正面並與看不見的敵人交火的貝蒂發出燈光信號,詢問敵人的戰列艦隊在哪。貝蒂稍後只是回答“敵戰巡在東南方。”顯然有些地方不對勁,雙方的位置計算都出現了偏差。在海上航行了17個小時之後,推算定位法已經不可靠,戰場上遮天蔽日的煙霧中也無法進行天文導航。貝蒂的實際位置比他報告的方位偏西了7英里,傑利科的位置則偏東了4英里。11英里的累積誤差讓傑利科就此判斷敵人仍在他的右側而不是正前方,於是在18:02立即下令轉向南方(地圖16-A)。

幾分鐘後經過快速計算,傑利科確信他的新航向不對,這將令其各分隊的先導艦排成梯隊,右翼突前,使戰列線錯過正確的射擊角度,這對艦隊展開至關重要。

18:06,他發出信號轉向東南(地圖16-B),以拉齊各先導艦,令整個艦隊可以隨時向任意方向展開。此時貝蒂的戰巡已經開始橫穿大艦隊的正前方,僅僅在右翼先導艦“馬爾博羅”號前方2英里處。

戰列艦三國志 -“厭戰”號(4)


> 齊頭並進的英國第4戰列艦分隊

18:10,傑利科再次詢問貝蒂敵戰列艦隊的位置,“獅”號這時看不到任何敵人,所以沒有回答(地圖16-C)。寶貴的時間在飛速流逝,傑利科仍然無法確定應該向哪個方向展開艦隊。


戰列艦三國志 -“厭戰”號(4)


> 地圖16

貝蒂之所以丟失目標,是因為希佩爾已經掉頭向舍爾的主隊全速回撤(地圖16-D)。來自兩舷英國驅逐艦的持續攻擊令他預感到正在落入英國主力艦隊的包圍之中。不過他的艦隊轉了一個大圓圈後又回到了原來的航向,因為手下的“威斯巴登”號輕巡洋艦被英國驅逐艦發射的魚雷命中,身負重傷(地圖16-E)。

根據戰鬥訓令,巡洋艦的首要任務就是攻擊對方的巡洋艦。阿巴思諾特少將率領的第一巡洋艦分隊毫不猶豫地執行了這項使命,它們前出猛烈攻擊負傷的“威斯巴登”號。

18:15,阿巴思諾特的旗艦“防禦”號和“武士”號與正在橫越戰列線的“獅”號插肩而過,“獅”號緊急避讓才沒撞上“武士”號(地圖16-F)。兩艘裝甲巡洋艦逼近到距離“威斯巴登”號僅5500碼處。德國的戰巡和戰列艦向這兩艘英國輕巡傾瀉全部火力以拯救自己的輕巡。和“獅”號交匯後僅僅4分鐘,“防禦”號連續被兩輪齊射命中,彈藥庫被引爆,1分鐘後即告沉沒,包括阿巴思諾特少將在內全員陣亡。“武士”號至少被命中28發280毫米以上炮彈,動力艙受損,幾近絕望。

戰列艦三國志 -“厭戰”號(4)


敵前變陣

傑利科直到自己親眼見到德艦縱隊之前,一直沒有弄清楚公海艦隊的確切位置,各個分隊提交的報告南轅北轍,只能大致猜測對手的陣位。艦隊正確的展開方向完全取決於精確地瞭解敵方的位置、航向和速度,所以他在戰鬥訓令裡一直強調必須保持目視接觸,而且特別警告不能依賴不怎麼可靠的無線電通信來保證準確性。他在各個分隊之間都特別設置了負責傳遞信號的艦隻,但在實戰中因為航速問題這樣的聯繫被分割得支離破碎。

貝蒂的戰巡部隊情況更糟,他的速度更快,多次快速轉向令他失去了和兩個輕巡分隊之間的目視聯繫,以致無法和大艦隊的前鋒協同作戰。

儘管有諸多疑問,傑利科在得知德國戰列巡洋艦的位置後開始確信他應該左轉向東展開戰列線。18:08,他下令三個驅逐艦分隊前出佔領陣位。18:14,在傑利科第二次詢問貝蒂敵戰列艦隊位置之後4分鐘,所有的疑問都煙消雲散了。在“獅”號和“防禦”號交匯避讓的瞬間,舍爾的戰列艦縱隊忽然從右舷方向的迷霧中閃現出來,貝蒂立刻報告“目視發現敵戰列艦隊,方向南南西”。

公海艦隊出現在右舷,而不是預計中的正前方。傑利科只能猜測對方的航向,幾英里外瀰漫的霧靄隱藏了一切,艦鐘的秒針每跳動一下,戰局都在極速變化,這是他的前輩們從未遇到過的局面。雙方艦隊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衝向對方,戰巡、輕巡和驅逐艦們以幾乎相撞的距離彼此跨越航向,匆匆趕赴各自的陣位,從他面前駛過的戰艦冒出的黑煙徹底遮蔽了視線。英國艦隊這一危險而繁忙的匯合與展開階段日後被稱為“Windy Corner - 風之角”,形容當時軍艦交匯之多、航行速度之快。

戰列艦三國志 -“厭戰”號(4)


> 風之角

在一片混沌之中,傑利科上將必須做出決斷。在過去數百年的海戰中,英國的海軍上將們也經常會碰到危急局面需要做出抉擇,但日德蘭大海戰中局勢之險惡、關係之重大遠超一切,他必須立即下達的艦隊展開命令關係到整個皇家海軍和大英帝國的興廢。面對如此重壓,傑利科展現出了高超的領導力、成熟的判斷力和果敢的決斷力。

根據傑利科的回憶,他最初的也是下意識的衝動是右轉向南展開,因為和敵人的距離最近。但是敵艦位置的情報來得太晚,雙方已經開始交火,重型炮彈不斷在他的各個戰列艦分隊間爆炸。如果右轉,右翼伯尼中將指揮的兩個分隊,包括整個英國艦隊中最老最弱的戰列艦,將在轉向時遭到德軍最新銳戰艦和大批驅逐艦的集中攻擊。而且展開後他還必須馬上左轉,以避免被德國艦隊佔據T字頭橫位,在熾烈的炮火下轉至少120度將非常危險,並將進入德國戰列艦的魚雷射程之內。

從戰後的評判來看他的推理是完全正確的,在戰場能見度如此低的環境下,英艦右轉展開將為舍爾提供千載難逢的戰機,他的進攻思想就是集中全部火炮和魚雷快速打擊敵人戰列線的一個側翼,然後在敵方反擊之前釋放煙霧撤退,就像程咬金的三板斧 - 打了就跑,公海艦隊一直以來堅持的所有戰術訓練都是基於此。

或許還有另外一個選擇,就是以居中的傑利科旗艦“鐵公爵”號為中心,左右翼分別向兩側展開,但在當時的戰場環境下這樣的展開實在是太過複雜了。

沒有別的選擇了,必須以傑拉姆中將的左翼為先導左轉向東展開。18:15,傑利科向傑拉姆發信號讓他領頭展開(地圖17-A)。

戰列艦三國志 -“厭戰”號(4)


> 地圖17

從德國人的角度看,隨著“防禦”號沉沒(地圖17-B),它爆炸產生的濃煙和火焰逐漸散去,公海艦隊兩條縱隊的先導艦赫然發現在灰色的水天線上佈滿了巨大的戰艦,綿長的戰列線兩端隱沒在煙霧裡看上去無邊無際。

戰列艦三國志 -“厭戰”號(4)


> 英國第2戰列艦分隊

舍爾上將直到此時還不知道大艦隊主力已經出海,而且他一直認為英國艦隊會以分隊形式各自行動,這樣的場景令他無比震驚。就在他眼前,難以計數的英國無畏戰艦正在展開成戰列線,佔據了有利的T字頭橫位,數不清的炮口閃光刺破霧氣和黑煙。他曾經希望能夠分割包圍並吃掉一箇中隊的敵艦以削弱對方的實力,而如今他的整個公海艦隊都陷入被大艦隊包圍的險境之中。

戰列艦三國志 -“厭戰”號(4)


初露鋒芒

在如此宏大的戰場上,如此龐大的艦隊裡,任何一艘單一的戰艦都顯得相當渺小。幾十艘數萬噸的鉅艦只有聽從號令整齊劃一地按令而行,才能最大限度發揮自己的火力,避免被同樣規模的對手集中打擊。

然而在這一刻,本文的主角,桀驁不羈的“厭戰”號卻出人意料地大出了一次風頭,上演了個人首秀。

傑利科決斷的智慧幾乎立刻顯現出來效果來。伯尼的右翼還在轉向之中就遭到了1.4萬碼外德軍前衛的轟擊(地圖17-B),這也在德國主力艦魚雷的有效射程之內。如果艦隊真的是向右展開,將不可避免地落入德國艦炮和魚雷的火力圈中,損失將高得難以承受。德國戰列艦的魚雷配置遠超過英艦,每艦都裝有4-6具水下發射管,英艦最多隻有4具,一半以上只有2具;另一方面英艦的主炮要強大很多。因此傑利科設定的最佳射擊距離在1.5萬碼以上,正好超過德國遠程魚雷的射程。

不過幸運的是伯尼的身旁還有一個強援,那就是已經追上主隊並排航行在最右側的第5戰列艦中隊。托馬斯少將在剛見到伯尼的“馬爾博羅”號時,因為煙霧的遮蔽看不到其它分隊,以為戰列線已經展開完畢,而他正處於整個戰列線的頭部。此時他已經追隨貝蒂轉向東北,橫列在敵艦的前方,並立即遭到攻擊。貝蒂的戰巡速度要快得多,所以他逐漸落後,擋在了“馬爾博羅”號的前面。

在這個前出的位置,托馬斯終於發現整個大艦隊仍在轉向的過程中,戰列線是向東展開。按照戰鬥訓令,他的戰位應該和戰巡一起位於整個戰列線的頭部,這也是QE級快速戰列艦的設計初衷。但是以他目前的位置和速度,穿越整條戰列線去追趕戰巡只會造成更大的混亂。所以托馬斯下決心拐出一條巨大的弧線前往他的備用戰位 - 戰列線的尾部。這也是作戰訓令中預先規定的,如果艦隊向黑爾戈蘭島方向展開(正如當時的情況),托馬斯和貝蒂都將部署在戰列線頭部,否裝貝蒂在頭部,托馬斯在尾部。

海面上貝蒂和傑利科的各支輕巡、驅逐艦分隊正在四面八方奔向自己的戰位,四艘巨大的QE級戰列艦在戰場上做這樣的高速機動並不容易。

就在這一敵前轉彎的關鍵時刻,因為在之前的炮戰中左舷艉部被一發炮彈命中負傷,“厭戰”號的舵機開始發生故障,在轉彎避讓姐妹艦“勇士”號和“馬來亞”號時被卡死,向右轉彎脫離隊列,突出在整個艦隊之前。

艦長Phillpotts上校決定繼續前進(也就是兜圈 - 地圖17-D),而不是停車或者倒退。18:26,身負重傷的“武士”號裝甲巡洋艦正好駛入“厭戰”號畫出的圓圈中心。和受損的裝甲巡洋艦相比,打出“失去控制”旗語在海面上兜圈的戰列艦顯然是個難以抗拒的目標,德艦炮火鋪天蓋地地砸向這個圓圈,落彈水柱猶如一片森林籠罩在“厭戰”號四周。

戰列艦三國志 -“厭戰”號(4)


> 向“厭戰”號齊射的“凱撒”號戰列艦

“厭戰”號被連續命中13發大口徑炮彈,但厚重的裝甲保護了所有要害部位,沒有受到致命傷害。它也使用全部主炮猛烈還擊,這大大減弱了德艦對“武士”號的注意力。事後生還的“武士”號艦員對“厭戰”號感激不盡,認為它是在捨己救人,故意繞圈以吸引敵人的火力。

戰列艦三國志 -“厭戰”號(4)


> 彈雨中一邊圍著“武士”號轉圈一邊猛烈還擊的“厭戰”號

轉了整整兩圈後,“厭戰”號的舵機被修復,重新獲得操艦能力。但在脫離轉圈時,它的航向正好指向公海艦隊。此時主炮測距儀和射擊指揮所都已被打壞,只剩下A炮塔還能開火。依靠本炮塔的手動控制,A炮塔連續打出12輪齊射,但因測距不準全部是近彈未能擊中任何目標。

托馬斯指揮剩餘的三艘戰列艦佔領了主隊尾部的陣位,隨即開火還擊支援“厭戰”號,QE級準確而猛烈的炮火給敵我雙方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隨著雙方艦隊高速北進,戰鬥重心早已移到主力艦隊前方,“厭戰”號和“武士”號被留在了平靜的海面上。“厭戰”號乾脆停了下來,花了10分鐘時間把故障修好,但受傷後速度只能達到16節,遠遠落在整個戰列線之後,而且終其一生它都將受到操舵問題的困擾。“厭戰”號已經徹底失去了作戰能力,托馬斯少將命令它自行返回羅塞斯基地。

“武士”號則在“恩加丁”號水上飛機母艦的陪伴下返航,但因進水過多於第二天早上棄艦後沉沒,全部倖存艦員轉移到“恩加丁”號上。

在橫渡北海歸航的過程中,“厭戰”號遭到一艘U艇的伏擊,但三枚魚雷都沒能命中。之後它又在正前方發現另一艘U艇,並試圖用艦艏撞擊該艇但未能成功。鑑於航路上危機四伏,“厭戰”號發報請求支援,一支魚雷艇中隊前來護航。第二天早上“厭戰”號平安回到基地。

從5月30日晚上出擊到6月1日早上回家不過短短的一天半時間,“厭戰”號已經在地獄門口走了一大圈,它共被大口徑艦炮命中15次,帶回來150個彈孔,死14人傷16人,上層建築遍體鱗傷,但是沒有傷到筋骨。憑藉主炮的遠射程和高精度、裝甲防禦的堅固性、高航速的優勢,“厭戰”號經受住了最嚴酷的戰爭考驗。

戰列艦三國志 -“厭戰”號(4)


> "厭戰”號艦體上遍佈的彈孔

戰列艦三國志 -“厭戰”號(4)


局勢鉅變

隨著英國艦隊的展開並轉向,一條教科書式的T字橫頭戰列線呈現在戰場上,橫列在公海艦隊的縱列之前,英國戰列艦開始使用全部右舷火力轟擊德艦。傑利科的這次變陣可謂經典得空前絕後,自風帆時代以來的歷次著名海戰都沒有如此完美;這也是原教旨主義戰列艦決戰的絕唱,日後直到二戰也只有蘇里高海戰能排出這樣整齊的T字頭橫列,但蘇里高是守株待兔式的一邊倒屠殺,規模和難度比日德蘭差幾個量級。


戰列艦三國志 -“厭戰”號(4)


> 地圖18

傑利科的旗艦“鐵公爵”號率先開火,短時間內命中領先的德國戰列艦“國王”號7發(地圖18-A)。


戰列艦三國志 -“厭戰”號(4)


> 德國資料中這一階段雙方火力分配圖,標註的是德國時間,比英國時間早一個小時,紅色為英艦,藍色為德艦。左邊的那個圓圈就是“厭戰”號兜圈的航跡,可見“厭戰”號遭到了12艘德國戰列艦的攻擊。

此時,舍爾自知已經處於不能更糟的戰術劣勢之下。18:36,整個公海艦隊實施了一次同樣精彩絕倫的敵前180度大轉彎(地圖19-A),各艦以最小的半徑原地調頭,整條戰列線頭尾對調,保持著嚴整的隊形向西南回撤。


戰列艦三國志 -“厭戰”號(4)


> 地圖19

戰列艦三國志 -“厭戰”號(4)


> 掉頭中的公海艦隊戰列艦隊

寫到這裡篇幅已經超長了!除了兩艘戰沉的戰列巡洋艦,“厭戰”號是第一艘退出戰鬥的英國主力艦,“厭戰”號的首秀就此落幕,但日德蘭海戰的故事還遠沒講完,戰鬥進程才剛剛展開了1/3,後面的2/3就長話短說了。

公海艦隊掉頭之際,希佩爾的戰巡和從兩個方向逼近的英國戰巡再次大打出手。

戰列艦三國志 -“厭戰”號(4)


> 兩舷同時齊射中的“塞德利茨”號

18:31,胡德少將的第3戰列巡洋艦中隊旗艦“無敵”號受到“呂佐夫”號和“德夫林格”號的夾擊(地圖18-B),中部Q炮塔被擊穿,彈藥庫發生大爆炸。90秒後戰巡之母“無敵”號斷為兩截,頭尾翹起迅速沉沒,包括胡德少將在內的1032名官兵陣亡,僅6人倖存。

戰列艦三國志 -“厭戰”號(4)


> 發生大爆炸的“無敵”號戰列巡洋艦

2年後以他名字命名的“胡德”號末代戰巡下水,25年後“胡德”號以幾乎完全相同的方式被“俾斯麥”號在6分鐘內迅速擊沉在丹麥海峽,包括霍蘭海軍中將在內的全艦1418名官兵中除了3人獲救外全數陣亡。歷史有時候驚人的相似。

戰列艦三國志 -“厭戰”號(4)


> "胡德"號中彈示意圖

遭到“無敵”號反擊的“呂佐夫”號也損毀嚴重,前部進水,無線電中斷,喪失戰鬥力。希佩爾不得不降下將旗,登上G39號魚雷艇,希望能換乘到其它戰列巡洋艦上(地圖19-B)。“呂佐夫”號進水8千噸,在棄艦後於次日凌晨2:45被己方魚雷艇擊沉。

戰列艦三國志 -“厭戰”號(4)


> 希佩爾從重傷的“呂佐夫”號換乘到魚雷艇上

公海艦隊成功掉頭後英國人一度失去了它的行蹤,傑利科判斷準確,下令轉向南南東(地圖20-A),以堵住德國艦隊返回威廉港的航向。


戰列艦三國志 -“厭戰”號(4)


> 地圖20

18:55,德艦返身再次投入戰鬥(地圖21-A)。因為舍爾意識到天還不夠黑,難以擺脫英國艦隊的追逐。他需要盡全力給英國佬一個回馬槍,打亂對方的部署,如果能擴大戰果將為夜間的突圍創造有利條件。

然而傑利科沒有給舍爾任何機會,在12分鐘內以3次老辣而精妙的轉彎(地圖21-B、C、D)將6個戰列艦分隊收攏再展開,成功跨越T字橫頭,並重創了德第3戰列艦分隊。


戰列艦三國志 -“厭戰”號(4)


> 地圖21

舍爾見大勢已去,於19:18再度後撤。大艦隊進行了4次轉向變陣(地圖22-A、B、C、D),滴水不漏地擋在公海艦隊的東南側。


戰列艦三國志 -“厭戰”號(4)


> 地圖22

為了狙擊英艦,舍爾將驅逐艦隊投入魚雷攻擊,並以斷臂求生的姿態派出剩餘的4艘戰巡斷後(地圖22-E)。希佩爾此時還待在G39號魚雷艇上無法指揮。已經傷痕累累的戰巡艦隊在“德夫林格”號艦長Hartog上校的率領下迎向4英里外“海戰史上最密集的艦炮攻擊”- 18艘英國戰列艦向德國戰巡同時開火。除了“毛奇”號,其餘3艘戰巡都被命中多處,“德夫林格”號兩座炮塔被擊毀,第一偵察群遭到重大人員傷亡。

戰列艦三國志 -“厭戰”號(4)


> 被命中起火的“塞德利茨”號戰列巡洋艦

在這段日後被稱為“Death Ride - 死亡賽跑”的短暫交火中,德國戰巡於25分鐘內共被命中37發大口徑炮彈,其中“德夫林格”號身中14發,亡157人傷24人,為雙方未沉沒軍艦中傷亡最高者,戰後英國人將它稱為“Iron Dog - 鐵狗”,以示敬佩。不過4艘德國戰巡都奇蹟般倖存下來,挺過這波攻擊之後,公海艦隊主力已經脫離險境,驅逐艦隊也投入進攻,德國戰巡轉向高速脫離火線。

戰列艦三國志 -“厭戰”號(4)


> "鐵狗" -“德夫林格”號戰列巡洋艦

戰列艦三國志 -“厭戰”號(4)


夜間混戰

當天日落時間是20:16。20:19 - 20:35,雙方戰列巡洋艦隊和戰列艦進行了最後一次交火。21:00,夜幕降臨,傑利科將艦隊轉入夜間隊形,各戰列艦分隊分散行動,穿插到公海艦隊之前,輕巡和驅逐艦隊佈置在戰列艦後方5英里處警戒。鑑於整個艦隊缺乏夜戰能力,傑利科的計劃是夜間保持對德艦的鬆散包圍,天明後在德國水雷障之前攔住德艦的歸路。

深陷絕境中舍爾異常冷靜,他敏銳地在暗夜中尋找到英國艦隊後部的薄弱環節。雖然擔任英國後衛的輕型艦艇7次與德國主力遭遇,但為數不多的無線電報告沒有一份被傑利科收到,因為德軍實施了強烈的無線電干擾。

傑利科和他的戰列艦分隊指揮官們對北方遠處整夜的炮火感到困惑,他們一直認為那是德國的驅逐艦隊在進攻自己的後衛,而沒想到是德軍主力正在突圍。第5戰列艦分隊的三艘QE級眼睜睜看著與己方輕型艦艇交火中的德國戰列艦從尾部3英里處駛過(地圖23-A)。“馬來亞”號的炮手已經完成射擊準備,卻被艦長制止,他在等待托馬斯少將的命令,而且兩位指揮官都沒有向傑利科報告,默認他自己也能觀察到這一情況,以免無線電通信和炮火暴露艦隊的位置。

從23:20到02:15,英國驅逐艦隊在極近的距離上(甚至只有800米)向德國戰列艦隊發起了多次猛烈而雜亂的魚雷攻擊。英國驅逐艦5艘被擊沉,多艘受傷,3艘相撞,他們擊沉了“羅斯托克”號輕巡洋艦和“波美拉尼亞”號前無畏艦。

戰列艦三國志 -“厭戰”號(4)


> 夜戰中受到英國驅逐艦夾擊的德國戰列艦

德國“拿騷”號戰列艦與英國“噴火”號驅逐艦相撞(地圖23-B),雖然主炮射角過低無法命中,“拿騷”號的炮口焰仍然把“噴火”號的大部分上層建築吹落海中。“拿騷”號的舷側被撞出一個3米多的大洞,速度降到15節,連該艦的銘牌都被撞落到“噴火”號上並被帶回英國港口。

戰列艦三國志 -“厭戰”號(4)


> 上層建築幾乎被掃光的“噴火”號驅逐艦

德國的“艾爾秉”號輕巡也不慎和自己的“波森”號戰列艦相撞並棄艦。午夜時分,“圖林根”號和其它戰列艦一起擊沉了撞入德國戰列線的“黑王子”號裝甲巡洋艦。“黑王子”號在暗夜中失去聯繫,誤認為這是英國的戰列線。德國人迅速分辨出自己的戰列線裡多出來一艘艦,隨即在極近距離開火,“黑王子”號爆炸沉沒,857名官兵全員戰死。


戰列艦三國志 -“厭戰”號(4)


> 地圖23

德國戰巡“毛奇”號和“塞德利茨”號也以同樣的方式誤入英國戰列線,但英國艦長們不願暴露艦位,再次制止了開火,挽救了德艦。

02:15,5艘重新編隊的英國驅逐艦發現了德國後衛部隊,它們追擊到2英里的距離,於02:37向他們認為的4艘前無畏艦發射了魚雷。而實際上這是2艘前無畏艦和2艘戰列巡洋艦,“馮·德·坦恩”號發現了近距離來襲的魚雷,以一個劇烈的右滿舵成功躲開。這就是規模宏大的日德蘭海戰中的最後一擊。


戰列艦三國志 -“厭戰”號(4)


6月1日的日出時間是凌晨02:52(北緯57度),此時公海艦隊已經成功跳出了英國包圍圈。幫了舍爾大忙的還有倫敦的英國海軍部,當晚海軍情報部門曾截獲7份關於公海艦隊真實位置、航向以及作戰意圖的德軍電文,但海軍部未能成功地將情報傳遞給大艦隊。傑利科只在23:15收到一份準確報告了德艦21:14時航向和速度的電文,但是當天他已經收到太多充滿矛盾和錯誤的情報,比如早上公海艦隊尚未出海的消息,以及半小時前另外一份明顯有誤的報告,這讓他對本方情報的信任度降到了最低點。

如果他能收到另外一封確認23:15情報的電文,如果英國後衛艦艇及時上報與德國戰列艦交火的情況,傑利科或許會改變航向攔截住舍爾。但是戰爭沒有如果,當04:15傑利科終於獲悉舍爾的確切位置時,德國艦隊已經揚長而去,對德國水雷陣十分忌憚的大艦隊在追擊無望後也鳴金收兵。

05:20,公海艦隊駛入北海雷場中的秘密航道,終於進入安全區。07:30,被命中21發大口徑炮彈、艦艏幾近沒入水中的“塞德利茨”號戰列巡洋艦終於在拖船的幫助下以艦尾朝前的姿勢駛入威廉港下錨,日德蘭大海戰就此落幕。

戰列艦三國志 -“厭戰”號(4)


> 掙扎回到威廉港的“塞德利茨”號

戰列艦三國志 -“厭戰”號(4)


戰後評說

對於這場經典得不能再經典的大海戰,事後自然有種無數解讀和評說。總體上大家普遍認為德國取得了戰術上的勝利,而英國保持了戰略上的優勢。

戰術上,德國擊沉了3艘英國新銳戰列巡洋艦,佔英國戰巡總數的1/3,外加3艘萬噸級裝甲巡洋艦;德國自己只損失1艘戰巡、1艘老式前無畏艦和4艘輕巡。英德損失噸位比是11.33萬 vs. 6.23萬,傷亡人數比是6097 vs. 2551。考慮到雙方整體實力近1/3的差距,德方的戰術優勢可以說是非常明顯且來之不易的。

戰列艦三國志 -“厭戰”號(4)


戰略上,這是德國最後一次嘗試主動突破協約國的海上封鎖,努力失敗後公海艦隊被批評不思進取,龜縮港內避戰,在整個一戰中不再與協約國正面交鋒;英國也由此牢牢掌握了北海的制海權,德國在一戰餘下的日子裡無法再突襲英國東部海岸,只能以無限潛艇戰應對。

對於雙方4位主將,輿論也多有微詞。比如批評貝蒂在開始階段遲遲不開火;傑利科在夜間過於保守從而放走了被圍的公海艦隊;希佩爾的偵察群沒能發現規模龐大的大艦隊主力,讓對方搶了T字橫頭;舍爾兩次後撤消極避戰,如果主動進攻可能獲得更大戰果。

在我看來,雙方的各級將領在這場世紀之戰中都已經發揮出了最高水平,把歷史上任何海軍名將放到其中任意一個位置上都未必能有更好的結果。比如舍爾的後撤避戰,固然沒有放手一搏來得淋漓酣暢,但是多擊沉一兩艘英國戰列艦完全改變不了雙方的實力對比。戰後6月2日18時的統計顯示,大艦隊仍有27艘戰列艦和戰列巡洋艦可以隨時投入戰鬥,公海艦隊只剩下10艘,其餘全部負傷喪失戰鬥力。在這樣的戰略態勢下,利用暗夜殺開一條血路返回本土,保存艦隊實力是舍爾的最佳選擇。

英國本來就掌握著北海和大西洋的制海權,公海艦隊即使此戰大勝突破封鎖,也缺乏實力展開長期的大洋對峙。如果雙方打得兩敗俱傷,英國還能迅速補充大批主力艦,德國則將輸得傾家蕩產。失去公海艦隊的屏護和威懾,德國本土海岸將門戶大開,露出孱弱的軟肋。而舍爾退回威廉港後,直到終戰投降公海艦隊仍然擁有可畏的實力,協約國也從未能從北海方向威脅德國本土。從這個意義上講弱勢的舍爾很好地完成了他應負的戰略使命。

戰列艦三國志 -“厭戰”號(4)


傑利科在整場戰役中都表現出非凡的領導力,在情報不準、通信不佳,幾乎眼盲耳聾的情況下,他對戰局的把握、雙方態勢的預判、艦隊展開的調度都讓人歎為觀止,不像一位海軍上將,倒更像一位潑墨揮毫的藝術大師加運算精確、迅速的數學家。日落之前他已經確立了勝勢,公海艦隊無望突破他的封鎖,戰略目標達成,那麼在夜間拿每艘都搭載著上千官兵的寶貴戰列艦去掃蕩橫行的輕巡和驅逐艦就顯得不太明智。

戰後英德都宣稱自己取得了海戰的勝利,雙方各有所得,維持了相互威懾的均勢,這樣說也沒錯。

另外再提一點,在當時大艦隊陣中的“柯林伍德”號戰列艦上有一位特殊而又普通的少尉候補軍官 - 阿爾伯特王子,英王喬治五世的次子,日後的英王喬治六世,伊麗莎白二世之父。他13歲進入皇家海軍學院,日德蘭海戰時在A炮塔的戰位上,直接暴露在德艦的炮火之下。他也是自威廉六世以來唯一一位參加實戰的皇室成員。

戰列艦三國志 -“厭戰”號(4)


> 年輕的阿爾伯特王子

戰列艦三國志 -“厭戰”號(4)


繼續不羈

2個月後,完全修復的“厭戰”號重返第5戰列艦中隊。上過了戰場、負過了傷,按理應該變得成熟起來,可是“厭戰”號還是改不了愛闖禍的毛病。

歸隊不久,它就在一次夜間射擊訓練中和“勇士”號相撞,需要在羅塞斯入塢修理。Phillpotts艦長沒有受到懲戒,但隨後被調到岸上,擔任新任第一海務大臣傑利科上將的助理。

1917年6月,“厭戰”號撞上了一艘驅逐艦,但沒有受到大的損傷。7月份,它在斯卡帕灣錨地觸礁,當時港內的“前衛”號戰列艦因彈藥庫被不慎引爆而爆炸沉沒。

1918年,“厭戰”號的一座鍋爐艙起火,不得不返廠修理了4個月。


戰列艦三國志 -“厭戰”號(4)


> “厭戰”號成了船廠的常客

11月21日,“厭戰號”與大艦隊其它戰艦一起出海,押送投降的公海艦隊74艘戰艦駛入斯卡帕灣。

戰列艦三國志 -“厭戰”號(4)


> 1918年11月28日,停泊在斯卡帕灣內的公海艦隊

1919年6月21日,在著名的“彩虹行動”中,公海艦隊共有52艘戰艦自沉,包括10艘戰列艦和5艘戰列巡洋艦,皇家海軍最強的對手就此灰飛煙滅。

戰列艦三國志 -“厭戰”號(4)


> 被鑿沉的“興登堡”號戰列艦

一戰後各國國力盡失,刀槍入庫,進入到海軍條約時代。英國的老式無畏艦和超級無畏艦紛紛退役拆解,只有最新建造的QE級和R級得以保留接受改裝,“厭戰”號也就此進入它不斷變臉的中年階段。

下一篇,間戰期“厭戰”號的兩次改造。



這一篇寫了很長時間,本來是寫“厭戰”號的文章,結果寫成了日德蘭前衛戰的介紹,因為實在是剎不住。日德蘭大海戰的規模和過程都過於龐大複雜,我根本還沒想去觸及這個話題,本來只想一筆帶過交代一下簡要過程,主要講“厭戰”號的表現。寫的過程中發現整場海戰的熱點都集中在“厭戰”號退出前的前1/3部分,結果一發不可收拾,喧賓奪主地把海戰細節都講進去了。

日德蘭海戰雖然很有名,但過去我也僅有簡介式的瞭解,海戰詳細進程、雙方的具體兵力、戰略戰術意圖都知之甚少。而且整個網上中文的詳細介紹都比較匱乏,所以這次花了相當功夫來個深入瞭解,到這會終於寫完了,感覺完成了一項龐大的工程。

第二個原因是上星期有四天帶女兒去溫哥華島上參加舞蹈比賽,耽擱了一些時間。來回搭乘的都是“橡樹灣女王”號汽車渡輪,滿載排水量6673噸,最高航速20.5節,和無畏艦差不多。每次去溫哥華島我基本上都會呆在最上一層露天甲板上拍照、看風景。而這一次,我忽然想到航行的喬治亞海峽地形、寬度、縱深和瓜島的鐵底灣都相當類似,連西北角Lasqueti島的位置都和薩沃島一樣。


戰列艦三國志 -“厭戰”號(4)


> 兩片海域的等比例對比,褐色的是鐵底灣和瓜島,白色的是喬治亞海峽和溫哥華島

四個方向打量著這片寬度僅30公里的海峽,想象了一下李少將坐鎮“華盛頓”號的情景,真的感嘆在如此狹小的海域裡三艘四萬噸的戰列艦以20幾節的高速相互廝殺是怎麼一種場景。

戰列艦三國志 -“厭戰”號(4)


剛開新號,所以還不能標註原創字樣,原創不易請多多指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