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地理位置還算不錯的江西,經濟發展遠不如它周邊省市呢?

用戶64589163


在2017年中國各省的GDP排名中,江西以20818.5億人民幣的總量,在全國各省中排名第16位。如果是從GDP的增長速度上看,江西則是以8.9%的增速排名第5。

這個成績在全國34個省級行政區中,算是很不錯的了。但要是和江西周邊各省相比,多少還是會有些差距的。

江西南邊的廣東,以89879億GDP排名第一,經濟總量是江西的4.3倍。東邊的福建,2017年的GDP32298億,是江西的1.55倍。西邊的湖南,GDP34590億,是江西的1.66倍。

至於北面,和江西相接壤的三個省,湖北,安徽,浙江,他們的的GDP分別為36522億、27518億、51768億,又分別是江西的1.75倍、1.32倍、2.48倍。

從這些數據上看,江西不禁就有些尷尬。但是請不要忘記,歷史上的江西,無論是地理位置,文化思想,還是農業工業,或者是經濟底蘊,都絲毫不遜色於全國任何一個省,甚至還是首屈一指的存在。

江西和福建以武夷山為界,與湖南以羅霄山脈為界,再加上廣東和湖南之間有南嶺的阻攔,因此古時候想要從兩廣前往中原,最方便也是最近的一條路,便是經過江西。

而且從明朝開始,廣州就成為中國重要的商貿城市。再加上清朝在廣州成立十三行,令廣州成為當時中國唯一和世界相聯繫的城市,更是增加來往於江西的人口。

人口眾多,經濟農業什麼的,自然而然的也就得到非常好的發展。

文化思想上面,大家熟知的唐宋八大家,其中的王安石,曾鞏,歐陽修,他們三位便是江西人。除卻他們三位,陶淵明,晏殊,黃庭堅,朱熹,文天祥,詹天佑等等,很多有名的大人物都是江西人。

唐朝到清朝,江西考上進士的人數達1.05萬人,佔全國的10.67%,其中還有48位狀元,真可謂人才濟濟,英雄遍佈。尤其是到明朝,朝中更是有“朝士半江西”的說法。

北宋時期,江西人口近五百萬,位居全國之首。即便是到明朝,也僅次於浙江。不論是納稅還是納糧,江西都是排在第一位。再加上江西向來生產茶葉、布匹、陶瓷,因此在經濟上江西向來是超級發達的。

明朝時期,民間盛傳“三日不見贛糧船,市上就要鬧饑荒”。雖說誇張成分居多,但也說明江西的重要性。

不過很可惜,進入近代,江西的的發展不禁越來越尷尬起來。清朝末年的太平天國運動,給江西帶來巨大破壞,僅人口就令江西損失一千多萬,佔戰前人口的48%。

人口都少了近一半,經濟,農業,工業的破壞就更不用說了,幾乎是陷於停滯。

等到洋務運動開始,粵漢鐵路的修建讓廣州不用繞道,直接通過湖南湖北就能抵達中原,這不禁讓廣西逐漸遠離華南地區的經濟中心和改革中心,至此,江西的發展開始緩慢起來,逐漸被周邊各省慢慢超越。

要想富,先修路,這句話說得是真好。如果當時的粵漢鐵路是從江西經過,而後在興建多條鐵路經由江西,令江西成為廣東和北方各省的交通樞紐,也許江西現在的經濟就可以排進前十名。

但歷史這種事,誰有說得準呢?當然了這只是我個人的看法,不知道大家認為,造成江西發展緩慢的原因,會是什麼呢?


狼群講歷史


這個問題分為2個部分:(1)江西的地理位置究竟如何?(2)影響江西經濟發展的因素。我們依次來談:

1、江西的地理位置如何?

評價一個區域的地理位置,主要看三方面:交通是否方便,是否靠近經濟中心,是否資源豐富。我們一一來看;

(1)交通:

總體來看,江西的交通在華中和華東地區來說是排名靠後的,一條武廣高鐵,使得湖北湖南受益,江西的區域性高鐵目前只有一條滬昆,贛粵高鐵正在修建中。機場的地位方面,南昌昌北機場的影響力遠遠不如周邊省會城市。唯有高速公路的發展尚可,修建速度和質量,都不錯,但也只能和周邊省份持平。

(2)是否靠近經濟中心

江西向東靠近長三角,向南靠近長三角,貌似地理位置不錯,但實際上並沒有享受到經濟輻射。而且兩邊都沒有連接上。長三角輻射的是上海,浙江,江蘇和安徽。珠三角輻射的是廣東。再來說中部城市群,這是江西唯一可以依靠的地方,南昌是否可以對接以武漢為首的中部城市群,非常關鍵,拭目以待。

(3)是否資源豐富

這個不需要多說,江西一片紅土地,自古魚米之鄉,資源自給自足,尤其是煤,銅和稀土的含量很高。這點還是不錯的,也正因為如此,造就了江西人小富即安的思想。經濟不能做大做強。


2、影響江西經濟發展的因素。

個人認為,地理位置並不能決定一切,事在人為。以我多年對江西的瞭解,經濟不能做大做強的主要原因有3點:

(1)城市行政規劃非常不合理

縣域經濟活躍,但受地級市剝削和壓制。比如豐城,樟樹和高安,經濟實力非常強,但卻不能獨立發展,受制於宜春市的管轄。同樣的還有貴溪,經濟發展非常迅猛,卻被鷹潭壓制。再比如瑞金,這麼好的條件,卻在贛州的陰影之下。南昌縣也是如此。

非常明顯的是,整個贛州管轄了太多的縣和市,極大的浪費了行政資源。

給江西的建議是:重新調整行政規劃,更多放權縣級市,提拔一批新的地級市。


(2)城市發展不均衡,不能合理佈局

整個江西,南昌一家獨大,甚至九江和贛州都只能望其項背,這不是一個好現象。而且每個城市如何聯動發展,缺乏規劃。比如說南昌九江,很早就提出要一體化,昌九高鐵也很早開通,但實際上兩個城市並沒有擦出火花,九江甚至在南昌的打壓之下,經濟發展滯後,這和長江中游重要口岸的地位不相符。

還有環鄱陽湖區域,想法非常好,卻始終也沒有進展,佈局不明確。


(3)管理落後,人情社會

江西人辦事,靠關係居多,人情社會,對規則缺乏尊重,這個不解釋了。很多好政策,到最後落實起來變了樣。


總之,江西經濟要發展,首先要明確定位,頂層設計,改進政府效率,狠抓落實。祝願江西以後有好的發展。


美映生活


關於江西的地理位置和地理位置在經濟發展中的因素問題,要強調兩點。第一,江西處於我國中部,屬於內陸,和浙江、福建和廣東的通江達海的地理優勢無法相比;第二,地理位置不是現在經濟發展的決定性因素,甚至已經不是主要因素了。

江西的地理位置在傳統經濟時代,尚具備優勢。因為江西地處中原和嶺南的中間地帶,兩地的商貿往來,需要藉助贛江水道,因此在唐朝之後,江西的基地為尚且可以。但到了清末粵漢鐵路修建之後,江西有於不再是交通要道,經濟地位一落千丈。可以說,粵漢鐵路的修建是江西經濟被邊緣化的發軔。

今天的江西經濟完全被周邊省份,廣東、浙江、福建、湖北、湖南、安徽超越。在整個東部和中部省份中,已名列倒數幾位,甚至許多西部省份的經濟總量已經超過了江西。

2017年,江西省GDP為20818億元,在全國34個省份中排名第18位,在大陸31省市中排名第16位,勉強算是中游水平。

2017年全國人均GDP是59660元,而江西省只有45187元,比全國平均水平低24%。及時在這種欠發達的局面下,省內發展也是極度不均衡。全省經濟重心位於北部地區,南昌、新餘、鷹潭經濟發展水平領先全省。比如,新餘和南昌的人均GDP達到了全省水平的兩倍。但是南部的吉安、撫州和贛州人口、面積大市經濟水平明顯落後,人均GDP尚在3萬元左右。

其中全省人均GDP最低的是贛州市,2017年為29308元,比全省平均水平低35%,比全國平均水平低51%。不知道它如何在2020年和全國人民一道進入小康社會?

江西落後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一是先天薄弱。和沿海的浙江、江蘇、廣東相比,江西從來都是落後。

二是意識保守。江西省一會讀書二會養豬,這是典型的小農經濟的特徵,沒有敢拼敢幹的精神。

三是營商環境。江西的營商環境不好,外地企業不願來投資,本地企業發展不起來,造成今天發展局面。


財經知識局


其實,就地理位置江西、安徽都是一樣的,至於經濟發展不起來,還是很多方面的原因,而最根本的也是地理原因。

地理:從“天時地利人和”來說,地理位置恰恰是江西最大的弊端,而樓主確認為是優勢!從地圖上來看,江西處於珠三角、長三角、鄂中經濟圈這三個經濟中心之間,論規模經濟、配套資源、人才、政策、交通等等吸引力,江西是完全沒有勝算的,如此,企業憑什麼選擇來江西投資?

交通:就發展經濟而已,交通因素是最重要的。沿海地區之所以能比內陸發展好,除了政策的原因,就是交通(海運)影響最大了。而江西沒有出海口,重要的鐵路公路也繞過江西,而路過的輻射不了全江西。就現在的成滬貴滬高鐵而言,也只是讓江西靠江地區受益,而江西大部分地區都遠離長江。

人才:這個就要拿深圳來舉例子了,深圳憑30年的時間,發展成國際大都市,位置、政策是必要的,但當時的四個經濟特區就深圳能發展成今天這樣,其中一個就是人才的功勞。江西由於經濟條件次,大量的人才務工人員外出,前往長、珠三角地區工作,這就出現“你們省的人都去幫其他省搞經濟建設了,你們省還能超過外省?”,如此,經濟差人才流水,人才流水經濟更差,相互的惡性循環。包括前面的交通也是一樣。

此外還有什麼地區領導作為作風等原因都是小問題,記住,江西最大的問題就是夾在三個經濟中心之間。


天山雲之上


1戰亂致命的打擊

明末以前江西一直是一個明星省份。物產豐富,教育發達,才子之鄉。但是到了滿清統治時期,江西包括整個江南遭到嚴重的打壓,滿清一朝江西基本默默無名。明末動亂到清末的太平天國遠動再到國共內戰,江西一直處在戰事之中,打仗就要死人就是打錢財物資,國共革命在江西土地打了一二十年,井岡山一直到贛南革命根據地,江西人民幾乎用鮮血染紅了2/3的江西土地,這個創傷是無比巨大的。戰亂,燒殺搶掠,民不聊生,讓江西一蹶不振,積貧積弱,讓江西經濟文化各方面都斷層,至少落後周邊省份幾十年。

2#文化決定#江西是全中國最雜的省份最雜的文化最雜的方言,贛東北的吳越文化,贛北的湖廣文化,贛西的湖湘文化,贛中的廬陵文化,臨川文化,贛南地區的客家文化,你想想這麼雜能夠發展的起來嗎?“吳頭楚尾”的獨特位置加上明末清初以來戰亂不斷,江西人口一直遷徙進出,使江西文化最雜,方言最雜,十里不同音不同調比比皆是,造成江西人不團結窩裡鬥,各自為政,單打獨鬥,發展缺少合力。


用戶38595657


其實近四十年來所謂的地方發展,歸根到底還是投資拉動,政策扶持,國家的投入和扶持才是根本因素。八十年代末的上海,國人不是也叫著喊著落後掉隊了嗎?!五年前的武漢不是也被視為淘汰了嗎?!

江西,從經濟建設上說,建國以來就是姥姥不疼,爸媽不愛的醜小鴨!其原因就在於工業化基礎不強,即使是有較強的人文教育傳統也在建國初期的所謂院系調整中分化瓦解,此後,江西不論在人文教育還是在經濟建設上都不是國家工業化,產業化,信息化,金融,交通等佈局的一個重點,哪怕是次要一點位置的考慮,任何一次的國家戰略佈局都與江西無關。似乎江西一開始就定位於農業省,這樣的處境的另一個省就是河南。沒有投入,當然就沒有產出;沒有政策,當然就難有作為;沒有扶持,當然就難有創新。同時,作為農業省對待的江西,其主官安排當然也不會考慮一流傑出人士擔當,同樣,平庸的領導自然在缺投入,少資金,無政策,沒扶持的狀態下,也在發展方式的選擇上以平穩發展,小富即安為目的,這也就自然造就了江西的平庸,也就造就了庸才庸地多貪官的現象。所以,江西的發展不足與江西人無關!大家只要去查一查改開近四十年來,江西對於國庫的貢獻,從投入與產出比來看,你會說江西人民真偉大!

即使國家這樣對江西,江西也完全不必妄自菲薄,文化大省依然少不了江西,“江西孩子會讀書”依然是各大重點院校的口頭禪,各行各業的傑出人物依然有不少江西人,講航空,新中國第一架飛機從這裡上天;講海防,第一枚海防導彈從這裡誕生;講農機,第一輛拖拉機從這裡開出,講交通,第一輛摩托,環境保護也是一流等等。

這樣說江西不是說江西沒有不足,其不足顯而易見,即發展戰略模糊,甚至說沒有。江西以什麼招攬人才,吸引資金,築怎樣的巢引哪樣的鳳,走多遠的路,飛多高的天都是一筆糊塗賬。每屆政府都有自己的戰略,就是沒有一個統一的思路,有提教育興省的,有提工業興省的,有提重點發展旅遊的,等等,其實,都是辦公室裡搞規劃,寫字檯上出決議,沒有總結省情,民情,試問:江西每年外出務工人員有多少?每年務工人員寄回家裡多少錢?全省合計超過了千億嗎?這些錢是怎麼用的?用到哪兒了?他們賺了錢安心回家置業還是準備著集體外遷呀?他們的錢拉動了地方上的幾個GDP?政府利用好了這些錢嗎?政府需要這些錢嗎?如果需要那你們創造了什麼條件讓他們安心外出賺錢回家用錢呢?政府是不是可以在“打工經濟”做一篇的文章呢?比如花大力氣做好民生事業,打造全國乃至世界最優秀的生態環境,最優質的居住環境,最優良的創業環境?巢和鳳應該怎樣才相得益彰呢?

江西如果總是亦步亦趨的所謂向發達地區取經,就猶如捧著金飯碗化緣,永遠只能步別人的後塵,永遠在學習,永遠無法超越,所謂彎道超車只能畫餅充飢,因為別人的路上沒有彎道!


皓月憑風1


江西湖南一家親,樓主這題目不合適,容易引發地域之爭。

江西落後的原因在太平天國時就已經埋下了,江西是主戰場。人力物力被太平天國消耗得7888,一百年都恢復不了。

我朝第一槍在南昌打響,之後又是幾十年的內戰,江西的壯丁犧牲上百萬之巨,還沒有恢復過來的經濟又是雪上加霜。

建國後,中央對當年為革命付出巨大犧牲的江西老區並沒有實質性的政策傾斜,反倒是調取江西這個魚米之鄉的糧食支援全國各地,自然災害的時候,江西餓死的人很少很少的,我村裡幾乎就沒有餓死的。即便到了八十年代初,都經常可以看到浙江,安徽的民眾扶老攜幼來江西討飯。得罪了,這確實是事實,沒有其他意思。建國後到改革開放之初,江西在全國的存在感估計比現在要稍微強一些。

改革開放以後,沿海省份都依託天時地利人和發展起來了。江西一沒條件,二沒政策,只能繼續傳統的土裡刨食。周邊沿海省份發展起來了,吸引了大批的江西人外出打工,其中包括了江西的大批高素質人才。造成江西的進一步競爭劣勢。

一切的一切,都是歷史輪迴。江西有過歷史上的輝煌,也有了近現代的沒落。相比經濟發展,我更希望我的家鄉保留那一片全國前三的青山綠水!

所以,淡化這個主題吧,生活得幸福才是最重要的。


Main13155162204


江西落後,有一種說法,也不知對不對,提出來僅供大家討論。江西落後局面,主要是解放初期造成的。解放前夕,南下部隊打到江西,全部趴下,就地安置,一大批南下幹部執掌地方,這些人不熟悉地方情況,對江西無歸屬感、無感情等等,造成了江西拿不到工業大項目(例如二汽,國家原計劃落戶江西,可江西要)工業上不去,單純靠農業,還有一個原因,原中正大學,解放後改名的南昌大學,因為教師反動,不服領導,被拆分,造成教育上不去,又由於工業、教育落後,造成了江西人才外流,多年來這種惡性循環,江西不落後才怪呢。


愈來愈強了


江西人民艱苦樸素,勤儉節約,而且江西填湖廣,湖廣填四川,這也是“江西老表”的由來,江西和很多省份也是親戚關係。這些很多因素這使得江西在全國擁有比較好的聲譽,江西雖然經濟不怎麼樣,但是江西人窮志不窮。那麼經濟上江西一直落後與周邊省份的原因如下:

1:江西經濟落後的原因在太平天國時就已經埋下了,江西是主戰場。人力物力被太平天國消耗得7888,一百年都恢復不了。

2:南昌起義:

中國國民黨

反共政策愈演愈烈,在還完成國家的解放,民族的獨立,國民黨就開始清理共產黨一派的抗日分子。南昌起義,是中國共產黨直接領導的帶有全局意義的一次反對國民黨清除異己的武裝暴動.它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宣告了中國共產黨把中國革命進行到底的堅定立場,標誌著中國共產黨獨立地創造革命軍隊和領導革命戰爭的開始.是創建人民軍隊的開始. 長征: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中央主力紅軍為擺脫國民黨軍隊的包圍追擊,被迫實行轉移,退出中央根據地,進行長征。長征是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奇蹟,中央紅軍共進行了380餘次戰鬥,攻佔700多座縣城,紅軍犧牲了營以上幹部多達430餘人,平均年齡不到30歲,共擊潰國民黨軍。紅軍長征的勝利,是中國革命轉危為安的關鍵。長征的勝利表明,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工農紅軍是一支不可戰勝的強大隊伍,長征中紅軍表現出的對革命的必勝信念和一往直前、不怕犧牲的英雄氣概,成為激勵共產黨人和人民軍隊前進的巨大動力。

中共第一槍在南昌打響,江西瑞金長征的起點(江西興國縣:萬里長征路,裡裡興國魂),抗日戰爭,之後又是幾十年的內戰。江西為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為開闢新中國做出來巨大的貢獻。江西的壯丁犧牲上百萬之巨,青少年就是一個未來,戰爭中江西人民不畏生死,還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還沒有等江西恢復過來的經濟又是雪上加霜。

3.建國後,中央對當年為革命付出巨大犧牲的江西老區並沒有實質性的政策傾斜,反倒是調取江西這個魚米之鄉的糧食支援全國各地,自然災害的時候,江西餓死的人很少很少的,我村裡幾乎就沒有餓死的。即便到了八十年代初,都經常可以看到浙江,安徽的民眾扶老攜幼來江西討飯。得罪了,這確實是事實,沒有其他意思。建國後到改革開放之初,江西在全國的存在感估計比現在要稍微強一些。

4.改革開放以後,沿海省份都依託天時地利人和發展起來了。江西一沒條件,二沒政策,只能繼續傳統的土裡刨食。周邊沿海省份發展起來了,吸引了大批的江西人外出打工,其中包括了江西的大批高素質人才。造成江西的進一步競爭劣勢。

一切的一切,都是歷史輪迴。江西有過歷史上的輝煌,也有了近現代的沒落。相信最終中國共產黨會慢慢發展江西,江西不後悔為了解放新中國所做的一切,江西人比較低調,也不會去主動要求經濟發展,江西老表會埋頭苦幹做出一番成就來回饋祖國。相比經濟發展,我更希望我的家鄉保留那一片全國前三的青山綠水!所以,淡化這個主題吧,生活得幸福才是最重要的。

來自一名在外省上學的大學生,每次做火車都很辛苦。嗚嗚嗚(初稿,勿噴)


Python社區


我是江西人,一直在關注這個家鄉的發展問題,除了政策與地理因素外,我想從歷史,心理等方面分析。

首先,從歷史看,江西的文化與經濟都不發達,沒有形成自己特色的文化,文化名人更少,王安石算一個,但只是一個偏安政權的宰相而已。科舉考試從未有江西人中過狀元,讀書的氛圍遠不如周邊的省份,上饒,撫州算是讀書稍多的地區,但不發達。近代只出了一個反面人物張勳。遠不如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蘇等地。從經濟看,小農經濟時代遠不如北方平原發達,經濟重心南移之後也是江浙一帶得到更好的開發,即蘇湖熟天下足!江西依舊滯後,近代以來只有九江一地是租界,說明外國都看不上!建國後,國家更多投資在東北,華北,江西很少景德鎮是唯一,在改革開放中江西沒有抓住機遇,現如今連安徽都比不上!

其次,江西人的小富即安心理是重要原因!上海市委宣傳部部長專門撰文分析這個問題,我非常贊同!他認為江西人喜歡耍小聰明,內訌,不願意踏實苦幹,更缺乏遠大的報復!如我黨早期革命時期,有很多江西人投入革命,但是十大元帥一個沒有,大將也沒有就是最好的證明!江西人出去做官也只是中低級別,國家級幾乎沒有。同時,歷史上幾乎沒有爆發在江西的起義或革命,南昌起義是唯一,沒有成為一支像湘軍那樣的軍隊!

總之,沒有良好的基礎,也沒有敢作敢當的魄力才是江西發展落後的原因。江蘇的螃蟹是名牌走出國門,江西的螃蟹就賣不出價格,江蘇有的江西也都有,最大的差別是政府的思維與作為。有一年高淳缺水,政府出面協調到安徽借水,確保螃蟹秋後豐收,江西沒聽說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