昙花一现的锥膛炮,威力很大,为何却被德国放弃了呢?

茳J鱼儿的淡淡心事


锥膛炮的炮膛逐渐缩紧,特制的炮弹也有个可被逐渐压缩的铝制弹托,炮弹在出膛的过程中承压逐渐增大。比同口径的炮出膛的初速要大的多,比方德棍的sPzB 41炮弹初速1400m/s,而同样出口为20mm的Flak30只有900m/s

但是弹托在炮膛内的挤压以及过高的膛压对于炮管损伤很大,比如75mm pak41

锥膛炮寿命只有1000发,而同样75mm的Pak39有5000-7000发。而且因为高膛压,对炮身炮闩的材料要求很高。

大当然,高成本只是一部分。等到后来用大口径发射次口径炮弹以获得更大穿深的脱壳穿甲弹以及化学能破甲弹出现之后。

锥膛这种又贵又不耐用的东西才算彻底扫进垃圾堆。


疯狗的轻武


锥膛炮的优点就是初速极高,具有不错的穿甲能力,但是问题在于寿命太短,而且制造成本高昂,无法用于大批量生产,最终德国在发展了少数型号的锥膛炮之后就放弃了这种武器,转而继续发展传统的各式火炮。

坦克出现后如何有效地反制这种武器成了各国的研究方向,当时简单的,作为简单反坦克炮、反坦克步枪等武器一经出现,而其中具有中远距离有效摧毁装甲目标的只有反坦克炮。为了获得足够的初速和杀伤力,反坦克炮往往口径要大、身管要长,这样才能提高炮弹的初速,并在击穿装甲目标后将其摧毁。

而为了提升初速,锥膛炮这种武器出现了,其虽然口径和普通的反坦克炮差不多,甚至还要更小,但是由于自身特殊的结构反坦克效果同样不弱。比如德国sPZB.41式28毫米锥膛反坦克炮,具有高达1400米/秒的初速,具有很好的穿甲,而且体积上要相对于PAK39、PAK40等小了很多。

但是锥膛炮制造成本太高,而且由于特殊的设计导致寿命太短,远远短于常规的各种反坦克炮,所以这种武器最终昙花一现,很快就被各国放弃了。


战争之王


锥膛炮是德国在二战时期使用的一款最具特色的反坦克炮,各项性能非常优异,但是后来由于种种原因被德军淘汰了。

第一、锥膛炮的加工要比普通直炮管要麻烦的多,成本也非常之高,而且寿命很短。

第二、德国制造该炮的穿甲弹芯所需要的钨金属材料非常稀缺,并且需要进口,以致于在1941年以后,凡是用钨制作的炮弹都不得不全部停产,生产的炮弹供不应求。

第三、随着战争的发展,武器装备技术也不断进步,普通反坦克炮发射次口径高初速穿甲弹加入到了战争。从各项性能和比较起,锥膛炮已经彻底失去了作战优势。

由于以上几点原因,锥膛炮在二战结束之前就被淘汰了。





正步军旅



RF老李876


锥膛炮的穿甲能力当时可是逆天的,不过由于身管寿命和加工难度的问题,没有大规模应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