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向上動能或延續 券商建議關注科創主題

“長期角度看,市場牛市格局可期。在相對充足的流動性以及較為積極的內外部環境支撐下,二季度大盤或依然存在延續強勢的動能。”

進入4月,A股連續4個交易日上漲,併成功站上3200點。截至4月4日收盤,上證綜指報3246.57點,今年以來累計漲幅達30.18%。

展望二季度行情,機構觀點認為,市場存在再度向上動力,強勢動能或將延續,盈利預期變化能否匹配現階段估值將成為關鍵;建議關注科創板及區域主題,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車、5G等前沿科技板塊,同時注意新增部分防禦板塊,抵制“妖股”的誘惑,避開過度炒作題材。

放量普漲或難持續

春節過後,A股迎來持續放量上漲,較快的漲幅亦帶來市場短期風險累積,指數也一度出現大幅震盪,但很快再度強勢拉昇。

今年3月,A股進入3000點一線的均衡,並延續2月份的熱情,月初連續多日成交額突破1萬億元,上證綜指快速突破3100點後出現休整,前期強勢股大幅回調。日前,一季度行情順利收官,上證綜指累計漲幅達23.93%。

其中,3月份上證綜指累計上漲5.09%,月線收陽,但較2月份13.79%的漲幅明顯收窄。國信證券策略分析師閆莉認為,由於收盤價較高,4月份大概率還有上衝創新高的機會。但3月份成交大增,呈放量滯漲跡象。

從成交額來看,3月份滬深兩市日均成交8859億元,相比2月份日均成交5895億元,環比增長50.28%。“價量配合出現放量滯漲跡象,顯示逢高減倉盤明顯,因此4月份能否繼續收陽存在不確定性。”閆莉表示。

今年以來市場急速上漲,不禁讓人回想起2015年上半段火熱的行情。“目前似有2015年上半年的影子,只是行情級別略小。因此對於未來可能的運行,還需有一定的心理準備。”閆莉提醒道。

恆豐泰石董事總經理韓瑋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即便經過一季度的快速上漲,從A股的估值來看,目前大盤依然處於安全區域,雖然波動不可避免,但是牛市還必將持續。”

此外,在外資機構看來,一季度大幅上漲的中國A股依然向好。富達國際基金經理馬磊認為:“市場對2018年的企業盈利預期較低,但目前已公佈年報的公司業績大多優於預期。在最近股市上揚後,估值雖然不算便宜,但是處於合理水平。”

反彈佈局可期

對於A股後續行情及走勢,市場依然存在分歧。

“目前資金存在分歧,指數上揚會被打壓,指數下跌又有資金託底。短暫維度下,市場方向性的選擇依然不明朗,大概率會以寬幅震盪為主。”山西證券策略分析師麻文宇近日表示。

“從目前A股情況而言,市場情緒依然處於躁動中,對於後續走勢並未形成一致預期。結合股指表現等因素來看,預計短期將維持震盪波動加劇的態勢。”華南一位券商策略分析師對記者表示。

“4月市場將再度向上,驅動力來自兩大超預期。”國盛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張啟堯在研報中表示,短期經濟數據和金融數據有望同時超預期,並且當前的市場情緒完全有可能過度反應這種短期改善;另一超預期來自外資迴流節奏,5月MSCI年內第一次提升A股納入因子窗口臨近,4月起外資有望再度成為核心增量資金。

方正證券認為,4月份將迎來第二波反彈的佈局期,目前股市正處於估值向業績切換的時間窗口。

上海證券策略分析師劉騏豪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在A股底部條件具備的前提下,長期角度看,市場牛市格局可期。就本輪市場春季行情延續性的角度分析,經濟見底企穩預期短期難以證偽,在相對充足的流動性以及較為積極的內外部環境支撐下,二季度大盤或依然存在延續強勢的動能。”

興業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王德倫表示,展望二季度,市場從“旺春行情”幹拔估值,進入“精耕細作”迴歸盈利。盈利預期變化能否匹配現階段估值,甚至讓估值再進一步,是二季度行情“上”還是“下”,還是“上上下下”的關鍵因素。

申萬宏源策略團隊認為,類比創業板和新三板推出的歷史經驗,科創板“源頭活水”萬眾矚目,初期估值高溢價可期,5-7月中小創有望受益於“比價效應”,總體風險偏好也有望獲得階段性支撐。

“因為很多優質股票已經在境內外主板或創業板上市,所以大量在科創板上市的優質企業往往還需要一個培育過程,投資者不必過於急躁。由於科創板具備在國際領先的上市、交易規則,相信未來科創板中一定會成長出能夠改變世界、造福人類的偉大公司。”韓瑋分析認為。

關注科創板主題

投資結構上,國信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燕翔表示,建議重點關注龍頭、科技、2B(企業用戶)端三個方向:一是ROE(淨資產收益率)持續穩定較高的龍頭企業,二是以5G和人工智能為代表的科技前沿板塊,三是對公服務2B端的優勢企業。

投資主線上,招商證券(06099)策略團隊表示,一是關注科創板主題,如硬科技(集成電路、雲計算、人工智能、創新藥、大數據)、創投類,新增關注上市公司子公司科創映射主線;二是區域類主題,如“一帶一路”(港口航運、建築建材、機械等行業龍頭)。

A股行業配置方面,興業證券王德倫團隊認為,可關注大創新、大券商、汽車、地產鏈條(建材/家裝/廚電/家居)、景氣鏈條(煤化工/煉化/MDI,鋁/銅,豬)。

平安證券建議,關注符合外資和ETF(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等產品偏好的龍頭優質上市企業,以及人工智能、雲計算、新能源汽車、5G等新興產業,但同時應新增部分防禦板塊,以及規避上漲過多的炒作題材板塊。

“投資者應當抵制‘妖股’的誘惑,堅持理性投資、價值投資、長期投資,才能取得最終的投資成功。”韓瑋稱。

關於二季度國內資產配置,財富證券策略分析師李孔逸從比例方面給出建議:貨幣類資產配置5%,債券配置20%,權益類70%,商品類5%。

港股方面,招銀國際策略師蘇沛豐認為,一季度中資股業績、新興市場轉弱、港元疲弱、公司配股潮等風險,可能令估值已回升至近年均值的恆指出現回調。中線而言,可買入高息股。若美國開始減息,公用股料能逆市上升。

本文源自國際金融報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