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看待張大千捐獻《韓熙載夜宴圖》的行為?

採蘑菇的瞎子


【文藏來答】關於這件事背後的曲折故事,還要從上世紀說起。

蒐購散佚文物一事,在歷史上一直為有識之士所在意,但具體到何時正式啟動,從何處啟動,以何類文物為主等等問題,其實並沒有什麼計劃。

抗戰勝利後鄭振鐸(右四)與徐森玉(左四)等在南京的合影

上個世紀五十年代的香港文物收購,是從著名的「二希」回購開始的(「二希」指原藏清內府三希堂的傳為東晉王獻之所作《中秋帖》和王珣所作《伯遠帖》兩種名跡。此二帖在清末流出宮外,為觶齋主人郭葆昌所藏,後傳其子郭昭俊。上世紀五十年代初,郭昭俊將其售出)。「二希」的順利回購,極大地鼓舞了國內對於流失文物回收的信心。自此,香港文物回購行動等於是正式啟動了。

東晉 王獻之 中秋帖卷(局部) 紙本墨筆 縱二七釐米 橫一一·九釐米 故宮博物院藏

東晉 王獻之 中秋帖卷(局部) 紙本墨筆 縱二七釐米 橫一一·九釐米 故宮博物院藏

東晉 王獻之 中秋帖卷(局部) 紙本墨筆 縱二七釐米 橫一一·九釐米 故宮博物院藏

雖然因「二希」的成功回購,堅定了大家繼續進行此項工作的決心。但接下來到底如何操作,從何入手,當時可能還沒有一個通盤的計劃。正在此時,傳來了張大千打算出售自己收藏的消息。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收購張大千所藏的董源《瀟湘圖》及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也是個偶然事件。因為張大千需款而出售藏品,並非政府事先規劃所及。且張大千所藏這兩幅舊跡,其實本意是要出售至北美,只是因為美方不予善價,又有友人代為說項,這才轉售的。但正是由此開始,香港文物回購走上了常規化。

東晉 王珣 伯遠帖卷(局部) 紙本墨筆 縱二五·一釐米 橫一七·二釐米 故宮博物院藏

東晉 王珣 伯遠帖卷(局部) 紙本墨筆 縱二五·一釐米 橫一七·二釐米 故宮博物院藏

東晉 王珣 伯遠帖卷(局部) 紙本墨筆 縱二五·一釐米 橫一七·二釐米 故宮博物院藏

張大千曾被臺北故宮博物院前副院長李霖燦譽為「十項全能」的大師,而收藏就是「十項」之一。正是出於這個緣故,在董、顧兩幅畫之後,大陸又陸續從張大千處收購了一些他的其他珍藏。這次回購之初,張大千是個關鍵人物。

五代南唐 顧閎中 韓熙載夜宴圖卷(局部) 絹本設色 縱二八·七釐米 橫三三五·五釐米 故宮博物院藏

五代南唐 顧閎中 韓熙載夜宴圖卷(局部) 絹本設色 縱二八·七釐米 橫三三五·五釐米 故宮博物院藏

眾所周知,張大千不僅畫藝高超,其作偽水平更是出類拔萃,在其售予大陸的藏品中,也是魚龍混雜、真偽難辨。因此,西諦在給伯郊函中也曾反覆提醒、強調要小心謹慎,西諦之所以再三強調這個問題,實在是因為事出有因。

五代南唐 董源 瀟湘圖卷(題跋) 絹本設色 縱五〇釐米 橫一四一·四釐米 故宮博物院藏

五代南唐 董源 瀟湘圖卷(局部) 絹本設色 縱五〇釐米 橫一四一·四釐米 故宮博物院藏

五代南唐 董源 瀟湘圖卷(局部) 絹本設色 縱五〇釐米 橫一四一·四釐米 故宮博物院藏

如一九五三年四月二日西諦在給徐森老的信中提到:「朱光說,伯郊兄攜歸的畫:一、顧閎中是真的;二、董源《瀟湘圖》,跋真而畫假;三、王蒙(《太乙觀泉圖》軸)是張大千畫的;四、趙子昂(《秋江釣艇》軸)畫,他未提意見;五、周(趙)雍的馬(《沙苑牧馬圖》),完全假的。

五代南唐 董源 瀟湘圖卷(局部) 絹本設色 縱五〇釐米 橫一四一·四釐米 故宮博物院藏

五代南唐 董源 瀟湘圖卷(局部) 絹本設色 縱五〇釐米 橫一四一·四釐米 故宮博物院藏

這幾幅畫,想伯郊必已請先生鑑定過,究竟實際情形如何,盼能即行示知為荷。」因此,西諦才會請求徐森老幫助把關。


原文作者:柳向春(作者系:上海博物館研究館員)

原文來源:《紫禁城》2018年11月刊《湮沒在歷史洪流中的辛勞與功績:鄭振鐸與香港文物收購》

(因篇幅限制,原文有刪減)

想了解更多藝術推介與藝術收藏,歡迎使用【文藏APP】,關注【文藏】官方微信公眾號&微博&頭條號更多精彩內容等著你!


文藏


他不是捐獻,是以比較低的價格轉手給國家的,是1951年在香港賣給了徐伯郊,,後來鄭振鐸赴香港從徐伯郊那裡買回,放置於故宮博物院。




當時的說法是:上世紀50年代始,張大千棲身海外,移居巴西十七年,他怕自己久居海外,萬一國寶流失將成千古罪人,於是決定將畫留在大陸。他先是以低價將《韓熙載夜宴圖》、《瀟湘圖》、《武夷山放棹圖》三副國寶賣給徐伯郊,不久在周恩來的指示下,當時任國家社會文化事業管理局局長的鄭振鐸親赴香港,從徐伯郊手裡原價購回這三副國寶。



徐伯郊這個人要著重講一下,他是香港著名鑑藏家,也是我國建國之初文化部為搶救流失海外文物而成立的香港秘密收購小組的負責人,為國家收回了大量的文物,此人在我國回收文物上的貢獻不可磨滅。他跟張大千是幾十年的朋友,相識數十年,彼此興趣相投,無所不談。



對於徐伯郊的秘密身份張大千是有所瞭解的。但是為什麼還是把畫賣給他呢?對於他的做法人們普遍猜測有以下幾種原因:1、當時張大千籌備移居南美,為了籌措資金,由徐伯郊牽線,與鄭振鐸聯繫,向大陸出售多幅名畫。2、怕國寶流失海外,成為千古罪人。3、四十年代為學畫藝曾破壞了大量的敦煌壁畫,雖為敦煌藝術研究做出了很多貢獻,但心中仍有愧疚,再加上第二條的原因,所以經常以各種方式向大陸轉回各種作品。



個人的看法是第一條為主,二三條為輔。


Q0Y0K


感謝題主:張大千懂畫、愛畫,達到一種痴迷的程度。收藏家也好,畫家也好,對於自己手上的真愛之物視同子女。張大千願意捐獻《韓熙載夜宴圖》無非是要讓自己的珍愛之物能有一個最好的歸屬而已。

晚年的張大千接近失明,已經無法再次欣賞他手上的所有精品收藏。《韓熙載夜宴圖》留在自己手上的意義和價值不是太大,與其這樣不如捐出去。

張大千可以捐獻的地方很多,唯獨給了大陸其實是對作品本身的落葉歸根一般的尊重而已。所有妄加之上的言論都有些牽強附會。讓文物回家,才是對收藏最大的尊重。


當然,政局不穩也是一方面。畢竟晚年的張大千,已經無力保護他手上的國寶。


明清書畫鑑賞


不是捐獻,是購買。但是臺灣方面當時也參與競爭,大千選擇大陸應該肯定。大千去敦煌臨摩壁畫花幾百兩黃金,臨摩的二百六十多幅畫作後來全部捐給了國家。值得尊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