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北京的老年人什麼樣?調研結果告訴你

我們經常聽到的“人口老齡化”,其實指的是年輕老人(60-70歲)在數據上造成的現象,但其實,他們並不認同自己已經“老了”這一現象,全國各地的“老人”們都在積極地享受著退休後的生活,即使已經80高齡,他們依然認為自己還年輕。

生活在北京的老年人什麼樣?調研結果告訴你

每天溜溜孫子,坐在家裡不出門,看電視時打瞌睡,這只是我們對他們的看法,實際上,他們的生活比我們想象的要有趣得多。吾老院收集了200份朝陽區老人的問卷,對他們的戶籍進行分組,並對他們的日常生活進行比較,希望能找到老年人對養老服務或產品的需求,得到了一些有意思的結果。

生活在北京的老年人什麼樣?調研結果告訴你


生活在北京的老年人什麼樣?調研結果告訴你


生活在北京的老年人什麼樣?調研結果告訴你


生活在北京的老年人什麼樣?調研結果告訴你

200位老人中,有78位表示未來可以接受入住養老機構,而這78人中,有69人是北京戶籍,而接受養老機構的老人們最關心的問題,是這些:

· 83%老年人認為有生活感的養老機構最重要 (65人)

· 62%的人認為養老機構不能自己安排自己的生活 (48人)

· 58%希望養老機構的地點便於家人去探訪 (45人)

· 87%的人認為自己需要能夠佈置自己的房間 (68人)

北京的老人們在接受問卷調查時總是顯得更為積極,當中62%的京籍老人認為自己比實際年齡要年輕得多,而非京籍的老人們,這一數據少了將近10%。

在他們當中,多數人對自己退休之後的生活是有著明確規劃的。而多數80歲以上的老人覺得,自己仍然可以從接觸新鮮事物中找到樂趣。

在開朗的北京人看來,學習和了解當下最新最熱的信息,是非常有趣的一件事。

生活在北京的老年人什麼樣?調研結果告訴你

幾乎所有的京籍老人,都覺得自己還是社會的一分子,我們在公交、地鐵站經常能看到他們身穿黃色志願者服裝幫助維持秩序。

但非京籍的老人,卻更希望獲得家庭的肯定,這大概也是他們對養老機構產生牴觸的主要原因。而且有相當一部分非京籍老人覺得,自己是孤獨的,是需要陪伴的。


生活在北京的老年人什麼樣?調研結果告訴你

京籍老人的活躍,不止體現在投入社會活動中,他們喜歡自己在家裡做飯、多數都在使用智能手機,幾乎一半的北京老人還在網上購買理財產品,他們其實是很可愛、很時尚的老頭老太。

生活在北京的老年人什麼樣?調研結果告訴你

通過調研問卷,我們認為老年產品中對社群的功能需要做足功課,無論是面對剛需群體還是泛群體,老年人的主動性都不能被忽略。

而養老機構在未來的發展方向上則可以進行更多元化的考慮,無論是從活動、服務、設備,還是老年人對於自己生活的管理上,都可以給出更多有趣的、創新的管理模式和組織模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