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所在班级的期末数学考试平均分96.4分,现在的孩子学习这么优秀吗?对此你有哪些看法?

宸宸向上MAX


小学阶段的成绩最具有欺骗性,尤其是四年级之前,哪怕平均分都是90多也不代表什么,期末考试成绩更是如此。


本人曾和各年龄段的学生打过交道,其中和小学阶段的学生打交道最多,我来谈谈自己对此类现象的看法。

首先,不要同过去作比较,因为没有可比性。过去无论是学习条件还是师资力量都没办法和现在比,而且,需要承认一点,我们的教学水平是在不断提升的。更重要的是,随着物质生活条件的提高,现在的孩子们普遍智力水平要高于以前,这点才是关键。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过去都没办法和现在比,所以,拿过去我们考试的平均分和现在孩子们考试的平均分作比较是没有意义的。

其次,现在小学阶段的考试并不难,可以说期中期末考试卷上的试题里,有百分之八十的内容是基础知识,或者平日里经常做的类型题,剩下那百分之二十里面也很少出现刁钻的怪题。只要学生智力水平正常,上课认真听讲,课后认真完成作业,得90多分很平常。班级里的前几名经常都是满分,或者最多语文的作文扣一两分。要知道,他们现在满分一般都是按照105分计算的,那5分是卷面分,只要认真书写就有。

当然,客观地讲,小学四年级以后,数学上有些知识点开始不好理解,有些基础不牢的学生碰到变型题就容易做错,还有带小数点的计算题,也是易错点。关于栽树、烙饼、打电话、抽屉问题等几个需要逻辑思考能力的类型属于大部分学生的难点,但一般情况下考试很少出现,出现也是小分值的。可以说,即便错了这些,考90分以上也没问题。

再次,小学阶段的知识相对来说需要记忆的占比较多,细心的家长会发现,在小学阶段往往是小女孩的成绩比较好,因为大多数女孩稳重心细,学习踏实,而小男孩的成绩却不稳定,忽高忽低。可是,一到初中,很多原本在小学阶段成绩数一数二的孩子的成绩却逐渐下滑了,一些原本在小学阶段成绩一般的孩子的成绩却在稳步提高。初二分隔的最明显,高中更是如此。可以说,到初高中以后,才是真正体现学习能力和智力差距的时候,小学阶段的成绩真的不代表什么。

此外,据我所知,小学阶段,尤其是期末考试,学生的成绩一般都会不错,这背后还有一些家长不知道的原因。虽然我们始终强调不以成绩论好坏,但每个家长都想看到自己的孩子考得不错,或者说有进步,或者说没掉队。于是,作为对一个学期教学成绩的总结,老师们也愿意让学生们的成绩最起码看起来不错。有些老师甚至会在考试前几天,把考试中会遇到的题型甚至是原题都要让学生们做几遍,如果这样还不会,那只能说该学生太贪玩或者太笨了。还有,现在小学的奖状太多了,基本上已经覆盖了一半以上的学生,当然,含金量也相对低了很多。其实,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鼓励学生,另一方面就是为了满足家长的心理预期。反正小升初也不是什么门槛,大家相安无事,你好他好我也好。

总而言之,小学阶段的成绩最具有欺骗性,希望家长们理智看待,不要盲目给孩子施压,尽力了就好。


夜雨如书


我们孩子在天津一所普通的公立小学,今年小升初,6年级以前,三科成绩均分在280以上的比比皆是。到了6年级,因为有了作文,总分成绩稍有下降,但一个班270分以上的也不少。

为何会如此呢?我想与小学的考试方式和特点是有很大关系的。

我曾经在头条的问答中回答过一个问题:“为什么小学成绩有欺骗性?”其中就谈到了小学考试的方式和特点,那就是“考试题型比较死,试卷考题和平时练习题重复度高”,即试卷主要由80%的死题(平时反复练习)加20%的灵活变通题(也不会太难,主要考察细心和认真)组成。这种模式下,孩子们只需要跟着老师的节奏亦步亦趋,死记硬背,考试成绩95分以上基本就没有问题。

换句话说,就我所观察到的小学考试特点而言:孩子们裸考的成分比较少,有备而来的考试成分多,这就容易导致出现你问题中的现象。

因为家里的亲戚开着托管班,我得以有机会观察小学,初一阶段的考试区别。可以说,到了初一,相当一部分孩子的成绩就会“原形毕露”。初一基本为裸考,考的试题基本不是孩子们见过的原题,这种情况下,语文、数学、外语三科均能达到90分以上的就会比较稀缺。身边有一个孩子的案例特别明显:小学三科均为“优”,总分都在280-290之间,到了初一,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三科总分基本都在250-270之间。这之间差距是很大的。

虽然如此,不过需要承认的是,现在小孩的学习能力的确与我们以往相比有了很大的提升:这得益于一批通过教育改变命运的中产阶级父母的重视和推动,以及辅导班、在线教育等配套教育的完善。

以上,供参考。


孙卫华


我闺女从学前班到五年都两个一百,从三年级到六年都当班长,但在六年级第一学期的一个自习课,新来一个瘪三学生捣蛋,被我女儿拽着用课本打,不想这王八是个小烂三,召几个人恐吓女儿,学年级一个霸姐挺身保护后,结拜为姊妹,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嘴里都是江湖话。这个暑假为了她的高一,烧香拜佛,几十岁的人生耻辱都在一个月里攒齐了,也看到人生世态之浮世。我跟女儿说,孩子啊,你有想过今生当学生至此为止,回到你梦寐以求的社会,再挥耗你三四年的青春,而过上一世的底层生活?你所喜欢的那鹿含,人家依然美女缠绕而知你是鸡是狗吗?我也真急了啊,托讲的几所好点的学校一个个黄了,也错过了私立名校的时间 。全世界都一样,书决定社会阶层分化,初中结束后我们的民工增添了新的血液,上二流高中的也不过是为国家延缓7年就业压力而己,这么小就看到自己的未来,才15岁啊。她也急了,后来进了一所管理严格的学校,手机自动放家里了。书,决定社会阶层分级,只有傻逼和不懂的少年才相信还有其他的鬼话。


万紫千红不是春


这个现在很普遍,有点像满足了家长的虚荣心。

举个例子,我女儿现在六年级,英语数学几乎都在95分以上,有时语文也能考到95分,即使有作文,语文从没低于93。我老公每次看过试卷都说这不合理,跟以前没法比。我老公现在对我女儿的语文一直不满意,他总是指出女儿的基本功不好,经常会出现字写的不对,阅读理解达有的地方表达不是很到位。句型修改做的不是太理想,还有作文写的并不是太理想,但老师只扣两三分。我老公经常打击女儿说你的作文基本功没有我小时候扎实,我那个时候语文才考80多分。数学方面我老公吐槽我女儿,说她太粗心,计算经常错。我老公问我现在的学校这是怎么啦?就她这样还能考高分?跟以前没法比。我只能纠正老公的观点,告诉他现在的教育不能按照以前那么严格,毕竟孩子需要鼓励,如果老是让孩子考试考不到高分会刺激孩子幼小的心灵。我还跟他说,不要拿农村的教育看待城市的孩子,你以前在农村上学,没有做过课外辅导书,也没有老师给你补课。所以你跟现在的孩子没法比,你那时候上学是80年代,那段时间农村孩子吃饱饭就好 哪有钱上辅导班。所以别太顶着。而且那个时候家长不关心孩子学习,跟现在家长也没法比。不要老是拿以前的自己跟现在的孩子比。

现在的教育,是验证孩子在某个阶段的学习如何?具统计,期中试卷要比期末试卷难,这也是为了让家长对孩子在学校期间的表现更满意,所以才会出现高分现象。


neekadear


之前我对此也比较怀疑,但有一次我碰到一个事情,让我改变了看法。当天和朋友去一家小饭店吃饭,正值中午,老板家的女儿放学回家,放下书包就开始哭,问其原因,回答说这次考试只考了99分,其他好多同学都考的100分,所以觉得伤心委屈。我们当时也纳闷,现在的小孩子都这么厉害了么?99分都不满意了?

后来我还专门研究过小学生的试卷,比我们当年的试卷的难度只增不减,比如说当年我们教的加减法都是直接列等式,几加几等于多少等,比较直接,脑子再慢的人,数手指头也差不多能数过来了,但那时候我们能考到90分以上的确实不多。到现在的题目不是那样,比如给你一个数,让你分析可以分解为那些数相加等等,总之至少要多一层思考在里面。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一方面我想确实是现在的中小学教育教学水平提高了,当年我们上学的老师基本都是中师中专毕业,连正是的编制都没有,一边教书一边还要种地,教学水平非常有限,在城里应该也好不了很多。而现在小学的教师水平,至少也是本科及以上,好的学校起点都放在重点大学的研究生了。前几天还曾看到某中学30万年薪招聘博士任教,教师水平整体提高,带来了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

第二,现在较多孩子在升入小学之前,多少都已经学过一些小学知识,算数,背古诗,甚至英语对很多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都不算难事,这中间有些是幼儿园教的,有些是通过辅导班学习,还有部分可能是家长教的,总之是提前学过,某些小学在入学时都会有对孩子的面试,不提前学有可能就分不到好的班级,所以即便有的家长不想让孩子提前学,迫于形势也不得不提前教。

第三,可能跟减负有一定关系,也不知是否准确。学生在课堂学习的时间减少,但是课外花的时间一点不少,家庭作业,父母购买的习题集,辅导培训等,多少都有课外等,而这其实也是有巩固和提前学的过程,也就是说学校的作业和试卷往往按照正常水平来出的,但是很多学生经过课外拓展,实际进度和学习的难度跟学校的进度不完全一样,很多时候是领先学校的教学进度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再做学校的试卷相对就显得简单。

但这可能确实是一种假象,就像很多答友说的,到了高年级或者初中,高中,差距自然就出来了,很大的原因就在于,小学的学习内容相对较少,依靠记忆力的时候相对较多,通过提前学等方式,大家都能获得较高的分数,但到后期,随着学习内容的增多,对学习能力的要求提高,更多需要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这时候靠灌输知识的办法就不太行得通了。

所以对于孩子五年级之前的学习成绩,个人认为真不必太在意,只要不严重掉队就好。培养他独立自主学习的习惯或许更重要,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才能慢慢体现出竞争力和优势。


象牙塔里讲故事


教育是我的主业,我来聊聊这个让家长困惑的问题。

小学阶段,数学考试班级平均分96.4分,并不能证明孩子学习有多优秀。

无可否认,现在环境和学习条件,比我们那年代的人要好很多。

他们的视野开阔,体验丰富,这是互联网时代带来的福利。

先说说我的自身学习经历:

作为农村长大的孩子,我小时候接触的世界太狭窄。

我平时就是帮家里放放牛,干干简单农活。

5年级时,我走了3小时的山路,才到了镇上。第一次看见了汽车,看见了商店,看见了书店。那时家里没有电视,唯一的电器就是4年级时买了台吊扇。5年级买了部收音机。

读小学,我和所有普通的孩子一样,贪玩,好动,对学习不上心。

我小学的成绩在七八十分左右。直到初中,我才主动地认真学习。

我酷爱读书,每天都读一本,横扫镇上的租书店,那时租书1毛钱一本。

初三中考,我考了年级第二名。

举我的例子,意在说明孩子的读书环境和阅读培养的重要性。

小学的成绩不是衡量孩子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准。

现在小学生的平均分成绩那么高,可能有几个因素:

1、小学生的考试难度有所降低。

现在的试题要求不能偏,难,怪。

超难题目在期末考试基本不会出现。

题目侧重基础知识的运用,所占比例约八成。

2、小学生的考试能力有所提高。

小学生考试的题型比较固定,基本上是换汤不换药,换个数字再考。

老师平时强化解题方法和技巧的训练。

只要多做几套题,考试能力就是熟能生巧罢了。

3、小学生的知识以基础识记为主。

小学生所学知识都很基础,超简单。

智商普通的孩子,用心复习几天,也能考到不错的成绩。

所以,小学生的成绩有极大的欺骗性。

很多看似优秀的小学生上了初中,就明显吃力,跟不上了。

有的家长惊呼:我的孩子小学成绩90多分,为啥到了初中就一落千丈?

归根到底,小学阶段是最基础的学习,考90多分只是基础扎实而已。

小学是学习习惯养成的关键阶段,初中才是学习的发展提升阶段。

初中学习科目增加,强调逻辑性思维,考查思辨力和想象力。

总之,若认为小学生考试90多分就很优秀,还为时过早。

学生真正优秀的分水岭在初中。

只有学习习惯良好,阅读兴趣广泛,学习态度端正的孩子,才会优秀下去。

——我是“小李滔滔”,谢谢您的关注,点赞,点评!


小李滔滔


前两天还在朋友圈看到晒小孩成绩,语文96,数学和英语都是100分,成绩班级第一名,可喜可贺。看题主孩子两科数学‘成绩94.5,还很在乎,其实这大可不必。

记得我们上小学一二级时,成绩达到60分算不错了,有些分数比我高的同学,在后续学习中逐渐被超越。因为那时放学回家是要帮助做家务的,包括砍柴、喂鸡、放牛等,根本没全身心学习,父母也没空管我们。但一旦到了初中、高中,如果住校就全身心学习了,成绩能赶上来。


现在的城市父母可重视教育了,每天孩子的作业还得家长检查签字,还参加各种学习辅导班,生怕孩子落后了。再加上小学的考试试题不难,考的都是基础题,只要细心基本都能做出来,得高分就很正常了。


但随着年级升高,题目难度变大,成绩慢慢就拉开了。所以从小就开始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习惯,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这样在后续学习中才不会掉队。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各人的资质有差异,只要努力了就好,没必要跟人比。

这是我的看法,欢迎大家留言评论、转发。


良心老师


题主所说的这种情况在公立学校是极其普遍的!

尤其是小学低年级阶段即1、2、3年级的时候,更是如此。

我家孩子所在的公立小学也算是本地区比较好的的学校了,在他们一二年级的时候孩子们考三个满分的情况还是很多的,尤其是数学和英语,别说平均分96.4了,就算是97、98也不奇怪。

就算是升入五年级的去年期中考试,平均分也是93分多,而全班满分的至少四人。

直到期末考试的时候,因为刻意的增加了难题之后,学生之间的真正解决问题的能力才得到了真实的体现——增加了不到10分的略难、难题,结果平均分一下就掉到了90以下。而孩子班级还是全年级乃至全区成绩最好的班级之一。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考高分并不难,因为有人想让你考高分!只要出题人“认真”起来,那么大多数学生都会暴露出自己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能力不足的问题。

我认为这样非常不好!

很多人都会说“不要太在乎小学成绩。”因为这个成绩真的太“水”了。

除了“好看”没有任何实际的意义。

我是比较认同的。

所以我从来不会以孩子学校考试成绩为参考,每年我都会给他找一些出题难学校的试卷给孩子做做,这样我才清楚我们跟那些抓学习抓的严格的学校有个相对准确的对比,才不会“夜郎自大”、“井底之蛙”!其实不仅仅是课内学习,就算是我们上的奥数课也是如此,每年的考试我们本地的试题难度比之一些有择校的城市难度直接低了一个档次,因此我家一样会无视本地取得的成绩,而是选择通过其他城市的试卷来检验我们的水平。

过于简单的考试题目容易让学生、家长误认为自己(孩子)掌握的还不错,很多孩子升入高年级或者下一个学段之后突然成绩不再“优秀”实际上最大原因也是因为在小学阶段被这样的成绩给欺骗了!!!

这样非常不好,会给家长、学生带来一系列的困扰——比如会挫伤自信心、比如会质疑是否是老师教的不用心(例如质疑“课上不讲重点”这种思维)、比如会纠结要不要给孩子报辅导班等等!

当然,也会有很多人认识的比较清醒,知道这种成绩的“水分”有多少,他们也会做出一些相应的改变,但是这毕竟还是会导致额外的增加孩子们的一些负担以及家长的一些负担!

因此我是非常不赞成这样的考试的!

学校(或者联考)出题应该有一定的区分度,基础分多少,题高分多少,难题多少都应该分布到,难题可以少一些,或者以补充题的形式出现,目的不是为了难倒学生,而是让孩子们对自己的能力有一个比较清醒的认识,最起码有一个“自知之明”的认识,而不是被那没什么含金量的高分而迷惑了。


随便看看微笑不语


对于去年刚刚接触一年级孩子的我来说,这个问题我想和楼主交流交流。

先说说我的情况吧,我的家乡是一座名不见经传的四线小城市,人们的生活节奏很慢,去年接手的一年级班级人数有43人,因为放开二胎的缘故,这个班级里基本上爸爸是家里的“顶梁柱”,负责外出赚钱,妈妈们有的正在备战二胎,有的正在家里全职照顾两个孩子的衣食住行,所以妈妈们还是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的。

去年的期末考试,我们班语文有34个90分以上的,5个80—89.5分的,1个70—79.5分的,1个60—69.5分的,2个不及格的,平均分也达到了93.35分。

所以楼主说的平均分是96.4分,是完全有可能的。那为什么会有这么高的平均分呢,以我个人的经验来看,原因有以下几点:

1、学前教育充分

现在的家长从孩子呱呱坠地开始,就希望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1岁不到的孩子上早教课的比比皆是,看满大街如雨后春笋般矗立的早教机构就可见一二,所以孩子上一年级后所学习的内容大多数父母、早教机构、幼儿园老师也许就已经渗透了,所以这些知识对于孩子来说并不是新知,而是“炒现饭”,孩子考高分的概率还是很大的。

2、家长重视配合

我们班的家长很重视孩子的教育,举个例子,有个孩子,他除了每天要完成老师的作业之外,还要完成妈妈给他布置的课外作业,他的课外作业并不是随便在书店找几本辅导练习回来做就完事,他妈妈每天将孩子做错的题型抄在错题本上,然后模仿错题的题型,变换一下数字给孩子做,如果还有做错便给孩子细细讲解。有这样心细如尘的家长,孩子怎会不优秀?

3、生源质量较好

楼主也说了,孩子是在广东地级市号称是最好的公立小学上学,那么削尖了脑袋想让孩子进这所小学的人肯定很多,能在这上学的家长们要么买了学区房,要么也大费周章,孩子自会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比较好学。

4、试卷较为简单

一般来说,期末考试这类比较重要的考试,出题的老师都尽量贴合书本,找一些比较容易的知识点来考学生,照顾大多数学生的学业水平,这也就是为什么期末考试会比平时测试分数要高的原因了。

5、老师兢兢业业

名校的学生个个是学霸,名校的老师竞争压力也蛮大,有的学校平行班众多,弄不好学校里还会进行成绩评比,有些学校就在实行“末尾淘汰制”,所以老师们也很想学生的成绩名列前茅,自然会更努力教书。



半夏hj


这么给你说吧,监考小学语文,还稍微好一点,因为有作文,也有很多需要学生写的阅读理解,古诗默写等等,写的内容很多,所以,在语文考试里,学生还能闷头写,基本没啥空暇时间。

可是,如果你监考小学数学,就会发现,不管是低年级60分钟的时间,还是高年级90分钟的时间,数学都是20分钟之内,学生全部写完。

剩下的时间,小学生们草草检查一遍,就开始“熬时间”,有东张西望的,有左顾右盼的,有喝水的,有去上厕所的,还有实在没事画小人的

这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呢?就是语文的试卷,还稍微有点难度。数学试卷,题量又小,难度还特别浅。

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难度还不如平时的练习呢!

所以,能取得高分,真的没有什么可骄傲的。

语文,有些学校批卷的程度简直太宽松,就好比作文来说吧,好多作文是满分的,大部分只扣一俩分,有的写的驴唇不对马嘴的,老师也是狠狠心才扣五分。所以,能认为学生作文达到这么好的程度?不可能的。

所以,这也是很多小学,平均分能高到95分左右的原因。没啥高兴的。

所以,小学成绩,粉饰性太强,给家长一种错觉,感觉孩子学习很好呀!

到了中学,一下子都有点受不了。下落的跨度太大。这也是很多家长感觉,中学孩子下降的太厉害,其实,小学的成绩,就是仅供参考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