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码头”加紧建设 重现沙市开埠口岸的百年记忆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荆州政务正文 来源: 荆州电视台 时间:2019-04-07 19:46 -纠错

荆州新闻网消息:沙市自古商贸繁荣,沙市“洋码头”更是大家不能忘却的记忆。作为荆江风情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总投资16.58亿元的沙市洋码头文创园项目建设进展顺利,目前项目一期工程的市政道路和给排水建设工程全面启动,项目建成后,将成为荆江一张独具特色的文化名片。

记者在施工现场看到,大型机械正在挖掘土方,铺设地下管道。

沙市洋码头片区位于荆江大堤以南,长江以北,东至柳林路,西至汽渡码头,是荆州中心城区南大门。由于汛期不能作业,施工方抢抓晴好天气,为下阶段的施工做好准备。

沙市洋码头项目区域为原沙市港老码头,自古以来,沙市码头就因为水陆交通便利,而成为全国主要的货物集散地,并发展为老沙市最繁华的地带之一。1876年,《烟台条约》把它辟为外轮“寄泊港”, 1895年,《马关条约》让沙市与重庆、苏州、杭州成为中国最早对外开埠的四大内河港口之一,上世纪30年代,曾是我国仅次于天津、武汉的第三大棉花出口市场,港口有一千多艘来自英国、美国、意大利等国的商船停靠,他们相继在竹架子码头,也就是现在的六码头处开洋行、设码头、建堆栈。太古、怡和、日清等外轮公司的趸船;招商局、三北轮船公司的趸船;美孚石油公司的油库都集中在这一带,因此,竹架子码头及周边区域就称为“洋码头”。

沙市洋码头项目由荆州市城市发展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投资16.58亿元建设,岸线长度2公里,规划用地面积67.5公顷,建设内容主要为沿江生态修复、景观绿化、游步道及公共厕所配套设施、堤顶道路整治、老旧建筑改造及复建等。

沙市洋码头项目将充分挖掘沙市码头文化和商埠文化内涵,在传承历史文化记忆的同时,引入现代科技手段,达到新旧碰撞的反差效果。整个项目规划为两轴、两带、三心、五廊、四区。两轴即工业文化轴、中央景观轴;两带即滨江活力带、荆江大堤景观绿带;三心为文化体验中心、滨江休闲中心、文化展示中心;五廊则是沿大慈街、交通街、临江二路、房展街、柳林路形成五条垂江廊道;四区是洋码头文化旅游区、活力28艺术区、1876文化街区、滨江运动休闲区。

洋码头是沙市开埠口岸的百年记忆,是沙市商埠的发源地,现代工业的兴起地。历经百年沧桑的洋码头,像一本打开的历史教科书,静静地见证了百余年前和几十年前发生于沙市港的风云变幻和万象更新,重建的沙市“洋码头”将给荆州人带来不一样的感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