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是一种怎么样的模式?你怎么看?

ZHJ浮世绘


先学后教是一种教育模式。我简单说人话:先让学生自己学,老师后教!是不是废话?还真是废话!教学有固定的模式吗?为什么非要给教师带上镣铐再让他去跳舞?所有的科目都用同一种模式?



我上班十年,教龄不长但是经历的课改不少!目标教学、先学后教、3443、93模式、翻转课堂、微课……多到你都没听说过!

为什么要组织课改?我也简单说说人话:换了个新领导,用以前领导的教学方式,是不是显得我很无能?课改。



效果怎么样?别管效果怎样,先热闹起来。某领导原话,是不是很悲催。一个领导引进一个教学模式,没有连续性,导致很多教学模式无疾而终。

所有科目用同一种教学模式,说好的教无定法呢?明显违背教育原则!课堂热热闹闹,打打闹闹,学生很兴奋玩的也很嗨!结果是什么没学到!



再说先学后教,有的地方深度探讨,又给增加了当堂训练。老师三不讲:什么学生会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不会的不讲,学生不会通过讨论能会的也不讲!弄个哑巴上去肯定能当个好老师!因为什么也不用讲。许多知识点尤其是比较复杂的知识点老师不讲学生怎么会明白呢?



我刚上班时候,跟着一个老教师学习,我问老师:该如何上课?老师说:哦?你想怎么上就怎么上!只要让学生学会就行了!这难道就是武林高手中盛传的无招胜有招?事实还真就是这样。不论老师怎样教,学生喜欢你愿意跟你学习,并且能学会就行了!

有的老师喜欢提问学生,有的老师习惯让学生多做试卷,有的老师讲课风趣幽默,有的老师……不论怎样学生能学到知识就行,我们不是专家学者,开发不出教学模式,适合自己的适合学生的就是最好的!


跟我学生物


别笑话了,在我上学的时候,老师就强调学习的三个环节:预习、听讲、复习。所谓先学后教的教学方法跟我小时候那三个学习环节有什么区别?换个名称而已!我讨厌这一套,老师做好这三个环节就足够了,不用把很朴素的教学方法打扮得花里胡哨,似乎大气了,实际上是换个包装而已!把教学还给老师,而不是所谓的专家在那里苦思冥想,造空中楼阁!

我更讨厌对学生规范化管理,下课了,学生得排着队走出教室,在校园里不许大声说话,打造什么安静校园,我们的管理者每天想的就是这些?怪不得我们的教育越来越落后,形式主义而已!


方才37


同意作者观点。今天这模式明天那模式花里胡哨让人云里雾里,教学是一门艺术,因人而变,因课而化,内容不同而教法有异,呆板的模式它就是个框,什么都往里面装,久而久之就成了形式主义。

有某位已成专家的小学数学老师,拿了什么尝试教学法满世界兜售,跑到高中学校作演讲,他说,搞个题给学生回去做,明天老师让学生讲怎么解,大家讨论,老师点拨,之后布置一道题明天学生再来讲等等,我当时就想,这是某些小学老师的把戏,怎么跑来高中讲他的少慢差费啊,事后一查,果真没猜错。 我的意思是,并非一个什么法都可以乱推广。

有一段,我们省从外边请一拨专家来推广高效课堂,初衷是好的,但专家选了上海一所,山东一所学校的模式让我们认一种实行之。 我们这区域的校长们违心唱赞歌,我却投了反对票,理由很简单,可以借鉴而不可照搬。假如真有所谓固定的模式,用你的模式代替我的模式,那就是走形式。 结果可知,这套高效课堂推广计划不久就偃旗息鼓无疾而终了。

一些年轻的教师同仁,容易被某些所谓专家忽悠,盲目跟着转,往往被搞得晕头转向,殊不知,只要你以学生为念,能针对实际施学,保证准确,并在此基础上努力生动传神地去完成课堂教学,那就是好模式。


五谷堂108837131


1、“先学后教”作为一种教学模式有其积极的作用,它充分体现了“学为主导,教为辅助”的原则,使学生主体地位得到了较好的体现。

2、同时这种教学模式让学生先预习,对课程内容先进行火力侦察,根据自己的学情特点,找出内容的重难点,这样在下一个环节“教”中就能更好地做到有的放矢,针对性强,效果似乎更好!

3、这对训练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培养自学品质、独立动手动脑的习惯好处多多。

4、有利于打破教师“满堂灌”,老师讲得惊天动地,学生听得酣然入梦。

5、教和学只有有机科学地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教学相长相得益彰。

6、教无定法,只要能充分体现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就是好的教学方法。





情感温度百态人生


“先学后教”没有错,错在过度执行和不切实际的执行。

“先学后教”本来只是强调预习环节的重要性,其本意是学生能有效的进行预习,通过预习基本掌握知识内容,能通过基础测试,并且能提出有效的高质量的预习问题。

可现实情况是,能达到这种效果的学生少之又少,首先是大多数学生没有预习的习惯,很多学生每日疲于完成作业,根本没有时间预习,或者随便应付。其次是很多学生预习没有方法,从小学低年级开始,预习数学就是提前做一下会的题目,预习语文就是查查生字组组词,看看全文几个自然段,预习英语就是把单词的中文释义注解出来,所以预习只是停留在浅层次,根本达不到基本掌握,更提不出什么高质量问题。

关键是很多学校没有面对现实,而是搞一刀切,把所有学生都当优等生,要求老师课堂教学从学生高效预习之后开始,无形中拔高了教学起点,导致学困生越来越多,学习变得越来越累。

更有甚者曲解了“先学后教”的本意,让课堂上也变成“先学后教”,所以我们看到学生分小组,课堂上不断的搞活动,学生围起圈讨论,然后上讲台展示,最后相互评价补充,再最后才是老师补充,课堂上好一片热闹景象,好一个学生能力超强,领导很开心,殊不知整个课堂只是个别优等生和活跃生的舞台而已,学习效果大打折扣,因为在没有高效预习前提下的有效讨论实在寥寥无几。这一点,问问一线老师,看看成绩就知道了。

学习是件不能偷懒的事,自古以来,教师教学生学,现在变成教师引导学生学,改革没有错,但请正确使用,不要搞一刀切,与其追求课堂热闹,不如先教会学生预习方法,再认真检查预习效果,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切合实际的,有针对性的教学。


紫木玉


“先教后学”还是“先学后教”有定式吗?我觉得不应该用一种模式化的程式来禁锢教学。常言道,教无定法,因材施教,教学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

先谈谈传统的“先教后学”。为什么要“先教”?因为对于刚刚入学或入门的孩子而言,还处于“启蒙”阶段,他们对学问还处于蒙昧状态,教师必须对其进行“启蒙”教育,激发他们的兴趣,教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教给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然后再逐渐放手让他们自己去揣摩,自己去学习。我国传统的启蒙教育读物很多,如《三字经》、《百家姓》、《声律启蒙》、《古文观止》等等,都很重视“先教后学”。即使是现代教育,各门学科,对学生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引导也是必不可少的,这是“先教后学”的理论依据。如若学生什么都不懂,就让其“先学”,往往就成了无头苍蝇,学习效果并不一定会好。

再谈谈时髦的“先学后教”。“先学后教”似乎是想颠覆传统的“先教后学”,殊不知这一理论是建立在“先教后学”的基础之上的。只有当孩子有了学习的兴趣,积累了一定的知识,懂得了自学的方法,才会有好的自学的效果。就像刚学步的孩童,还不会走,你得扶着他;当他能跑了,你就要慢慢放手。“先学后教”有利于学生去探索、发现,培养他们质疑、钻研的精神,对于学习自觉性高,养成良好自学习惯的孩子大有裨益。孩子在学的过程中,也还需要教师的点拨,拓宽他们的视野,解决他们遇到的疑难问题。

“先教后学”还是“先学后教”应该是相辅相成的,需要教师相机而行,而不能将二者对立起来,机械生硬地固定为某种模式。我们的课堂,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就是要充分发挥“教”与“学”的能动作用,而不能厚此薄彼。没有教的学是盲目的学,没有学的教则是低效的教了!

值得反思的是,目前一些“公开课”常常喜欢追求“时髦”,先让学生课前“学好”,然后课堂“展示”,老师只讲五分钟,表演非常精彩!可是一反思,学生全都会了,还要我们老师教什么呢?老师的职能别忘了: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教育问道


我们要求所有老师都用先学后讲的教学模式,而且6个环节一个也不能少。

据说先学后讲是一部相当于九阴真经的秘籍,用了以后教学质量会显著提高。

据说是洋思中学发明的。

其实吧,在中国最早的倡导者应该是常州师范学校的邱学华,大概有30多年了吧,当时叫“尝试教学法”,主要应用数学课教学,效果非常好。

后来,人们崇洋媚外的思想作怪,把美国布鲁姆的目标教学理论,或者叫“掌握学习”理论引进来,然后慢慢演绎成“堂堂清”“周周清”“月月清”的目标教学。

其实吧,全世界在教育教学上是想通的,都是教书育人。我们老祖宗孔子教授就提出“因材施教”,提出“启发性教学”思想,他知道,学生不愿意学习一切都白搭。所以往后人们就研究如何使学生愿意学习了。

到了上世纪60年代吧,美国人发现,教师才是教学成败的决定因素,于是就琢磨如何培养教师的问题。

我们现在的问题在于,就想着寻找一种灵丹妙药,一下子解决教育问题。不在教师专业发展上下功夫,就琢磨花样翻新了。

所以,注定不会有好结果。


白海东


先学后教,是符合认知规律的教育方法,是符合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要求的。但是,“先学后教”不是教师无所作为的先学!“先学后教”本身就是教学过程的一个环节,即课前环节。同样需要任课教师的备课,通过预习的教学设计进行指导。而预习的教学设计,与课中教学设计是有很大区别的。

导学案,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导学案,是指导学生课前课中课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案。优秀的导学案,就是集教案、预习案、探究案、学法指导案、作业、错题集、复习案于一体的师生教学活动的载体。值得老师们花时间去研究。

要正确理解“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的意思。第1个法就是规律和方法。第2个法,就是因材施教,灵活变通。既不能抛开第1个法,单纯说第2个法,否则就会陷入虚无主义。也不能生搬硬套第1个法,而忽视第2个法。否则就会陷入形式主义。

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教育理念。只要能够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和个人终身发展的必备品格、关键能力和正确价值观,有助于克服唯分数论的弊端,培养学生成人成才,那就都是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模式。


得劲与罕点


先学后教这个模式又叫启发教学,我就是运用这样的模式,可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但是先学并不是让学生自己盲目的无目标的学习,老师要事先做好学生先学的准备工作。例如语文教学,今天要学习一篇新课文,让学生自己先学老师要进行引导,鲁迅先生的《少年闰土》这篇文章吧!1.这篇课文的背景是什么?当时作者处于什么样的历史背景?2.课文主要提现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又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作者是分几个层次叙述中心的?4.你认为课文中有好的词句吗?5.这篇课文作者运用什么写作手法?6.建议同学们提出新的问题和不懂的问题。通过老师的引导学生就有了学习的目标,最后老师在总结,进行课堂深入的学习辅导。多年来我一直用这种方法启发学生学习,效果很好。


诚实守信5419


玩刺激,搞炫耀,弄花样,出花活。夺眼球,争名利,皇帝的新装,老掉牙的旧闻!

因人而宜,因材施教,看菜吃饭,量体裁衣,亘古不变,适合有效增效出人才才是根本。

先学后教,是把课外学生的自觉预习搬到课堂,无论多么好的学生,都要增加课堂教学时间,怎么面向大多数,怎么能都会,怎么能完成当堂的教学任务???(有人会说,培养了自学能力,会事半功倍,无师自通,自学成才,但是这决不能是所有同学都能做到的)是不公平的,更是不科学的!

时间,时间,时间哪里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