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者——推動變革的“燃”料:電影《燃點》

有個段子是這麼說的:當你問一個人在幹什麼的時候,倘若他說“我在做點小生意”,那一定是賺到錢了;倘若他說“我在創業”,那一定還沒賺到錢。

把這個段子放到近一年多以來的現實環境裡,可能更值得玩味一些。那些前幾年還意氣風發的創業者們確實低調了很多,反而是那些看似低調的“生意人”們多了一些聲音,開始批判創業者吹牛皮、玩概念、不踏實、不安分等等。

他們說的都沒錯,現實世界裡就是“以成敗論英雄”,但在成敗之外還有什麼?

倘若只是一個看客、一個吃瓜群眾,那除了話題和談資,其他確實一無所有;倘若有那麼一點改變和突破的願望,並正在實實在在的付出了行動,那麼,就需要從各種各樣的成敗之外發掘一些價值。

創業者——推動變革的“燃”料:電影《燃點》

毫無疑問,《燃點》就是這麼一部紀錄片,主角是那些希望改變、推動變革、致力於實現突破的創業者;受眾也是同樣希望改變、推動變革、致力於實現突破的人們。經過14個月的跟拍、訪談和準備,才有了這部努力逼近真實創業現場的作品。沒有太多做作,呈現了那種包含著煽情、野心、夢想、願望以及焦慮、恐懼、怯懦、無奈的複雜情緒,以及各種世俗的無助和自我安慰的表達。這種複雜是真實的,也是創業者的常態。

統計數據告訴我們:99%的創業項目都會死,對看客而言,這只是個數字而已,除非和這些創業者有了關係,才可能讀懂數字背後的辛酸和艱難。電影裡眾多的創業項目已經失敗,作為主角之一的OFO創始人戴威、錘子科技創始人羅永浩正在困境的深淵裡掙扎求生,但這只是真實創業現場的縮影,更多了一些動人的成分。想要給出的啟迪恐怕就是:成敗之外,還有更多值得玩味和引發共鳴的東西。

創業者——推動變革的“燃”料:電影《燃點》


一、天生驕傲的背後

開場的切入人物是錘子科技的羅永浩,作為一個“一代網紅”,從《我的奮鬥》到《生命不息折騰不止》再到《創業在路上》,三本由演講內容整理而成的著作實實在在的體現了老羅的成長和變化。從懟天懟地的文藝青年到堅韌頑強的創業者,可謂“蛻變”。老羅確實在用生命詮釋: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釋。

作為用過五款錘子科技出品的手機,正在使用堅果R1的資深錘粉而言,對這款有著大量應用創新設計和獨特審美品位的手機是尤其熱愛的,或者說,更像一種習慣——比如通過“大爆炸”編輯內容,用“閃念膠囊”記錄突如其來的想法等等,至少這種習慣不那麼好改,也算是實實在在的支持吧!

曾在七八年前有緣和老羅在一桌吃過飯,彼時的他還在做老羅英語,還是個“文藝中年”,現場的直接印象卻是如其所言,沉默寡言,典型的社交恐懼。而在電影裡,他也提到了自己努力克服這個缺陷的過程。因為是創始人,要找人找錢,就不能有社交恐懼,就必須去Social。羅永浩說創業是個脫敏的過程,脫敏是鈍感、是麻木,是因為在各種負面的事件和情緒影響下,不得不建立起的一種主動防禦機制——努力不讓這些外界的影響左右自己當下的行動。他說在隨時發不出工資、隨時倒閉、隨時被債主圍樓的時候真的想過自殺。先前覺得有些企業家會自殺,是因為由奢入儉難,經歷過之後才明白是因為感到無力負擔起相應的責任——不只是你有夢想,被你的夢想忽悠過來,一起拼死拼活的員工也有夢想,也有各自的家庭和生活,要是說不幹就不幹、說倒閉就倒閉了,那碎掉的東西是無法收拾的。正是抱著這份執念,羅永浩一直在堅持,尤其在智能手機整個行業都在下行的時候。當然,除了手機的夢想,還有很多其他的,於是有了空氣淨化器、加溼器、智能音箱、旅行箱、子彈短信……也有了那個拖著旅行箱四處奔波,甚至於做各種直播推廣賣力推銷的老羅。也許那句“理解萬歲”已經成了一個貶義詞,反過來則是創業者註定難以被理解的現實。在不被理解的困境中朝著並不確定的方向砥礪前行,這是天生驕傲背後難以感知的孤獨。

創業者——推動變革的“燃”料:電影《燃點》


二、夢想與市場的博弈

時至今日,小黃車OFO已經確定是“黃”了,還創造了退押金排隊超1000萬人的記錄。各類媒體和看客們還在時不時的翻找小黃車的屍體,看看有些什麼料可以用,並努力起個吸引眼球的標題,其中就不乏對OFO創始人戴威的各種批評。

踏在屍體上的腳永遠是正確的,也從來都是沒用的。而在紀錄片裡,可以看到戴威創立OFO的故事和他的真實信念。

北大學生會主席戴威本科畢業後去青海支教一年,本就是重度騎行愛好者的他靠著騎行看遍了青海的壯麗河山,確立了:“騎行是一種最好的瞭解世界的方式。”由此,開始了一系列關於單車的創業。在共享單車的失敗之前,戴威其實已經經歷了幾次失敗,為此,他以個人擔保去借了100萬,之後又借了500萬……這些錢不是賠了就賠了的投資款,而是戴威個人必須要償還的。可能正是因為每次都能在死亡的門檻前奇蹟般的活過來,給了戴威不一樣的勇氣和自信。瞭解了這些,自然會理解戴威的執著和堅持。

創業者——推動變革的“燃”料:電影《燃點》


但市場終究是冷酷無情的,在紀錄片拍攝的時候,關於OFO與摩拜合併的傳聞已經沸沸揚揚,各種OFO的負面傳聞已然不斷。從商業角度而言,OFO確實解決了最後一公里的交通問題,但運維所需要的高昂成本,以及缺乏自我造血能力,只能成為某個巨大生態的功能入口……這些都可以是OFO的失敗原因;管理上的問題、資本間的博弈也和OFO的失敗有關。正如成功是一系列複雜要素恰到好處結合時產生的效應,失敗也是一系列複雜原因造成的。對戴威而言,可能正是對自行車的執念把他帶到了今天,得到了認可也遭遇了拋棄,但這份執念依然有著巨大的力量,只是需要一些客觀要素的支持而已。於旁觀者而言,各種失敗無論總結分析的再到位,也不過是個案例而已;但對那些當事人和親歷者,這些都是巨大的財富。正如尼采的話:“凡殺不死我的,必令我更強大。” 假如,小黃車欠的錢都能找到解決辦法,活過此劫戴威還能創造什麼奇蹟呢?這其實有著相當大的可能,畢竟他還不到30歲,還有很多時間。

對創業者而言,時間是他們的朋友,只要有時間,就可以用夢想和市場繼續博弈。

創業者——推動變革的“燃”料:電影《燃點》

三、被迫前行的勇士

相比之下,同樣走入公眾視野的papi醬和馬薇薇更像是另外一個物種,至少她們至今還算是“成功”的,但從她們的表述中,可以看到那份被迫前行的勇氣。

papi醬是個典型的上海女生,她說出來最動人的想法只是想離開現在這個沒有電梯的舊樓,搬進隔壁那個看起來高大上的洋房,尤其要讓行動不便的老媽住得舒服一些。她會為買了一個包包而欣喜若狂,也會為朋友請吃飯而快樂,就是這麼平凡的一個人,憑著表演天賦和個人努力,一不小心踩到了風口,可以說是“被迫創業”的。從電影裡可以感受到:做老闆、訓斥下屬、交代任務和安排工作方面她都顯得生疏而粗暴,但隱約之間有那麼一點力量正在萌芽——對於一個隨性的“文藝青年”而言,她並不排斥這一切,正在努力適應著、摸索著、學習著。

創業者——推動變革的“燃”料:電影《燃點》

而“奇葩之王”馬薇薇也不像節目中那樣犀利,她想著家人萬一出現狀況,要能拿得出一大筆錢去救命,為此她需要用她的專業能力來賺錢。做辯手,當藝人,後來覺得教人說話的方向有市場和機會,這就是現在依然很火的“知識付費”領域。說來,馬薇薇也是這個領域的初創者,什麼樣的內容可以讓人直接付錢來聽?內容如何保持高質量和持續性?這樣的問題沒人遇見過,得不斷的去實踐和嘗試。

內容創作領域,熱點來的快去得也快,人火的快涼得也快,而創業,需要能熱能火,但這些都是結果,怎麼活下去更為重要。要活下去,就得一遍遍的嘗試和努力,要不斷髮現新的空間和機會,這和做一份職業或者做一些內容是徹底不同的,具體的職業只是創業中的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而已,而其他更多的,只能靠創業精神來填補。

就創業而言,豪邁壯美只是瞬間,更多的是酸澀和迫不得已,而像papi醬和馬薇薇似乎已經習慣了這種迫不得已,被迫前行,也是一種精進成長的狀態。

創業者——推動變革的“燃”料:電影《燃點》

四、變革者的堅持與煎熬

電影中,傅盛和金星算是兩個“成功創業者“的案例,前者帶領著獵豹移動幾次轉型求生,在紐交所成功上市;後者帶領著新氧美容整形在今年成功完成E輪融資,成為唯一進入E輪的互聯網醫療平臺。

但對創業而言,什麼叫成功?無非是活下來和活下去而已,是一條實實在在的不歸路。對此,電影裡換了一個角度,從這兩位創業者的背後拍起。

這兩位創業者同時也是兩個女兒的父親,但他們的女兒都對父親做出了拒絕的表現:金星的女兒還是個嬰兒,拒絕是本能的認生;傅盛的女兒十來歲,拒絕是以在鏡頭前刻意迴避的姿態。這些鏡頭的細節裡可以看到他們在家庭裡是缺乏存在感的,或者說,他們沒有擔起父親、丈夫的角色。

平衡工作與生活,對創業者是不存在的,又或者,和羅胖跨年演講裡舉的例子一樣:只能是一個時間表,只能根據輕重緩急的程度來進行處理,如此而已。孩子的表現是最真實的,這些不滿和拒絕本身傳遞的就是創業者的無奈——相比更重要的事業,相對次要的家庭只能先放一下了。

創業者——推動變革的“燃”料:電影《燃點》

創業者在追求夢想的路上,常常都在以疏遠的方式懲罰著最親的人。無論是否成功或者能否成功,他們都給外人留下了這樣的印象——這是一群可以為了夢想、為了目標或者為了贏而不惜代價甚至不擇手段的人。事實上,很多創業故事都在某些成功之後刻意渲染創業的悲情和孤獨,對其他東西避而不談,這也培養出了不少有樣學樣的傢伙,可以說,除了獲得一些像樣的成就之外,他們別的都做到了,成功就是不來而已。

電影裡,投資人張穎沒被字幕收錄的那句評論創業者的粗口,提到創業不只是唯一一條路的話語,以及金星老婆強忍淚水對著鏡頭的表述……一個個片段裡,透出了對這種創業狀態的否定。

創業者身上往往融合了最極端的理想主義和最極端的現實主義,作為中國最有競爭力的群體,在市場競爭的拼殺中,他們確實是“為了夢想,變成流氓”,而他們越是彪悍,其實越是無助,這更像一個時代背景下無解的問題,只能把選擇權給到每一位創業者自己了。

創業者——推動變革的“燃”料:電影《燃點》

五、逆天改命的實踐者

似乎電影裡安排的安傳東是個典型的參照角色,至少對於其他角色而言。但他應該是最真實的創業狀態,至少這種狀態的人我都認識好幾個。

安傳東是個來自河南農村,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的90後,在電影中看到他的生活狀態遠比同齡人差。事實上,以他的個人條件,想要找一份穩定的工作,甚至考取公務員應該都不算太難,但他毅然決然地選擇了創業作為自己的人生道路。這背後的勇氣是普通人無法想象的,尤其是對抱有“穩定壓倒一切”的上一代人來說。同樣,願意把自己的失敗經歷和困窘狀態搬上屏幕,讓自己的迷茫和無奈公之於眾,也需要一種巨大的勇氣,這方面,安傳東確實值得尊敬。

但從他創業的狀態來說,實在不敢恭維:事業上不知道自己產品的發展方向、沒搞清楚定位,連同事與合作伙伴都無法說服,更別說如何應對投資人了;生活中,他也是最窘迫的一位,會為了一個月多用了200塊的電費而苦惱,居住的環境也相當糟糕。

問及安傳東創業想法的源頭,他說想在北京買房又買不起,想當然的以為靠創業可以一步登天,事實上,這是更難的一條路。大家只看到1%的人靠創業飛黃騰達,卻看不到實力不濟的99%的人徹底成了化肥。從安傳東在家翻出《易經》認真閱讀的鏡頭裡,看到的是一種逆天改命的妄念,像極了我認識的很多創業者,而在那一刻,我大概也猜到了他的結局。

電影裡,安傳東的做民工的父親拿出了自己一年辛苦幹活賺來的工錢,讓兒子拿去給員工發工資,這一段很煽情,老父親一邊哭一邊笑,似乎覺得兒子正在奔大事業,就要有大出息了。但跳出這種情緒就知道,這是一種何等殘忍的自殘和欺騙。創業路上,一將功成萬骨枯,贏的人滿手血腥,輸的人各有各的卑劣,關鍵在於輸的代價由誰來承擔?這方面,我只能對安傳東表示理解,不是同情,更沒有認可。

還是羅永浩的那句話:不要因為想發財去創業,你很容易放棄,只有做最想做的事才可能堅持。創業尤其講究發心動機,結果有沒有成當然很重要,但發心動機是不是合理、有沒有發自內心的嚮往和熱愛才更關鍵。所以,一樣是失敗,戴威更值得同情;一樣在困境,老羅更值得尊敬。

徐小平說,創業是今天中國的科舉,這是真相,但不適合渲染。想要逆天改命當然是很好的願望,但終究還是為了自己,若跨不出這個圈,去發自內心的做些對他人、對社會、對世界有價值的事,那麼逆天改命只是妄念,而為了這份妄念的付諸實踐的那些人,更可能成為待割的韭菜和收割的鐮刀,傷害並被傷害著,依然堅持不懈。

這些馬步不穩、滿腦子妄念的人是完全不適合創業的,要能踏踏實實做些事,其實也挺好,只是從我認識的這麼一些人而言,幾乎沒誰能聽得進這句話。


創業者——推動變革的“燃”料:電影《燃點》

六、支持者的視角和評價

相對於創業者而言,電影中戲份不少的還有兩位投資人:真格基金的徐小平和經緯創投的張穎。

徐小平說起話來一直很有激情,眉目有神,富有感染力;相較之下,張穎顯得更加理性,沒有刻意的張揚,極其低調和自然。這似乎是代表了投資人的典型態度——一方面,他們是創業者夢想的支持和陪伴者,在感情上當然要有共鳴和熱情;一方面,他們必須考慮資本的增長和安全,必須用極其嚴苛的理性來拷問、篩選和要求創業者。

創業者——推動變革的“燃”料:電影《燃點》

因為既是支持者又是旁觀者,他們的視角更為廣闊。徐小平說:今天中國最成功的、最有能量的、最被追捧的一群人就是創業者。沒有創業,沒有任正非這些人,改革開放就是空中樓閣,中國就硬不起來;張穎說:中國每天都在發生奇蹟,如果在同一個市場較量,美國的創業者會被中國的創業者殺的片甲不留。這本就是創一代跟富二代之間的較量,是飢餓者跟飽食者之間的廝殺,中國跟西方強國的較量也大概如此。這種廣闊的視角為整部電影定了調,那些具體的創業者,無論成功失敗,都在這個大方向上努力著。就像電影主題:創業很難,堅持很燃,口號很能打動人,但也得小心別被這種情緒裹挾,因為絕大多數時候,我們只是借鑑一下宏觀,更多的還是要做具體的事,一如我們需要知道世界各個地方的溫度和天氣變化情況,但真正決定今天穿多厚衣服的,是今天目的地的溫度和天氣。

創業者——推動變革的“燃”料:電影《燃點》

七、結語

就像羅振宇給羅永浩的評價:如果羅永浩失敗了,那只是歷史上無數次平庸無趣的失敗中的一次,我們見過太多。但如果羅永浩成功了,他會讓這個世界變得有趣一點點。無論事誰,只要他心裡有一點狂放的想法,生命就會被照亮一點點。這話也可以送給所有真正的創業者——那些正在用行動推動社會進步和改變的人。

創業者,是那些懷揣著夢想,努力做著超出自己能力範圍的事業,負者自己無力承擔的責任的人,正因為在自己能力範圍之外,所以必須不斷成長;正因為無力承擔,所以更需要擔當精神,尤其是在直面不確定的未來的時候。

確實,我們會輕視創業者的莽撞然後失敗,但我們必須敬畏他們所經歷的深度。

歸根結底,創業先要能創造價值,絕不能不擇手段,更需要做好取捨,歸根結底必須要認清楚:這是一條沒有終點的成長之路,燃的光亮和溫度,是燒出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