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的學生如何進入高效的學習狀態?

Amber955


嘗試從教師的角度,回答樓主的問題。

有個段子說:“學生虐我千百遍,我待學生如初戀。”有時候,我們苦苦備課,然後滿懷信心地走進課堂,期望著學生能夠全情投入,一節課滿滿當當地完成教學任務,不料學生的狀態就是不給力,要麼像打了興奮劑,整節課嗨得停不下來;要麼像癟了氣的籃球,推一下動一下,一節課的內容往往拖到兩節課才上完,這時我們的心情難免會像一塊燒紅的鐵伸進冰涼的水中,“滋”的一聲涼了。

學生的學習狀態為什麼會不穩定呢?

這是因為,許多教師在備課的時候,心裡都住著一個假想的學生,他們精心準備的內容和活動,剛剛好是這個學生夢寐以求的,這個學生每天都在期待他們的課堂,期待著他們佈置的任務。殊不知,當他們走進課堂,見到真實的學生,會發現,真實的學生可能對自己沒什麼好感,對數學沒什麼興趣,甚至對學習都沒什麼動力!

要想學生能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首先需要解決的,可能是學生的學習動力問題。學習動力從哪裡來呢?李笑來曾提出一個很好的解釋:正確的剛需是一切驅動力的源頭。 當你真心喜歡做某件事,通過這件事真正感受到了好處的時候,它對你來說就是剛需。

比如,對於喜歡閱讀的人來說,看書從來不是煎熬,而是根本停不下來的樂趣;對喜歡徒步的人來說,走路從來不是無聊,而是一種生活方式;對於喜歡打遊戲的人來說,如果讓他停下來不去做,反倒是一種折磨......

數學的學習也不例外,許多時候所謂的天生條件弱,周圍環境差其實都只是藉口而已。最重要的是你能不能找到一個非做不可的理由,讓學好數學真正成為自己生活中的剛需。

身在學校,學生似乎並不缺乏學習的剛需。許多教師都會貼心地制定和學習有關的制度,誰遵守誰有獎,誰違反誰受罰;每逢關鍵考試,學校和年級也會應景地開展動員大會,宣佈考試獎勵方案,考得好則獎,考不好則罰。獎勵一次比一次高級,懲罰也一次比一次嚴厲。

有沒有效果呢?效果還是有一點的,只是存在兩個侷限。

第一個侷限,是有效的範圍有限。我們會發現,平時得到教師賞識的,和考試得到獎勵的,幾乎都是同一批人;平時經常挨批評的,和考試受到懲罰的,也幾乎都是同一批人;兩頭挨不著的,幾乎還是同一批人,變動的少之又少。

第二個侷限,是有效的時間有限。我們會發現,宣佈一個學習制度,或者一個考試表彰方案,起初的幾天,學生似乎比過去“上心”了一些,但狀態很快會下滑,如果學習制度不換新版本,考試獎懲力度不加碼,學生的狀態可能比原來好不了多少,甚至還要糟糕。

為什麼會這樣呢?

學習制度的建立和獎勵方案的制定,本質上都是通過明確的獎懲,提高學習的價值,降低學習的機會成本,讓學習這件事變得更划算。可是,它們背後的邏輯在於,學生會把在學校獲得表揚和獎勵作為自己的剛需,而好好學習則是滿足這個剛需的不二選擇。

這個邏輯存在兩個問題:

一個問題是學生未必會把表揚和獎勵作為自己的剛需,比如你在班上表揚作業做的好的學生,底下可能就有人嘀咕:“切,老師表揚有什麼了不起的!”又比如動員大會上,成績優異的學生上臺領獎,底下同樣可能會有人不屑一顧:“切,就這樣的獎品,給我也不要!”

另一個問題是學生要想獲得表揚和獎勵,或許還有比學習更划算的做法。比如有的學生平時稍微裝一下,就能博得老師的表揚;有的學生鋌而走險地考試做一下弊,就“幸運”地撈到一個進步獎,這可能是老實巴交的普通學生一輩子都沒有的機會。

於是,能通過學習翫轉這個遊戲的學生,繼續保持著學習的動力;學習路線走不通的學生,有的會把動力用在走擦邊球,或者逃離這個遊戲,而有的因為不上不下,不知道自己該何去何從,所以學習的動力也就起伏不定。

對於學生來講,學習的剛需應該是什麼呢?

表揚和獎勵有一個共同點,都是別人對自己的認可。那些把表揚和獎勵作為剛需的學生,本質上是屬於“表現型人格”的人。他們更在乎的是自己當前在別人面前的表現,他們時時刻刻希望的,是在別人的面前,顯得比其他同學要好。在他們的眼裡,自己要麼是得到表揚和獎勵的“成功者”,要麼是什麼都沒有的“失敗者”,在此之間,沒有任何中間的可能,因此當他們看不到成功的希望時,多半會選擇放棄。

表揚和獎勵的初衷,是為學習提供一個具體的剛需,那麼,學習的初衷是什麼呢?拿數學來說,學生通過學習數學鍛鍊自己的邏輯推理能力,讓自己能夠解決一些過去解決不了的問題。其他科目也類似如此,學習的初衷,是讓自己變得更好,更理想的,是變得越來越好,至於成績、表揚和獎勵,應該是給更好的自己的獎品。

由此看來,學習最好的剛需,應該是“讓自己變得更好”。與之相對的,就是“進取型人格”的人。他們更在乎的是自己的變化和進步,而不是自己當前的表現,他們知道任何學習都是一個過程,只要持續可以練習,就一定會有進步與變化,最終都會好起來的。

在“進取型人格”學生的眼裡,自己除了成功與失敗之外,還有一個狀態:不斷成長,不斷接近成功。進步無須與其他同學比,只要比過去的自己更好就行,所以他們不會輕易放棄;進步無須別人認可,只要自己能切身感受到就行,所以他們不會過度失望。對他們來說,每一個點滴的進步,都讓自己充滿了學習的動力。進步永無止境,動力也因此能持續穩定。

顯然,對於學習來講,與表揚和獎勵相比,“讓自己變得更好”是更加正確的剛需。那麼,我們怎樣才能幫助學生這個作為學習的剛需呢?

1、高頻溝通,幫助學生轉變對學習的看法

在學習制度和獎勵方案充斥的環境下,學生要想“脫俗”,首先需要轉變對學習的看法。這一點,我們還是幫得上忙的。一個思路,是通過與學生高頻溝通,不斷地讓學生聚焦自身的進步,把結果作為進步的獎品。

有的人可能質疑:“平時的工作忙的要死,學生也不見得有空,哪來的時間溝通啊?”時間是有的,像我們現在保持每週周測,其他同事通常會抽出一節課來評講試卷,我也會抽一節課出來,但不是用來講試卷,而是用來和全班學生溝通,溝通完還有時間,才順便講講試卷。

溝通什麼內容呢?

對數學來講,進步的最好體現,就是用學到的知識點,成功地解決了過去解決不了的問題,再具體一點,就是過去不會做的題,現在不僅會做,還能在考試中拿到實實在在的分數。因此,我和學生溝通的第一個內容,就是如何從周測試卷中看到自己的進步。

比如,有的學生本來能考90分,但考出來70多,卻還是沾沾自喜,因為比周圍好多人高分,我會對他們做出提醒:“有的同學分數看起來不錯,其實遠遠沒有考出水平,你看這幾道基礎題,他們有什麼理由會丟分!”有的學生分數一直徘徊在低位,每次考完都垂頭喪氣的,我也會對他們提出建議:“有的同學分數暫時不順眼,其實沒必要,你看這幾道基礎題,平時練習過之後,他們能夠在考試中拿到滿分,這就是踏踏實實地進步。只要保持積累,分數始終會上來的!”

起初,許多學生會表示不屑,但隨著溝通次數增加,噓聲越來越少。因為這樣反覆的強調,無意中讓學生形成了一個印象:試卷發下來,成績當然要看,但也就是個分數,不值得留戀,從試卷中發現自己的進步更重要!

有的人可能有意見:“你這所謂的重視進步,淡化成績,學生不會覺得考好考差都無所謂嗎!”其實不會的,如果考試是一場競賽,它就有點像100米賽跑,每個人在各自的跑道上衝刺,之後比較用時長短。學生要想在考試中取得競爭優勢,最好的做法,就是儘可能地提高自己的成績;這就需要減少丟分的題目,而減少的過程,其實也是進步的過程。把焦點放在進步上,成績的問題往往不經意間就解決了。

看到自己的進步之後,我和學生溝通的第二個內容,就是在接下來的學習中,怎樣獲得更大的進步,簡單說,就是怎樣升級進步的方法。

許多人通常的做法,要麼就是引經據典,談論一些高大上的道理,比如管理好自己的時間,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等等;要麼就是請成績優異的學生分享所謂的經驗,其實還是努力學習,勤做筆記之類。這些道理當然對,但學生聽了以後,還是無從下手,所以它們很容易演變成令人討厭的說教。

我的做法是,結合學生近期的表現,從中選取一個細節作為切入口,和學生討論升級的必要性,然後引入一個升級的方法。

比如在接手現在的班級時,頭幾次周測我一直在觀察學生的考試習慣,不出意料地發現很多人不愛用草稿紙,於是找了一節課,和學生專門討論草稿紙。

我先從學生的答題卡中找到幾個典型的題目,和學生一起討論升級的必要性。這些題目都是學生平時能夠做對,但是周測卻做錯了,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做題不夠穩定,有時對有時錯,如果是平時,笑一笑也就過去了;如果碰上考試,丟掉的卻是實實在在的分數啊!

為什麼做題會不穩定呢?背後的原因,或許不是實力問題,畢竟學生會做,問題在於做題習慣。比如有的學生喜歡心算,但偏偏心算能力有限,導致計算結果很不穩定,平時你還可以練練,但考試最好還是換成筆算穩定一些。因此,學生有必要升級自己的做題習慣。使用草稿紙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一來可以用筆算代替心算,提高計算的穩定性;二來可以呈現自己的思考,避免遺漏某個關鍵細節。

剛開始,不少學生聽到都挺洩氣:“本來以為有什麼靈丹妙藥,原來就是一個破草稿紙啊!”我會反覆藉助機會和他們解釋,考試就好比打籃球賽,如果實力夠強,我們穿西裝上場都沒問題;可是如果實力有限,我們還是老老實實地穿個球衣,做好準備,起碼發揮穩定一點。使用草稿紙就是這個道理,還有,草稿紙是每次大考必發的材料,偏偏絕大多數的考生都沒有使用的習慣,這時如果我們用的好,發揮穩定了,那勝算不就更大了嗎!解釋多了,學生也覺得是個道理,於是漸漸地接受了使用草稿紙這個習慣。

如果學生更在乎進步,那麼發現自己沒進步就是一件忍受不了的事情,而不斷進步則是最令他們嚮往的狀態,這樣學習動力自然就不缺。形成這個看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的是我們和他們高頻溝通,每次都是類似的道理,但卻是不一樣的新角度。

2、拆分目標,幫助學生進入心流的狀態

把進步當做自己的剛需,學生就能獲得原始的學習動力,但進步是一個抽象的目標,一味想著自己要進步,可能還是會無從下手;行動跟不上,進步就不容易出現,原始的學習動力也會隨之被磨損。解決的一個思路,就是把“進步”拆分成一個個容易做到的小目標,讓進步變得清晰具體。

初中數學的學習,歸根到底是數學知識點的積累,因此,“進步”可以拆分成一個個知識點的學習。知識點的學習,又可以分為知識點的形成與鞏固兩個核心環節。前者旨在理解知識點“是什麼”和“為什麼”,需要學生進行探索與發現;後者旨在理解知識點“怎麼用”,需要學生進行刻意練習。而探索與發現、以及刻意練習,又可以拆分成一個個具體的學習任務。

拆分到什麼程度為止?難度對學生恰到好處,既熟悉,又有點挑戰,用高級的說法,就是進入學生的“學習區”。有的人可能會疑惑:“一個班那麼多學生,你怎麼可能做到對每個人都恰到好處呢?”的確,如果是一對一教學,我們只需要有針對性地拆分就行;但是面對一個班的學生,我們就需要多做一件事,就是動態調整。

怎麼動態調整呢?一個班的學生,按照數學成績水平可以大致分為優秀層、及格層和後進層。比如現在正處中考複習,上課前,我會把任務寫在黑板上;上課鈴響後,學生就會看著黑板上的任務開始行動。我會給出一個完成任務的參考時間,接著就是走下講臺來回巡視,對提前完成的學生,立馬給他批改點評;對存在困難的學生,也當堂給予指導。

我佈置的任務,會優先照顧及格層的學生,確保難度合適;此時的任務,對於優秀層來說不算困難,我會要求他們用更快的速度做完任務,多出來的時間自己找難題做;而對於後進層來講,任務已經夠難的了,我會在巡視的過程中,適當地提供一些指導,幫助他們降低難度。

板書任務清單,為學生提供了清晰的目標;來回巡視的點評和指導,為學生提供了即時的反饋和難度的調整。這樣一來,學生就大概率能夠進入心流。什麼是“心流”?它是積極心理學奠基人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賴提出的一個概念,指的是我們在做某件事情時,那種忘記時間、忘記自己的狀態,用熟悉的話說,就是廢寢忘食。我們平常希望學生具備的良好學習狀態,其實指的就是進入心流。

從這裡可以看出,要想學生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不是在課堂停下來講紀律,或者簡單地為課堂添加有趣的元素就能解決的;它需要我們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剛需,同時進入心流。這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而是一個習慣培養的過程。當然,這並不意味著,拋棄學習制度和獎勵方案可以拋棄不用。我們需要的,是幫助學生建立內在動力和外在動力的有效配合,就好比開車上路一樣,交警會千叮嚀萬囑咐地告訴你要注意安全,但你一旦闖了紅燈,還是得罰錢扣分。

我是藍色winds,一個初中數學教師,專注於數學教學、家庭教育和個人成長的方法論。

- End -


藍色winds


高效的學習狀態是能值得一生回味的體驗,那時候人就像高效的學習機器,每一天的上課、考試、作業、休息,既緊張又充實,既單純又渾身充滿著力量,既為每一次沒考好而痛心,又為每一次前進而欣慰。那是人生中最值得懷念的時光。



如何讓孩子進入那樣一種高效學習的狀態,也體味一把學習奮鬥的激情呢?筆者覺得應該從以下方面做。

1、思想激勵是決定性因素。思想決定夢想,態度決定高度。沒有強烈的求知慾,沒有昂揚的鬥志,家長老師拿個皮鞭到旁邊都不起作用。

2、要把握好每個45分鐘,提高課堂實效。將老師講的知識,力爭全部吸收消化。

3、認真完成每一次作業,用歸零的態度認真對待每一道題。筆者有兩個學生,當年學習態度都非常好,上課時哪怕早就會了一千遍,還是露出求知的眼神,每次作業,必定一絲不苟,力爭做到最好。最後一個錄取清華,一個華科。要我說他們智力只是一般,關鍵有個好習慣。



4、要能主動學習,不怕苦,做好科學的時間規劃。除了正常上課、作業,必須主動鑽研,這樣才能讓學習成績達到優異的程度,沒有主動學習的習慣,成績一般也很難超凡。我上面講的那位考取清華的學生,春節別人來家拜年,他一個人還在二樓主動學習,有這樣的學習勁頭,成績不好沒有天理。

5、注意勞逸結合,適當放鬆身心,鍛鍊其他方面能力。筆者經驗,那些成績特別優秀的孩子,往往不是光注重課本學習,他們很多人興趣很廣泛,到了高三還讀小說的也不在少數。參加了其他活動,身心得到更大的放鬆,能緩解學習壓力,舒緩緊張的神經,對於學習更有利。



以上幾點,說起來很容易,但要做到很難。最後想把毛主席一句話贈給你和你的孩子:“鼓足幹勁,力爭上游,排除萬難,爭取更大的勝利!” 謝謝!


文軒閣


如果要進入高效的學習狀態,首先要明確一個目標,那就是我們為什麼有了這個目標之後,我們自然而然的就可以進入到一種學習狀態,但是這種學習狀態並不是高效的。

實現高效的學習狀態,有一點需要明確的就是它分為主客觀原因,主觀原因就是自身的原因,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要明確自己目標的同時,善於把目標進行規劃,比如我們每一步步驟都應當進行一些詳細的規劃,一些學霸級的人物,他們把時間分化的非常明顯,應當做什麼,不應當做什麼,長時間休息,只是把時間規劃好了,基本上還可以保證休息,保證運動。

大多數人之所以學習效率不高,就是對於時間的規劃方面沒有做到精緻,當然我們也不能為了規劃時間而浪費了更多的時間,其實經過短期的訓練,每個人都可以把時間規劃得非常好,甚至可以規劃到10分鐘以內。

客觀原因那就是我們的學習環境,如果學習環境不是太好的話,有可能很多學生學習到中間就會主動放棄,對於這一點我們一定要強化,並且不斷強化自己的心理因素,另外在學習環境中,如果在家庭中儘量避免一切干擾,比如說把手機放在自己的手邊,把一些影響自己學習,分散注意力的事情寫在自己的身邊,這些都是不可以的。

總之如果實現高效學習,我們可以簡單的學習幾本書籍就可以,但是,書籍只是提升了一個建議,如何實現自己的高效學習,每個人都有所不同。

總結一下,那就是樹立信心,分化目標。規劃時間。


宜城老師


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把孩子培養成學習效率高的孩子。首先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做一件事情讓他們大膽去嘗試,錯了沒關係,保持好奇心和熱情。其次培養他們的獨立的人格,有毅力和求勝心。最後還是不能硬逼孩子學習。畢竟孩子成長是他們自己走,家長把好大方向,小錯誤可以原諒的,誰的青春不迷茫!


孩子魔法師


養成學習的好習慣,比如:預習的好習慣,課堂記筆記的好習慣,課後整理筆記的好習慣,獨立寫作業的好習慣,整理糾錯的好習慣,與同學討論問題的好習慣,經常找老師提問的好習慣等等。

與同學交往也要注意互補,互助的原則。這也是提高學習效率的一個方面。同學之間相互督促,相互幫助,相互學習對提高成績很好的。

飲食與睡眠也是提高學習效率的一個方面,偏食的或睡眠不足的學生一般對學習比較倦怠,遇到問題不願意思考比較懶散,嚴重影響了學習效率。

充沛的體力是學習的重要保證。


一箇中學教師


高效的學習肯定是要講方法的

首先,課前預習很重要,每次上課前,先把課本上的內容看一遍,把自己不理解的標出來。上課的時候重點聽。

再者,課堂上要認真聽講,跟著老師的思路走,至於課堂筆記,能做詳細就做詳細,但決不能為了做筆記而做筆記,不能耽誤課堂內容的學習,不能跟不上老師的節奏。筆記可以課下補充!

最後,適當的練習很有必要,只有通過練習才能知道,自己對知識的掌握程度,才能知道自己那些遺漏點,也好針對自己的薄弱點,有目的的加強練習。


趣味數學知識


學生以學為主,專注,毅力,堅持不懈!但一定掌握學習方法,首先預習,瞭解重點,找出難點。帶著問題聽課,向課堂四十五分鐘要效率!而後認真完成作業,還可針對性的多複習,練習,以鞏固所教所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