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教师认为,越淘气的且老师管得越严格的学生毕业后对老师越好,有道理吗?

11糊涂11


这句话有一定道理,但也有个例,那边是刚过去不久的“河南小伙二十年后当街扇老师嘴巴子”事件。

一般来说,不管老师管教学生有多严格,学生毕业后都会念着老师的好,哪怕天天被老师罚站,毕业后再见到老师也会倍感亲切,这也许便是师生情的魅力所在。

老师教导学生,印象最深的不是哪位同学最听话、学习最好,除非是自己的教学骄傲,而那些调皮捣蛋,天天让老师费神费力的同学,平时班级一出事,老师第一时间便会想到的那几位,便是老师印象最深的学生,这几位学生也是老师平时管教最严格的学生。

当然,凡事过犹不及,就像河南当街扇老师嘴巴子的男子,当年的经历也算是断绝人寰,老师教育他的手段可能过激了些,不然也不会让这位小伙子二十年后还记得。如果老师让这位学生“印象印象如此深刻”,这位小孩子应该还是会记得老师的好。

就像我们班级来说,学习好的那几位早就不知道去了哪里,每年的班级聚会差不多都会缺席,但调皮捣蛋的那几位却是每年都会去看望老师,去给老师拜年,谈谈当年的趣事,时间久了,也许这位老师对于学习好的那几位也会淡出脑海的。

所以这句话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心情保温杯


我是一名高中老师,教书32年,班主任做了26年,打过的学生也不少,被我暴打的学生有三个。

所有被我打过的学生,我已不一定都记得了。但没有一个学生在10-20年后见面时表现出仇恨与不快。

被我暴打的三个学生里,有两个成为师友了(老师+朋友)。另外一个毕业后一直没有见过,应该早已为人父了,但相信他生活、发展的很好。

我在学生时代也挨过打:小学副校长(教我体育课)打过我,小学班主任(教语文)打过我。但我从来没有恨老师。多年后,我成为重点高中老师,还多次盛情款待这些严厉严格甚至严酷的老师们!


春雨秋风君子


我是一名教师,33年教龄,我看到的教育现象是百态的,对于智商高而淘气的学生不好好学习,或者怕他们出安全事故(如多次强调不准带刀具进校,一学生还把家长六七寸长的匕首别在裤腰里,学生告话我后,我是又急又气,摔一跤们,怕肠子都要出来,所以用窗子胶条很很揍了屁股几皮条,又把他哥叫来说明了情况,被打原因,还有一个叫吕兵的学生,好象也被我打了手心几皮条,至今想起来都还很心疼,其实打在儿女或学生身上,疼在母亲或老师的心里。当时只想让他们莫荒废自己的聪明才智。现在学佛了,才知道自己当时性子太急了,其实每个人来到这世上,都自有他的位置。虽然现在来看我,请我吃饭的大多是当年调皮而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在人生最倒霉,身上分文没有,被前夫推出家门,举目无亲时,敢借我线,拯救了我的也是他们及其家长。他们中大多数比当时的优生还混得好,他们对我越好,我越觉得难为情,不好意思了……


从头再来273147281


我再说说我的故事——

看到网上一篇关于河南栾川一位常先生欧打二十年前欧打过他的张老师的报道,特别是网上的评论更是扑天盖地。我也想说说我的故事:

我的外公与我同村,外公是解放前后老家一带博学多才德高望重的知识分子,在解放前曾被当时的政府选定为“堡长”候选人,但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属批斗对象,因此,村里人对外公一家和我们一家相当歧视,在那个年代是正常的。我上小学已经是八十年代,我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担任班长,品学兼优。但在四年级时的一天课堂上,被同村的一个男老师无缘无故的叫上讲台狠狠地揍了一顿,下手很重,他与我外公是同一个生产队的。那时我不到十一岁,而他是一个三十来岁的人民教师。我至今没忘,也不知道他为何要打我,而是直接把我叫上讲台就打。也许他已忘记。但前两年,他到我工作的地方来看我,与村干部一起来的,我还是热情接待了他,并尊他为老师,专门敬了他一杯师生酒。

我初中考高中时,主动放弃报考中专,那时考上中专就意味着拿到了“铁饭碗”。我填报志愿时,填了县重点中学县一中,却被时任班主任改了志愿,他私自将“一”改成了“六”,当成绩出来后,我的成绩上了一中的分数线,他特意打电话叫我去学校,给我两句话,一句是肯定与表扬,一句是道谦。而六中是当时校风最差的高中,离家很远,约50公里。上了六中后,我连连被学校和老师强予不幸,给我乱扣帽子,强加处分,可以说,是这个班主任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

上高一后,我是学习委员,表现与成绩还好,一切正常。但进入高二时,我的厄运来了。当高一新生报到时,我与另外两个同学去寝室的楼上一层溜达了一圈,主要是找找告别新生的感觉。可万万没想到,一个小时后楼上寝室被盗,学校把我们三个人隔离审查一天,当晚还把我用手铐铐在一棵大树上,那年,我十五岁。校长和校警逼着我们承认盗窃。在他们的威胁引诱和刑讯逼供下,我按照老师指引的思路认了错。但是,第二天,英明的校长校警老师们找到了真正的偷盗者,但他们给我们的结论是“企图盗窃”。待遇是:与那几个偷东西的学生一同停学一周,全校师生大会上台亮相,并记大过处分。从此,我们三个本来很上进的学生就成了学校公认的“坏学生”,特别是古板固执的班主任从未找我谈过心,处处看我不顺眼,后来又强加给我一个莫须有的罪名“自习课溜号”,其实那是下午最后一节课后,我在十分郁闷的情况下,一个人在校门外散步碰到班主任。他又向学校推荐我第二次走上全校师生大会主席台亮相,并给我“开除留校察看”的处分。就这样,在他们一而再再而三的推动下,我慢慢的没有心思学习了,不得不忍痛离开校园,放弃大学梦。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国家实行3月份征兵,我毅然穿上了军装!

我的这些故事,三十年了,我从来没有提起过,今天,我也写出来,让关注评论常先生和张老师的人多了解一点故事,增加一个素材。我要说的是:唯有放得下,才能过得好;只有向前看,人生才可能出彩。如果让我再见到他们,我照样会以礼待他,以德报怨,说实话,我已经做到了。但那种疼痛,只有我自己知道!我以前不敢触碰,怕疼。今天借这个事这个机会说了出来!我还想说,从任何一个角单方面评论此事都是片面的,不对的。法律,解决不了所有的问题!只有当事人握手言和,不计前嫌,才能社会和谐,传递正能量,才能一笑而过,一笑泯恩仇啊!才可能不给自己的内心添堵,给全社会添爱添暖!


岗草循卒


我从做老师以来,就有很多老师有过类似的说法,诸如差生大多毕业后更感谢老师,而优生大多毕业后都记不起老师。有这种感觉的老师似乎挺多。

但以我从教十多年的经验来看,毕业后感谢我并和我经常保持联系的学生既有当年的差生也有优生,还有中等生。同样,毕业后没感谢过我,也基本没有联系过我的学生,也是既有优生也有差生,也有中等生,并没有出现某类学生特别集中的现象。

因此,我逐渐怀疑,那些认为差生更感激老师,优生更“忘恩负义”的说法,很可能是许多老师的一种错觉。

为什么会有这种错觉呢?

可能跟老师主观心理期望值有关。

老师对于差生,尽管操心得多,但实际上对他们的期望值并不高。而一旦差生表现出高于他们预期的行为,老师们一般都满心欢喜,甚至刮目相看,这样一般记忆也就深刻。

所以对于差生,老师们由于经常为他们操心费神,对他们的期望值是,只要不添乱就已经心满意足了,至于他们能否感激老师,基本没有多少期望。而一旦有几个差生毕业后感激一下,老师仿佛有了额外收获,欣喜之情自然难以忘怀。

而对于优生,老师虽然操心较少,但期望值却高。而且很多老师总是一厢情愿的认为,优生取得的优异成绩,跟老师的教导有很大关系。从而认为优生在取得优异成绩后应该感谢自己。所以,老师们更希望优生能在毕业后感谢自己。而一旦有些优生,毕业后没有来感谢老师,老师就会很失望。这种失望之情也会让记忆变得深刻。

如此一来,老师们也就形成了差生往往知恩图报,优生反而“忘恩负义”的认识。

实际上,这很可能是老师在情绪上的选择性记忆与遗忘。

作为老师,一定要做到平等对待且尊重每一位学生,不能以任何缘由歧视和偏袒某类学生。偏袒优生,歧视差生的做法,既得不到差生的感激,也得不到优生的尊重。

至于毕业后是否能收获学生的感激,如果有,无论是哪类学生,我都心怀感激。如果没有,我也觉得正常,我本就只是认真做一名老师而已,本职工作,分内之事,本就无所谓施恩,又何敢期待他们感恩报恩呢?

师生关系是一种缘分,有缘起也有缘尽,有很多的师生之缘,就是那么短短几年,毕业后分散四处,各自忙碌,虽不经常联系,但青春做伴的岁月,总会偶尔想起,甚至从未忘记。这样其实也挺好,不是吗?

作为老师,我感谢我遇到过的每一位学生。是我有幸在他们最美好的时光,陪他们走了一阵。

当然,我也必须努力做到,他们在那么年轻的时候就遇到我,也是一种幸运。

(注:本文中使用差生一词,是为了表述方便,我主观上并不带任何歧视。)


下礼拜九


我小时候被老师打过,我不记恨他们,我很感激他们。

小学数学老师是我的班主任,我做错事情没少挨打,但是老师力度控制很好,感到疼,但不伤人,以打屁股为主。我们一个普通小学的普通班,全班三十二人,班风很正。后来有考上北大的,985考了好几个。

五年级的英语老师打人很有名气,但是他课教的很好,很有表演天分,后来听说兼职做了一段时间司仪。他教我们英语,我们是全县第一。

现在回想起来,老师打学生在上个世纪很普遍,当时老师打学生往往配着狰狞的表情和大声的训斥,目的是为了教育的效果,不代表老师就是一个狰狞和歇斯底里的人。

当时的老师打学生,下手轻,学生不会受伤,说明老师打学生是为了教育学生。

再啰嗦几句:不能用现行的规则去要求过去的人和事。新颁布的法律尚且不溯及既往,用现行的师德标准翻几十年前的旧账不妥。


宝鸡贾建勇


这要看老师的品德和行为,起码有一部分我不认同这个观点。教师从一而终,按这种逻辑推下去,老师岂不坐享其成了?

我就有亲身感受,且不要说毕业后如何感恩报德,在学业期淘气的孩子就过不了老师的坎。

在我二儿子上小学的时侯,因为他很淘气,老师对他也未必感冒(感冒,这里指不甚喜欢,未必感冒,没有不对好),因为逢年过节、开学,我作为家长为了孩子有一个好的座位,管理的严格点,我们要送点礼物,(不是所有老师,指班主任)礼尚往来嘛,你对他好他也对你好的。有一年过农历八月十五,我们家长都不在,没有和往常一样送礼,结果很现实的把他坐位调到最后拐角不说,一星期内主课本丢了几次,语文数学、数学语文,在我们最后又到新华书店再买书时,营业员一句话提了个醒,说:不对,这是老师故意所为。自己一想也是,同学偷一次或一本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密集丢书的。(营业员最后说,这种情况也不在少数。)后来和校领导反应,经过校领导调查,情况属实,最后校方决定:撤了班主任,停课半个月处分。

就上述而言,只是冰山一角,(但不否定大部分老师是好的)站在你的角度考虑,学生毕业后能对他(她)好吗?

有一句话说:老师是心灵的工程师。这样的工程师教出来的学生对社会对家庭能好到哪去??

这让我突然想起前不久在网上看到一个学生二十年后打老师的情况,说明一个问题,读书的时候学生因为年龄小,不太懂事,到长大了后感觉当初因为老师一个小小的事情,缺憾或耽误了他的一生,这不是一个小损失能弥补起来的。作为老师,不仅要言传身教,更要净化学生们幼小的心灵。大家说对吗?!!!


往事如烟168478548


在我最早担任过班主任的班级中,当然那个年代也就是文革结束以后学生学习极差,淘气的程度简直可以把人气疯,如果能够着天都可以把天捅个窟窿。我就说二个事大家都可能目瞪口呆,因为现在绝没有那样的事了,就是让你想你都绝对想象不到!一个事是我刚接一个班级的头一天,教室钥匙在我这,我去开门,钥匙孔里让学生抹上了大粪,一开门,半盆水从头上浇到头下,学生是从窗户进去布置的机关,讲台里抹的也是大粪,学生在一旁哈哈大笑!我接的这个班前班任就是被学生熊走的。你调查谁干的根本就没有人会说的。第二节课下课上间操,站在前几排的一个男同学竟然跑到前边去摸一个年轻代课女老师的屁股,还顺手扯两下这名女老师的大辫子,当时就把这个老师气哭了,说什么也不干了。这就是文革后农村学校我接的班级学生的真实情况。我当时年轻气盛,大家当然能想象到我被气什么样和怎么做了。后来我们班的两名最淘的学生我都准备开除了,家长来好话说了三千六,再不留下就太不尽人情了。这两名学生让我收拾得满地打滚,当然是家长支持我往死里管,要是现在家长给我钱让我管我也不敢那么做呀,那还了得了,想想都害怕!这两名学生家庭娇生惯养的那个下场最惨,而另一个事业有成。那些年每个班都有几个让我收拾狠的同学,但是毕业以后一直到现在也没有一个记我仇的,见面都非常尊敬我,而且显得非常亲近,反倒是那些学习好的上大学的就业的联系比较少显得有点疏远,估计是因为他们上学时学习好,纪律也好,我对他们的关注也少,师生感情显得才不那么近吧。


苏醒459


有这样的道理的,96年我第一届学生,因为我管得严,很多学生都很讨厌我的,甚至他们毕业后第一次聚会看到我的时候差几乎就动手打了我。第一次被学生这么欺负,我那个时候是非常的委屈的。

后来很奇怪的是,其中的一个想动手的学生在街上看到了我反而很热情的来招呼。我们还交换了电话,他有时候还打电话给我让我出来聚一下,很可惜的是过了一段时间,他把另外一个想动手的学生带过来跟我和解,因为我过不了自己关不管他们,结果后来也没有联系了。

不过也不是所有成绩不好的学生都跟老师真心好的,有个慢班的学生若干年后联系我说请我吃饭,我推了,他一定还要请,后来终于知道他为什么那么坚持了,他对我说在一个商场做电子游戏,挺好做的,问我是否想合资,一人十万,然后我就找个理由推了,以后再没联系,现在反而有几个女学生生了孩子把孩子交给我教。


教你孩子学英语


这话对极了,我教书时有两个学生调皮极了,我说句不好意思的话,拧过他耳朵,扯过他头发,骂过他脏话,惩罚过,可是这俩家伙毕业后走入社会,一个是包工头,一个是酒店经理,出息了,你猜他们见到我时怎样?一个拉,一个推,将我押进星级酒店,又是吃,又是洗,又是按摩,逼得我想逃也逃不走,完事后一个要我在他工作的酒店住下(最贵的套间)。一个强拉我去他家里。晚上很晚了这俩个昔日的调皮鬼竟向我表达了很多年幼时没好好听老师的话的歉意,眼里都含着泪,走时向我深深地躹了一躬!我也老泪横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