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学习的关键是勤奋吗?

沁屿


学习书法,个人体会是和学习其它门类的知识一样,需要提高效率,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在练习时做到心无旁骛,全神贯注,在通过持续的练习锤炼身体和手的感受度、精准度、稳健度。练习贵在持久,每天不间断,正所谓三天不练手生。只要坚持,量变必然产生质变。练习过程注意精准,注意和原帖的比较修正,不断强化基本点画质量和结体特征的把握,注意回忆巩固,就能逐渐掌握临习书体。如此循环积累,书艺必然大进!


潜省斋书法


私以为,学习书法主要有三个要诀,做到这三点,对书法爱好者而言,基本上算是成功一半。

勤奋是第一要诀。其实,做任何事情都离不开勤奋,练习书法也不例外。王羲之为什么能成为书圣,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你只看到他的书法俊秀飘逸,宛若惊龙。但是你忽略了他为此付出的勤奋努力。

王羲之自幼习书,可以说他的童年就是在练习书法中度过。王羲之穿的很多衣服都是破损的,为什么破损,因为没有毛笔他就在衣服上比划,生生把衣服划烂了。还有我们耳熟能详的墨池故事,我就不赘述了。

智永和尚是王羲之的七世孙,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书法家。他开创的永字八法为后世楷书练习留下典范。他为了练习书法,留下了退笔冢、铁门槛等美传。这些都是勤奋练习的结果,真应了那句话: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总之,勤奋是练书第一要诀,离开勤奋谈天赋是耍流氓。

临摹名帖是第二要诀。好多人以为,练习书法不需要临帖,自己琢磨,自己创作就行。久而久之,结果练成了江湖体,还标榜自己的书法独树一帜,简直荒唐可笑。

说到临摹,米芾是集古大师。他的书法直追魏晋,深得二王书法笔意,而又自成一格。之所以如此,皆因他搜集天下名帖而苦苦临摹,善于在临摹前人书法上寻求突破。据说,但凡名帖外借给他,再要回去,收到的极有可能就不再是原贴了,而是米芾的临作。可见其临摹能力之惊人。

吴中四家之一的沈周,是一位书画大家。中年后书学黄山谷,得山谷笔意,创作《化须疏》,作品满满的山谷味。这也是把临摹发挥到了极致。

总之,临摹是练习书法的不二途径,要想书法上进步快,要想突破前人牢笼,必须从临摹入手。

读帖为第三要诀。临摹书帖之前,一定要读帖,不读帖而直接下笔临摹,是不能领会作品神韵的。

所谓读贴就是认真仔细的看帖和分析书帖的笔法跟结构特点。读帖对于我们掌握书帖笔法跟结构很有帮助。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帖跟读书一样,需要多读,多分析,只有不断揣摩作品,才能在下笔时不忌惮,才能精准表达作品意境。

学习书法不是易事,没有任何捷径可走,没有任何懒可以偷。勤奋虽然不一定能成就书法大家,但是不勤奋一定不能成为书法大家。

以上观点仅为一家之言,希望对于想要学习书法的朋友提供参考。






半涂先生


书法学习-只有单单的勤奋是远远不够的!

一.不管做什么事,勤奋确实是很重要,在书法学习中,勤奋是不必可少的,但未必能“生巧”“管用”。这话怎么讲?这话的意思就是,人们在书法学习中天天练、日日写,很是刻苦,但成效并不明显,笔者认为他就是缺少一个“巧”字,而这个“巧”就是临摹字帖;

二.现在人们学习书法最直接、最捷径、最好的“三最”方法就是坚持不懈的临摹字帖,而临摹字帖是古代留传下来的并早已证明是书法学习“三最”,没有之一,也就是说只要你坚持这“三最”方法,那你就会“大功告成”。

三.临摹字帖,首先要选好这个字帖,被公认的临摹字帖的范本有:《圣教序》、《兰亭集序》,还有就是古代大家们的各种字体的字帖了,例如:颜、赵、黄、米、欧、柳等。

四.书法学习要在临摹字帖上下苦功夫,更加勤奋些,这才找对了方向,并在学习书法上注意学习方法,临摹字帖要控制好练手能力,把字帖准确无误的模仿到位等(这是后话,故且不表)。

最后祝您在书法学习中-成功!

谢谢!

接下来请欣赏笔者一组书法作品。





祥禪


书法是我们国家唯一,可以把字体表现得深动的一种形式。

我国家大体上,分为楷书、行书、草书,多家学派的字体。


楷书就是我们平时在学校里学的,老师要求我们写正楷字,一笔一划都要求规整,填字格只要经常练习,模拟一些字体,多加练习,就可以写得很好。

行书在我们平时的日常工作中用得多,写一些文件,报告,填一些单子,也可以用楷书,但用行书相对于字体更有魅力,行书也需要一定天赋,也需要练习,熟能生巧,行书在我们一生中用得很多,特别是交际方面,写得一首好字,也能让别人感觉你有很高的文化素质。



草书在我们平时用得不多,签名,写对联之类的,草书需要在行书的基础上,要具备一定的书法功底,也可以练练。

练书法,勤奋很重要,可以陶冶情操。


阿华自媒体


学习书法,勤奋当然是必不可少的。不仅是学习书法,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勤奋。但我们也看到许多人勤奋练习书法几十年一日没有什么进步,甚至是越写越糟糕。这是因为勤奋虽然重要,但它只是学好书法的必要条件之一,可不是唯一条件,更不是关键条件,所以,除了勤奋,我们还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学书法要有老师的指点。

书法艺术是历来看重的是口授手传。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传承。书法的技法是多少代人的经验总结,单靠自己一个人的悟性是很难掌握的,特别是初学书法,技巧性更强,而我们自己又缺少辨别真假好坏的能力,老师的指导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老师的经验丰富,见识高,除了能够让你很快掌握技法之外,还能及时指出你在书法上的缺点,及时纠正你的错误,使你在书法学习的道路上不致于迷失方向,越走越远。往往老师的一句话就能让你醍醐灌顶、豁然开朗。可以这样说,老师就是你黑夜里的指路明灯。人生苦短,岁月有限。听君一席话 胜读十年书,我们为什么何乐而不为?

二、学书法要学会思考

古人说“行成于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就是告诉我们学习和思考是相辅相成的,而且思考在学习书法中起着关键作用。如果不思考,你就会迷惑,就会迷失方向领悟不到书法的真谛,犯这样那样的错误。书法中笔法、章法需要思考,每一个层次的提升也都需要观察和思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有所感悟,有所进步。即使有了名师的指点,我们仍然需要思考。名师再好,没有自己的思考,我们也只能是盲从,不会受益。不思考,懒思考是书法学习的大忌。凡古今在书法上有造诣者,无不非常看重读帖。读帖就是思考的过程。王镛教授说过:写书法不懂思考,越勤奋就会越糟。”

三、学书法要广交朋友

在书法学习中广交朋友也是非常重要的。朋友之间可以相互交流,相互切磋,提高你的水平。朋友之间可以相互帮助,相互支持,增强你的自信。朋友之间可以书酒畅谈,让枯燥的书法学习变得越来越有快乐。总之,我们不能“躲进小楼成一统,管它春夏与秋冬”,只要广交朋友,你会发现你的书法水平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很多。

四、学书法还要耐得住寂寞。

在目前的社会中,有很多人学书法的目的不是追求艺术,而是追求功利。他们一天到晚或忙于攀附权贵,或经营炒作,目的就是想一夜成名、一夜暴富。所以现在大师满天飞。也许他们一时得志,但他们所谓的书法都是伪书法,毫无艺术价值,也就注定了他们只能是昙花一现,注定要被淘汰。而真正热爱书法,在书法上有所追求的人是不应该这样做。我们要耐得住寂寞,学会坐冷板凳,真正把心思放在书法的研习上,几十年如一日,孜孜以求,你才能悟到书法的真谛,水到渠成,创造出真正有价值的作品。


二尺堂书法



用户齐鲁一刀客


书法是靠天份。还有运气。不单单是勤奋。几千年也才出那么几个人,鳞毛凤角。

驴整天拉磨,勤奋不???????

个人认为:

当下书法家的诞生,关键是资本运作。

用钱买进书协,成为其会员。

用钱请大师吹棒,

用钱请电视台作广告,

用钱去拍卖行,假拍,故意抬高价格。

用钱巴结领导,让领导出访把自己的作品当伴手礼,提高知名度

勾结出版社出书,办展,都要用到钱。所以说是资本的运作。

只要你有了名气,胡写,乱书,均可。

王冬龄,马云,便是


郑游山


学习书法,勤奋很重要,如果没有勤奋,再高的天赋也也不能成功。

但是,一定要有正确的方法。有了正确的方法,再勤奋地去练,就好比在正确的道路上奔跑,跑的越快,就离目的地越近,最终到达。

如果没有正确的方法,甚至是错误的方法,就如同南辕北辙。

比如,有人要练书法,他不临帖,按照自己的习惯去写,非常勒奋,但长期得不到长进。这就是方法出了问题。学书法的临帖过程,就是改变自己的书写习惯的过程,他倒去强化了。每个人都不会天生的是书法家,不练书法则已,要练书法,就必须去改变自己的不符合法度的书写习惯。办法就是去临帖,用帖的作者的书写习惯改变自己,成为自己的书写习惯。

再如,在临帖中,要多动脑筋,体悟笔法。关于笔法,有各种说法,各种理论。把这些理论背烂了,也不是自己的,要在临帖中馒馒体悟,有必要的话,作些实验。结字也是这样,在临帖中来学。

有的人临帖也很勤奋,但只是抄写帖中的文字,还是用自己的构字习惯,用笔习惯来写。单纯追求临帖数量,少动脑筋。不去研究和发现其中窍门。所以虽长期临帖,也是书艺进步不大。

练书法每个阶段都有它正确的方法,待我们去发现、去掌握。这才是练好书法的关键。再配合上勤奋苦练,书法的长进必会快速。


笔翰颇好


注:文中的书法图片,均为羽觞斋亲笔示范。

言归正传。

我们知道,在现实世界中,很少有依靠唯一单个因素,就能决定一切的现象。“纯粹”往往只存在与理论之中。回归到您的问题上来,如果我们说,书法学习的关键是“勤奋“和”天赋”,二者缺一不可。我认为是符合实际的。

(注:下图是我朱笔临摹的《兰亭序》)

纵观书法史,不难发现,许多先辈书法大师们虽天赋过人才华横溢,但仍终其一生临池不辍。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注:下图为大师邓散木)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天赋,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奋。”不论是谁说的,绝对是在至理名言。

99%勤奋自不必说,我想,您身边一定有很多实例。在这里,我只想特别说说这1%的天赋,其实天赋就像是做菜中放的盐,不用太多,1%都说多了,但没有盐的菜绝对上不了大雅之堂。一道菜有没有放盐,虽然外表难以区分,但只要你吃上一口,高下立现。

我想很多朋友听完我的一席话,一定有些失望,因为我们到底有没有天赋,以及有多少天赋,在成功之前漫漫学习的长路中,大多无从知晓。其实大家大可不必忧郁和担心,因为在现实生活中,依靠我们的勤奋就足以应付了,在绝大多数情况都到不了飚天赋的程度。说句玩笑话,飚天赋,那是当王羲之遇见莎士比亚的时候,他俩需要考虑的问题。


羽觞斋


勤奋坚持有用就不会有那么多平庸失败的人。每个人的一天都是24小时,没有多一秒也没有少一秒。那为什么会有天才呢?

我自己认为做什么事重要的是要做,但是更重要的是悟!从一笔一画悟出自己的运笔手法,从一件事悟出世界。我们古人就说,真正的智慧存于自然,讲究“格物致知”。

这就是天才和庸才的区别,真正的智商差距是非常有限的,而这完全可以用勤奋加以填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