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雙尾蟲

談談雙尾蟲

圖1. 一些雙尾蟲

雙尾蟲(diplura)又叫鋏尾蟲。在英文中,雙尾蟲也被叫做“two-pronged bristletails”,漢語大意為“兩叉須尾(蟲)”。它們是雙尾目(Diplura)的蟲子。Diplura源自希臘語的“diplo “(“two”,“二“或“雙”的意思),“uros” (“tail”即“尾”的意思),漢譯為雙尾目。傳統上,人們把雙尾目分在昆蟲綱中,即廣義的昆蟲綱也包括雙尾目。但現在,雙尾目的分類有了新的變化。在最新的分類中,六足亞門包括4個類群:①原尾目;②雙尾目;③彈尾目;④昆蟲綱。下面是關於雙尾目的最新科學分類:

】動物界(Animalia)

】節肢動物門(Arthropoda)

亞門】六足亞門(Hexapoda)

】內口綱(Entognatha)

】雙尾目(Diplura)

雙尾目下的主要科有:

①雙尾科(Campodeidae)

②原雙尾科(Procampodeidae)

③原鋏尾科(Projapygidae)

④後鋏尾科(Anajapygidae)

⑤鋏尾科(Japygidae)

⑥異鋏尾科(Heterojapygidae)

⑦丁鋏尾科Dinjapygidae

⑧伊瓦鋏尾科(Evalljapygidae)

⑨副鋏尾科(Parajapygidae)

⑩八斑雙尾科(Octostigmatidae)

雙尾蟲在地球上存在的時間可追溯到3億多年前的石炭紀(Carboniferous)。迄今為止,全世界已發現並描述的雙尾蟲大約有800來種。其中在中國報道了50來種,北美地區有70多種,英國有12種,澳大利亞報道了2種。

談談雙尾蟲

圖2. 雙尾蟲Campodea staphylinus

談談雙尾蟲

圖3. 雙尾科的雙尾蟲(Campodea ,Campodeidae)和鋏尾科的鋏尾蟲(Japyx,Japygidae)。

雙尾蟲體形為長條形,體長約2~5mm。在鋏尾科中,大的鋏尾蟲(Japyx)可長達50mm。雙尾蟲也沒有複眼。因為缺少色素,雙尾蟲的體色多為白色或淺黃色。但有些種類的尾須色稍深。大多數雙尾蟲的觸角有10節以上,呈念珠狀並直舉於前上方。腹部有11節,在第11節末端有2條尾須,它們因此而得名叫

雙尾蟲。尾須長的如絲狀以“八”字形向後方伸出,短的如鉗狀形似蠼螋【讀作qúsōu】,故名叫鋏尾蟲。人們常常會把雙尾目的鋏尾蟲與革翅目(Dermaptera)的蠼螋(earwigs)相混淆。鋏尾蟲體軟色淺,因為無色素沉著(unpigmented);蠼螋體硬色深。雙尾蟲在受到外來襲擊或遭遇其他險境,必要時可自行切斷其尾須,這就是它的自切行為(autotomy)。很多動物都具有自切行為。在所有陸生節肢動物中,唯有雙尾蟲在其附肢自切後,只要經過幾次的蛻皮生長,斷去的附肢又可以再生(regeneration)。關於雙尾蟲的附肢自切後再生機理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雙尾蟲的壽命估計可長達一年。在其一生中,可蛻皮30多次。在雙尾蟲的腹部,長有些可外翻的囊泡(eversible vesicles)。這些囊泡可從體外環境中吸收水分,有助於維持其身體的水分平衡。

談談雙尾蟲

圖4. 雙尾蟲(示其腹部的可外翻的囊泡)

雙尾蟲喜歡棲居在潮溼的土壤中或枯枝落下下。由於它們體形小,加之又在地下生活,所以很不容易被人們發現。它們的口器為咀嚼式口器(biting mouthparts),通常可取食一些活的小獵物或死的有機物。鋏尾蟲科( Japygidae)的種類主要是捕食性的。它們可以用其鉗狀的尾鋏來捕獲一些彈尾蟲、等足類和和多足類動物以及昆蟲幼蟲,甚至也可捕食其他雙尾蟲。雙尾科(Campodeidae)的種類多取食些土壤真菌、蟎蟲、彈尾蟲或其他一些小型土壤無脊椎動物,也會取食有機物殘渣。而那些尾須為長絲狀的雙尾蟲,多為植食性的(herbivorous)。

雙尾蟲是外部受精(external fertilisation)的,雄蟲在一週內可產下多達200個精包( spermatophores),精包通過一個短柄立於地面,精包的活性可保持2天左右。雌蟲用其生殖孔來採收這些精包,之後在地面坑穴中產卵。卵孵化後的若蟲無變態生長,若蟲除體形較小、剛毛數數較少、生殖器沒有發育形成等之外,其形態與成蟲十分相似。

關於六足亞門中4個類群之間的進化關係問題,一直是學術界爭論的焦點。最激烈的爭論之一是內口綱的3個目是不是單系的。根據化石昆蟲的研究顯示,雖然雙尾蟲的化石很少,但它們早在3億多年前的石炭紀就已經存在於地球之上。

Testajapyx是最早的雙尾目的一個屬, 其中包括托馬斯鋏尾蟲(Testajapyx thomasi)。這些鋏尾蟲具有複眼和口器,比起現代的雙尾蟲來,它們更像是真正的昆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