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红军集团军简介-第10集团军

苏联红军集团军简介-第10集团军

苏联红军集团军简介-第10集团军

1. 俄国国内战争和外国武装干涉时期,于1918年10月初,由南方面军卡梅中和察里津城下作战的部队组建而成。最初编有钢铁步兵第1师,卡梅申步兵第1师,步兵第37师(原顿河步兵第1师)和步兵第38师(原莫洛佐夫斯克—顿涅茨克步兵师)。1919年2月前,在南方面军编成内,在卡梅申和察里津方向阻击克拉斯诺夫将军的顿河哥萨克白卫军的进攻,2月中旬起,参加方面军反攻,反攻中歼灭哥萨克白卫军一部,并协同第9集团军迫使敌察里津集团仓促撤向马内奇河。1919年5月起,第10集团军抗击弗兰格尔将军的高加索哥萨克白卫军优势兵力的进攻,面临敌翼侧突击的威胁,被迫撤至察里津地域,并英勇地保卫了该城(参见察里津战役)。8月,在绍林特别集群编成内转入进攻,重创弗兰格尔将军的高加索白卫军,进至顿河中游地域。

1919年10月,在东南方面军编成内,继续对哥萨克白卫军进行顽强战斗。集团军积极作战,保障南方面军的反攻以全歼邓尼金将军的军队。1919年11月下半月,第10集团军在方面军编成内,参加苏军在南部地区的总进攻,在总进攻中,集团军粉碎当面高加索哥萨克白卫军,并于1920年1月3日解放察里津。东南方面军改称高加索方面军(1920.1.16)之后,集团军在其编成内,于1920年春夏两季继续在顿河以南顺利实施进攻,并协同第9、第11集团军,收复斯塔夫罗波尔诸地域,完成了全歼北高加索自卫军的任务。1920年5月4日,第10集团军改称高加索方面军捷列克红色第10集团军,1920年7月完成各项战斗任务后被撤销。

在俄国国内俄争和外国武装干涉年代,集团军全体官兵具有高度的革命阶级觉悟,树立了英勇顽强和英雄主义的榜样。

国内战争年代历任司令:

1918年10—12月为伏罗希洛夫,

1918年12月—1919年5月为叶戈罗夫,

1919年5—12月为克柳耶夫,

1919年12月—1920年6月为巴甫洛夫,

1920年6—7月为格拉戈列夫。

2.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在面临德军向苏联发动进攻的威胁的情况下,第10集团军于1939年在白俄罗斯特别军区组建。组建后编入新编白俄罗斯方面军,并在其编成内于1939年9月参加苏军对西部白俄罗斯的进军。在这次进军中,集团军所属兵团和部队在军长扎哈尔金指挥下,顺利完成了上级赋予的各项任务。

卫国战争爆发时,第10集团军辖步兵第1、第5军,机械化第6和第13军,骑兵第6军,步兵第155师,第66筑垒地域、炮兵及其他部队,编入西方面军。集团军所属兵团和部队在比亚韦斯托克方向参加边境交战(参见比亚韦斯托克—明斯克战役),而机械化第6军和骑兵第6军之一部,则在格罗德诺地域参加方面军实施的反突击。到6月底,德军第3和第2坦克群的优势兵力,从两翼突破西方面军的防御,并在明斯克以西会合,这样,就合围了第10集团军和方面军其他几个兵团。被围军、兵团英勇奋战,直到7月8日,箝制德军大量兵力,使其不能向东继续发展进攻。尔后,所属兵团和部队由于弹药和燃料奇缺,便采取化整为零,小群分散的方式脱出重围,与方面军主力会合。突围后,集团军在戈梅利以东集结,留最高统帅部大本营预备队。1941年7月下半月,集团军野战领率机关被撤销,所属部队用以补充其他兵团和部队。

1941年10月,第10集团军在南方面军开始第二次组建,编有步兵第393、第411师,骑兵第38、第49师和其他独立部队。德军突破苏军防御阵地和前线出现了异常情况,因此集团军的组建工作于10月17日中止,已编入集团军的兵团和部队,加强了其他集团军。

1941年11月,第10集团军在伏尔加河沿岸军区进行第三次组建。编有:步兵第322、第323、第324、第325、第326、第328、第330师,骑兵第57、第75师,炮兵、工程兵及其他部队。12月初以前,属最高统帅部大本营预备队,奉命于梁赞西南集结待命,后转隶西方面军,并在其编成内参加莫斯科城下的反攻(参见莫斯科战役),在反攻进程中,第10集团军和西方面军第50集团军、近卫骑兵第1军及西南方面军的第3集团军协同作战,在图拉以东及其东南重创德军坦克第2集团军。1942年1月初,且战且进,推进250公里,收复许多居民地,其中包括米哈伊洛夫、叶皮凡等城。第10集团军继续进攻,1月10日进至基洛夫、柳季诺沃、日兹德拉地区,就地设防直到月底,抗击德军向日兹德拉、苏希尼奇方向实施的猛烈反突击。尔后至1943年8月,集团军兵团和部队在基洛夫地域设防,并为改善既设阵地进行了战斗。8—10月,集团军辖6个步兵师,参加斯摩棱斯克战役(1943),战役进程中,从基洛夫地域向沃龙佐沃实施突击,突破敌第4集团军各兵团防御阵地,向罗斯拉夫利、斯尼吉廖夫卡、乔瑟方向顺利发展进攻。到10月初,向前推进200公里,进抵乔瑟以东普洛尼亚河。尔后,直至1944年春季,集团军先后在西方面军、白俄罗斯方面军、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又在西方面军编成内,坚守普洛尼亚河防御地区。

1944年4月,集团军兵团和部队及其防务一并移交第49集团军,在第10集团军野战领率机关基础上组建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野战领率机关。

卫国战争期间集团军有数万官兵因在对德军作战中出色完成各项战斗任务,发扬了勇敢顽强和英雄主义精神,并发挥了军人技能,获得勋章和奖章。许多兵团和部队荣获政府奖赏和荣誉称号。

卫国战争年代历任司令:

1941年6—7月为戈卢别夫少将,

1941年9—10月为叶夫列莫夫中将,

1941年10月—1942年2月为戈利科夫中将,

1942年2月—1944年4月为波波夫少将(1942年6月5日晋升为中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