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考公告出了,竟然才招527人,哎......

今日省考消息

①寧夏公務員考試公告發布

可是才招527人

報名時間:3月18日9:00至3月25日18:00

筆試時間:4月20日


②陝西公務員招錄4720人

報名時間:3月22日至3月27日

筆試時間:4月20日


行測85分,申論83分送給那些許久不能上岸的人

報名經驗

省考公告出了,竟然才招527人,哎......

在單位人事處工作,所以每年都要參與公務員、事業單位考試的相關工作,今天說一說報名的事。

現在大學生每年畢業那麼多,很多人都會參加公務員、事業單位考試,錄取與否和報名有很大關係。

首先,要仔細閱讀考試公告,公告裡有很多要注意的東西,比如年齡要求、專業要求、服務基層項目等,這裡要特別強調一下專業的問題,報名時填的專業要與本人取得的高校畢業證上寫的專業名稱一字不差,打個比方:畢業證上寫的會計電算化(或會計學),報名時很多人只寫會計,這樣就可能會造成後續資格複審或錄用手續辦理時出現問題。

第二,要仔細閱讀擬報考單位的崗位要求,比如對學歷、專業、工作年限、資格證書等,明知自己不符合的千萬不要說碰碰運氣,這樣就算網上報名讓你通過,到現場資格複審的時候也過不了,所以不要有僥倖心理,一定要報自己符合要求的崗位。

第三,報名時所有選項都按要求填寫,比如個人簡歷應該是填寫學習、工作經歷,有很多人是這樣寫的“本人吃苦耐勞、品學兼優……”,比如家庭狀況應該是填寫本人的配偶、子女和父母的有關情況,有很人是這樣寫的“家有4口人,經濟上還可以”。

第四,上傳的照片一定要是正規的證件照,見過太多孩子直接在宿舍裡用攝像頭自拍一張就傳上來了,最誇張的一個是手裡還拿著煙。

第五,選擇報考職位的時候,根據自己的硬件條件,選擇限制最多的崗位,比如自己是黨員、有5年工作經驗、有會計證等,就報要求這些所有條件的崗位,專業只限制自己那個專業的最好,不限專業的最好不要報。

第六,如果想考上,就報小城市的崗位,大城市的崗位競爭都比較激烈,我們下屬單位有省會城市的,有小縣城的,小縣城的經常沒人報,省會城市的單位報的人都特別多。

第七,如果有農村特崗教師、三支一扶、服務西部、大學生村官、大學生士兵等機會,也請把握住,現在每年都會給這些“服務基層項目”人員特設很多崗位,這是政策性的,國家強制規定的,服務完再考,競爭會很小。

行測經驗

省考公告出了,竟然才招527人,哎......

申論我每次只能考四十多分,唯一的經驗就是後來瞭解到申論分數考的高的大部分人字寫的比較整齊,所以考申論的時候字儘量寫的工整,卷面看起來很美觀,這樣分數就能高一些。所以申論就不做分享,留給另外一位申論83分的前輩分享。

行測題型有:常識判斷、言語理解、判斷推理、數量關係、資料分析。先說一個所有題型的通用技巧:排除法。不管什麼題一般情況下都能排除掉1-2個明顯不對的選項,直接用筆劃掉,馬上選不出正確答案的時候從剩餘選項是隨便選一個,隨心所欲的選一個,不要想太多,然後在題目序號那裡做個記號,馬上進入下一題,全部題目過完塗完答題卡之後有時間再慢慢選出正確答案。

切忌已經在做下一題了還在想上一題怎麼回事。考試時經常會有碰到一個題忽然就蒙了的感覺,這時千萬不能亂了陣腳,閉上眼睛深呼吸,隨便選一個答案跳過那道題,考試就和人生一樣,要學會放棄,不要做出撿了芝麻丟了西瓜的事。

常識判斷主要靠平時的積累,從人一生下來到考試那天積累在腦子裡的東西,沒有什麼捷徑可走。個人不建議專門複習這一塊,就做做試卷就行了,除非你有過目不忘了能力,不然把時間用在別的題型上。

言語理解主要培養語感,尤其是自己做錯的題,把正確答案放進去多讀幾遍,認真思考出題人想考你什麼,慢慢發現其中的規律。

判斷推理要有耐心,注意發現題目和4個答案的共性,把需要回答的內容在題目和答案中圈出來,體會其中的聯繫。圖形推理不好說,主要是靠悟性。平時做題一定要對著正確答案找出其中的規律,規律掌握的多了以後考試時就能應對自如。

數量關係大部分就是小學時的應用題,列出方程解方程就行了。有的用生活常識判斷不用算就可以找出答案。

資料分析我的經驗是先不看材料,直接看下面的題目,然後非常快速的到材料裡找關鍵數字,當然這有個熟練的過程,要從題目知道需要找什麼數字。算的時候就在試卷上算,邊算邊看選項,一般只要算出前幾位就可以選出正確答案了。

行測我相對來說強一些,上岸那次超常發揮考了85+。大家在平時做模擬試卷的時候儘量像實戰考試一樣對待,卡著時間做題,1小時50分鐘就停止,記住做了多少題,然後接著全部做完看用了多少時間,全部做完後對答案看1小時50分鐘能得多少分、全部做完能得多少分、計算每類型題的得分率(每類題型實際得分/這類題的總分)。1小時50分鐘的分數基本上就是實際考試能考的分數,10分鐘是用來塗答題卡的。

這樣做上10套題,根據每次計算出的各類型題的得分率的總和進行排序,這個順序基本上就是考試時自己做題的順序。做題的順序在實際考試中很重要,因為大部分人在2個小時的考試時間內(除去10分鐘的塗卡時間)是沒有足夠的時間把每個題都認真思考做出來,尤其是得分率最低的題型蒙一個答案理論上的得分率25%可能比自己做的正確率還要高,所以在這些題上就不要浪費時間,隨便選一個先,除非其他都做完驗證過後還有時間再認真做。

做題時千萬不要在一道題上浪費時間,不要有非要做出來它的想法,120分鐘的考試時間,平均每道題只有50-55秒時間,看完題目馬上做不出來的先隨便選一個,然後在題前面註明(做個記號,一會有時間再做),把全部題目過完後馬上塗卡,不管對錯,答題卡上所有題都塗完並核對沒有塗錯後,再用心做自己標記過的最擅長的題,做一個修改一個答題卡上的答案。

考試時一定要相信自己,除非是旁邊的人自己很瞭解並且能抄到他全部答案的情況下,否則不要想著抄別人的,往往是抄了別人一個結果把自己做對的給改錯了。

還有最重要的一點,考試時一定要帶個機械錶,時間觀念很重要,雖然說考場會提醒,但自己把握好時間非常重要。我第一次國考就吃過這個虧,那天有點發燒狀態不好,最後15道最擅長的題居然沒做隨便選的,等到提醒還有10分鐘的時候趕緊塗卡,剩下時間也不夠了。

省考公告出了,竟然才招527人,哎......

申論經驗

剛剛接到電話,通知下個星期面試,第一次參加考試就第一名吃麵,我自己覺得與申論83分是這次考試申論最高分是有很大關係的。雖然比第二名高出了差不多10分,被翻盤的機會不大,但是還是攢人品分享下我的申論經驗,覺得有幫助的就給我祈禱祝福一下哈,讓更多的人品和好運送我順利上岸吧!

其實我的複習經驗說開了很簡單,就是大多數人從小到大準備各種考試時用的方法:循序漸進的臺階式學習。從小到大的學習經歷,我覺得學習不可能“一口吃成大胖子”的,所以在決定考公務員開始複習時就告訴自己:要慢慢來,一步一個腳印掌握所有申論的知識。

讀了下申論的考試大綱,看了下歷年真題,我發現其實申論和我們從小到大考過無數次的語文考試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比如說概括題,上中學時基本上每篇語文課文都要求概括大意或者段意,比如說國考真題中“讀讀‘預先失敗’這一概念在“給定資料4”中的含義”,我就感覺和以前上學的時候解釋魯迅先生那些詞句很相像(那些諸如“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的句子那時候可把我虐慘了,不知道你們有木有?) 還有,策論文也好,今年國考的“話題”作文也好,我總覺得其實就是中學作文題,不過是需要往時事熱點上進行延伸而已。

既然申論和語文考試相似,那複習申論就用複習語文一樣的辦法,一定也可以取得不錯的成績。打定主意,我就回憶了整個語文學習的過程:語文基本上是從出生就開始學的,但是真正系統地學習應該是從上學認字開始的,然後就是組詞造句寫作,然後是學各種表達、修辭、文體等等,直到最後寫出各式的文章。總結了一下就是要先打好基礎,然後學各種技巧,最後靈活運用。但是學語文是花了十幾二十年的時間,申論不可能也花那麼多時間吧?仔細分析了一下,申論沒有語文那麼複雜,也沒有那麼多內容,而且除了申論就只有行測要複習,不像語文還有數學、英語等上十門課需要同時學,那麼時間上就肯定可以壓縮,最後給自己定的複習時間是3個月,結果證明我的預估還算準確,考了83分我還是很滿意的。

雖然有點羅裡吧嗦,但是說明白了我的想法,在說複習過程應該大家就能找到複習語文那種一步一個臺階的感覺了。

按照自己的想法,正式複習前我就把計劃的3個月時間劃成了4個階段,分解大目標為小階段,學習起來比較有奔頭。

第一階段,我叫它打基礎階段,因此給自己安排的都是申論的基礎知識,比如說熟悉考試大綱,理解透徹申論考察的基本要求。第一感覺是很簡單的,我剛開始計劃的是2天的時間,等真正複習時就發現這些基礎性的東西里面可以挖掘的東西還真的蠻多的,所以最後花了差不多1個星期。比如說:5種能力到底是哪5種?應該有不少人要想一下才能說出來。申論的常見題型有哪幾個?應該很多人知道大概有哪些題,但是要全部說出來基本上沒人做得到。而我,經過那個星期的複習以後,對這些申論基本問題都瞭如指掌了,或者說我用一個星期的時間搞清楚了申論怎樣才能“投閱卷老師所好”。現在想想,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申論的基礎就像學語文一定要學會寫字一樣重要。第一次接觸申論的人一定要花時間來做這樣的事情,哪怕第一次沒考上,以後的複習也絕對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階段,我將它定義為學技巧階段,屬於重點複習的階段,大概花了1個半月左右的時間,算是最長期的“抗戰”了。下了一個真題集,發現其實這幾年申論考試差不多都是幾個題型:概括總結題、對策題、啟示題、綜合類題、應用文寫作題、議論文寫作題。所以我又把這個階段按照不同的題型分成了幾個小階段來複習每種題型,就像學寫作文的時記敘文、議論文、應用文都是分開學習的。

訓練每個題型時,都儘量掌握所有可能的考察方式。例如應用文寫作,我就把申論考過的公開信、宣傳稿、倡議書、方案、調查報告什麼的都一股腦做了一遍。對了,曾經有個在體制內的朋友告訴我有時候內容沒那麼重要,重要的是格式。我做的時候也更多地是注意行文的格式,對內容反而注意的比較少。

以國考真題為例: “某地方報紙根據“給定資料4”和“給定資料5”的內容做了一版關於“跟風”的專欄,請你以“告別跟風,走向成熟”為題,為這個專欄寫一篇短評。”相信很多人看到這個題目的時候肯定懵了,因為短評這種題型好像是今年第一次出現的。說實話我也比較愣神,但是很快就反應過來短評其實也是一種應用文,雖然沒做過,但是之前也看過不少短評文章知道大概的格式,無非就是說情況、析原因、提辦法,那這題就簡單了。對每個題型訓練,萬變不離其宗,掌握答題的套路,怎麼都不吃虧。

第三階段,前面兩個階段主要是學習,雖然也進行了一些訓練,但是總覺得還是不夠,所以專門安排魔鬼訓練階段。以前學寫作文的時候,語文老師總是在講了基本的行文佈局和範文後就讓練,每週或每天一篇的寫,我是以半月談評論和咱們公務員考試吧公眾號推送的申論範文為主練習的,每篇範文我都先讀幾遍,然後大概記住這篇文章的主旨觀點和提綱,然後在此基礎上,我自己回憶著完整的把這篇文章寫下來,然後對照原文看看我寫的時候,語句表達等各方面的差距在哪裡。所以,這個階段,我也實打實地不停地做試卷,再不停地讓老師批改,來查漏補缺,發現糾正問題。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感覺,反正我是在複習2個月左右後就覺得自己的水平還可以了,拿到申論試卷都能想到怎麼答了。但是有時卻發現離自己想表達的或者題目要求有不少出入,有點鑽進了牛角尖的感覺。記得做了一套人口老齡化試卷,題目要求寫人口老齡化所衍生的社會問題及所帶來的機遇,材料中有涉及到老年養老保險的事情,所以我答完老齡化社會、經濟壓力等問題後,答機遇的時就想到以房養老了,結果把機遇達成了問題解決辦法了。幸好不是正式考試,不然就慘了,後面抓緊強化了審題,考的話題作文也不擔心審錯題了。

第四個階段,申論一般考在當年被熱議的問題,這也是申論區別於語文考試的最重要地方,所以我留出了考前半個月重點複習這些,可算作練熱點階段吧。對我這種平時不怎麼關注國家社會大事的人來說,這些熱點可能眼熟但要我說出個條條框框來就不行了,有不少人說看新華網、《理論面對面》、《人民日報》什麼的,但是我一看就犯困,時間也浪費了,我還是比較喜歡直接做題,所以這半個月又做了5套題,都是之前沒有看過或者練過的熱點問題。

為了檢驗這3個月複習成果,所以我都刻意計算了時間,而且是把材料和答題紙打印出來,一筆一劃的寫。也是提前進行模擬,3個小時的時間要坐下來還是很熬人的,考完以後看到不少人說憋尿難受什麼的,因為我有刻意進行訓練,加上考前注意少喝了點水,倒是沒有因為生理和心理情況影響考試。

花了整整3個月把申論徹底複習了一遍,不敢說申論打遍天下無敵手,至少申論83分是我應得的,至少有膽氣說過一年再考我還是能考70+,因為整個申論都已經被我階段性都訓練深深印在我的腦子裡,就像從小背的那些古詩詞,雖然多年不用,但是還是能夠隨口背出來。

公考2000G視頻資料,十年公考真題,關注山桔公考並私聊“視頻”即可獲得~

陝西的小夥伴也可諮詢小桔線下課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