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文物的走和留

前几日,关于故宫文物的一则讨论上了热搜。事情本身没有什么可多说的,不过关于故宫文物保护,这里确实有几个小故事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

抗战时,为了保护故宫的文物不毁于战火,故宫部分文物曾被迁出,这就是举世闻名的文物南迁。

其实,这场大迁移还分为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33年,由于日军已占领东北,并进犯热河,北平危在旦夕。故宫博物院决定将部分精华文物迁出北平,此时院长为易培基。此次迁移从1933年2月6日起,分五批运至上海。

故宫文物的走和留

易培基

1936年,南迁文物于上海搬至南京,并于次年1月成立了故宫博物院南京分院。此时的故宫博物院院长为马衡。1937年八月淞沪抗战爆发,南京的故宫文物又分三批运往西南,保藏于安顺、乐山、峨眉等地。

故宫文物的走和留

马衡

抗战胜利后,这批文物返回南京。1948年11月,国共决战已到关键时刻。此时,行政院长兼故宫理事长翁文灏在马衡院长缺席的情况下,召集其他理事开会,决定将南京分院中部分精品运至台湾,并由理事会秘书杭立武负责筹划。

而当马衡院长得知此事后,深感忧虑不安。他曾给他的学生,也是当年护送第一批文物南迁的负责人庄尚严去信,劝其不要将文物送往台湾,为此不惜断绝二人20年的师生情谊。

故宫文物的走和留

庄尚严

1949年1月,南京文物分三批迁台,马衡得知后给杭立武去了这样一封信:

 立武先生大鉴: 弟于十一月间患心脏动脉紧缩症,卧床两周。得尊电促弟南飞,实难从命。因电复当遵照理事会决议办理,许邀见谅。嗣贱恙渐痊而北平战起。承中央派机来接,而医生诫勿乘机。只得谨遵医嘱,暂不离平。…… 运台文物已有三批菁华大致移运,闻第一批书画受雨者已达二十一箱,不急晒晾即将毁灭。现在正由基隆运新竹,又由新竹运台中。既未获定所,晒晾当然未即举行,时间已逾二星期,几能不有损失。若再有移运箱件则晾晒更将延期。窃恐爱护文物之初心转增损失之程度。前得分院来电谓三批即末批,闻之稍慰。今闻又将有四批不知是否确实。弟所希望者三批即末批,以后不再续运。 其留存京库者想不能尽量运清,拟与中博物院存品度藏一处,取同一步骤。敬请先生分神照顾,盖森老(徐森玉)在沪时须就医,未必能常驻京应万一之变也。叨在知已故敢直陈,未知先生以为然否?欧阳邦华兄对保管文物有十余年经验,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先生如委以库务当可为忠实之助手也。 同舟共济,幸先生有以采纳之。总杂陈词,不觉词费,幸赐裁答,至盼至祷。弟马衡上言,一月十四日灯下。

国民党行政院曾多次电令马衡院长,要求将故宫精品文物择出,空运南京以便迁台。而马衡则以拖延的方式加以应对。对于这段经历,著名的文物专家朱家溍先生后来这样回忆:

故宫文物的走和留

朱家溍

……北平解放前夕,有一次马先生召集院务会议。正值徐馆长在上海,由我代表古物馆出席。沈馆长逝世不久,南京新派的姚从吾尚未到任,由单士魁、张德泽代表文献馆出席。此外,就是应该出席的袁同礼、张廷济和秘书赵席慈。在那次会议上,马先生宣布:“行政院有指令,要故宫把珍品选择空运南京,当然空运重量、体积都有限得很,所以要精选。”……”马先生说:“图书馆很简单,文献馆的档案怎么样?”单士魁说:“档案无所谓真品,应该说选择重要的,可是重要的太多了。如果在重要中再选更重要的,势必弄得成案谕折离群,有时附片比折本更重要。档案装箱很容易,可是选择太难了,实在无法下手。”马先生想了一想说:“好像行政院意在古物,所以文献馆我看不装了吧!”单、张二位都笑了,说:“好极了,那我们省事了!”马先生接着说:“看起来,古物馆是要费事的。先把精品选出来,造清册,交总务处报院,这个工作要求快,至于包装,一定要细致谨慎,……”这个会散了以后,我和当时古物馆管理延禧宫库的杨宗荣、汤有恩,还有古物馆编纂李鸿庆共同商量了一下。我把会上马先生的原话告诉了他们。我分析马先生的原话,
不像真心要空运古物,因为我想起了前几天,文献馆信赖的吴相湘,曾向马先生请求调南京分院工作,马先生没有答应,后来他就不辞而别乘飞机走了。马先生知道以后,曾说:“这种人,真没出息。”我想马先生如果真心想要空运古物,那就说明他自己也打着走的主意,那么就必然会同情吴相湘的走。既然骂他走是没出息,那么他自己一定是不打算走。所以他说选精品,造清册,报出去要快,可是包装古物不要快,又重复一句,记住!这不是很明白了么。他们三人也同意了这个看法。杨宗荣说:“过几天看他催不催,这也是检验他真装假装的尺度”于是我们一面选,一面造册。……这项造册工作很快就完成交出。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了,马先生没有催,国内大形势一天一天地变化有一天,院长室的尚增祺告诉我:“今天袁馆长(指袁同礼)来电话,问古物装箱的事,我听院长回他说星期五装不完,你要星期五走就先走吧,总之要派人押运的。”我听了尚增祺的话,立刻到延禧宫告诉杨宗荣、李鸿庆。我们是这样分析的:马先生自从把清册寄南京以后,对于古物装箱的事,不但没催,连问也没问过,他怎么能知道星期五装不完呢?从这句话就可以判断,他真心是不打算空运古物,才这样敷衍袁同礼的。过了星期五,我们知道袁同礼已经飞走了,马先生还是不问不催。又过了两天,王府井南口戒严,断绝交通,听说要使用东西长安街做机场跑道,准备在城内起飞和降落。这件事吵嚷了几天,没见实行,航线便停了。后来北平和平解放了,我问马先生,是不是一开始就不打算装运古物?马先生连吸几口雪茄烟,闭着嘴从鼻孔冒烟,不说话,这是他经常表现的神情。等烟冒完了,才慢慢说:“我们彼此算是‘
会心不远’吧!”

北平和平解放后,马衡继续担任故宫博物院院长,直至1952年。1955年,马衡病逝,子女按遗嘱将其所藏数十万言文稿及历年所藏文物1.4万余件(册)无偿地捐献给了国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