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奪取天下的先天不足,註定了楊廣要麼碌碌無為,要麼奮起一搏

秦始皇是公認的千古一帝,他不僅實行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而且還修建萬里長城,抵禦遊牧民族的入侵。修建靈渠連通長江水系和珠江水系,加強了中原王朝對嶺南地區的控制。但歷史上還有一人,他對中華民族的貢獻完全可以比肩秦始皇。可他卻沒有像秦始皇一樣在歷史上留下美名,反而被後世醜化抹黑為荒淫無道的昏君,連死後的溢號都是煬。這個原本可以留芳千古的偉大帝王,就是隋朝末代皇帝隋煬帝楊廣。

隋朝奪取天下的先天不足,註定了楊廣要麼碌碌無為,要麼奮起一搏

楊廣是個雄才大略亙古少見的一代英主,可惜他生錯了時代。如果楊廣是其他朝代的二世皇帝,憑他的文韜武略,他絕對不可能成為亡國之君,而肯定會想方設法使王朝長治久安,創造一個屬於他的偉大的時代。

自秦以後,一個朝代的建立,不外乎幾種形式。一種是依靠農民起義推翻前朝建立新朝,比如漢朝和明朝。一種是武將通過手中的權力造反,實行改朝換代,晉朝和宋朝就是如此。還有就是像唐朝一樣,由掌握了一定權力的地方官員舉旗造反,最終奪取天下。上面幾種形式,國柞都在百年以上。唯有兩個王朝只有幾十年的國運,一個是王莽建立的新朝,還有一個就是楊堅建立的隋朝。

王莽的新朝一世而亡,楊堅和楊廣的隋朝二世而亡。主要是因為這兩個王朝都是利用外戚身份篡奪而來,相當於發生了宮廷政變。雖然沒有大動干戈,政權也平穩交接。但前朝根深蒂固的社會矛盾卻沒有行之有效的解決,反而是愈演愈烈。兩個王朝猶如坐在火山口上,面臨隨時隨地都要爆發的危險之中。

隋朝奪取天下的先天不足,註定了楊廣要麼碌碌無為,要麼奮起一搏

一個王朝到了末期,由於土地兼併日益嚴重,廣大農民沒有了賴以生存的土地,為了活命,只能揭杆而起。等到新的王朝建立後,由於戰爭導致人口銳減,以前稀缺的土地都變成了無主之地。因此國家可以有充足的土地分給失地農民耕種,實行耕者有其田。此舉有效的緩解了日趨嚴重的社會矛盾,這就是漢朝和明朝能享有幾百年國祚的根本原因。

而通過握有兵權的官員造反奪取江山的朝代,因為上位者為了要安撫舍家別業跟他一起打江山的眾多追隨者,必然要打破原有權力體系,重新洗牌。這自然而然的就會形成新的既得利益者,他們都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身家性命都完全挷在一起,是新的王朝能夠長久延續的重要基石。

而隋朝是由楊堅利用外戚身份,逼迫北周幼帝禪位而來。根本就沒有打破原有的官僚體系,只不過是換了個皇帝,改了個國名而已。如果新的皇帝沒有觸犯到原來那些貴族集團的根本利益,他們也就事不關已,高高掛起。相反,如果改革觸動了他們的利益,他們就會撕破臉皮,群起而攻之。

王莽的新朝,就是因為激進的改革動了他們的奶酪,而最終一世而亡。而隋朝,也是因為續任皇帝楊廣明白國家的命脈實際上掌控在關隴貴族集團手裡。心高氣傲的一代英主楊廣心有不甘,他想憑藉自己的一已之力剷除這些寄附在隋室江山身上的毒瘤,為後世皇帝徹底清除障礙。因此,楊廣以一往無前的大無畏氣慨,向關隴門閥集團發起了挑戰。可惜楊廣還是低估了對手的反擊手段,根本就沒有想到他們會為了一已之私而不惜毀了整個國家。再加上楊廣做事又急於求成,透支了國力,使得民怨沸騰,群雄四起。最後,隨著楊廣在江都自縊身亡,強盛一時的大隋王朝,才歷經二世就轟然倒下了。

隋朝奪取天下的先天不足,註定了楊廣要麼碌碌無為,要麼奮起一搏

實際上,楊廣在位時乾的幾件大事,比如首創科舉,修建大運河等,都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對中華民族影響深遠。任何一個帝王只要幹成一件,都可以稱得上是一代有為明君。而楊廣在短短的十幾年內幹了那麼多大事,卻在歷史上留下罵名,蒼天是何其不公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