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说参加乾隆“千叟宴”的很多老人都被皇帝折磨死了?你怎么看?

柳侍墨


这个题目有歧义,有故意“喷”乾隆的嫌疑,其实“千叟宴”是一项与民同乐的、有意义的御宴,即使是放到现在也有很多地方效仿,2006年永福就举行了“千叟宴”,但是为何说乾隆折磨了老人?这又是怎么回事?为何会出现“折磨”老人的说法?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下“千叟宴”

这是清朝宫廷的大宴,规模相当大,宴请的都是65岁以上的老人,不限种族不限官民,凡是满足条件的皆可参与,被宴请的老人必须按时赶到京城参加,首创于康熙,兴盛于乾隆,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践行孝德,搭建一个和睦相处、尊老爱幼的平台,加强中央皇权与百姓之间的关系,清朝一共办了四次“千叟宴”,其影响力非常大。

首次康熙

公元1713年,康熙60大寿,康熙认为从秦汉以来,都没有能和自己一样长寿,在位时间如此长的皇帝,于是决定办一个万寿庆典,当时场面非常大,搭建的彩棚有20里长,其中90岁以上的老人33人,80岁以上的538人,70岁以上的1823人,65岁以上的1846人,康熙命令皇子皇孙10岁以上20岁以下的全部出来为老者端茶倒酒、分发食品。

二次康熙

公元1722年,康熙此时69岁,为了提前庆祝自己70岁生日,又在乾清宫举办了这次“千叟宴”,为此还作了一首诗,以此纪念自己的帝王生涯,此次乾隆也在场,充当了“服务员”,为这些老者倒酒,这次“千叟宴”给乾隆留下的印象非常大。

三次乾隆

公元1785年,康乾盛世,百姓安居乐业,乾隆想起爷爷康熙举办的“千叟宴”,决定效仿,此次的御宴规模更大,有皇亲国戚还有前朝元老,更多的是民间奉诏进京的老人,乾隆和康熙一样,为了让子孙懂孝道,吩咐他们按照排序依次敬酒,并赏赐前来的老者如意、寿杖、朝珠、文玩、银牌等物品,其中值得说到的是有个叫郭钟岳的老人,已经141岁被邀请参加御宴,老者们一边感叹这满汉全席的豪宴,一边感叹清朝政府的政策好。

四次乾隆

公元1795年,此时的乾隆85岁,这次他提前退位,当上了太上皇,嘉庆给乾隆你举办了“千叟宴”,这次和前三次不同,因为乾隆的年纪偏大,按照65岁的话,前来的老者都可以做乾隆的子嗣了,所以将年龄改成了70岁,期间邀请了5000老者参与,最后参席者只有3056人。

乾隆这一次可谓满心欢喜,因为嘉庆皇帝组织让3056名老者全部直呼万岁,面对眼前这些耄耆老人对自己的祝寿,乾隆留下了感动的泪水,他为后世立下榜样,继承了爷爷康熙的孝道,此次前来的老者还受到乾隆的封赏——七品顶戴。

“千叟宴”虽说是弘扬中国文化传统,宣传孝道,放在今天实行确实是一项有纪念意义的活动,但是要放在古代,那就未必,这也就是为何说乾隆“折磨”死了很多老者。

其一:路程遥远,长途跋涉,古代交通工具无非就是马车、乘船、不行,要知道“千叟宴”邀请的全都是65岁以上的耄耆老人,那个时候,能活到65岁以上的并不多,就算能活这么久,身体还硬朗的更是屈指可数,然而他们又收到了请柬,皇命难违,很多老者离京城甚远,有的提前一个月就出发,在途中去世的也有,行程劳累体力不支,有的没到京城就已经患病,无法参加,病情稍有好转,又要启程回去,面对这样的折磨,有几个老人受得了,要知道现如今让一个老者坐一天火车都难受。

其二:御宴菜品酒类繁多,有御厨精心制作的满汉全席,更主要的是美酒佳肴全免费,老人贪杯,很多离京近的,身体硬朗的老者,在御宴上大吃大喝,据记载,乾隆最后一次“千叟宴”时有很多老者晕倒、乐倒、饱倒、醉倒,况且这次老者皆在70岁以上,老人见老人,谁也不服谁,拿起酒杯就是干,醉的不省人事比比皆是。

正因如此,“千叟宴”的举办,康熙和乾隆邀请的老者,实际数量远没有发出去的请柬多,但是他们也明白,有的可能实在来不了,有的有可能在途中受尽折磨病逝,因此并未大怒。


羽评郡主


千叟宴,顾名思义就是1000多个老人举办的宴会,这是清朝举办的一种特殊的宴会,康熙举办了一次乾隆举办了两次,其中乾隆第一次举办这种宴会的时候,由于没有经验造成了老人大批量的死亡。

在我们看来,现在举办一场宴会,别说1000个人了1万个人我都能保证饭菜上台的时候都是热腾腾的,但是在古代没有这样的技术条件,没有像咱们这样方便的加热条件那么这些饭菜一旦上桌,就很有可能冷掉,这个菜他煮出来,他得考虑时间。

在村里面的人会有一种独特的职业,就是在红白喜事的时候专门搭建临时的灶子,然后烧菜的那个师傅会讲究烧菜的时间顺序,这样的话,保证每一到上菜的之后人们都可以趁热吃菜,这是一个繁琐的工程,每一次红白喜事烧完以后,那大厨都累得瘫在地上了。

一个村最多几百人,但是乾隆有1000多个老头啊,还有再加上宫里面那些吃饭的侍卫和宫女,你无论怎么折腾,总有人吃饭的时候是凉的。

而且有一些人做的比较偏僻一点儿,很难顾得到这些人,宫里面又没有那么大的地盘儿,很多人都是在大街上,冷风吹着,在那吃了这碗饭。

而且上面有皇帝在那坐着,你可能比皇帝先吃饭嘛,这样冷了很久以后饿了很久以后突然吃冷的菜,那一团下到肚子里面去。鲁迅先生的祥林嫂里面,大家是否记得这样一个情节,那就是,祥林嫂嫁的第二任老公就是因为多吃了两碗冷饭,然后直接就归西了,一个壮年人,都会因为这种事情死去,更何况是那些已经七老80的老头呢。

再者,这些老头千里迢迢从其他地方赶过来一路颠簸劳顿,那么很有可能会面临着水土不服的危险。水土不服这个问题呢?很多人都听说过,但事实上,北方人到南方去的话,水土不服的症状会稍微轻一些,但南方人一旦去北方,这个问题就大发了,再加上一路颠簸造成的舟车劳顿,那老头的死亡率,那是真的没法不低呀!

更何况年纪一大,血管硬化什么高血脂,(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高血糖,高血压,你说不定还弄出来一个心脏病,好久都没有看见什么大官儿了一下子看见皇帝,你还不是心脏病复发。

所以到了第二次举办宴会的时候,和生想了一个办法,说大家吃凉的东西容易生病,容易出事情呐,大家一起吃火锅吧,吃火锅这个东西随时都可以热加点儿菜,然后吃点热菜,这不就避免了吃冷饭冷菜,最后导致死亡的这种情况吗?

本来是一件好事儿,最后的结果竟然会闹到这步田地。乾隆自己都没有想到。


漩涡鸣人yy


清代的千叟宴前后搞了4次,康熙2次,乾隆2次,这也好理解,也就这二位爷做皇帝的资历能搞这种汇聚天下古稀、耄耋之年老人的盛会。

第一次是康熙52年,恰逢玄烨60大寿,他认为自秦汉以来共193个皇帝,就属他的执政时间最长,寿命也是最长的皇帝之一,所以他就决定借60大寿这个时机,搞一次千叟宴。

整个庆祝活动持续了整个3月,所有的京官在那段时间里,一律身穿朝服正装,整个北京城张灯结彩、喜气洋洋。

按照皇帝的规定,全国凡年满65岁的老人,皆可参加这个千叟宴,到宴会之时,全国总共来了1800多人,非常热闹,皇帝还让自己的皇子皇孙们出来给这些老人们敬酒。

第二次举办千叟宴的时候,康熙已经距离去世不远了,当时的那小孙子—后来的乾隆皇帝全程目睹了这个宴会的盛况,感受了千叟宴的热闹。

作为康熙爷爷亲自制定的接班人,弘历对康熙爷爷可谓是敬仰无比,既然爷爷能干的事情,自己为什么不能也同样去做呢?

乾隆福气真的好,皇帝里,就数他活的最久,掌控权力最久,执政期间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几乎没出什么天灾人祸,经常下下江南玩的开开心心,10次出征都获得了胜利就自封为十全老人,简直是个好福气皇帝。

出于对爷爷的敬仰,他在即位60年后就让位给了嘉庆帝,千叟宴也只举办了2次,绝不超过爷爷的次数。

这里说说第二次,也就是千叟宴的千古绝唱,当时乾隆已经是86岁高龄,所以,他规定把赴宴的年龄标准改为70岁,不然60来岁的老人在他面前就是小屁孩。

这一次,参加的人数达到了3056人。

这一天,正是1796年的正月初四,天气寒冷,也是他正式退位后的第四天,3天前,他刚刚把皇位禅让给了嘉庆皇帝。

他在宁寿宫皇极殿再次举办“千叟宴”,但在皇极殿,毕竟地方就那么大,除了太上皇,只有2品以上的官员和皇室宗亲才能进入,三品官员只能呆在殿外的丹陛甬路上设席,四品以下官员在皇极殿外的边边角角设席,而那些安南、廓尔喀、朝国、暹罗等藩属国的使臣则只能呆在皇极殿的殿廊里,好歹比三品大员们要好一些,剩下的那些老人们等参会人员只能呆在宁寿门外的露天广场上,地方虽然宽敞,风景也不错,但正月里那寒风可没那么善良哪。

宴席开始,照例乾隆的皇子皇孙、曾孙元孙们给各位王公大臣们敬酒,嘉庆帝带着几千位官员和老人们太上皇山呼万岁,为太上皇祝寿,太上皇心满意足,他召见那些一品王公大臣们以及年满90岁的老人们,让他们到御座前来,并亲自赐给他们御酒,乾隆赏赐给百岁老人六品顶戴,90以上老人赏给七品顶戴,以显示太上皇养老敬老之意。

氛围是很好啊,可在室外那么长时间,很多老人就已经吃不消北京城户外的凛冽寒冬了。

宴席上,皇帝各种感言、致辞、赐食等等,每次少不了各种山呼万岁、三跪九叩、饭前感恩,这让很多老人就吃不消了。

本来,很多耄耋之年的老人每天的饮食也就是简单的粗茶淡饭简单惯了,这一趟的满汉全席可得把他们衰老的肠胃折腾的半死。

更不用说各种千里迢迢的舟车劳顿、看见太上皇的激动心情以及宏大场面下的激动心情,心脏可受苦了。

结果,很多老人在当场就倒下了,而官员们还要骗老皇帝说这是老人们见到太上皇太激动了,而之后在回去的路上以及回去后,更多的老人就一病不起了。

随后,乾隆以太上皇的身份又继续掌控了3年朝政,直至驾崩,这次千叟宴,既代表乾隆的时代结束了,也代表上百年的康乾盛世彻底终结了。


云中史记


在真正讲述千叟宴之前,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在清朝时期,出现一个名叫李庆远的老人,他活了多少岁呢?根据当时的记载,有的人说他活了256岁,然而清朝历史也不过是三百年不到。古人也云:彭祖之智不出尧舜禹而八百。


据说他一生经历了清朝九个皇帝,先后娶过24个老婆,一生当中生育了180多个孩子。由于其非常的长寿,还自己悟出了一套长寿的秘诀,也有很多人前来巴结他。比如说在民国16年的时候,有一位大军阀杨森想要巴结蒋介石。

把这个老人请过来,让他给蒋介石提了一幅字,并且深得蒋介石喜欢。蒋介石在了解这个老人之后,为了让世界了解我们的人瑞,还把他推荐给时代周刊。当然也有很多人怀疑他的寿命作假,希望寻找出证据来证明他的真假。

有人拿乾隆时期的千叟宴来说事,当时乾隆广邀天下老人。而出生于康熙十六年的李庆元,乾隆年间举行的千叟宴他已经是118岁。古人七十古来稀,这已经算是人瑞了,为什么千叟宴上面的记载没有他?
有关于他寿命的真假,这里也不是我们讨论的重点。只是想给大家讲述下,乾隆的千叟宴到底怎么回事,最后为何有何么多的老者被折么死。清朝时期总共举办过四次千叟宴,乾隆的时候已经是第三、第四次了。

第一次在康熙五十二年,当时恰逢玄烨60大寿。他认为:自秦汉以降,称帝者一百九十有三,享祚绵长,无如朕之久者。就说从秦汉以来,皇帝有193个,但是像我这么长寿的没有一个。所以借60大寿的机会,他想举办一次千叟宴,这件事情当然交给礼部侍郎来做。

“今岁恭遇万寿六旬大庆,非寻常可比。”整个活动举办的场面非常的宏大,整个3月期间,所有的京官全部都是穿蟒袍、补褂,打破了只穿七天朝服的习俗。而且根据康熙的规定,只要是年满65岁的老人。不管是京官还是地方人员,全部都可以来到皇宫当中赴宴。
消息下发出去,一时间引起了全国的反响,毕竟这是一种天大的荣誉,可以近距离的接触皇上。结果等到宴会之时,90岁以上者33人,80岁以上者538人,70岁以上者1823人,65岁以上者1846人。10到20岁之间的皇子皇孙,全部都出来给这些老人发放食物。

而且年龄越高给的宠幸越大,比如说80岁以上的人,可以到康熙这边来喝酒。90岁以上的老者,可以来到宫门内就餐。80岁以上的在宫门外就餐,其余的就比较远了。但是不管怎么样,只要可以过来的人,全部都给他们赏了银子。据记载总共有老汉6600多人,老妇也有7000多人。可见女人的寿命自古以来就比男人的长。

第二次发生在康熙六十一年,也是康熙在世的最后一年。在这场宴会上面,康熙做了一首七律《千叟宴》,也算是终于给这场宴会起了名字。但是这一次不是宴请天下,主要是一些退休的老官员,杂七杂八的加起来刚刚过了1000人,所以才有的这个称号。


第三次是在乾隆五十年,于乾清宫在正月初六举行。之所以会举办这次盛宴,是因为在这一年乾隆添了五世玄孙。这在现在是很少见到的情况,除了古代这种结婚比较早的时候才有可能出现。这次前来赴宴的60岁以上老者超过3000人,其规模要比康熙年间举行的都要大。

最后一次千叟宴是在乾隆六十年,也就是嘉庆元年,因为他准备在乾隆六十一年把皇位传给十五子嘉庆皇帝。当时乾隆皇帝已经是86岁,所以要求也有所提高。前来赴宴的老人,年龄必须在70岁以上。宴会的时间定在正月初四,地点则是在宁寿宫的皇极殿。

这次宴会邀请了5000多人,然而真正赶过来的也只不过是3000多个。在这一次宴会上面,除了沿袭之前的赏金银之外。乾隆皇帝还给百岁以上的老人,赏了六品的官职。90岁以上的老人,则是给了七品的官职。然而乾隆年间办下来的两次宴会,实在是死了很多的老人。


古代说的七十古来稀,很大原因是因为古代的生活条件不好。有时候就算是简单的感冒发烧,也有可能最后引起重大的疾病。还幸亏是中国基数大,才幸存下来这么多年老的人。但是也别忽略了中国地大物博,这些老人真正的赶到京城,身子骨有几个能受得了?

就说是现在,你让一个七八十岁的老人,从安徽赶到北京。如果让他坐火车,估计到了北京身子骨都要散了架。更何况古代没有什么快的交通工具,最好的也是马车牛车。再加上路不好,赶到北京城还能活蹦乱跳的就没几个了。

再加上参会的人员实在是太多,在吃饭上面也是个问题。比如说乾隆年间的3000多人的宴会,等到宫女太监把所有的东西送到桌子上面的时候,很多的饭菜都已经凉了。更何况举办的时间还是正月份,天气还是非常的寒冷。不像是在康熙年间的两次宴会,举办时间都是在3月份,正是气温回升的时候。
幸亏在乾隆六十年举办的千叟宴,和珅给出了一个建议,让这些老人吃火锅。所以极大的减少了这种不必要的伤害,老人吃的饭也都是热乎的。虽然有着旅途的劳累,但是好歹宫廷里面的条件好,给的照顾也非常好。所以在第二次宴会当中,这种情况就大大的减少了。


史之策


乾隆12岁的时候,人们还喊他弘历。那一年在乾清宫,他参加了一场盛大的宴席,他爷爷康熙拉着十二岁的弘历给给一些白发苍苍的老人敬酒,康熙皇帝举起酒杯,底下跪满了一群白发苍苍年近古稀的老人。


那场面年少的弘历不理解,和一帮老头喝酒有啥意思呢?一个漂亮的小姐姐也没有。

转眼他也到了爷爷的年纪他忽然理解他爷爷了,人生七十了,什么事情都体验过了,什么欲望都淡了,唯独想看看同龄人中是不是自己活的最好呢。


乾隆五十年弘历七十五岁了,他在当年爷爷举办千叟宴的乾清宫举行了第一次盛大的宴席,士农工商60岁以上的老人,都能来参加。


在这次盛会上,乾隆还看到了一位老寿星,105岁的郭钟岳。


这位郭钟岳就是和乾隆对了一副对联:


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

古稀双庆,内多一个春秋。


是民间传说活了141岁的老人瑞,不过在《乾隆朝上论档》清楚写着这位老人活了105岁,四年后的乾隆五十四年,他还活着,还准备赴京去恭贺乾隆皇帝的八十大寿:


郭钟岳系福建莆田县人,现年一百九岁,饮食步履如常,并据郭钟岳告称,明岁赴京恭祝。万寿届期当饬令沿途地方官妥为照料等语谨奏。

从福建到京城,在乾隆年间算得上万水千山,那个年代,没有现代的交通工具,道路不好走,虽然文中要沿途地方官妥为照料,但是从边远省份颠簸到京城真的能要了这些老人的半条命。


乾隆第一次千叟宴邀请的是60~65岁的老人,到了嘉庆元年,乾隆皇帝八十六了,那些六十左右的老人比他小了整整二十岁,隔了一辈人,所以这次千叟宴提高了准入门槛,七十岁的老人才能参加,九十岁的老人才能在太上皇的御座前就坐,能获得六品顶戴。


安徽105岁的老人熊国沛在家人的照料下,也来到了宁寿宫,获得了太上皇的亲自接见。

千叟宴对于官员也许意义不大,尤其那些顶级官员,但是对于这些底层百姓来说,家里有人能参加千叟宴,是他们一辈或者几辈人的荣光,千叟宴是他们在地方上身份的象征。


所以只要家境殷实,家里有老人够格参加千叟宴,他们都会千方百计的送老人来参加,参加一次,就如范进中举一样,从此在自己家乡也可以是老爷了。


对于这些风烛残年的老人来说,千叟宴就是他们留给儿孙的精神和物质的财富,但是千里迢迢舟船劳顿,他们的身体未必能吃得消。


在千叟宴上就有老人晕倒、乐倒、饱倒、醉倒,大约有的老人这一倒就再也起不来了,参加完千叟宴还要千里迢迢舟船劳顿的回到老家,一来一回一些老人耗尽了他们的生命值。


不过为了自己的家族,大约这些老人不顾年老也愿奔波,这就是为啥郭钟岳109了还要给乾隆祝贺八十大寿的原因,他们的余生也许不再是为自己活着,他们在为自己子孙后代的福祉奔波。


那一代老人不是这样呢?


所以他们也许路上很惨,身体受尽折磨,但是心中大多无怨。


==============




薛白袍


“千叟宴”是康熙和乾隆爷俩搞出来的,盛情款待全国65岁以上的老人,让他们免费吃喝玩乐,但这种宴会对老人而言不啻一种折腾,由此折腾死的不是没有。

千叟宴是康熙首创,他在位期间一共举办过2次,一次是自己60岁时,一次是自己70岁时。

举办千叟宴有多重目的,一是营造尊老敬老爱老的氛围,提倡孝道;二是庆祝皇帝大寿,让皇帝热闹高兴一番;三是塑造皇帝关爱百姓的形象借以笼络民心。

康熙举办第一次千叟宴时,条件是全国65岁以上老年人,官民不限,都可以参加。

第二次举办千叟宴时,乾隆12岁,因为10岁以上20岁以下的皇子皇孙都要出来给老人斟酒,所以乾隆目睹了这次千叟宴的全过程,在他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深刻印象。

康熙是一个大有为之君,但晚年好大喜功,喜欢给自己涂脂抹粉,他举办千叟宴就是其中一种方式,乾隆能力比不上康熙,好大喜功却更有过之,所以他到了晚年,也模仿康熙爷爷举办了2次千叟宴,而且规模更宏大,档次更高,满汉全席、皇家珍酒一律敞开供应。

与会的老人们欢欣鼓舞,大快朵颐,狼吞虎饮,乐不可支。

但千叟宴对很多老人而言,并非完全是一件好事,甚至有的老年人为了这顿“免费的午餐”失去生命,付出了惨重代价。

为什么会有老人因为千叟宴而死呢?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

一是累死。千叟宴是面向全国范围的,有些老人听说皇帝亲自招待,这样的机会千载难逢,发誓排除万难、拼了老命也要参加,但古代交通不便,有些地区距离京城遥远,光是赶路就要费j几十天甚至好几个月的功夫,即便坐着马车也难免舟车劳顿,有的老人直接累死在路上了。

二是病死。由于机会难得,有些老人略有小病不当回事,带病赶赴京城参加宴会,但一路奔波,加上水土不菲,身体虚弱之下病情加重,直接就病死在路上或京城了。有的虽然参加了千叟宴,但宴会上很多饭菜都凉了,吃了也容易得病,只是回到家中才病死。

三是撑死。千叟宴的招待规格很高,这些皇家厨子做的饭肯定好吃,很多农村老人根本就没吃过这么豪华的饭菜,一旦开吃“就像饥饿的人扑到面包上”,暴饮暴食一番,而老人消化吸收能力很差,吃得太多,消化不了,很可能导致把人“撑死”,乐极生悲。

四是醉死。千叟宴上都是好酒,普通老百姓一辈子都喝不着,逮着机会必定是放开了喝,有的甚至喝的酩酊大醉,老人醉酒很容易导致心脑血管病疾病发作,一命呜呼。

五是激动死。有些老人心脏和脑血管不好,受不了太大刺激,一介草民突然见着皇帝,那个紧张加激动,“激动的心,颤抖的手,我给皇帝敬杯酒”,一旦激动过度,就容易诱发脑出血和心脏病,不小心可能就活不过来了。

“千叟宴”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笼络民心,粉饰太平,也就康熙和乾隆喜欢,夹在中间最务实的雍正就没干过,即便雍正能活到60、70岁,估计也不会搞这种形式主义。

当前,也有一些地方模仿古代搞“千叟宴”,当然更多是为了凑个热闹,跟康熙、乾隆举办“千叟宴”的动机目的完全不同了。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狄飞惊


乾隆帝是做什么什么伤天害理的事,后人竟然如此的憎恨他?我国近代的落后的黑锅被甩给他,清朝落后、灭亡的锅被甩给他,被人们称为史上最败家的富二代,甚至连好心办一个千叟宴,也被人们批评,说他办千叟宴将很多人折磨死了。

(乾隆帝)

乾隆帝心里有苦啊,虽然说一个人能够影响历史的进程,但是人民才是历史的创造者,在当时那个环境下,乾隆帝已经表现得不错了。一登基就给天下免税,驳斥众议,力主收复新疆,派兵翻越喜马拉雅山脉,打得尼泊尔求饶。对缅甸和越南的战争虽然并不是很光彩,但是维护了朝贡体系,别人毕竟不是自己的领土,不需要一直打,减少花费老百姓的税赋,对国内来说是件好事。

乾隆帝办千叟宴是从他爷爷康熙帝那里学来的,乾隆帝一生最佩服的人就是他爷爷康熙帝了,为了表达自己对爷爷的敬意,乾隆帝当了六十年的皇帝就禅让了。

第一次办千叟宴是在康熙五十二年,也就是公元1713年,康熙帝六十岁寿诞的时候,康熙帝宴请天下的老人来给自己祝寿,赴会者不论是官还是民,只要满了六十五岁即可,这次宴会来的人有一千九百余人,皇子、皇孙、宗室子孙年满十岁,不满二十岁的都要出来给老人敬酒、分发食品,年满八十的老人还会被扶到康熙帝面前饮酒,外省来的老人会得到康熙帝赏赐的银两。

(康熙帝戎装图)

这次宴会康熙帝非常高兴,亲自在宴席的时候赋《千叟宴》诗一首,宴会因此得名千叟宴。

这次宴会之后,各地掀起了敬老爱老之风。

康熙六十一年,也就是康熙帝去世的这一年,康熙帝在乾清宫举办了第二次千叟宴,十二岁的弘历(乾隆帝)参加了这次宴会,弘历看到全天下的老人来给自己爷爷祝寿,好生羡慕。

乾隆五十年,乾隆帝为了表示皇恩浩荡,在乾清宫举办千叟宴,这次与会者需要年过六十,总共来了三千多人,其中还有前朝老臣。一品大臣和年过九十的老者被召到乾隆帝面前,乾隆帝亲自赐酒,皇子、皇孙、皇曾孙也分别依次敬酒。乾隆帝比康熙帝更舍得花钱,他赏给这些老人如意、寿杖、貂皮、文玩、诗刻、银牌,象征性和实用性的礼物都给了。

这次宴会出了一对千古的对子:“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内多一个春秋。”上联时乾隆帝出的,下联是纪晓岚对的,说的是来自福建的老者郭钟岳。

这次宴会上的酒菜全是精心制作的,而且管够,据说有很多老人醉倒、饱倒,甚至还有晕倒、乐倒的,直夸朝廷政策好。

嘉庆元年(1796年)初,乾隆帝已经禅位给颙琰,成了太上皇,他在宁寿宫再次举办千叟宴,由于乾隆帝已经八十六岁了,六十岁的老人在他面前是个弟弟了,参加宴会老人的年龄需要七十岁以上。

这次宴会来了三千多人,很多老人都受到了赏赐,百岁老人被赐六品顶戴,九十岁以上老者受七品顶戴。乾隆帝虽然年满八十六了,但是在宴会上豪迈仍不减当年。皇室子孙还是要向老者敬酒,宴会、观看戏剧之后,乾隆帝还与老者们即席赋诗,宴会结束后共得到三千四百九十七首。

(乾隆帝赏赐的养老牌)

乾隆帝办千叟宴宴请天下老人,很多老人非常激动,纷纷赶往京城,希望如期赴会,一些年纪大的老者,经过长途奔波等因素,不幸驾鹤而去,一些人便说皇帝办千叟宴折磨死了很多人,简直是夸大数字,和造谣没有区别。

这些接到圣旨的老人,想到能见到当今圣上,哪一个不高兴地跳起来?当了京城,皇帝也是酒菜管够,令皇子、皇孙敬酒,赏赐银两等物品,简直就是天大的荣誉,怎么就成了折磨?

如果皇帝宴请你去喝酒,你去不?


司马长史


康熙乾隆年间的千叟宴是怎么回事?有人说,好多老人被折磨死了……

1.吃了皇爷爷的饭,好上路啦[呲牙][呲牙][呲牙]

2.所以有了一个称呼“老不死的”

3.比万岁爷还能活,你好意思吗?

4.老头头都不好意思再活下去了,诚惶诚恐的

5.心里却嘀咕,其实我家老太婆比我还大,脚裹太小,不能来而已……

6.你有啥见不得人的事情,我家老太太都知道,她会告诉下一代的,我死了都没用

7.文字狱牛逼吗?我们还有口口相传

8.扎辫子了不起吗?你妹的!我死了,埋的时候,就剪掉,就散开啦

9.禁书不让看?都在我棺材里……我死了都要看👀


用户72902096647


乾隆皇帝延续了康熙、雍正两朝的辉煌,一起缔造了清朝统治的巅峰时代——“康乾盛世”,足可见乾隆是个有雄韬伟略的皇帝,可是现代人对他的评价并不高,究其原因,大抵就是乾隆一生好大喜功,标榜自己与康熙同样英明,处处效仿康熙却总不得其法。

乾隆是康熙选中的接班人,乾隆一生最敬佩的就是祖父康熙,立志成为祖父那样伟大的皇帝,为人处世像康熙看齐。康熙在位时曾经数次南巡,检阅河工、私访民情,乾隆效仿祖父便有了六下江南;康熙待人和蔼、治下宽仁,乾隆就对贪官放任自流。

题目中的“千叟宴”也是乾隆效仿康熙之举,下面纵横就说说千叟宴是怎么回事:

千叟宴是清朝宫廷大宴之一,顾名思义是皇家宴请天下老人的宴席。由康熙皇帝首次举行,整个清朝一共举办了四次。

千叟宴首次举行是在康熙五十二年,也就是康熙皇帝60寿诞时,康熙为了与民同乐,专门大摆筵席宴请天下老人,无论官民,不论满汉、无谓男女,只要是65岁以上的长者,能按时到达京城者都可参加宴会。当时酒宴从西直门排到了畅春园,长达20里;赴宴者有千余人,皆是耄耋之年,白发苍苍的老者,来自社会的各个阶层,国家的各个角落。千叟宴的举行,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敬老爱老的风潮。

第二次千叟宴是在康熙六十一年,当时69岁的康熙借70华诞即将来临之际,宣扬天下太平、民生富庶而举行的。这次宴会地点选在了乾清宫,对参加宴会人员的资格做了限制,得是年逾65岁的满汉文武大臣、致仕退斥人员。

康熙特意下令皇家子孙10岁以上、20岁以下者,都要出来给老人们斟酒、分发食物,扶着80岁以上的老人来到康熙面前敬酒。年少的的弘历亲眼目睹了宴会的盛况,在心底种下了效仿的种子。

乾隆五十年的大清朝四海升平、百姓安居,乾隆决定在乾清宫举办一场千叟宴。这场千叟宴邀请了年过花甲的宗室皇亲、文武大臣、士农工商、外邦使臣、民间素人3000余人,宴席摆了800多桌,整个皇宫都是人声鼎沸。

席间,乾隆命皇子皇孙给90岁以上的老人敬酒,并赐予厚赏。

乾隆六十年,也就是乾隆禅位给永琰的那年,已经85岁的乾隆以太上皇的名义又一次举办了千叟宴。此次宴会在宁寿宫的皇极殿举行,受邀人年龄由60岁涨到了70岁。这次宴会实际到场了3056人,嘉庆更是亲自带着这些白发老翁给乾隆拜寿,给乾隆六十年的皇帝生涯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成就了乾隆十全老人的愿景。

乾隆举办千叟宴的初衷确实掺杂了些为自己歌功颂德的成分,但千叟宴确实是为引导天下人爱老敬老的。至于说有许多老人为此丧命,确实如此,但并不是被乾隆折磨的。

千叟宴在紫禁城举办,参加宴会的老人们都是从各地赶往京城赴宴的,古代交通不便利,偏远的地方都是要坐马上走上数月才能到达京城。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一路舟车劳顿、风餐露宿,因此丧命者大有人在。

宴会之上,美酒佳肴,很多老人一辈子都没见过这么丰盛的伙食,拼了命的吃,老年人肠胃脆弱,忌油腻忌多食,吃多了消化不良也会要了一些老人的命。

千叟宴上人多菜也多,许多菜端上来已经凉了,于穷人来讲凉菜也是好的,要拼命吃;于富人来讲,凉菜不好也不敢不拼命吃。耄耋之年还吃一肚子凉菜,后果可想而知了。

尽管老人们身体孱弱,经不起千里迢迢赴京参宴,但是成为皇帝的座上宾的诱惑战胜了所有困难。即使不为了自己受人尊重,也要为了子孙的福祉豁出命的赶赴千叟宴。


史论纵横


乾隆是康熙大帝的孙子,这孙子能当上皇帝沾了他爷爷的光了,所以称帝后,时时效仿爷爷的一些作法。比如康熙掌权62年,乾隆表示不会超过60年,这孙子名义上掌权60年后退休,实际是退而不休,退而不放权,当起了太上皇,这样看来,他实际掌权达63年零4个月,超过了他爷爷,这符合乾隆的性格——好大喜功。

康熙六下江南,乾隆也六下江南;其实好的地方你可以效仿,但不顾实际情况的照搬就有点离谱了。比如康熙当政期间曾举行了两次“千叟宴”。乾隆也效仿举办了两届“千叟宴”,这孙子效仿也就罢了,居然别出心裁搞了新花样,结果好事变成了坏事,把一些老人活活折腾死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欲知详情听我从头慢慢讲来。



▲康熙

首先了解一下“千叟宴”是怎么一回事。

“千叟宴”顾名思义是一千位老人“聚餐”,不过不局限在一千位。这是康熙60岁寿诞“首创”的“政治秀”。康熙为了拉近和汉人的距离,旨在发扬光大儒家思想的“孝道治天下”。昭告全国65岁以上的老人,不论贫贱富贵,都可以到京城畅春园参加宴席。



▲千叟宴

康熙举办了两次“千叟宴”

康熙举办的第一次“千叟宴”参加的人数不下7000人。时间是在康熙60岁寿诞这一年的三月初一至月底。年龄最大90岁以上的有7人,这些人都接受了皇帝亲自敬酒。

据说当时盛况空前,一派官民同乐的盛世景象。其实康熙不必这样作秀,他完全可以给老人们一些物质奖励。没必要吃一顿饭喝一顿酒。老人吃了喝了以后还不是受苦的受苦,挨饿得挨饿,只不过在京城留下一地鸡毛,只不过康熙留下盛名而已。

康熙尝到了甜头,效果立竿见影,于是在70大寿来临之前,也就是69岁时再次举办了一次“千叟宴”。据说70岁生日寿诞要提前一年举办。这次是康熙的最后一次寿宴。这次邀请的都是离退的老臣和宗室成员,不过千余人。举办千叟宴没多久,康熙就挂了。




▲乾隆

乾隆举办了两次“千叟宴”。

乾隆在12岁时参加了第二次“千叟宴”,第一次他还小,记忆不深刻。第二次他觉得爷爷举办的不够气派,他要超越爷爷的规模。

乾隆五十年(1785年)74岁的乾隆举办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次“千叟宴”。时间在正月初六。这次邀请了宫中退休官员大约3000人,民间的老人不是太多,据说最大的一位叫郭钟岳,当时141岁。规模其实不是最大的一次,即便如此还是出了点事,那就是有些老人吃喝太多,狼吞虎咽,晕倒醉倒的不在少数。

康熙举办了两次都没有出现这种情况,为何乾隆举办第一次就出现这问题呢?

归根结底就是生活水平决定一切,醉倒和喝倒的都是民间老人,朝中当官的老人没一个喝醉和撑着的。这不难理解,乾隆当政时,官员贪污腐化很严重,有和珅这样害群之马,官僚作风能好到那里?官员和皇室贵族不缺吃喝。而民间百姓则不同了。



▲千叟宴

大清朝早已被乾隆掏空了,百姓民不聊生,生活水平自然下降,好不容易开开洋荤,打打牙祭,不狠命吃喝才怪呢?(脑补那些乞丐吃大餐的情景!)

乾隆可不管这些,喝死撑死是你个人的事,有政治效果我继续举办。(乾隆举办第二次千叟宴)

乾隆六十一年(1796年)85岁的乾隆觉得时日不多了,“人生70古来稀”,再不疯狂就来不及了,加之这一年他禅位于儿子嘉庆,反正是国家出钱,不搞白不搞。这次乾隆要搞大的场面。他要玩出新花样。

乾隆把年龄段上提了十岁,也就是说70岁以上的老人才能参加“千叟宴”。地点设在宁寿宫的皇极殿。时间是正月初一。

范围除了离退休的老臣外,全国各地只要符合70岁以上的老人都可以参加。这次除了赏赐吃喝外,还有一个优待条件,那就是90岁的老人给个县官当(七品顶戴)。百岁老人赏六品顶戴。我的娘啊!这吃了喝了还有官当,全国轰动了,70岁的老人被儿女们架着行进在进京的路上。




▲和珅

说实话,假如没有政治荣誉,单纯吃喝我估计一些行动不便的老人不会出门在外吃喝一顿,有了官职可做,老人不去儿女也不同意吧。于是带病行走在路上的老人多了起来,由于风餐露宿,加之天寒地冻,一些老人没走到京城就活活折磨死了。

有幸走到京城的老人,吃喝以后又死了一批,原来千叟宴举办的时间选择的不恰当,北京正月是一年最寒冷的季节,这些老人有可能从没吃过山珍海味,这次计划大快朵颐,一副抹胳膊挽袖子大干一场的架势,由于人多上菜的人少,热菜上来都凉了,老人想开洋荤,加之对皇帝的崇拜,再冷再凉也在所不辞,风卷残云狼吞虎咽,“皇帝如此看得起我们,喝死也值!”老人都是这样想的。

这些老人吃进去喝进去并不难,难得是如何消受,结果可想而知,拉稀消化不良当天就死了许多老人,有的勉强回到家不久也就挂了。说实话,乾隆就是杀手,为了作秀,把一些老人活活弄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