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农村普遍性不种粮改种树,如何鼓励老百姓种粮食?

快安农业技术


我是一个与农业打了三十年交道的人。以前虽然基本每年可以解决温饱,但家庭关系复杂,没有过上一天舒心日子。家里总是空空如野,房子也是三代人住一相房,80年代的算是楼的房,地基三十六平米,养父是个不负责任的人,他们弟兄都是傻二,我就是在他们挖空家當后,养父无颜面对,他们弟兄都不把他放在心上。然后自尽。后来孤儿寡母揣了二十多年,如今暂的十万元钱都被他们以各种手段借去,后来养弟在内蒙服装生意被聫防队收走,价值30万。当地人看到他们一家人都是狼心狗肺,猪狗不如,更是不把这一家人放在眼里,经常问我,你种田赚了几多钱,整么不去搞点么事?我如果说:赚了个嘴。他们就会说,我给你安排个工作,你种田只赚这两钱?还不如到我厂里来。如果我说我赚的钱多,生活还安排的仅仅有条,日子过的好点。他们就怂恿别人和我产生矛盾,打击报复搞的我不能安身,主动放弃农业这行。以后好收买我,占有我的地。这就是一个坏蛋书记领导下的农村现象。


开花结果到处飞


现在农村普遍性不种粮该种树了,如何鼓励老百姓种粮食?

我是地地道道农村人,题主问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我先打个比方,一个年轻小伙外出打工满打满算一个月可以挣5000左右,我给他6000块钱一个月在老家种田种地,你猜他会怎么选?可以这么说大部分还是选择外出打工,我之前有了解过,即使老家挣得多一点,很多人还是愿意外去打工,因为,外面工作轻松,不用晒太阳淋雨,工作体面,外面世界繁华,挣钱机会多等,他们眼中的好处。归根到底农村种田种地不挣钱,就这么现实。现在农村现状都是“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年轻人都外出打工,试问老人又有多少能种地下田的,不是不想种,是干不动了,在农村很多人是这样想的,自己因各种原因种不了粮食,但田地不能空在那里,总要种点什么,好证明这块田地是他的,因此,农村就出现田地里种植松树、桉树、果树等树木。好端端的田地变成“退耕还林”了。


如何鼓励老百姓种植粮食

虽然现在有粮食补贴政策,但还是存在缺陷,所谓的“粮补”变成“地补”,在农村只要有地就可以有补贴,并不需要种植才能领,包括我家基本在外务工,每年回家后还可以取点粮补,我见过好多人都是这样的,不知道我说的是不是对的,毕竟我没去取过补贴,这样只能挫伤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个人认为,要想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就得把粮食生产交给粮食种植大户和专业的合作社,让农民真正成为一个职业,把富裕的劳动力转到生产中,从而根据土地面积和付出劳动进行分红,这才是根本。现在农村一个人平均一亩地或者更少,很多人都不愿意种植,所以这种种植模式已经不适合现代生产力的发展了。


农业现代化生产可以借鉴美国、日本,它们都发展“机械化”和“现代化”种植,一人可以操控一个农场,其经济效益是相当高。

综合上述,发展农业需推进粮食机械化现代化,提高作业效率,减轻工作强度,减少中粮人员,对不适合机械化作业地块进行改造,让其适应机械化作业,从而提高粮食种植经济效益。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喜欢的朋友记得点击关注,期待共同学习、分享、交流!


乡小农


我觉得这种情况应该是在山区或者丘陵地带,在我们平原地带基本上没有在自己的土地上改种粮为种树的。

2018年春季的时候我们村里的在自己自留地种植杨树的,全部砍伐掉该成种植春花生了。就拿我邻居家的0.8亩地的自留地5来说吧!种了五六年的杨树,去年卖的时候找了好多个买树的中间人才给卖掉了,因为他家的杨树太细了,他自留地前年那一家种树比较早,所以他们家的杨树就长不起来了。0.8亩地种了四五年的杨树一共卖了1200多块钱!

卖了杨树以后种植了地膜春花生,底肥重施了有机肥和磷肥。去年春花生卖了将近1500块钱。真是种一年庄稼的收成比长四五年的树要卖的钱多。所以现在我们村里除了大坑里依然有树,能种地的地方都把树给卖了。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每当春季杨树的杨絮真是令人烦不胜烦,如果说不下雨村里的地上真跟下了一场雪一样!飞飘的杨絮特别容易引起人呼吸道疾病!所以这几年我们这里一直推行要把这种“美国杨”给砍伐完。


豫东小农


谁不想种粮?难道我们农民真不想种粮吗?问问现在的粮谷价是多少?再看看现在水果的价格,有人说粮食白菜价,实际连白菜都不如呀!😪白菜瓜豆这几天清明都买到六、七元一斤!粮食一百斤有两百元吗?没有!……!两元一斤不到😭你叫我们农民咋搞?辛辛苦苦种出来啥都没捞到,人家城里的大爷阔娘们一看到就掐鼻子,开口就:农民!太赃了🤔怎么一身泥?你说有多伤人自尊?人家袁老早就提及粮食加价问题,可没人理会,这又能怪谁?职工干部退休后几千甚至上万的薪水,农民有吗?没有吧!所以有时候多余的话问起来也没用,真的想要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不是盲目的大刀阔斧,应从多方面、全方位去考虑,也不是一朝一日可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啊……。


手机用户86185010046


现在农村普遍不种粮改种树,如何鼓励老百姓种粮食?

看来这种现象还不少,还以为只有我家乡是这样的 ,有点孤陋寡闻了!我本人作为一名80后的农民,看到此问题 ,就想把自己的心里话说出来,和大家一起交流一下,至于题主问道:现在农村普遍不种粮改种树,如何鼓励老百姓种粮食?且听我给您分析分析。

农民为什么不种粮改种树?

我的家乡在西北高原,地处甘肃省南部,这里是典型的黄土高原沟壑地区,自然条件较差,植被稀少,80%以上都是山地,还无法灌水,只能靠天吃饭,过去当地有句俗语:“一把籽撒地里,全凭老天看运气”,日子就这样一辈辈持续着。

到了上世纪90年代末,在我的记忆中当时兴起了一阵人工植树造林运动,每家每户必须有一个人到地里栽树,听说树苗是从外地拉来的,之后人工造林几乎就没停止过,屋后的山坡和靠阴坡的土地全都栽了树,而这次栽树的报酬是一亩地给220补助,可以领取8年,村民们都喜笑颜开,盘算着自己一年到底能领多少钱。

转眼之间到了2005年前后,一股打工狂潮来袭,村子里的年轻人都到北上广打工,原本热闹的农村一下子冷清了不少,村子里只有部分老年人在种地,种地的面积也是越来越少,期间有些老年人看到,县城周边的苹果树种的不错,还能买不少钱,随之而来就是兴起了大面积种植苹果树,就这样种植苹果成了家乡主业,粮食种植自然就少了很多。

种植苹果之后的幼苗期,聪明的老乡在地里又套种小麦、玉米等大田农作物,所以幼苗期也是有收成的,之后苹果丰产买的钱是庄稼的5~8倍,村民就这样过着有人打工、有人种树的生活,庄稼种的面积也越来越好,产的粮食最多也就够自家吃食,可能这就是为啥不种粮改种树的原因吧!


如何鼓励老百姓种粮食?

对于一线农民的我来说,如何鼓励老百姓种粮食,也有一些个人的想法,而我国是农业大国,确保粮食种植关系到千家万户,而不是某一个人,所以鼓励老百姓种粮食,完全有必要的。

近几年国家政策一直在扶持三农,先是取消了上交公粮,随后还取消了农业税,再往后还给粮种补和粮直补,可以说农民的好日子来了。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需求,农民种植粮食的积极性下降,那么怎样才能鼓励老百姓种粮呢!个人认为有一下四点。
  1. 规划粮食种植片区:泛指某一片该种植什么农作物,对农作种植实行连片集中管理。
  2. 土地流转:对于不想种庄稼想打工的人,把土地流转给较大的种植户种植,然后给不想种地的人给地租。
  3. 加大粮食种植补贴力度,老百姓不想种粮食的根本就在于,种粮食没钱赚,甚至还会亏本,尤其是靠天吃饭的山区农民,。
  4. 加大粮食种植宣传,提高粮食种植效益。



    以上就是乡村陇原个人的看法,如您有不同见解,评论区留言,关注「乡村陇原」我们一起探讨三农。


乡村陇原


其实很简单,现在国家每年都发种粮补贴,但是很多都是按地的数量直接发放到农户,很多人不种地但是补贴照样领,我觉得应该改革,把种粮补贴与粮食产量和价格挂钩,这样就避免了很多不种地的人白白领取种粮补贴,提高种粮积极性,另外提高粮食价格,古人云“谷贱伤农”,各方面的价格不断上涨,但是粮价却一直不涨反跌,虽然国外粮价便宜,但是农业是根本,如果没有农业的基础,被人卡了脖子,我过人口基数太大,一旦粮食危机爆发,国内将是灾难性的后果,虽然现在全球贸易,但防人之心不可无,只有稳住国内粮食产量,才会长久的保住国家安宁


塞外庸人


一 农业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历程,我们都知道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农业是解决人民群众生活基本的保障,也是中国社会经济分三步走第一阶段:解决温饱问题,刚开始改革开放实行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砸掉以前吃大锅饭的集体制度,调动了农民种地的生产积极性,多种粮,多备粮备饥荒,也是那个年代的真实的写照。在后来特别2008年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又进一步提出了永久基本农田概念,对基本农田实行永久性保护,无论什么情况下都不能改变其用途。

二 为什么现在种粮农民的积极性不高了呢,而喜欢种植树木水果或者中草药呢?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温饱问题已经解决了,也是中国社会经济分第二步走,奔小康……那么现在家家户户都是小洋楼,土地不再是农民赖以生存的基础了,更多农民出去打工,把土地使用权出让承包或者到收粮食时候再来回来收,有的粮食收下来直接卖掉,去掉种子化肥农药等等,发现不亏钱就万事大吉了,遇到天气不好的时候,2018年皖北秋收的时候,大豆绝收,一年到头来起早贪黑的,累了一身病,现在农民六七十岁的有几个不是腰疼腿疼的,都是年轻时候落下的病,有点就不想种地,或者在地里种点植物树苗,平时不需要怎么打理,该上班上班,该打工的打工,过几年也能卖个好价钱,不需要太多劳累。还有最主要的是粮食价格太低了,和资本主义国家的粮食价格不能比,导致农民越来越不热爱种地。

三经济水平的提高导致物价涨幅,特别开放二胎以后,人民生活水平压力越来越大,买房,买车养孩子等高开支生活导致种粮不受欢迎了,那么如何解决种粮,荒地,种植树木与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之间日益增长的矛盾和问题呢?也希望国家也能早日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谢谢大家





余后今生不放弃


我们先看一些种苗木比较多的地方,多是在坡边地、河滩地等不好的荒地上种植,种出规模的也多是当地政府的支持,发展特色苗木花卉经济,这类经济作物有个共性:第一波、第二波一般都能致富,后面跟风的十个得死九个,市场价格波动大,风险也相对较大。

另外,还有一种就是家里常年没人,就种点树,也不管理,等多少年想起来了给卖掉。这一类的一般就不是图赚钱的,而且也赚不了钱,说白了就是图省事,不让地闲着。

当然,应该说这几年粮价的下跌,也正在迫使农户转种其他经济作物,以便获得更好的种植收益。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讲,改种其他作物并不是一件坏事,因为在耕地上,除了粮食之外,还有很多经济类作物可以种植,比如蔬菜、花卉,再比如药材、草莓等,都是不多的选种作物,而且收益整体来讲要好于粮食作物。

但是将好好的农田去种树,每日粮油觉得还是不靠谱的,除非有当地政府的统一规划——从国家基本农田保护条例角度来看,私自更改耕地用途是违法的!


每日粮油


政策必改,种粮人民,发工资种,不种粮者,,,,自付,,,一策定乾坤。。。这就是市场经济的社会均衡调控供,须,制。。。。。的有机制机策。。。。。政策叫你向東,,,你要随意走向那个方向。头破血流,,,改革,,,各级干部沒用,心术不正,还玩钱等不正常?????。

我层十几年提,,政策对了头一步一层楼????狗东西谁听???话叫人难说,但不说心里对不起人民万岁,江山是怎样来的?????养了些潭乌犯几十年,,美好时代??钱拿去吧??????。必改。。。


用户881511790723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关系着国家稳定,国家也一直重视粮食生产,但现在农村普遍不种粮改种树已是不争的事实。那么,如何鼓励老百姓种粮食呢?

在回答问题前,先分析下为啥种树不种粮了?我觉得根本原因就是现在种粮不赚钱。现在种子、肥料、农药、农机作业费等一路高涨,而粮价不稳定,前几年粮食价格大幅下跌,农民损失惨重。辛苦劳累一年无收获的事谁都不愿意做。其次是年轻人不愿意种地,绝大数都外出打工了。村里剩下的老人虽然坚持种地,但是受身体所限,能种的地越来越少,为了不荒芜所以选择去种树。最后,相关部门监管不到位。基本农田是不允许种树的,但如果无人监管种树也就常态化了。

那么,应该从以下方面鼓励老百姓种粮。一是要稳定粮价,让老百姓种粮心里有底,可以少赚不赔。二是扶持农业服务专业队,如植保专业队。或是鼓励老百姓进行生产托管,降低老百姓种粮劳动强度。三是对农业保险进行补贴,降低交费,提高受灾后补偿金,提高老百姓种粮抗灾能力。四是加强监管,杜绝基本粮田种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