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的一首《钱塘湖春行》,全诗短短56个字,令人心旷神怡

杭州西湖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夸赞它的景色时简单的用一个“美”字是无法形容的。西湖是一首诗,一幅浑然天成的风景图,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是天下文人墨客的宠儿。在唐朝时杭州西湖又叫钱塘湖,在唐朝时的面积比现在湖面大近一倍。但因当时那里没有兴修水利,所以西湖时而泛滥时而干涸,湖中蓄有许多淤泥。长庆二年十月,白居易任杭州刺史。在任期间,他疏浚湖道,修筑堤坝,灌溉农田,留下了很多惠及后世的水利工程。此外,他还创作了大量关于西湖的诗词,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这首《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的一首《钱塘湖春行》,全诗短短56个字,令人心旷神怡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这首诗非常有画面感,仿佛可以看到当时诗人所看到的景色,诗的大意是:从孤山寺北一路漫步到贾亭西边,春水漫漫初与岸平,白云重叠低垂仿佛触手可及。几只早起的黄莺争往向阳的树上栖息,谁家新来的燕子正为筑巢叼来新泥。繁花渐渐迷人双眼,浅草刚刚遮没马蹄。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总是忍不住要在那边走来走去,尤其是那片绿杨荫下的白沙堤。


白居易的一首《钱塘湖春行》,全诗短短56个字,令人心旷神怡


“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诗人边走边看西湖的春色

这首诗写得很明快,可以看出白居易当时的心情是很好的,所以很完美地将春天生气盎然的感觉表现了出来。而且其中还带有一种动感,这样的湖光春色不是固定的,它是诗人边走边看到的。首句“孤山寺北贾亭西”,写的是西湖所在的方位。诗人沿湖缓步,从南边的孤山寺走到了东边的贾亭,一边走一边观察着春天的湖水。春湖初涨,云淡风轻,水面与堤岸相平,天上的云影倒映在湖水中,看着就像是云朵低垂于荡漾的波澜之上。


白居易的一首《钱塘湖春行》,全诗短短56个字,令人心旷神怡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初春时节一切都还很鲜嫩

中间两联是白居易此诗最漂亮的两个句子,“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眼前的湖光山色已经令人心旷神怡,此时耳边还传来清脆的鸟鸣声。春天是莺歌燕舞的季节,“几处”“谁家”两个词描摹出莺声的此起彼伏和诗人到处寻声的样态。因为是初春,所以是“几处”而非“处处”,是“新燕”而非“老燕”。所有的一切都还很鲜嫩,一点也不浓艳的,浅浅淡淡,恰到好处。


白居易的一首《钱塘湖春行》,全诗短短56个字,令人心旷神怡


听过头顶树梢上的莺啼燕歌,诗人又将视线移到碧草如菌的地面上来。对于时任太守的白居易来说,西湖或许已经不是别人眼中惊艳的人间天堂,而渐变成经常可见的寻常风景。别处的风景因为看一次不容易,所以常被人夸大其词。而身边的景致则因随处可见,才往往容易被人忽略。


白居易的一首《钱塘湖春行》,全诗短短56个字,令人心旷神怡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鲜花嫩草鲜活的摇曳生姿

但白居易并没有这样,他在第三联中写道:“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样看似普通的鲜花绿草,在他的笔下鲜活得甚至能摇曳生姿。缤纷的鲜花漫山遍野地开放,在湖光山色的映衬下迷乱了他的眼睛。只觉眼前尽是星星点点的彩色斑点,美不胜收,令人目不暇接。


白居易的一首《钱塘湖春行》,全诗短短56个字,令人心旷神怡


唐朝还有在西湖上骑马游春的风俗,每逢春天,常能在西湖上看见人们携二三好友,信马由缰且行且乐的画面。白居易正是瞥到了这样赏心悦目的景致,他一定神色怡然地看了好一会儿,才能注意到别人常会忽略的小细节。他看到马蹄在草地上一起一落、时隐时现的模样。初春草浅,草方能没过马蹄,马蹄经行处,它们便毫无抵抗力看着它们被压下后很快又抬起的样子,诗人的心变得柔软又快乐。


白居易的一首《钱塘湖春行》,全诗短短56个字,令人心旷神怡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从孤山起,到白沙堤终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这是对眼前令他心情愉悦的风景所作的一个归结。这首诗从孤山寺起,到白沙堤终,作诗的人缓缓走动,景物缓缓变动,诗人的视角也在随之变化,最终完成了从一个点到另一点的挪移。

此诗笔调很轻松,从中很容易就可以捕捉到诗人写作时的快乐心情。白居易将初春的西湖景色描绘得这样贴切这样富有生机,无疑印证了他对这一方山水的热爱。其中印象最深的便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如今在出去踏春时,看着那嫩绿的小草从土地钻出来,高兴的喜出望外。当要张口夸赞一下时,便会顺口说出白居易的这句诗。


白居易的一首《钱塘湖春行》,全诗短短56个字,令人心旷神怡


大自然真的会给我们一种神奇的力量,尤其在初春时,万物复苏,一派生机勃勃。置身其中,感觉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对于一些烦恼、压力早就抛到九霄云外了。踏春的时候到了,收拾好心情,大家一起出去踏春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