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3年,巴西用3000平方公里换取了玻利维亚19万平方公里土地

二十世纪初期,在离我们非常遥远的南美大陆上曾经发生过一次国家之间的领土交换事件,当事双方分别是巴西和玻利维亚。当时巴西用三千多平方公里土地换取了玻利维亚19.1万平方公里的疆域。那么这个特别不平等的领土交换事件是如何发生的呢?这要从阿克里争端说起。

阿克里争端由来与一项技术,即硫化橡胶的发明有莫大关系。1839年,美国人查尔斯·古德伊尔革新橡胶工艺,将橡胶变成了遇热不粘、遇冷不硬的高弹性材料。此后橡胶开始被用在诸如皮带、胶鞋和雨衣等产品上,而随着汽车工业蓬勃发展,对橡胶的需求更是成倍增加,随之盛产橡胶的阿克里地区的重要性便日益凸显。当时阿克里地区在名义上属于玻利维亚领土,但当地居民却大多是从亚马逊河流域移居过来的巴西人,这就为两国的争端埋下了隐患。

1903年,巴西用3000平方公里换取了玻利维亚19万平方公里土地

由于国力偏弱,所以玻利维亚为保住北部疆域,将阿克里的民政管理权授予了美国财团。这种引进外部势力并准许治外法权存在的举动使领土争端复杂化,因而引起了巴西的极大愤慨,并迫使巴西将主要精力都聚焦到了与美国的博弈之中。为此巴西历史上最出名、最受人爱戴的外交部长里奥·布兰科男爵挺身而出,制定了解决与玻利维亚领土纠纷的三步走战略。

第一步是关闭从亚马逊河进入阿克里地区的航路。当时进入阿克里地区的唯一入口就是亚马逊河,所以巴西的禁航决定使美国财团在阿克里地区采取的任何经济行动都变得毫无价值。

第二步是谋求美国在边界争端中保持中立。里奥·布兰科向美国政商界灌输了一种观念,那就是美国财团在阿克里的行动是对门罗主义的践踏,因为允许拥有特权的经济集团进入南美,会引起欧洲其他国家效仿并在南美进行势力范围划分的危险。

第三步则是补偿美国财团在阿克里地区的投资,以满足美国提出的保护投资者利益的要求。

1903年,巴西用3000平方公里换取了玻利维亚19万平方公里土地

里奥·布兰科制定的三步走战略是卓有成效的,因为它迫使美国财团退出了阿克里地区,亦使得玻利维亚失去了在领土争端中讨价还价的筹码。1903年,巴西和玻利维亚签订了《彼得罗波利斯条约》,该条约规定巴西以阿布南河与马德拉河交汇处的三千余平方公里的土地,换取玻利维亚19.1万平方公里的阿克里地区(1909年巴西划出3.9万平方公里交予秘鲁)。因交换面积不对等,巴西需另付两百万英镑,且要修建一条连接瓜雅拉米林至波多韦柳的铁路,以绕过马德拉河的急流,从而使玻利维亚获得一条通过亚马逊河沟通大洋的进出口通道。

因为阿克里地区盛产橡胶,所以巴西的换地之举可谓是使自己坐在了一个堆满财富的聚宝盆之上。受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刺激,橡胶价格由1840年的每吨45英镑快速飙升到了1870年的182英镑,而到了1911年更是达到了每吨512英镑的高位。在二十世纪的最初十余年,亚马逊河流域出产的橡胶快速发展为了巴西第二大出口产品,并贡献了巴西外汇收入的1/4,大有挑战咖啡霸主地位的趋势。但签署换地协议的另一方玻利维亚,过得却远不如巴西滋润。

1903年,巴西用3000平方公里换取了玻利维亚19万平方公里土地

玻利维亚在南美太平洋战争后失去了出海口,在二十世纪初又将盛产橡胶的阿克里“拱手相送”,后来在与巴拉圭的战争中(1932-1935年)又丢掉了绝大部分查科地区。可以说,国力孱弱的玻利维亚已成为了周边国家待宰的羔羊。时至今日,玻利维亚经济仍是欠发达的,其虽然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但受限于资金和技术,还无法对全国矿产资源的分布和储量进行系统普查。玻利维亚从1825年独立以来,似乎一直在为他人做嫁衣。但历史已经无法挽回,玻利维亚能做的就是从那段刻骨铭心的苦难中吸取教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