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首相和日本天皇有啥區別,在政治權利這塊,誰的權利大?

PythonSuper


日本的天皇制是世界歷史上最長的君主制度,日本也成為世界上唯一一個保持皇的國家。


現在的日本天皇就是日本元首,日本國的象徵代表,而日本首相,稱為日本國內閣總理大臣,相當於中國古代的宰相首輔。

不過日本天皇、內閣總理大臣與中國皇帝、首輔大臣有本質的區別。


中國古代的皇帝擁有絕對的權力,說一不二,說出去的話就是聖旨,內閣首輔大臣只是幫助皇帝處理政務的助手,相當於皇帝的大秘書,需要聽從皇帝的差遣。


而日本的天皇就不一樣了,如今的日本天皇居住在皇宮,享受著“逍遙王”的待遇,不問政事,只顧一日三餐就行了。那些國家大事已經過渡到日本內閣手裡,由首相作為政府的一把手全權處理,基本上不許要經過日本天皇。

所以說,現在的日本天皇只是名義上的日本國家元首,首相才是日本的政府首腦。中國古代的皇帝是國家元首兼任政府首腦,內閣首輔大臣根本排不上號。

不過,此前的日本天皇和日本首相的權力分配可不是這樣的……


在日本後鳥羽天皇時期(1183年9月8日 - 1198年2月18日在位),當時有一個叫源賴朝的武將,於1192年被封為徵夷大將軍,他以鎌倉為政治中心,建立起幕府統治,隨即由鎌倉延伸至日本各地,形成了真正意義上的武家政權,史稱鎌倉幕府。


鎌倉幕府的建立標誌著日本由中央貴族掌握實際統治權的時代結束了,在貴族時代地位很低的武士開始登上了權力舞臺,同時也標誌著日本天皇成為傀儡,幕府成為日本實際的政治中心。


日本天皇成為擺設這一現狀一直持續了近680年之久,直到1867年德川家族建立的江戶幕府第15代將軍也是最後一位幕府將軍德川慶喜把政權還給了明治天皇,日本天皇才算是有了實權,這一事件被稱為“大政奉還”。

“大政奉還”標誌著持續260多年的德川幕府統治結束,還標誌著日本封建時代的結束、近代日本的開始。


自從明治天皇接過權力之後,開始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日本進入了正規化、可持續化的發展。


明治天皇總攬大權於一身,規定施行“一世一元制”,即一個天皇只能用一個年號,改變了此前一個天皇多個年號的歷史;其次明治天皇把皇室制度的基本法律《皇室典範》的地位提高到日本憲法同等地位;再次,明治天皇規定天皇皇位繼承只能是正妻所生,並且只有皇室皇子才能繼承皇位,不允許女性繼承天皇位;最後,是明治天皇建立了亞洲第一個資本主義國家。

伊藤博文首相


直到明治十八年,也就是1885年開始,日本才開始設立首相一職,當時的幕府時代舊臣伊藤博文出任日本第一任內閣總理大臣,也就是日本首任首相。


在伊藤博文首相任內,貴族制度、皇室典範等政治制度相繼建立,那年12月,明治天皇聽從了伊藤博文建議,日本政府廢除太政官制,實行西方資產階級的內閣制,在明治天皇的領導下執掌大權。


1888年4月,明治天皇又採取伊藤博文意見設立樞密院作為天皇的最高顧問府,1890年,主持制定的明治憲法,規定了天皇的至高無上的地位和擁有的絕對無限的權力。明治憲法的制定,標誌著天皇絕對主義統治體制的確立。

由此看來,日本剛設立首相這一時期,日本天皇擁有與中國古代皇帝至高無上的權力,但是首相也具有一定的主持政府日常運轉的權力。


不過,日本皇權的巔峰之作是在明治天皇的孫子,臭名昭著的裕仁天皇時期。


1926年,明治天皇的兒子大正天皇去世,大正天皇的兒子裕仁天皇成為了日本第124代天皇,改元昭和。裕仁天皇即位後,積極推行對亞洲的軍事侵略,走向了軍國主義的道路,尤其是對中國犯下了不可饒恕的滔天大罪。


然而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也正是裕仁天皇發動對亞洲的法西斯戰爭,親手葬送了他爺爺明治天皇於1867年獲得的天皇擁有實權的現狀。

日本裕仁天皇


1945年8月15日,裕仁天皇以無條件投降為條件,致使美國等盟軍允許天皇作為象徵性國家元首保留下來。標誌著從1867年-1945年存在78年的天皇實權永遠隕落。


人們常說,人一有點權力,就會飄飄然。這話一點不錯,裕仁天皇有那個權力,沒那個本事非要在中國面前當霸王,最終把至高無上的天皇權力拽沒了。

從裕仁天皇之後,他的主要職責就是任命內閣總理大臣,批准法律、政令及條約,召集國會,批准國務大臣任免的各部大臣,出席禮儀性外交事務活動和國家儀典等。


政府的最高行政權落在了首相手中,立法權落在了議會的參眾兩院手中,天皇又成了國家的擺設。


雨昂說事


目本天皇只是國家的精神象徵,信仰!

對內對外的決策全是首相代表的當權當政者決定!

當然,雖然下面這種情況很少見:當天皇出面指出一些自己不滿意的政府決策時,表面上政府還是要聽取他的意見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