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適合花費多少精力在投資上?

普通人適合花費多少精力在投資上?

每一個成功的投資者肯定都經歷了千辛萬苦,走了很多的彎路,學習了諸多投資大師們的方法,在市場中交了很多的學費之後才找到了一條適合自己的投資之路。

變成一位成功的投資者之前,可想而知需要付出太多普通人難以承受的東西。

股市中想要獲取到自己滿意的收益並不容易,特別是對於大部分沒有太多本錢的普通投資者來說更是如此。

同樣是每年賺20%,如果有100萬本金,就能賺20萬,如果只有1萬本金,只能賺2000元。雖然兩者的收益差距很大,但是投入的時間和精力幾乎相差無幾。

這說明一個什麼問題呢?我們賺2000元和別人賺20萬付出的成本幾乎是一樣的。

互聯網企業相對於傳統企業而言發展速度很快,很大一方面原因是互聯網企業在規模增加以後成本相對增加的很小。比如開發一款手機APP,服務100個用戶和服務100萬個用戶相比,所增加的成本並不多。

茅臺和格力在商業模式上差距很大,一瓶茅臺的原料成本幾十元(相當於一杯奶茶),出廠價能賣到一千多,一瓶估計也不夠喝,並且喝完還得買,反覆消費。一臺空調的成本可高的多,買完還可以反覆使用,質量又好幾年也不用換。

舉這倆例子就是想說明,普通人和富人比用了同樣的成本甚至更高的成本,賺的錢卻比富人少很多,在邏輯上就敗給了富人,原因就是本金太少。

年輕人付出同樣的時間、精力顯然在自己的本職工作上獲得的投資回報更多,一位剛畢業參加工作的大學生,工作五年以後工資收入翻個兩三倍是很容易實現的。但是在股市中五年翻一倍也難。

除非你想把投資做成主業,否則還是把主要精力放在自己的本職工作上吧。

股市就是一個大賭場,並不建議年輕人過早的進入股市,有人說正因為本金少才要去股市裡賭一吧,“贏了會所嫩模,輸了繼續幹活”。

但是市場很殘酷,並不會因為你本金少就給你高勝率、高賠率。年輕人雖然風險承受能力強,但錢再少也是錢,誰的錢也不是大風颳來的,辛苦賺來的錢被別人收割,也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

在市場中摸滾打爬久了,越來越開始追求正和博弈,關於正和博弈、零和博弈、負和博弈也講過多次了,這裡不再贅述。

說了半天難道普通人做投資就沒有希望了嗎,只能依靠工作拿死工資了?最後總要給大家一點希望。

有沒有一種可能性,付出少量時間和精力還能獲得不錯的收益。

有的。

但是要明確哪些投資不做,做哪些投資。

首先所有非正和博弈的投資不做,這個沒什麼好解釋的。

其次股票不做,並不是說股票不值得投資,而是投資股票的風險太大,研究、選擇個股需要太多的時間和精力。

還有主動型基金不做,主動基金的收益狀況主要取決於基金經理的選股水平,投資風險依然很大,並且操作不公開,交易成本不透明,持有成本高。

那麼剩下可供投資的品種就是指數基金。

我們首先要做的是挑選出優秀的指數基金,從兩種角度做出選擇:估值和淨資產收益率。

估值低的品種安全邊際高,淨資產收益率高的產品股東權益收益高。

有朋友問能不能找到既估值低,淨資產收益率又高的指數,做人不要太貪啊,這真的是太難了。

選好指數基金之後採取定投的方式投資,省下的時間就可以用來投資自己了。

最後,有人可能會說,既然選擇做投資就不要害怕風險,畏首畏尾難成大器。

有勇敢的操盤手,有老的操盤手,沒有勇敢的老操盤手(如果有,傑西·利弗莫爾算一個)。

(如果感覺這篇文章幫助到了您,請評論、轉發、收藏,這是給我最大的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