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老遗存 ▏培正楼:青年马可成长的地方

人民音乐家马可

是徐州众多文化标签中的一支

唤醒老遗存 ▏培正楼:青年马可成长的地方

位于徐州五中校园里的培正楼

正是青少年时期马可生活、学习的地方

唤醒老遗存 ▏培正楼:青年马可成长的地方

走进徐州五中,透过翠绿的树丛,可以看见高高的“培正楼”。这座楼,是培正中学唯一存留的建筑。算起来,它在这里也已经矗立了近一个世纪。

唤醒老遗存 ▏培正楼:青年马可成长的地方

徐州五中办公室主任丁健介绍说,这座楼建于1925年,当时是作为教室来使用的。历经百年,这座楼的内部结构依然没有改变,包括楼梯都是1925年的,只是后来在整修的时候刷了一层漆。

唤醒老遗存 ▏培正楼:青年马可成长的地方

培正楼内部的楼梯▲

一踏进培正楼,四周就响起了《咱们工人有力量》《南泥湾》等熟悉的旋律。在二楼,还专门设立了人民音乐家马可纪念厅。这座楼,和马可有什么渊源呢?

唤醒老遗存 ▏培正楼:青年马可成长的地方

青年马可的成长

马可从小就读于基督教会办的保罗小学和培心中学,也就是后来的培正中学,在这里度过了整个青春期。

当时马可就读的培心中学是一所有着音乐传统的学校,从创建之初就开设唱诗班,教授学生们音乐常识、歌唱技巧等。除了教会音乐,唱诗班也教学生们莫扎特等人的音乐。而在课余时间,马可还会到艺波巷学习二胡、琵琶等传统乐器,后来他在音乐上展现出的东西方融合就是在中学时打下的基础。

唤醒老遗存 ▏培正楼:青年马可成长的地方

据记载,青年时期的马可就展现出其革命性。1932年,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下文件要求各个学校必须到教育部备案,如果不备案的话就要撤销它的教学资质。马可所就读的培正中学是美国基督教名义下的教会学校,不愿接受中国政府的管理。为此,马可和同学们一起联合到校董那进行抗议,要求他们进行注册,遭到了镇压,这可以说是他早期有革命性的代表性的活动了。

1937年,马可从培正中学投笔从戎,参加抗日斗争,成为一名革命文艺战士,创作了《南泥湾》《我们是民主青年》《咱们工人有力量》《吕梁山大合唱》等耳熟能详的作品。

唤醒老遗存 ▏培正楼:青年马可成长的地方

1949年建国后,马可成为培正中学校董事会成员,还定期回来给学生们传授音乐知识。

唤醒老遗存 ▏培正楼:青年马可成长的地方

1952年,培正中学由人民政府接办,命名为山东省徐州第五中学,1953年徐州划归江苏省,更名为徐州市第五中学。

如今,这座“培正楼”被列入“徐州市文物保护单位”,里面建成的马可纪念厅,以图文的方式记录了马可的一生,还保留有部分马可的珍贵物品。

唤醒老遗存 ▏培正楼:青年马可成长的地方

唤醒老遗存 ▏培正楼:青年马可成长的地方

马可女儿捐赠的马可遗物▲

唤醒老遗存 ▏培正楼:青年马可成长的地方

马可资料▲

今天,马可依然是五中的一面旗帜,马可的音乐也仍是五中校园里的主流声音。在这里,每一位学生都会唱马可的歌,对马可的故事他们也都耳熟能详,马可的音乐、精神,依然悠扬绵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