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里的甜蜜事业(上)

和讯期货

我们把微信做成了

“搜索引擎”,回复关键字即可阅读相应文章。

现已开通品种系列、金融系列、人物系列、交易系列、周末系列赶快回复“目录”索取吧~

本文内容由 活水商学院 整理

转自微信号 引一汪活水(ID:puokebaijia)

全球白糖各主要生产国的供应格局究竟是什么样的?

全球糖产量及进出口分析

全球的糖原料主要来源于甜菜和甘蔗,其中蔗糖占目前糖产量的80%。甘蔗的种植区域较为集中,主要集中在中南美洲的巴西,亚洲的中国、印度和泰国。甜菜种植区域主要集中于北半球的欧洲和俄罗斯等高纬度地区,我国北方也有部分地区种植。

2015年,美洲和亚洲的甘蔗产量占比达全球的94%;其中全球前5大产糖国(组织)分别为巴西、印度、欧盟27国、中国和泰国。巴西为第一大产糖国,占比达20.53%;出口方面,世界三大出口国为巴西、泰国和印度,出口量之和占比达64.08%,其中巴西一国就占据近半壁江山达44.25%。

1990-2016年全球甜菜糖和蔗糖产量占比

期货里的甜蜜事业(上)

主要产糖国糖产量占比

期货里的甜蜜事业(上)

主要产糖国出口量占比

期货里的甜蜜事业(上)

巴西、印度及泰国糖产量、进出口分析

自2015年年初,全球气候出现异常。厄尔尼诺现象使得印度、泰国以及巴西东北部地区持续的高温干旱,使得甘蔗产量因此大受影响。印度、泰国15/16榨季压榨工作基本结束,糖产量均同比减少,印度糖产量2770万吨,同比减少9.18%;泰国糖产量950-970万吨,同比减少14%。

厄尔尼诺对于全球气候影响

期货里的甜蜜事业(上)

主要产糖国榨季时间

期货里的甜蜜事业(上)

1.15/16榨季中南部糖产量和出口量同比下降。自2013年来,因糖出口价格走低,巴西糖出口量持续下降。15/16榨季的生产已全部结束,巴西受厄尔尼诺影响榨季多雨,导致出糖率降低。

巴西中南部地区糖产量

期货里的甜蜜事业(上)

2015年各国糖出口量占比

期货里的甜蜜事业(上)

2000-2015年巴西糖出口量

期货里的甜蜜事业(上)

2008-2016年巴西糖出口量和出口价格

期货里的甜蜜事业(上)

2.印度是全球最大糖消费国和全球第二大产糖国,其糖产量能满足国内消费,出口不确定因素较大。泰国是全球第二大糖出口国,对我国的糖进口有重大影响,自2015年以来,由于糖内外价差的存在,我国走私糖数量大幅上升,部分是由泰国出口到缅甸再走私到中国。由于厄尔尼诺的影响,印度和泰国糖产量均出现大幅下滑,其中15/16榨季,印度糖产量2770万吨,同比减少9.18%;泰国糖产量950-970万吨,同比减少14%。

泰国出口量占比

期货里的甜蜜事业(上)

印度由糖净出口国变为糖净进口国。15年以来厄尔尼诺现象使得印度甘蔗主产区持续高温干旱,从而使得甘蔗单受到较大影响。根据印度糖加工协会数据,15/16年度印度甘蔗单产仅为67吨/公顷,同比下滑5.6%,糖产量为2770万吨,同比减少9.18%,是产量连续第二年下滑,已降至七年最低水平,印度将从糖净出口国转为净进口国。

1963-2015年印度蔗糖产量

期货里的甜蜜事业(上)

2004-2016年印度甘蔗单产

期货里的甜蜜事业(上)

3.60年以来最严重厄尔尼诺致使甘蔗产量和糖产量“双降”。厄尔尼诺致使泰国2015年旱情成为5年来最为严重一年,甘蔗、蔗糖产量出现了双降的情况。泰国15/16糖产量为970万吨,2016/17年度为960万吨。

1960-2016年泰国糖产量及增速

期货里的甜蜜事业(上)

泰国甘蔗单产及出糖率

期货里的甜蜜事业(上)

欧盟糖产量及进出口分析

欧盟是全球最大的甜菜生产国,其糖产量占比全球第三,同时欧盟是全球第二大糖消费经济体,欧盟内部奉行共同农业政策,欧盟委员会每年会根据消费量来确定生产配额,其中配额内糖产量主要用于满足国内需求,配额外糖产量主要用于出口。同历史来看欧盟国内历史糖价较国际糖价存在溢价,取消生产配额后,据欧委会预测糖产量将上涨5%,但2016年欧盟取消农产品出口补贴,未来出口量或将增加,但增加有限。

2015年欧盟糖产量全球第三

期货里的甜蜜事业(上)

2005-2016年欧盟糖产量与糖生产配额

期货里的甜蜜事业(上)

中国糖产量现状

1.中国糖产量现状

我国是重要的食糖生产国和消费国,中国白糖自身生产供应并不能满足需求,因此出口量少之又少。中国国内食糖包括国产、配额内进口、配额外进口三个来源,其中国产糖主要为广西、南宁产白砂糖,进口糖为原糖。

中国有18个省区产糖,主产糖区集中在中国的南部、西南部和北部、西北部,沿中国边境地区分布。甘蔗糖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云南、海南及邻近省区,广西为全国蔗糖产量的第一位;甜菜糖主要分布在北方的黑龙江、新疆、内蒙古及邻近省区。中国糖业生产中,甘蔗糖占90%,甜菜糖占10%。北方甜菜糖产量相较较少,因此贸易流主要由南往北,主要通过广西铁路外运。

2016年主要省份成品糖产量占全国产量比重情况

期货里的甜蜜事业(上)

2000-2016年中国糖产量近年连续下滑

期货里的甜蜜事业(上)

2.生产情况

我国食糖生产具有非常强的周期性。导致食糖生产这种周期性的主要原因在于:

一是糖料种植具有自然的周期性生长规律。如甘蔗种植一次,宿根可以生长3年;

二是是周期性出现的自然灾害也导致糖料生产的强周期性;

三是糖料大幅度减产或增产,导致价格的大幅涨跌,从而影响第二年的播种面积。

国内甘蔗种植一般是3-4年一周期。本轮2013年糖料播种面积开始下降。目前进入新一轮的种植面积增长期。2015/16榨季,全国糖料种植面积 2691万亩,同比减少158万亩。其中,甘蔗种植面积2474万亩,同比减少167万亩;甜菜217万亩,同比增加9万亩。到2016/17榨季,全国糖料播种面积持平略增,根据昆明糖会上的数据,预计增幅10%左右。甘蔗收购价的提高,是推动甘蔗种植面积回升的主要动力。

糖料播种面积开始回升

期货里的甜蜜事业(上)

全球白糖需求的驱动因素与GDP到底有多大关系?

全球白糖需求的变化分析

自1960 年以来,全球糖需求稳步提升,消费量由 1960 年的 0.4 亿吨上涨到 2015 年的1.72 亿吨,年复合增速为 2.66%。在中印等亚洲国家的带动下,预计未来全球糖消费量仍能保持增长态势,但年均复合增速下降到 1.8%。

人口和经济发展状况的变化是驱动糖需求变化的最主要原因:

(1)数量方面,全球人口总量由 30 亿上升到 70 亿,全球人均 GDP 由 444 美元上升到 10721 美元,带动糖消费求提升;

(2)增速方面,全球人口增速由 2.3%下降到 1.2%,全球 GDP增速由 5.7%下滑到 2.5%,使糖消费需求的增速放缓至 1.9%。

2015 年,全球糖消费总量达到 1.72 亿吨,同比增长 2.35%,其中印度和中国的消费量分别为 2720 万吨和 1756 万吨,占比分别为 15.84%和 10.23%,整个亚洲地区占比约 35%。产品结构上,饮料和糖果是最主要的糖类食品,其消费占比分别为 24%和 23%,且近 10 年来,消费结构基本稳定。

自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全球糖总消费量保持较为平稳的增长态势, 糖需求并无大幅波动的主要原因如下 :

(1)糖属于生活必需品,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会缓慢增加;

(2)饮食习惯对需求量影响较大, 且饮食习惯并不会随着其他因素的变化而有较快的变动。

整体上,糖消费量从 1960 的 0.4 亿吨增长至目前的 1.72 亿吨,复合增长率为 2.66%。唯一增幅变化较大的情况出现在 1973 年石油危机后,经济大国纷纷进行糖储备,如 1974 年美国消费量增加 256 万吨,占总增量的 25%。

全球糖消费总量变化

期货里的甜蜜事业(上)

全球糖贸易结构

期货里的甜蜜事业(上)

中印两国是全球糖消费大户

期货里的甜蜜事业(上)

2014 年糖消费产品结构

期货里的甜蜜事业(上)

糖消费产品结构变化

期货里的甜蜜事业(上)

数据表明,自1960年以来,中印两国糖消费的占比不断提升,分别由1960年的 2.18%和 5.69%上升到 2015 年的 10.23%和 15.84%。而同期美国的糖消费占比则由 21.74%下降到 6.38%。同时,以中印为主的亚洲国家人均糖消费量仍低于全球平均水平,在经济和人口增长的双重因素驱动下,消费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基于此,以中印两国为代表的亚洲国家将成为未来带动全球糖消费增长的主要动力。

1960 年全球糖消费国别结构

期货里的甜蜜事业(上)

2015 年全球糖消费国别结构

期货里的甜蜜事业(上)

中印两国糖消费占比不断上升,美国糖消费占比不断下降

期货里的甜蜜事业(上)

部分国家和地区人均糖消费量

期货里的甜蜜事业(上)

全球白糖需求驱动因素解读

总体上,糖的需求可分为直接消费和工业消费,人口和经济的增长对这两类消费均有刺激作用:

1.人口增长增加直接消费:全球总人口由1960年的 30 亿上升到2015年的70亿,因此人们对食糖热量需求的增加会促进食糖直接消费的增长;

2.经济增长拉动工业消费:1960年至今,全球GDP由1.35万亿美元增长至78万亿美元,人均GDP由 444 美元上升到10721美元,经济发展带动食品加工业的进步,甜味剂需求的增加带动食糖工业消费的增长。

糖消费增速与人口增速发展趋势一致

期货里的甜蜜事业(上)

糖消费增速与 GDP 增速发展趋势一致

期货里的甜蜜事业(上)

全球糖消费量与人均 GDP 同步增长

期货里的甜蜜事业(上)

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预测,全球糖消费量会在2020年突破2亿吨,至2023年,消费总量达2.1亿吨,较 2014 年复合增长率为1.8%,与之前60年 2.7%的增长速度相比有所下降。世界人均食糖消费水平小幅提升, 2023 年将达到26公斤/年。

全球糖需求量在未来 10 年内保持增长态势,但增速会逐渐放缓至 1.9%,其主要原因如下:

1.由于糖消费的增长动力主要来自人口和经济的增长,在全球人口和经济增长态势不改的条件下,糖以及糖制品的消费量将随之增加。

2.人口和 GDP 增速下滑致使糖消费增速减缓。预计,未来世界人口增长率将由 1.2%下降到 0.8%,全球 GDP 和人均 GDP 的增速将分别由 3.9%和 2.5%下滑至 2.1%和 1.8%。由此,我们判断,糖消费增速将由 4%下滑至 1.9%。

全球糖消费总量预测

期货里的甜蜜事业(上)

人均糖消费量预测

期货里的甜蜜事业(上)

国内外食糖价格波动,你需要关注哪些影响因素?

影响食糖价格波动的原因较多,既有国内生产供给和国际市场供求变化的影响,又有食糖消费、市场体系和宏观调控等方面的因素,据统计,在世界市场15种农产品中,食糖是价格波动最大的商品。

影响国际食糖价格的主要因素

1.主要出口国及消费国情况

巴西、印度、泰国、澳大利亚、古巴等是全球食糖主要生产国(地区)和出口国(地区),这些国家或地区的产量、出口量、价格及政策是影响国际食糖市场价格的主要因素。

欧盟、俄罗斯、中国、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等国是全球主要食糖消费国或进口国,这些国家的食糖消费量、消费习惯、进口政策、本国产量等也是影响国际食糖市场价格的主要因素。

2.自然灾害对主要产糖国食糖生产的影响

作为农产品,各国的食糖生产不可避免地将受到洪涝和干旱天气等自然灾害的影响,近年来自然灾害对食糖生产的冲击尤为明显。2015年9月起,糖价开始企稳回升,截至2016年3月4日,涨幅已达25.5%,原因在于14/15榨季巴西夏季干旱致糖产量下降至3595万吨,降幅5%(该榨季巴西甘蔗种植面积增长6%);此外厄尔尼诺现象致巴西中南部遭遇大雨,糖料欠收且含糖量降低,使得糖用蔗比下降,原糖产量下降。

3.国际石油价格对食糖市场的影响

随着国际石油价格不断上涨,一些国家为减少对石油的依赖性加入了寻找蔗制酒精等生物替代能源的行列,甘蔗已不再单一地作为一种农产品,市场方面已越来越把糖看作是一种能源产品,石油价格的涨跌不仅影响全球经济状况,影响国际运费,还会影响酒精产量,进而影响全球食糖产量。因此,石油价格的涨跌不可避免地将影响食糖价格的走势。

4.美元币值变化和全球经济增长情况对食糖市场的影响

作为用美元计价的商品,食糖价格的走势除受自然灾害的影响外,无疑还受美元币值的升降和全球经济增长快慢的影响。通常情况下,美元币值下跌意味着非美元区购买食糖的成本下降,购买力增强,对国际食糖市场的支撑力增强,反之,将抑制非美元区的消费需求。

5.主要食糖进口国政策变化对食糖市场的影响

主要食糖进口国政策和关税政策变化对食糖市场的影响很大。国际食糖组织的有关政策、欧盟国家对食糖生产者的补贴,美国政府的生产支持政策等,对全世界食糖供给量均有重要影响。如美国实行食糖的配额制度管理,按照配额从指定国家进口食糖,进口价格一般高于国际市场价格。美国不出口原糖,但却大量出口由原糖精炼而成的食用糖浆。因此,产糖国若向美国出口,必须首先获得美国的进口配额。巴西、古巴、欧盟用控制种植面积的方法,有计划地控制产糖量。印度、菲律宾、泰国政府则依据国内市场情况控制出口数量,随时调整有关政策。

近几年,俄罗斯和欧盟是全球最主要的两大食糖进口国,这两大经济体的糖业政策变化对国际食糖市场的影响力比较大。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等国的进口政策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国际市场糖价。

6.投资基金大量涌入使国际糖市充满变数

作为期糖市场上左右糖市走向的最强大的力量,投资基金的取舍很大程度决定着糖价的涨跌,分析糖价走势是绝对不可以无视投资基金的动向。历史上,投资基金进驻商品市场的规模基本上与全球经济增长快慢成正比,即全球经济高速增长,投资基金在商品市场上做多的规模也扩大,反之亦然。

7.自身产能周期的影响

历史上糖价走势虽然存在事件性的短期大幅波动,但其长期趋势仍受自身产能周期影响。

1960年至今,糖价共经历了三次由国际局势变动导致的短期快速上涨,分别为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涨幅近3倍),1973年的石油危机(涨幅4.5倍),以及1979年的第二次石油危机(涨幅近4倍),但随后一年内即回归正常水平。1983年后,国际形势趋于缓和,糖价重新进入了周期性涨跌波动,至今已完成5.5轮跌涨周期。以1983年为界,之前糖价的三次大幅波动主要表现为事件驱动,而之后糖价的涨跌则以周期驱动为主。

期货里的甜蜜事业(上)

由上分析可知,糖价波动具有明显的5~7年一轮跌涨的周期规律,宏观经济及政策因素和自然灾害是造成糖价周期波动的重要原因。

影响国内食糖价格的主要因素

1.糖料生产的波动

糖料生产的波动是食糖市场波动的根本原因。制糖业是典型的农产品加工业,制糖原料是决定食糖供给的基础因素。影响糖料产量的有:

(1)播种面积.在正常情况下,糖料播种面积增加会导致糖业原料增加,从而导致食糖产量增加,糖价会下跌,反之,糖价会上涨。多年以来,糖料生产由于生产周期和产业链较长,对市场变化的反应相对滞后,致使糖料种植、食糖生产和市场往往脱节,特别是市场信息的不准确甚至失真,容易对糖料种植形成误导,加大了糖料种植面积的不稳定性,引起市场的连锁反应,糖料产量直接影响食糖的生产,成为影响食糖市场的根本原因。

(2)气候.甘蔗在生长期具有喜高温、光照强、需水量大、吸肥多等特点,因此,对构成气候资源的热、光、水等条件有着特殊的依赖性。干旱、洪涝、大风、冰雹、低温霜冻等天气对生长期中甘蔗具有灾害性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一旦形成便是长期的。如1999年底在我国甘蔗主产区发生的霜冻,使宿根蔗的发芽率降低,导致1999/2000制糖期白糖减产200多万吨。

2.产销关系

食糖产销不稳定是造成价格波动的主要原因。我国食糖消费主要依靠国内生产,国内食糖产量的大幅变化,直接引起了市场供求关系的不稳定,导致市场价格的波动。同时,消费量的变化也是影响供求关系的重要因素。近年来我国食糖消费进入快速增长期,在这种情况下,产销关系变化将变的更加不稳定。

3.季节性因素

食糖是季产年销的大宗商品,食糖行业有“七死八活九回头”的说法。五月以前,由于各产区都在生产,货源充足,商家选择的形成余地比较大,再加上糖厂急需资金,所以价格是混乱的。进入六月份后,糖厂停榨,总体的趋势还没有形成,此时,价格是平稳的,持观望态度的较多,也有人顺价销售。进入七月以后,很多厂家资金压力减轻了,产销率的压力也小了,出于对后势的一种本能的看好,或者说惜售心理较重,自然要放慢销售的节奏,而商家又觉得囤货为时还早,真正意义上的旺季又还没有到来,七月的糖市就会没有多少活力。进入八月份后,销售的时间只剩两个月,传统的中秋节在即,用糖高峰也就开始了,于是市场又有了一定的活力。到了九月,随着老糖销售接近尾声,新糖又还没有上市,价格可能会出现翘尾行情。

4.国家宏观调控

国家调控部门对食糖市场的宏观调控就成为影响国内食糖价格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当食糖供应在某个榨季出现短缺时,国家动用食糖储备投放市场,当供应出现过剩时,国家对食糖实行收储,宏观调控已经对国内的食糖市场多年来的平稳运行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国家收储以及工业临时收储加上糖商的周转库存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一个能影响市场糖价的库存。预估当年及下一年的库存和国家对食糖的收储与抛售对于正确估测食糖价格具有重要意义。一般情况下,国家收储是重要的利好因素,抛储是重要的利空因素。

5.替代品

食糖的替代品主要有糖精、甜味剂、玉米淀粉糖等,被广泛用于点心、饮料、蜜饯等食品中,虽不可能完全取代食糖,但它的使用减少了食糖的正常市场份额,对糖的供给、价格有一定的影响。

6.节假日的影响

在一年中,春节和中秋节是我国白砂糖消耗的最大的节假日。两个节假日前一月由于食品行业的大量用糖,使糖的消费进入高峰期,这个时期的糖价往往比较高。两个节日之后的一段时期,由于白砂糖消费量的降低,糖价往往回落。八九月份是用糖高峰期,月饼、北方的蜜饯、饮料、饼干都很需要糖,会拉动刺激食糖消费。

7.国际市场的变化及进口量

在世界主要产糖国中,我国和澳大利亚是唯一没有对国内糖业实行高关税保护,实行食糖贸易自由化的国家,这决定了国内食糖市场与国际市场具有较强的相关性。

作为食糖净进口国,我国食糖进口量成为影响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的直接原因。我国准食糖自由贸易政策,在很多时候并不需要发生实际的贸易,国际食糖市场价格的变化对国内价格也可以产生立刻的影响。由于国内食糖的生产流通和使用的各个企业,均认识到国际食糖市场通过进口可以在很多时候影响到国内食糖市场价格和供求的变化,普遍对国际食糖市场的变化较为关心,在国际食糖市场发生较大变化时,往往会采取与之相应的商业行为,因此国内食糖市场的变化经常与国际食糖变化形势的密切相联,亦步亦趋,这种情况并不是因为从国际上进口食糖以后改变了国内市场的供求状态后才发生的,而是国际食糖市场变化对国内市场产生的心理上、情绪上的影响。

8.人民币汇率的变化

若人民币对美元处于持续升值状态,人民币升值将有助于降低进口成本,增加进口数量。据有关测算,人民币升值2%对进口糖完税成本价的影响是60元/吨。

9.其它因素

一些不发达国家如古巴、菲律宾、多米尼加等主要靠食糖的出口换取外汇。这些国家的耕地只适合于种植甘蔗而不能改种其他作物,甘蔗的减产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这些国家的经济状况,从而导致这些国家食糖产量一直维持供给过多的情况。另外,一些国家用甘蔗提炼乙醇,其中巴西是用甘蔗生产乙醇的主要国家。用于乙醇生产的甘蔗数量直接影响到用于加工食糖的甘蔗的数量,乙醇生产的数量影响着食糖生产数量,巴西可以将全国甘蔗不用于生产食糖而改为生产乙醇,所以巴西甘蔗提炼乙醇的数量和比例对预测全世界食糖产量具有重要影响。

版权声明:和讯期货除发布期货市场行情评述、行业要点解读等原创文章外,亦致力于优秀财经文章的交流分享。部分文章推送时若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并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