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的肉真香,為什麼現在吃不出肉的香味?

閱盡人間冷暖


本人是土生土長在農村長大的,記得小時候喂一頭豬長大要用一年多世間,那時候喂的基本都是紅薯乾紅薯面,還有花生秧花生殼磨成的飼料,還有麥麩稻殼等。幾種東西都是摻在一起喂的,喂的最多的還是花生秧花生殼麥麩稻殼多一點,那時候每家都很窮,紅薯乾和紅薯麵人還要吃呢,只能隔三差五在飼料裡添點餵豬,一喂紅薯乾和紅薯面豬就吃的特別歡,感覺過年了。然後大人去地裡幹活的時候,臨回家還要割豬草來家喂。一放暑假,小孩都要到野地裡割豬草,上午一趟下午一趟。因為喂的東西營養不大,所以豬長得特別慢,但是長得很結實,所以那時候的豬肉吃起來特別香。另外一個原因也是因為那時窮,肚子裡沒有幾兩油水,一年也吃不上幾頓肉,所以吃頓肉就感覺特別好吃。現在的豬都是飼料催出來的,我表弟就是養豬的,我經常去看。現在養豬特別簡單,把飼料直接放在豬食槽裡,就不用管了。旁邊有按好的那種自動的自來水,豬吃完飼料,就去喝水。用飼料喂出來的豬幾個月就長大了,你說能好吃嗎?現在豬飼料裡都有添加劑,不然也不會長的那麼快,所以現在的豬肉一點味道沒有。


沃田朝陽


是九十年代初的事情。

也是我極小的時候發生的事情。

爸爸買了一頭小豬,放在了家裡的豬圈裡面。媽媽看著這頭豬唸叨著:等這頭豬養大了,殺豬賣肉。賣了錢,就去給你爸爸買輛自行車。 當時爸爸一個月的工資50多元。

一輛車要兩百多元。而爸爸上班的地方離家走路要一個多小時。每天爸爸都花很長時間來回。所以媽媽就心心念念給爸爸買輛車。 每天早起,爸爸就會拿起一個桶,裝上糠,倒上熱水。

然後我就會圍繞他的身。著那頭豬就哼唧哼唧地吃了起來。

我也盯著那頭豬,期待它快快長大。因為我也很喜歡吃肉,不過當時家裡窮。肉也只能一週吃一兩頓。

終於快到年關。那頭豬也長到了三四百斤。於是爸爸叫上了許多年輕力壯的鄰居。放開了豬籠,豬已經餓了兩三天,有氣無力地奔跑了幾圈。被力氣很大的成年人放倒,然後豬被放到兩條長板凳上,繫上繩子,這頭豬絕望地嘶吼幾聲後。豬就被擊暈,敲打,放血,殺掉。

於是爸爸喜氣洋洋地用鄰居家的稱開始稱起來。年關將近,大家也都知道你家殺豬。於是都拿著錢去買肉。 姑嗲嗲五斤後肘肉,三塊錢;大姨奶奶十斤排骨肉,六塊錢。對於賣肉,爸爸也是根據先前自己買肉的經驗慢慢算著。於是村裡的幾十戶鄰居,七七八八,把這些肉全部都買完。而我則滿心期待地可以吃上很久的肉了。

但是隨著鄰居二迂買了那掛豬大腸,二老太買走了那串豬肝。

似乎那一頭豬也所剩無幾了。媽媽也忍痛拿出那一條本來留給自家的肋條肉給了鄰居。

於是那一段時間,家裡也天天吃豬。但都是我不喜歡的。肥肉被熬成了油,剩下了油渣。於是媽媽用油渣炒各類蔬菜給我們吃。而豬血則被燉粉絲,紅燒豬耳朵。豬腦,豬肺燒湯。 當時的做法與現在不同。當時大家對於這類東西不會處理。

所以那味道聞起來也腥到不行。總是吃個兩三頓,也吃不完。 所以每次吃起來,不由得心裡難過。畢竟家裡剛殺一頭大肥豬,可一塊好一點的肉都沒有給自己家裡留下來。

不過好處就是媽媽還是用攢下來的錢與殺豬的錢大約一百多塊錢買了一輛自行車。這樣從家到上班的地方只要半個小時就可以到了。 而爸爸這時候總是會把我放到車的前槓上。然後載著我一路飛快疾馳。

車還是當時比較奢侈的東西。而有這個奢侈品在家裡面,大家圍坐著看著黑白電視,大家也都覺得生活其實並不艱難。

有一天房間裡傳來了爸爸媽媽爭吵的聲音。媽媽發出的是最歇斯底里的聲音:'你好好的怎麼把車丟了?你自己怎麼不去跳河裡面死掉算了?跟你過著真的一點意思都沒有。’然後就嗚嗚哇哇哭起來,然後又是一陣噼裡啪啦摔碗摔東西的聲音。一邊罵一邊絕望地哭泣著。 而我跟姐姐也在跟著嚎叫著。

那時候的我們也根本體會不出來失去的意義。 而爸爸耷拉在沙發上。

他的頭上剛被洗衣板砸了一下,整個脾氣都沒有了。而他一邊聽著罵一邊錘著腦袋。 那個年,感覺是從小到家過得最難過的一年。

現在想來,又覺得那樣的生活多麼不可思議。彷彿那種事情絕不可能出現在我們的記憶裡。

那種貧賤夫妻百事哀;那種丟一輛自行車失魂落魄的感覺;那種發自內心想吃排骨與炒肉絲的心情。在我很小的年齡發生,居然到現在都難以忘懷。

而那也只是二十多年前發生的事情。父母也很真切地記住那件事情,但也都覺得為了一輛自行車吵成那樣不可思議。也許也不是為了肉與車。而是對於貧窮切膚之痛的深切的記憶吧。


半寐平生行吟世界


首先明確兩點:

一、八十年代的事情我沒經歷過,就說我經歷過的事情吧!

二、現在的肉吃不出香味的原因很多,我們一條一條地來看(以下以豬肉為例)!

記得小時候,大概是1999年吧,我們家建房那會兒我還上學前班。那時候普遍條件都不好,給匠人把生活開得也一般,只是偶爾才會有吃肉。記得當時給我們家建房的木匠是我們村裡的,人很熟,按輩分我得叫爺。每次吃肉的時候他都把我叫到跟前,不停地給我碗裡夾肥肉(一點瘦肉都沒有的那種)。我也很配合,他夾一塊我就吃一塊,夾一塊吃一塊,最後都能把肉吃完咯。從此他就在外面開始誇我了,說我吃肉厲害,連他都不如!

現在回想起來,那時候的肉是真的香,那為啥現在的肉沒有那種香味了呢?

第一,現在不缺肉。現在和以前不一樣之處,最大的區別應該就是現在不缺肉,頓頓都能吃到。而那時候很缺肉,很長時間才吃一次。那時候我們家裡窮,基本不怎麼買肉吃(別說餵豬啊,那是過年才殺的,平時吃得少),所以看見肉就覺得非常香,因為好久才能吃一次;

第二,現在的肉肉質大都沒以前好。現在的豬肉和以前相比感覺味道淡了很多。這是因為現在吃的豬肉大都是飼料喂出來的,激素比較多,三四個月就能出欄,肉的質量自然不像以前。而那時候的豬基本都喂糧食、豬草等原生態綠色的東西,一喂就是一年,生長週期長,肉質也更好一些。所以那時候的肉吃起來香;

第三,現在的肉調料味兒太重。我們現在做菜,各種調料是少不了的,辣椒、八角、桂皮、香葉都不算啥,什麼味精雞精生抽老抽蠔油,能放的沒有不放的,基本上是把肉本來的香味都蓋住了,這樣的肉吃多了自然就不覺得香了。

要說肉香不香,其實一個是吃的多與少的問題,還有一個是品質的問題。但是現在的社會沒辦法,發展到這裡了。我們家現在不餵豬了,過年吃肉基本上都還是在村子裡買自己養的豬肉吃,畢竟自己養的豬安全放心,吃起來也香!

好了,今天就回答到這裡,歡迎關注【村官小焦】!!!


村官小焦


第一品種問題,以前的小黑豬都被現在的杜洛克豬大白豬長白豬代替了,好養,瘦肉率高,但味道不鮮美,就像西紅柿現在好儲存運輸但沒酸味一樣

第二飼料問題,以前散養為主,豬都是滿地亂跑,自己找食,圈養也以青飼料雜糧為主,現在都是混合飼料,豬肉也一股騷臭味

第三存欄時間問題,以前養一年,現在基本160-180天,長到200斤就上市了

第四吃豬肉的人的問題,以前吃不起,特別饞豬肉吃,還愛吃肥的,現在想吃就有的吃,愛吃瘦的,味道也不誘人了。

今年買了十來斤農家自養豬肉,品種仍是長白豬,但養了將近兩年,味道就好多了。






我是一個大山裡農村出來的80後,

我們農村的80年代幾乎家家都養豬,而且 餵養差不多一年才殺豬。

餵豬用的都是玉米麵,高粱面,壓榨花生油後的花生皮,還有去山裡,地裡拔草喂,

儘管我們是北方,可那個時候種稻子,這樣就有稻糠和麥糠。

再有就是刷鍋水,也就是泔水,兌著玉米麵之類的餵豬。

那個時候的豬肉真的香,吃不了,就用鹽巴放甕裡醃起來,俗稱 醃豬肉,一年也壞不了。沒冰箱沒辦法。

當然現在也有喂的同樣香,

為什麼現在吃不出肉的香味

1.城市裡的肉和農村自己養的味道是不是一樣的。

2.那個時候窮,想吃肉不那麼容易,越不容易,就覺得好

3.吃習慣了吃飼料長大的豬肉,再吃自己家養的,有點太香,親身體驗。

不過最喜歡吃的是 煮過骨頭後,弄下來的肉,調成涼拌的,現在一年也能吃一次

4.不是吃不出肉的香味,是你沒有吃對豬肉,吃不著好豬肉。


阜平有禮


問:八十年代的肉真香,為什麼現在吃不出肉的香味?

豬肉對於過去和現在來講都是一樣的香,變的是人,大家如果想體驗肉的香味,不煩餓兩天試試,然後再回來吃肉,我相信你會發現豬肉是世間最好的美味,即便沒肉,吃青菜你都發覺像吃肉一樣。

過去農村窮,買不起豬肉

我出生在八十年代,那個年代的土地已經分產到戶,不過村裡人口多,所以平均耕地s少,一人只有四五分田作業,我家四口人總共只有一畝五分田,當時農村還沒有人外出打工,大家都在家鄉種田。

試問一畝五分田能幹嘛?就連溫飽都很難解決,而且當年還要交公糧,對農民來講,一年根本就賺不到什麼錢,而當時的豬肉價格還是比較貴的,即便家裡有養豬,那平時也捨不得買點豬肉來吃,也只有逢年過節來親戚的時候,才會稱一些豬肉用來招待客人,正因為平時生活很少吃到豬肉,自然就覺得豬肉非常香。

以前農村的豬肉都是農民養出來的,現在的豬都是伺料豬

伺料豬和不是伺料豬,兩者肉質完全不一樣,前者肉質鬆散,後者肉質更渾厚,而且後者的口感更勝過前者。

以前農民養豬喂得都是草料、紅薯葉、米糠之類的,一點伺料都不沾,要七八個月才出欄,現在養豬隻喂伺料,四個月就可出欄了,因為吃的食物不一樣,就決定了豬肉的肉質和口感不一樣。

總的來說豬肉還是挺香,只不過現在大家經常吃豬肉,完全沒有了那種對肉急切的期待感,因為人的生活變了,導致對食物也變得越來挑剔,事實上豬肉依然很香,不香是人的口味變了。


每日新況


我是個農村土生土長的80後,提問者提這道題,我很是清楚!我來答一下!我小的時,吃的豬肉,都是家養的!那時候,幾乎每家每戶都有養豬,每家每戶都種植有各種各樣的農作物!比如,紅薯,我這邊叫番薯!樹薯、小麥,等等的農作物!人吃,豬也吃!就像紅薯,那些藤和葉,就是豬的貨,一般都是放鍋裡,加些水,煮熟,撈起來,就這樣拿去餵豬!平時也有用樹薯粉、麥皮粉!還有稻穀拿去去皮後的那些穀糠粉,這幾種粉,用剛燒開的開水燙熟了,給豬吃!



那時飼料很貴,很少人買!那時的豬吃的都是純天然的綠色食品!長的沒就沒那麼快!也沒那麼肥!比較苗條!不過肉就比現在的豬肉,好吃多了!肉味足!


所以我個人認為,豬肉好不好吃,是在於養豬的人!


農村阿丘


我記憶中,那時的豬

跟現在的野豬差不多,,小豬買回來圈養

幾天,認家了就趕到後上吃橡子,野菜,草根,回來喝點泔水,喂點玉米糠,麥麩子,豬整天跟著山羊,有時幾天才回來一次,時間長了爸爸就去山上看看他們,趕回來喂喂,然後再放出去。

、一年下來長個二,多百斤,殺時基本上沒什麼肥肉,吃起來也特別有味道,當然那時農村平時沒有賣豬肉的,有到是羊肉,馬肉,牛肉,豬養的少,不好養。

那時豬生長期都在一到二年,而現在的豬科技化管理四到六個月,全是精料,生長素,吃的迷的糊,吃飽了就睡,封閉廠房,格子空間,有限的幾個月生命全在吃睡中度過。

現在條件好,隨時想吃就買了,以前媽媽買肉全挑肥的買,香,還可作平時炒菜爆鍋用,我現在揀瘦的,不吃肥的,怕胖得三高。

就現在農村豬肉,依然比養殖的四到六個月出欄的格子化養殖的肉有味,這個我有體驗,我們平時總習慣在過年時節在鄉下集中殺豬時買一些凍在冰拒,親戚也送、一些,記得我跟孩子陪讀時,某超市開業,豬肉特價,看著也很好,貪便宜買了點,中午炒了一盤,孩子放學端上餐桌,孩子吃了笫一口,就問,媽你這那買的肉,我也嚐了一點,什麼肉有點腥說不出來的怪味,真的好難吃。







農村達人224


我是一名90後的農村人,按照我的年齡來說,在我那個時期,基本上月月能吃到肉。

其實在那個時候,吃肉也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我記得1999年的時候,農村教師的工資是700-800元,當時的豬肉價格好像在7-8元一斤。

在那時,平時一般是吃不到肉的,只有家裡來客人或者是有什麼紅白喜事,在可能就是長病康復後。

我那時印象中最深刻的就是吃肉和橘子。在那個時代,在北方冬天還沒有橘子,大約在秋天的時候,北方的集市上能見到橘子,基本上都是青皮的那種。

那時候農村家庭用不起冰箱,彩電才剛開始在農村普及。

在我印象中的是,那個時候的豬肉是真香啊?

基本上在每一戶農村家庭,都自己養上一兩頭豬,主要的目的是為了貼補家用,在那個時候,餵豬主要用的是“糠”,現在的年輕人基本都不知道糠為何物,糠就是地瓜秧、花生秧經過機器粉碎後的一種飼料。

地瓜秧、花生秧經過機器粉碎成的豬飼料,主要是纖維,沒有很大的營養價值,有的時候會在糠裡纏上玉米麵,在那個時候,豬長得非常慢,在農村一頭小豬長成肥豬大約需要一年的時間。

每當過年農村殺豬的時候,村裡的人都來買豬肉。那個時代的豬肉要比現在的豬肉好吃多了,肉質結實吃起來也香。

而現在的豬肉,從剛下生到出欄都是吃著激素、飼料長大的,基本上四個月就能出欄,相比農村出欄需要一年,飼料養的豬成長速度太快,在食用口感上差別太大。

現在市場上普遍買的豬肉,都是飼料喂大的,農村養的幾乎沒有。我們吃著這些豬肉,再也沒有當年的感覺,也沒有當年那麼香。

現在我們的生活變好了,對於豬肉我們幾乎想吃就能吃,不再是當年物資匱乏的那個時期,如今的我們習慣了大魚大肉,在當年吃夠的野菜,現在我們在重新吃,感覺滿滿的好吃。

時代變了,我們的生活也變了,剩下的只有那一份回憶。


用文章記錄歷史的縮影


都說現在的豬肉沒有小時候吃的豬肉香了,其實,我想說的是,何止是豬肉,雞鴨魚肉哪個不是?

記得小時候,都是自己家餵豬,過了年家裡買一頭小豬仔,一直養到過年,找個村裡的屠夫來殺,然後拉個板車在街裡賣。

那時候給豬吃的都是剩飯剩菜,刷鍋水,稻糠,麥麩之類的,哪裡像現在,都是養豬場養的,吃的都是飼料,那會兒哪有錢買飼料?豬也是長夠時間才殺的,現在頂多半年就出欄了,口味上肯定有很大差別。

小時候的豬肉可以提煉出很多豬油,把肥肉放鍋裡,慢慢高溫加熱,煉出油,把油盛出來,用來炒菜,把油渣另放一盆,可以用來包包子,特別的香。

有的朋友說,小時候只有過年過節才能吃點豬肉,當然覺得香了!確實也有這方面因素,八零後的我們估計都經歷過,媽媽藏零食,藏水果吧?說是零食,都是自己家加工的點心,很少花錢去買。但是還是不捨得隨便吃,都是藏起來,偶爾給吃一點,所以,小時候吃什麼都香,也不單是吃豬肉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