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三旗拥有很大的特权,依靠皇帝,为何能够一直压制下五旗?

鸢飞九天2018




首先,我们讲一下清朝八旗制度的由来。在明朝统治的末期,女真首领努尔哈赤在东北地区建立了后金政权。起初,双方的实力非常悬殊。明朝拥有将近1亿人口,但后金政权的人口不到100万。为了整个各方面的力量,提高协同能力,努尔哈赤建立了正红、正白、正蓝、正黄、正黑5个旗。在政权建立的初期,确实出现了满洲正黑旗。但是黑色旗帜很难区分,因此,后来又取消了正黑旗。随着后金政权实力的增强,4个旗变成了8个旗,也就是正黄旗、镶黄旗、正红旗、镶红旗、正蓝旗、镶蓝旗、正白旗和镶白旗。



在八旗中,正黄旗和镶黄旗的地位最高,因为由努尔哈赤亲自兼任旗主。 既然大汗亲自担任旗主,正黄旗和镶黄旗自然拥有各种便利条件。在武器装备和后勤保障上,两黄旗得到了很大的补充。在官员和将领的选择上,优先选择两黄旗。在皇太极执政时期,后金政权的国号改成了大清,为了照顾其他兄弟的意见,正蓝旗开始享受两黄旗同样的待遇。正黄旗、镶黄旗和正蓝旗形成了上三旗,其他五旗则被称为下五旗。



在上三旗中,两黄旗对皇帝忠心耿耿,正蓝旗则要差很多。在清朝皇帝皇太极突然去世以后,两黄旗几万官兵坚持要求必须拥立皇帝的儿子继位,拒不接受兄终弟及,间接阻碍了多尔衮等级。 多尔衮依靠正白旗和镶白旗起家,虽然实力不弱,但面对兵强马壮的两黄旗,仍没有必胜的把握。因此,最终选择了皇太极的儿子福临继承皇位。但多尔衮成为了摄政王,依靠各种手段,多尔衮掌握了清朝的军政大权。在此以后,多尔衮改变了上三旗的编制。正黄旗和镶黄旗没有变化,但由正白旗取代了原来的正蓝旗。



两黄旗和正白旗组成了新的上三旗,多尔衮去世以后,顺治皇帝曾经试图改变这一结构。但由于遭到了一系列的反对,连顺治皇帝也无力改变,上三旗的结构一直持续到了清朝灭亡。 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老八胤祀联络了关外的4位旗主王爷,准备对雍正皇帝逼宫。但首先需要接管丰台大营的武装,在接管的过程中,统军将领表示“自己只服从十三爷的命令。”一位关外的旗主王爷勃然大怒,直接询问其属于哪个旗。当时,各个旗的旗主王爷都在,可以直接训斥和管理。



统军将领直接说“末将是正黄旗,”旗主王爷脱口而出“上三旗的。”按照清朝的规矩,上三旗直接隶属于皇帝,其他旗的旗主王爷也无权管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上三旗属于皇帝的嫡系班底,雍正皇帝在选拔丰台大营将领的过程中,自然需要任命自己信得过的上三旗将领。 其实在上三旗中,也是有高低贵贱的。在传统印象中,正黄旗的地位最高。但其实并不是这样,镶黄旗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逐步成为了八旗中的首旗。



也就是地位最高的一个旗,其次才是正白旗和正黄旗。和珅是乾隆皇帝的宠臣,兼任40多项重要职务,可以说是权倾朝野。但出身是和珅的硬伤,因为和珅不属于上三旗,和珅是正红旗出身,属于下五旗。至于乾隆皇帝的小舅子傅恒,则是镶黄旗。对于普通的上三旗人来说,虽然没有太大的影响,但在就业机会和俸禄待遇上都有优势。由于皇帝一直管理上三旗,因此,上三旗能够长期压制下五旗,直到清朝的灭亡。

本人不是历史学家,不过是根据电视剧和一些清代历史资料的情节做出猜想,故事为主,欢迎网友吐槽! 请关注头条号:日尧居k古史!坚持原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