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的出路在哪?

用户愿归来仍是少年


农民这些年都找不到自己的目标了,但是我个人认为农民兄弟们还是非常有出路的,有以下这么几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就是农民可以依靠电商来走出村庄把自己村子里面的产品卖到全国各地,我们这么讲吧如今的电商已经特别主动走进了农村这个大环境里面,所以依靠电商的这种共享资源的模式是完全能够帮助老百姓们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第二个方面就是抱团取暖成立新型的农村合作社,依靠农村合作社的特殊背景然后进行专业性的发展,并且要积极的引进一系列的人才,让它们能够在农村发光发热并且把好的经验好的技术留在农村帮助农村过上幸福快乐的好日子!

第三个方面就是改变自己以前固有的农村生活习惯,现在国家已经开始提倡农村农场制了,就是以后的农村种地没有个人的了,都是形成了一个又一个的农场,然后要想种植什么就统一种植什么。这样一来,可以把农村的土地,土地集中起来,搞一些利润比较大,比较适合市场行情的农作物,这样一来,既让农民有了新的出路,又可以带动村里的老少爷们儿一起发财致富共奔小康生活。

以上的这三条就是我个人认为农村目前的一些出路,如果你认为我讲的不太切合实际的话,请给我多多留言分享一下你的经验,我将会万分感谢。


惠农圈


农民的出路是:年轻的出外打工,年纪五十以上的留守,现农村是老弱病残的居住地。农民的出路在春天春耕,出钱耕地(每亩130元、买化肥每包尿素95元,二氨150元),农家肥每吨300元,玉米种每包70元,农药等开支),每天耗在地里播种、除草、收割的工钱几乎化为零。风调雨顺的年月,加之买的种子也适应,这年创收成也所欠不多。反之,买到劣质种,亏空更大了,这就是农村的现实。现农村是无出路者的“摇篮”,土地大片荒芜,杂草丛生,有的栽上了树。云南的边远山区,山高路陡,年老体弱者这样环境下种地,目的就是为了度命。现农村里的农民出路是种地,秋后的丰收。





依稀57


农民的出路在哪里?五十年代以前应该是在战场上,五十年代以后是在希望的田野上,而今,他们的出路是在有钱的老板身上,行走在钱的大道上,也是在妻离子散的浪尖上!

为了生活,异地他乡两忙忙,虽然盛世太平,他们就是那弱者经不起风雨吹残。

国家纵有太多的扶持,他们还是那弱者见不到太阳!因为山高路远只有遥遥无期的盼望。

那个山沟沟里的他们,只听见打雷的声音,未见有雨降临,干渴的土只有夜里雾气的滋润,还有沟沟里的那条小河不知什么时候被蚂蚁做成了小丘。

从前能种稻谷的田也长满了飞来的芦苇还有倒钩剌的野草,臭草、还有很多叫不出名的杂草。

地荒了!人散了!家在哪里!只有那七老八十的人哪!还在那里等死!因为埋葬他的就是那地!


约拿8656


农民的出路在哪?



看到这个问题,作为一个老农民,而且祖祖辈辈都是出身农民的人,心里酸酸的,也曾经考虑过,农民的出路在哪?在何方?也曾经认命,也曾经怀疑过,可始终没有改变过,因为很迷茫,也因为很无奈。作为选择在外打工11年的农民工,这是本人的出路,现在思前想后,感慨万千,个人观点农民的出路分享给大家:

首先,知识改变命运,唯有知识才能让农民有出路。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国家尚且制定了这么大的教育的宏伟计划,对于个人来说更是如此。有文化有知识的人,就会学到科学技术就会少走弯路,就会使人变得聪明,知识改变命运,这是恒古不变的真理,也是经过祖祖辈辈说时间是证明的。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知识是无穷尽的,永远也学不完的,尤其是对孩子的未来发展,必须让孩子好好的学习,接受良好的教育,如果想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只有知识才能够实现这种美好的愿望,只有知识才是唯一登上的殿堂的捷径。加大对孩子的教育投入,就是对孩子未来的投资,就是让孩子有一个美好未来的基石。

其次,掌握一定的技术,只有一定的技术,才会有一个长久的饭碗。

现在经济社会,而且也是一个非常拼搏的社会,任何一个工作都靠的是技术,靠的是经验,才能有优先的选择权,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尤其是那些高科技的人才,每个国家都在努力的争取,每个企业都以优惠的条件接纳。俗话说“技不压身”,学一门技术,就是一个饭碗,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即便是现在做厨师,或者是修汽车的技术工都比农民要强,所以这些技术农民也可以学,也可以改变自己的未来,自己的人生,增加家庭收入。



第三,对于普通的农民而言,想走出农村必须外出打工赚钱。

对于大部分普通的农民既没有足够的资金,也没有专门的技术,在家里种地,粮食价格低迷,是不能养家糊口的,而且也会使日子过得越来越窘迫,越来越穷,必须走出家门,外出打工赚钱,这是唯一的出路。靠自己的劳动力换得一定的报酬,也不是丢人的事,而且现在经济社会,工作也非常的好找,报酬又高,维持家庭正常开支是可以的。

第四,对于农民的出路而言,最终还要靠国家的政策走出困境。

农民有出路很难,祖祖辈辈没有离开土地,如今,经济发达的国家富裕了,这都是靠国家的好政策,露出了贫穷落后的面貌,已经跨入了新时代,要想农民在富裕,跨出目前的困境,必须依靠国家的政策。目前的国家队,农业实行优先发展的政策,并实施了乡村振兴计划,这会为未来的农民寻找更好的出路,会有一个美好的蓝图,未来的农民将会逐渐的走向城市,未来的农村将会逐渐的变得更美丽,农村人口不在不断的流失,这是时代发展的标志也是农民找出了一个美好的出路。

第五,未来农民的出路就是农业现代化,产品销售网络化,农村城镇化,农民就业企业化。

当然对于未来农民是会越来越幸福的,农业实现规模化、机械化、科学化的现代化农业。农民的土地实行流转,让年轻的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参加社会大建设,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对于农村就实行了新农村建设,改变了用农村的面貌,改善了农民的居住环境,实现乡村大战略发展计划。



总之,对于农民的出路还有很多条,因为各家的情况不一样,所选择的出路也不一样,路就在自己的脚下,路还需要自己去走,也可以走别人的路,但不要完全的复制。鲁迅曾经说过,世上本没有路,人走多了便成了路。所以别人走过的路也可以走,至少路上没有坎坷,至少不会迷路,因为前人已经给后人留下了路标。作为一个农民,你的出路在何方?敬请留言探讨。


宗元三农堂


中国城市己进入现代社会,而农村却停留在几千年前封建时代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时期,农民穷是必然的。农民的出路在哪里呢?那就是彻底废除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走合作化道路。例如全村100户人家300口人,1000亩田,打破土地界线,平整土地,通过改造让全部土地适合大规模机械化耕种。联合周边行政村,共用大型农业机械,采用完全一致的种植标准,与农业专家合作,种植过程按现代农业种植标准得到有效控制,通过严格检验,产品品质达到国家有关标准,在此基础上建立粮食联合加工厂,质量通过国家相关部门认证,产品包装有绿色认证标识。按照工业的套路去干农业,合作社内1000土地,100家农户,对其中10家农户进行现代农业技术专业培训,考核合格,将1000亩土地交给这10家分片承包,各种100亩,合作社给这10户下达产量质量指标,责成专人对农业生产全过程实施控制与协调。例如从农资采购,机械化耕种,育秧育苗,田间管理,10家农户进行合理的专业分工与协作,使全年粮食产量与品质实现预期目标,10农户粮食产量只是在收获时各收各的,过称上交合作社,按市场收购价合作社给各家农户付款,合作社从中提留适当的管理费用及土地留传费用。另部分农户90家,各获得一份土地留传费用外,安排20户人家40个劳动力进粮食加工厂当职工,1000亩田产量设150万斤稻谷,扣除各项成本及提留后粮食增值净收入大约150万元,40名职工年平均年收入4万元。还有70户如何安排呢?利用粮食加工的副产品米糠畏猪养鸡,建立大型养猪场,养鸡场。组织部分农户进城打工等等。


老乡2439


农民的出路在哪里?,传人是土地承包户,标准的农民。认为农民的出路有以下三条。

第一条让后辈走出农村。从孩子的教育抓起,有人说抓教育得大把钱,可现实农村考上本科孩子的家中并没有钱。有人说哪是命,是的生命在奋斗,哪是两辈人奋斗的结果。随孩子迁往城市,这条路每个村都有人走过来了。别人能走,为什么自已不走呢?

第二条改变自己的种植模式和品种。比如说传统种玉米,一斤不足一元钱,亩产千斤的确没收益。换个方法,种水果玉米而每颗2元左右,亩留苗3500株。种疏菜和瓜果收益更好。传人就是靠种大棚菜起家的。现在上了年龄种的很少,一年挣四、五万够花。

第三条学一门技艺。瓦工、焊工、防水、涂料等,人虽辛苦但工资每天均在200以上。

传人是农民,为养家糊囗搬过砖、养过鸡猪,又改种大棚菜。不吃苦中苦,难为人上人。不论哪个行业、哪个企业都容不得懒汉,见不得等靠要。农民的出路在哪里?在脚下、在身边。


何传人


为什么农耕文明能支撑封建社会发展,又能支撑盛唐那样大盛世,大帝国呢?古时农产品的影响力,超过四大发明,那就是茶叶与丝绸!也就是成为农耕文明有力象征!梯地,梯田,旱地,旱田,平阳少,水田少,山坡,土坡,山隔山,出门见山,过一山有人家,这就是农村现象,也是基本国情吧!那么适合种什么?适合种茶,种桑!以前成为中国名牌,中国农产品象征!适合种什么,是有环境,土地决定的!有些人,认为外国机器化,大种大养,上大型机器,通过土地却权,走西方农庄式之路,抛开原住民,所谓新型农民,有资本投资,用机器解决农村状,农产品现状,能行得通吗?土地从农民手中拿去,等于抛弃了人,有的地方是靠人力,牛力,耕作的,机器根本不成!低价从农民租地,然后种树,养猪,种其他作物,根本同粮食无关,难道粮食不减产吗?不用多少年,经过这样折腾,也就无法耕种了,过几十年,树一砍,把土地退给农民,剩下树头与草了!加上农民是传承,言传身教的,农民的下一代,缺了传承,言传身教,还会有人种粮食,连几时播种,赶季节都不知道,怎么耕田种地!到时就重回历史,专门成立耕田种地学校,所谓大学来种田地,不然,有机器,不懂得季节,节气,如何耕田种地,所谓新型农民,有机器,有资本,玩一下,过了季节,到时种上都白搭!过了季节,不但减产,也会无产,谷子赶不了花期!不是坐在那里,想象着就有农业发展的,不要把外行人,干内行事,这就是劳民伤财!有些砖家遥控指挥农业生产发展,不到农村,实地指点,是发展不起来的!只能添乱,有时变成胡说八道,成为不懂国情的人!农业生产发展,要季节,天气,水资源,人,机器,资本是次要的!假如是水源足,天气好,成为鱼米之乡,发展不用砖家吹牛,农民都干得漂亮!例如,泰国,会差粮食吗?还可以大量出口粮食,用得着西方什么农庄,大机器吗?水多,土好,随便在田里都可以抓鱼,会吃不饱,吃不上饭吗?不是中国农民不努力,懒!而是自然条件,环境约束农业生产发展!就是缺水,土地不肥,不平阳!毛主席伟大!建国以后,开那多水库,不然,农业生产发展更难!



说道231960427


这个问题问的好,农民的出在哪里?随着时代的变迁,日新月异,一路高歌猛进,农村确实变化很大,农民也一改以往的生活方式和种养的方法,依靠科学发家致富,很多惠民的政策出台了!,但是很多问题随之而来,本来农民知识有限,更不要说法律知识了,真正到农民手中的利益所剩无几?聊聊拆迁吧!本人广东省湛江市开发区东海岛一搬迁农民,简称湛江钢铁,我村07年下半年开始征地,09年强制拆迁出来,拿到手中拆迁款6万块钱左右,据说村里面赔偿最多也就百八十万,虽然有生活费,每人每个月8百钱左右|,但也不是按时发放,按现在的市场消费,还要租房子,在这物价高昂的时代,能生活多久呢?东海的物价比市区还贵,前几年拆迁的村子赔偿率高得离普,平均最低都有一百多万,小车,市区商品房都有,同人不同命,农村的60,70后出来打工吧,没有知识,谁个敢要呢?没有土地了,人也渐渐变老,身体健康愈下,上有老的,下有小的,能指望谁呢?将来老了有啥依靠呢?无奈的农民,出路在哪?哪个专家指指路呗?东海岛钢城,中科炼化,想说爱你,不容易啊!


一切随缘4464


农民出路在那里,这也是我曰思夜想的事。

我的家乡的确是山清水秀,虽然是山区,却是风景如画。在这里山环水绕约地方形,深藏着动人的传说。交通四通八达的条件,吸引了多少外人的想往,造成这里人口密集,从生产队分地时,人均不到五分地,还是水旱不保。遇到风调雨顺,还能挽强,若有灾荒,只有听天由命。为了生活要找的出路只有走出去寻求。

随旅游业的发展,这里成了旅游重镇,地以租代购没有了地,在家里的人,成了没职业的农民。面对上有老下有小,没有一定收入,就无法保障家的正常生活,眼看城中打工也不混,私人不要,国家不招。今天的生活,明天的养老,不得不想,出路在那里?

知识改变命运,只有学习技能,干力所能及的事,发挥自己优势,创造自已人生。

响应国家号召,做点自己能做的事。


user6201811349789


农民的出路在打工路上,背起了破旧的铺盖,提了几件旧衣裳,迈开双腿怱忽忙忙。走遍天涯海角,到过荒山野岭,进过繁华都市。也去过地下三层!只为讨生活,挣几个光洋。地里的荘稼爸妈打理,孩子们上下学让爷爷奶奶接送。做作业无奈只能交给补课老师帮忙!每天从早上干到天黑,累得是晃晃荡荡,工头只嫌你不出力,想把你榨光。吃得是大米白面,说起来也还不赖,蔬菜是土豆永不重样!农民呀多会儿才能过上一个好日子?才能当家作主,不负伟人的企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