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号集团凭什么年入过亿,还不是因为互联网公司用钱“圈养流量”

做号集团凭什么年入过亿,还不是因为互联网公司用钱“圈养流量”

看了“三表龙门阵”的《河南女孩露露给我上了一堂七万的课》,小编才惊觉原来我们的自媒体行业竟然存在这样一群“优秀的同行”,他们能靠《吴京一夜之间成为全国被骂得最惨的演员,到底是因为什么?》这样的文章,一个人、一个企鹅号,两个月产出7万。

做号集团凭什么年入过亿,还不是因为互联网公司用钱“圈养流量”

于是“露露事件”理所当然的遭到了靠文字生活的同行们的批判,因为这个行业的大多数比露露文章写得好的人,获得不了这么高的产出。

所以质疑就随之而来,三表龙门镇在文章中质疑腾讯内部有人勾结“露露”背后的做号集团共同养号,让平台巨额的流量补贴进入私人账户。但做号集团做的并非企鹅号,而且几乎所有的互联网资讯平台都有补贴。其实就算没有“内外勾结”,露露这样的文章也是各大平台吸引流量的中流砥柱。

谁在关注“露露”

做号集团凭什么年入过亿,还不是因为互联网公司用钱“圈养流量”

曾有投资者一句话剖析互联网公司的本质,即“用更低的成本获取更高的流量”。那么把这个道理简化一些,如果你“买”流量花的钱小于流量给你带来的收益,那么这个生意就可以一直持续下去。

结合如今流量越来越贵的趋势,互联网公司用来“买”流量的钱也就越来越多。具体到自媒体平台这个行业来说,不知大家还是否记得在2016到2017年间曾出现过一次“补贴大战”。包括腾讯、百度、今日头条在内的大多数头部平台投入巨额补贴。

这种补贴可以看做是“流量悬赏”行为,最本质的原理是自媒体的文章点击量越高,就能拿到越多的现金收入。“露露事件”的主角,腾讯企鹅号在2017年推出了一个100亿元的扶持计划,主要拿来补贴内容创作者。

但流量高绝不等于文章质量好。甚至什么是高质量的文章,对于不同的人来说也有不同的标准。比如一些业内大号比较偏好的内容,通常需要有详实的数据、缜密的逻辑、大胆假设的脑洞和小心分析的结论……。读者是需要静下心来慢慢品读的。

而“露露们”所提供的内容总是力求在最短时间内,用最简单的方式抓住用户的眼球。就比如说《热巴在机场摔坏了粉丝手机,脱口而出八个字,网友:活该你那么火》这篇文章标题,短短几个字描绘出了一个以热巴为主角的小故事,画面感十足。正文中就着几张现场照片,宛如麦当劳肯德基里流水线作业出来的“资讯快餐”。内容千篇一律却符合用户预期。

平心而论,【话娱】认为阅读后者的用户更多,是非常正常的现象。就像虎嗅的流量肯定干不过今日头条。

资讯平台追求的流量是可量化的硬通货,它可以变成广告来露出,来获取收益。这样的商业逻辑让“露露”可以月入3.5万,让“露露”背后的做号集团可以年入上亿。虽然魔幻,却也合乎常理。

“露露体”可能永远不会消失

腾讯集团市场公关部总经理李航在对“露露事件”的回应中提到,做号集团和洗稿是业内面临的难题。但后面给出的解决办法都是关于保护原创,这恐怕根本伤不到做号集团的根基。因为市场对“露露体”这种资讯的需求依然存在,而且非常旺盛。

先说个故事。小编是个影迷,几年前一直不太能理解为什么一些烂到不忍直视的网大偏偏特别火。后来有机会和一个大佬聊到了这件事,大佬给的答案既官方又模棱两可,但越想越觉得有道理“移动互联网时代必将造成内容的极度饥渴,特别是长尾用户的需求很难得到满足”。

现在来看做号集团的打法和早期的网大还有些共同点,比如都能量产、都要熟练运用平台补贴规则、都服务“长尾用户群”。这部分用户的特点是通常没有什么其他的娱乐方式,同时又拥有大量空闲时间。

于是“露露体”就这样被发现商机的做号集团用来填补这些特定人群们的闲暇时间。不仅如此,经过做号集团精心设计的“露露体”,非常容易让一些用户上瘾。

心理学中有个概念叫“嗑瓜子效应”,它指的是每付出一个很小的努力(嗑的动作),就可以获得一点正向反馈(瓜子仁)。那么人就会不自觉的把这个动作持续很长时间。

做号集团可以通过培训,精准控制“露露体”的标题、插图、内容、字数等要素。把这种“嗑瓜子效应”达到最大化。因为说的都是那几位明星,八卦文和八卦文之间还能产生联系,并在不自觉中构建起了一个“明星八卦宇宙”,增加用户的粘性和忠诚度。

想要了解做号集团培训流程的朋友,只需要百度某个资讯平台的名字,第一个搜索结果就是。

做号集团凭什么年入过亿,还不是因为互联网公司用钱“圈养流量”
做号集团凭什么年入过亿,还不是因为互联网公司用钱“圈养流量”

点进去之后,这个网站给你推荐的课程大概都是这样的

做号集团凭什么年入过亿,还不是因为互联网公司用钱“圈养流量”

包括微视、抖音等短视频、今日头条、百度百家、企鹅号、大鱼号等各种自媒体平台都有专门培训课程。点击任何课程连接,这个网站都会自动开启QQ的加群功能(这是怎么做到的?!)

想在做号集团中成为“露露”的一员很容易,但攒起这么一套培训流程,技术门槛还是非常高的。不是说做号集团的行为值得提倡,但这份商业眼光和总结能力确实让一众自媒体的同行们“望尘莫及”了。

文 / K

副主编 / 金宇

做号集团凭什么年入过亿,还不是因为互联网公司用钱“圈养流量”

播报当日票房、排片数据、档期资讯、深度票房数据挖掘、电影产业观点速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