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林文化-不同时期料器天珠特征对比

天珠是可以圆满世间福报、增加福慧资粮的如意宝!除了克障消灾,治病救人,天珠还具增长福报,招感财富的诸多功能。贡钦·晋美林巴曾指出:''天珠可以抵御各种血疾、魔患、八部鬼众之灾,愉悦身心,亲和人机,增进福禄,提升名誉。''因此,在藏地能得到一颗真品老天珠,是家族兴旺,福德增长的象征。

  然而,不同的人们对福报的理解也不尽相同。仅仅就世间福报而言,就有事业、功名、财富、健康、长寿、姻缘、运势等等诸多方面。然而现代社会中的很多人更多的是看重金钱,以为有钱就是福,因此总会更多地宣扬天珠在增长财富方面的功能。殊不知,除了增长财富之外,天珠还能圆满很多方面的福报,更积聚了诸佛菩萨的无限愿力,见证了无数成就者亲证实相。只要佩戴者的内心与天珠相应,就一定能敲开福慧增长的大门!

  真品传世老天珠珍贵无比,数量极其稀少,只有贵族皇室才有财力佩戴。在古代真正至纯天珠开始稀缺的时候,特别是在明清时期,西藏地方的佛教信徒开始致力于仿制天珠的制作,不是为了赚取金钱,而是对于天珠这一特殊图腾的崇拜和宗教需求,而料器天珠就是这一时期的产物。众所周知清代皇帝都信奉藏传佛教,尤其康熙,雍正,乾隆为盛,而真正至纯天珠少之又少,在那个时代曾经大量制作料器天珠,补充宗教使用空白,以及用于民间佩戴。

梵林文化-不同时期料器天珠特征对比

(上图均为料器天珠)

  料器天珠非至纯系千年天珠,其乃古人以智慧和特殊材质仿制,藏族同胞常年佩戴之物,非新天珠能相比,老料天珠与至纯天珠在宗教的意义来讲,有相同的功效。而性价比却能让更多喜欢藏传文化的朋友接受。这种料器天珠,图腾和意义与真品天珠相同,又经过寺庙供养或者活佛开光加持,因此灵性十足,念力极强,护身避邪。

  老料器天珠的材质简单来说是一种合成特殊材质,多为寺庙定制的,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庙供或者庙请天珠。其成分是含有一定的类树脂(非现代工艺赛洛洛)成分与藏药研磨、松香粉、牛骨粉等交融所制,内含铅芯增加其质感,再由寺庙结缘给信徒或者佛像法衣外的配饰配珠。其宗教意义非常珍贵,其年份完全到代的一种现在藏传圈认可的至纯天珠的唯一替代品。问题来了,如何区分料器天珠的新or老?不同年份的料珠又有何特征呢?

梵林文化-不同时期料器天珠特征对比

(上图均为老料器天珠。左一为清末民初九眼;左二为明末清初九眼;左三为清中期十眼;左四为清初期九眼;右三为清末民初六眼;右二为清中后期八眼;右一为民国中后期九眼)

梵林文化-不同时期料器天珠特征对比

左边“漆黑牙黄”,右边“漆黑牙白”,都是清末民初老料珠。

梵林文化-不同时期料器天珠特征对比

“黄胎”与“棕胎”的区别。(注意:棕胎是明代工艺非常重要的特征!清代和民国有出现“仿棕胎”的料珠。)

梵林文化-不同时期料器天珠特征对比

“棕胎”与“仿棕胎”的区别。注意比较颜色、材质、画工、形状、大小。

梵林文化-不同时期料器天珠特征对比

“黑胎”与“棕胎”的区别。左边为清末民初老料器三眼,右边为明末清初老料器九眼。

梵林文化-不同时期料器天珠特征对比

“纯藏药骨粉”(即无加铅芯)与“有加铅芯”的区别。左边为清初期老料器虎牙管珠,右边为清末民初老料器三眼。

梵林文化-不同时期料器天珠特征对比


梵林文化-不同时期料器天珠特征对比

左边清初期老料器九眼与清末民初老料器两眼的材质的一个重要区别在于:有无添加“树脂”成份。注意两者孔道对比,分别有什么感觉?

梵林文化-不同时期料器天珠特征对比

老料器的晕染工艺。左边清中后期老料器八眼,有晕染属于高级工艺,就像墨水在宣纸上晕开的感觉。

梵林文化-不同时期料器天珠特征对比


梵林文化-不同时期料器天珠特征对比


梵林文化-不同时期料器天珠特征对比

左边为清末民初老料器三眼,右边为做旧三眼新料珠。新料珠线条和颜色呆滞,珠体反射的贼光,孔道生涩别扭。

梵林文化-不同时期料器天珠特征对比


梵林文化-不同时期料器天珠特征对比

老料珠与新料珠的区别。左边为清末民初老料器九眼,右边为做旧的九眼新料珠。

梵林文化-不同时期料器天珠特征对比


梵林文化-不同时期料器天珠特征对比

上图的左边的一对珠子是清初期的纯藏药骨粉的老料器虎牙管珠;上图的右边那颗圆形的是添加现代塑料的达洛虎牙;下图的六颗料器虎牙均为民国中后期。

梵林文化-不同时期料器天珠特征对比


梵林文化-不同时期料器天珠特征对比

左边为真正“漆黑牙黄”的清末民初老料器六眼。右边为很小年份的达洛宝瓶,添加“聚矾类”工业树脂后呈现的黄色,以后见到这种“黄色”的料珠清注意!

梵林文化-不同时期料器天珠特征对比


梵林文化-不同时期料器天珠特征对比


梵林文化-不同时期料器天珠特征对比

两眼三眼老料珠与新料珠的对比。左一和左三是清末民初三眼,左二是清末民初两眼,右二为民国中后期三眼,右一为做旧的新料器三眼。

梵林文化-不同时期料器天珠特征对比

梵林文化-不同时期料器天珠特征对比

再来一组对比,收集这五颗不同时期的老料期九眼一起拍照不容易啊,左一为清末民初,左二为清初期,左三为清中后期,右二为清末民初,右一为民国中后期。

梵林文化-不同时期料器天珠特征对比

这张图说明的是老料器天珠制作工艺最成熟是在“清末时期”。

梵林文化-不同时期料器天珠特征对比


梵林文化-不同时期料器天珠特征对比


梵林文化-不同时期料器天珠特征对比


梵林文化-不同时期料器天珠特征对比


梵林文化-不同时期料器天珠特征对比

新老料珠[添加藏红花]的对比,图1~3为清末时期达洛虎纹,藏红花在藏药里面,珠体和孔道包浆厚重温润,连磕碰初都包浆了,看着舒服;图4~5为做旧新料器,藏红花颜色鲜艳停留在藏药表面,颜色生硬呆滞,人为做旧的孔道生涩别扭,珠体发出刺眼的贼光。添加藏红花工艺的老料器非常少,短时期小范围出现,所以意义殊胜。

天珠是顶级的''护身符'',具有息灾克障,消除违缘的强大力量。在藏地,藏人心目中提及天珠的第一反应,不是珠宝和文物,而是''护身符''! 在保证年代的前提下,天珠宗教上的庇护意义(挡灾、驱祸、避邪、解厄、增福)是最重要的。

  在藏地,由于佛教文化普遍而深刻的影响,人们对''人身难得,寿命无常''等基本概念(教法)有着深刻的认知,因此格外的重视''护身符''。无论男女老少,几乎没有不佩戴''护身符''的。而在众多护身法宝中,天珠是藏民心目中最顶级的法宝力量杠杠滴!正如诸多仁波切所言:''能够辨识天中,并且深信不疑的作为''护身符''佩戴的人,往往逢凶化吉、万事如意,可谓真正的大智者!''

  所以很多有智慧的仁波切们也常佩戴天珠作为''护身符''。例如闻名遐迩的不丹国师-顶果钦哲仁波切便是终身佩戴天珠项链,他曾开示说:''出家者应远离珠宝,这是《律经》中的规定,但天珠是我的护身之物,并非饰品。''不仅如此,仁波切还经常鼓励有条件的人们大胆佩戴。连仁波切们都如此这般重视''天珠护身符''的价值与作用,我们有什么值得疑惑和排斥的呢?事实上在藏地佩戴天珠护佑主人消灾祛难的故事数不胜数,以至于人们及其自然地认为戴上天珠相当于存储了第二条生命。不了解藏地民俗的人们或许觉得有点儿不可思议,但当你见识了藏人之间天珠交易时的庄重与谨慎时,你会发现这一点儿都不夸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