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話北京3︱寒食十三絕都有啥?《寒食節的由來》居然有前傳!


清明話北京3︱寒食十三絕都有啥?《寒食節的由來》居然有前傳!

清明之所以和掃墓聯繫起來,是因為寒食節,寒食是古人懷念逝者的日子,必須冷餐,不能動火,漢代之前寒食節長達一個月,但易引發疾病,漢代壓縮成一天,在清明前三天。到唐代,兩節合併,掃墓、祭拜才成了清明節的主要內容。

寒食節前後綿延兩千餘年,曾被稱為中國民間第一大祭日。

寒食節是漢族傳統節日中唯一以飲食習俗來命名的節日。清初湯若望曆法改革以前,清明節定在寒食節兩日之後;湯若望改革後,寒食節定在清明節之前一日。現代二十四節氣的定法沿襲湯若望的改革,因此寒食節就在清明節前一日。所以今天,就是寒食節。

清明話北京3︱寒食十三絕都有啥?《寒食節的由來》居然有前傳!

01 《寒食節的由來》前傳

據史籍記載:春秋時期,晉國公子重耳為躲避戰禍戰亂而流亡他國長達十九年,大臣介子推始終追隨左右、不離不棄;甚至"割股啖君"。就是說在萬般無奈之下,他曾經割下自己大腿上的一塊肉,給重耳吃。重耳勵精圖治,成為一代名君"晉文公"。但介子推不求利祿,與母親歸隱綿山,晉文公為了迫其出山相見而下令放火燒山,介子推堅決不出山、最終被火焚而死。晉文公感念忠臣之志,將其葬於綿山,修祠立廟,並下令在介子推死難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這就是"寒食節"的由來。

可能很多人都講述了這段故事,但沒有講述重耳和介子推等人為什麼會躲避戰禍戰亂,這是因為啊,這段故事,只有史書裡有記載,您在網上基本上是找不到的。所以,我覺得這一段故事很有必要詳細講講,這樣,您才能更好的理解寒食節的由來這個故事。

那我們也可以給這段故事稱之為《寒食節的由來》前傳。


清明話北京3︱寒食十三絕都有啥?《寒食節的由來》居然有前傳!

風雲際會、變亂頻仍的春秋時期。晉國。

姬佹諸嗣位,也就是繼承王位,被稱為晉獻公。獻公十五年,興兵攻打驪戎,驪戎使出“和親”之策,將兩名女子上貢納於獻公,一個叫驪姬,一個叫少姬。那驪姬生得是花容月貌,嫵媚動人,加上聰明伶例,足智多謀,深得獻公寵愛。獻公不顧禮法規定,將她封為夫人,也就是相當於後來的皇后。

但人心不足蛇吞象,驪姬並不肯滿足現狀,見好就收。她一心想讓自己的親生兒子奚齊繼承王位。但晉獻公有子多人,如與狐姬生的重耳,與小戎允姓之女生的夷吾,與原夫人齊姜生的申生等。按當時確立王位繼承人要“立嫡立長”的原則,應該被立為世子,也就是王位繼承人的是申生。事實上,早在驪姬生下奚齊之前,申生已被立為世子了。申生賢而無罪,奚齊要取而代之,談何容易?


清明話北京3︱寒食十三絕都有啥?《寒食節的由來》居然有前傳!

但利令智昏的驪姬怎會善罷干休?於是,她不僅以犧牲自己的名譽為代價,造出遭受申生調戲的謊言,而且設下毒計離間獻公與申生父子二人。獻公偏聽偏信,申生被迫自縊身亡。申生已死,驪姬可以放心了吧?不,還不行,因為還有重耳、夷吾等人,他們也是奚齊要繼承王位路上的絆腳石。“黑雲壓城城欲摧”,萬般無奈之下,身陷困境的重耳、夷吾只得離國逃難去了。

清明話北京3︱寒食十三絕都有啥?《寒食節的由來》居然有前傳!

重耳逃難之時,有一些大臣陪同隨行,他們是趙衰、狐偃、先軫,介子推等人。流亡期間的甘苦辛酸,這裡不必細說。經過十九年的顛沛流離,重耳終於重返晉國,登上王位,就是赫赫有名的春秋五霸之一晉文公。晉文公行復國之賞,很多人都從中受益匪淺,尤其那些從亡人員,更是所獲多多。唯有介子推一人例外。而這也就引出了後來晉文公放火燒綿山,這一段寒食節由來的故事。


清明話北京3︱寒食十三絕都有啥?《寒食節的由來》居然有前傳!

02 寒食十三絕都有啥?

古人在春光明媚,桃紅柳綠的三四月間,除了外出踏青、掃除祭拜外,還有寒食的習俗即寒食節。寒食節是在冬至後105天,也就是距清明不過一天或兩天。一般都說寒食節源於"之推綿山焚身",為了紀念介子推死難日在這天禁止生火,吃冷飯,以示追懷之意。

但中國的歷史真的是這樣的嗎?

說到寒食節,人們總會把它和介子推聯繫起來。介子推跟隨重耳流亡列國,割股奉君,後來重耳復國成為晉文公,介子推不求回報,隱居綿山,晉文公找不打他,火焚綿山,誤殺了介子推。這個故事知名度很高,都認為這是寒食節的來歷,禁火吃冷食是為了紀年介子推。實際上,寒食節的起源遠比這要早得多,紀念介子推只是和此前的寒食習俗結合在了一起。

那麼韓翃詩裡寫的“傳蠟燭”是怎麼回事呢?據傳說,寒食禁火之後,民間便沒有火種,直到清明那天,才由宮中保存的火種重新點燃,傳入各家,稱為新火。這種風俗,在唐宋詩人中的筆下也常有反映:“內官初賜清明火”(韋莊),“朝來新火起廚煙(杜甫),“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韓翃)。看來寒食這幾天不僅不升火做飯,連晚上也不點燈,直到清明傍晚,才用蠟燭從官府將新火導入。這個習俗從周到唐朝一直都很流行。禁火稱為斷火或內火,清明重新點火稱作新煙或出火。按周朝的舊制,有清明禁火的風俗。禁火的目的是為了三月出火。《周禮》上說,管理火的官員,在這期間敲著木鐸,發出響聲,告訴人們禁火時節到了,應將火管理起來。但西周的禁火制度,不可能是為了紀念春秋時的晉臣介子推而設,所以寒食節的起源,和介子推無關,而與周朝的禁火、出火的風俗有關。


清明話北京3︱寒食十三絕都有啥?《寒食節的由來》居然有前傳!

在各地的寒食習俗中,被譽為"寒食十三絕"的老北京寒食習俗最具代表性。歷史上的寒食食品多數寓意深刻,種類也很豐富,包括寒食粥、寒食麵、寒食漿、青精飯及餳等;寒食供品有面燕、蛇盤兔、棗餅等;飲料有春酒、新茶等數十種之多。

老北京有寒食十三絕之說,當然了,傳說的版本不同,這十三絕包括什麼也不盡相同,那有一種呢流傳得更廣,我給數數,

豆麵糕、艾窩窩、糖卷果、薑絲排叉、糖耳朵、麵茶、饊子麻花、薩其瑪、焦圈、糖火燒、豌豆黃、蛤蟆吐蜜的豆餡燒餅,還有奶油炸糕等等,這些小吃的口味與眾不同,各有特色,成為北京小吃的亮點。那不同版本呢,有的還加上了炸灌腸、炒肝或是茶湯,還有人把豆汁也算上。當然,還有另外的一個版本:

奶油炸糕、螺絲轉、饊子麻花、薑絲排叉、驢打滾、糖火燒、艾窩窩、麵茶 、糖耳朵、豌豆黃、焦圈、硬麵餑餑、芝麻醬燒餅。


清明話北京3︱寒食十三絕都有啥?《寒食節的由來》居然有前傳!


清明話北京3︱寒食十三絕都有啥?《寒食節的由來》居然有前傳!

寒食節的食品到現在大多已經失傳,但也有一些流傳至今。

03 清宮的蜿豆黃製作

"細豌豆黃兒"乃是清宮御膳房根據民間的小棗糙豌豆黃兒改進而成。其製法較精,


清明話北京3︱寒食十三絕都有啥?《寒食節的由來》居然有前傳!

豌豆黃是將豌豆煮爛過篩成糊,加上白糖、桂花,凝固後切成兩寸見方,不足半寸厚的小方塊,上面放幾片蜜糕,色味俱佳,質地細膩純淨,入口即化,屬上品。民國以後,北海公園漪瀾堂飯莊和仿膳茶社賣的即是細豌豆黃,以紙盒盛之,每盒十塊。它與芸豆糕、小窩頭等同稱宮廷小吃。

清明話北京3︱寒食十三絕都有啥?《寒食節的由來》居然有前傳!

製作方法

用上好的白豌豆,稍磨去皮,用涼水泡3遍。用銅鍋燒水(不能用鐵鍋)將去皮的豌豆放入鍋內,加鹼,將豌豆煮成粥狀,然後帶原湯過籮,將過籮的豌豆粥放入鍋內加白糖,炒30分鐘,要掌握火候,不能太嫩,也不能過火。太嫩不能凝固成塊,太老凝固後會有裂紋。炒的過程中,須隨時用木板撈起做試驗,如豆泥往下淌得很慢,淌下去的豆泥不是隨即與鍋中的豆泥相融合,而是逐漸形成一個堆,再逐漸與鍋內豆泥融合(俗稱堆絲),即可起鍋。起鍋後的豆泥倒入白鐵模具內,蓋上光滑的薄紙,防止裂紋,還可保潔,晾涼後即成豌豆黃。

營養成分

營養價值

養素含量(每100克)

維生素A(微克) :5.00

煙酸(毫克) :1.70

銅(毫克) :0.24

熱量(大卡) :133.00

維生素C(毫克) :一

膽固醇(毫克) :一

錳(毫克) :0.35

碳水化合物(克) :26.70

維生素E(毫克) :2.91

鎂(毫克) :52.00

鉀(毫克) :137.00

脂肪(克) :0.60

胡羅卜素(微克) :30.00

鈣(毫克) :141.00

磷(毫克) :102.00

蛋白質(克) :7.50

硫胺素(毫克) :0.04

鐵(毫克) :5.10

鈉(毫克) :151.70

纖維素(克) :2.20

核黃素(毫克) :0.04

鋅(毫克) :2.71

硒(微克) :1.06

生產製作

方法一

1.用上好的白豌豆,稍磨去皮,用涼水泡3遍。

2.用銅鍋燒水(不能用鐵鍋)將去皮的豌豆放入鍋內,加鹼,將豌豆煮成粥狀,然後帶原湯過籮,將過籮的豌豆粥放入鍋內加白糖,炒30分鐘,要掌握火候,不能太嫩,也不能過火。太嫩不能凝固成塊,太老凝固後會有裂紋。

3.炒的過程中,須隨時用木板撈起做試驗,如豆泥往下淌得很慢,淌下去的豆泥不是隨即與鍋中的豆泥相融合,而是逐漸形成一個堆,再逐漸與鍋內豆泥融合(俗稱堆絲),即可起鍋。

4.起鍋後的豆泥倒入白鐵模具內,蓋上光滑的薄紙,防止裂紋,還可保潔,晾涼後即成豌豆黃。

方法二

材料:去皮乾燥黃豌豆230g

調料:小蘇打2g、白砂糖65g、清水若干

1.豌豆洗淨、瀝乾,加入小蘇打拌勻,用水浸泡,靜置5-6小時,水平面以沒過豌豆3釐米為宜。

2.5-6小時後,倒掉蘇打水,用清水漂洗4-5次,瀝乾後放入鍋中,加水煮開,水量以沒過豌豆4-5釐米為宜。煮沸過程中會浮起白色的泡沫,要撇掉。水開後然後調成中火,繼續煮至大部分豌豆開花酥爛。

3.用電動打蛋器攪拌已經酥軟的豌豆(湯),儘量使豌豆破碎。

4.用過濾網把豌豆糊過濾一遍,使豌豆變成細膩、濃稠的糊狀。

5.在豌豆糊中加入砂糖拌勻後,放回火上繼續加熱,用文火熬到濃稠,豌豆糊成半固體而不是液體狀即可離火。

6.倒入模具中,將表面刮平,放置於室溫中待溫度稍微降低、不燙手,即可放入冰箱冷藏。為了方便冷藏後的脫模,最好採用活動底的模具。

7.冷藏超過4小時,可以取出脫模,切塊後即可食用。

方法三

材料:去皮幹

燥黃豌豆230g

調料:小蘇打2g、白砂糖65g、清水若干

1.豌豆洗淨、瀝乾,加入小蘇打拌勻,用水浸泡,靜置5-6小時,水平面以沒過豌豆3釐米為宜。

2.5-6小時後,倒掉蘇打水,用清水漂洗4-5次,瀝乾後放入鍋中,加水煮開,水量以沒過豌豆4-5釐米為宜。煮沸過程中會浮起白色的泡沫,要撇掉。水開後然後調成中火,繼續煮至大部分豌豆開花酥爛。

3.用電動打蛋器攪拌已經酥軟的豌豆(湯),儘量使豌豆破碎。

4.用過濾網把豌豆糊過濾一遍,使豌豆變成細膩、濃稠的糊狀。

5.在豌豆糊中加入砂糖拌勻後,放回火上繼續加熱,用文火熬到濃稠,豌豆糊成半固體而不是液體狀即可離火。

6.倒入模具中,將表面刮平,放置於室溫中待溫度稍微降低、不燙手,即可放入冰箱冷藏。為了方便冷藏後的脫模,最好採用活動底的模具。

7.冷藏超過4小時,可以取出脫模,切塊後即可食用。

烹飪小技巧

1.豌豆一定要煮爛並過濾,才能做出細膩的豌豆黃。

2.豌豆茸放入鍋內炒時,要不停的攪動,以免糊鍋底。

清明話北京3︱寒食十三絕都有啥?《寒食節的由來》居然有前傳!

哪裡能聽:

清明話北京3︱寒食十三絕都有啥?《寒食節的由來》居然有前傳!

長按二維碼識別或推薦掃描,您就能天天收聽閱讀《徐徐道來話北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