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節 清明節 你該知道的那些事!

寒食節:在夏曆冬至後105日,清明節前一二日。是日初為節時,禁菸火,只吃冷食。並在後世的發展中逐漸增加了祭掃、踏青、鞦韆、蹴鞠、牽勾、鬥雞等風俗,寒食節前後綿延兩千餘年,曾被稱為中國民間第一大祭日。寒食節是漢族傳統節日中唯一以飲食習俗來命名的節日。

寒食節的來歷:

寒食節近乎失傳的傳統節日,沒更春節前人們便要寒食一日,家家戶戶不開灶火,只吃冷食。第二天清明時,頭戴柳圈,門前插柳以表示崇敬和懷念。這個習俗起源於2000多年前的春秋時期,人們清明祭祖掃墓,不僅是對逝者的懷念,更是對2000年前一位忠君愛國的義士的紀念與尊重。

寒食節 清明節 你該知道的那些事!

1.春秋時,晉國公子重耳逃避動亂,和介子推等臣子逃亡到偏遠地方。

2.重耳飢餓,介子推從自己腿上割下一塊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給重耳吃。

3.重耳執政後,大加封賞同甘共苦的臣子,唯獨忘了介子推。

寒食節 清明節 你該知道的那些事!

4.有人為介子推叫屈,重耳心中有愧,差人去請介子推受賞封官。可是,介子推不來,揹著老孃躲進了綿山。

5重耳放火燒山想把介子推逼出山來。可是介子推和母親葬身火海也不肯走出深山。

6大火熄滅後,重耳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倆抱著一棵燒焦的大柳樹已經死了。

以詩為證

割肉奉君盡丹心,但與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終不見,強似伴君作諫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憶我之時常自省。

寒食節 清明節 你該知道的那些事!

清明節: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這首古詩是詩人杜牧描寫他所感受的清明節景象,細雨紛紛、路人淒涼。

唐代:杜牧

寒食節 清明節 你該知道的那些事!

這一天正是清明節,詩人杜牧在路上行走,遇上了下雨。清明,雖然是柳綠花紅、春光明媚的時節,可也是氣候容易發生變化的期間,常常趕上“鬧天氣”。遠在梁代,就有人記載過:在清明前兩天的寒食節,往往有“疾風甚雨”。若是正趕在清明這天下雨,還有個專名叫作“潑火雨”。詩人遇上的,正是這樣一個日子。

但在當時的觀念裡,清明節本該是家庭團聚、上墳掃墓、郊遊踏青的大節日。

寒食節 清明節 你該知道的那些事!

清明本來是一個節氣,隋唐以前,農曆三月間帶有祭祀意味的節日,其實是上巳和寒食。上巳就是三月的第一個巳日,魏晉以後固定為三月三。一般在上巳這天去河邊舉行袚禊儀式,即在水裡洗澡,驅除舊的一年裡的穢氣。《論語》所謂“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其實說的就是這個事情。到後來,就不去洗澡了,而是在河邊聚會,也就是王羲之在《蘭亭集序》中說的“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除了袚禊之外,上巳還有招魂的習俗,即在野外召喚祖先和親人的魂魄。以寄哀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