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隨雲走,大地沿河流,武漢市青山區

青山隨雲走,大地沿河流,武漢市青山區

她是武漢市中心城區之一,是武昌的重要組成部分。這裡因山而名、因鋼而興、因鋼而榮,是華中地區工業重鎮,是一五時期國家投資建設的新型工業基地,素有十里鋼城的美譽。


青山隨雲走,大地沿河流,武漢市青山區

青山區地處長江中游南岸,西與武昌區相連;東與新洲區相鄰;南與洪山區接壤,北與江岸區相望。境內駐有武漢科技大學、武漢鋼鐵集團、中國第一冶金建設公司、武漢石油化工廠等企業和機構。

下轄10個街道、1個管理委員會:紅鋼城街道、新溝橋、紅衛路街道、冶金街道、鋼花村街道、工人村街道、青山鎮街道、廠前街道、武東街道、白玉山街道,鋼都花園管委會。總面積80.58平方千米,全區戶籍總人口42.6萬。


青山隨雲走,大地沿河流,武漢市青山區

區名源於山名,青山原名雞頭山,因形似雞頭而得名;又因山下有巨石延至江中,也有人稱其為磯頭山;更因上下江岸均為黃壤、沙灘和碎石,過往船隻於一片灰黃中,唯見此山獨青,取名青山。據清康熙《江夏縣誌·疆土篇》記載:在縣東北二十五里,尾亙長湖,首枕大山,山下有磯,曰青山,又有青山口、青山鋪、青山磯之稱。另一說,因轄區北面有一古老的集鎮青山鎮而得名。

青山隨雲走,大地沿河流,武漢市青山區

武東街道:因地處武昌區和東湖的東面而得名

紅衛路街道:原名任家村路街道,因轄區任家路村而得名。1958年改為冶金公社。1967年更名為紅衛路街道

冶金街道:因轄區北部有冶金大道而得名

新溝橋街道:因原24街居委會所轄範圍內有一座橋名為新溝橋而得名

紅鋼城街道:1966年8月,因考慮轄區地處青山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為反映新興的鋼鐵工業的特點,將和平街道更名為紅鋼城街道

青山隨雲走,大地沿河流,武漢市青山區

工人村街道:此地是建設武漢鋼鐵公司時職工的生活區,故名工人村

青山鎮街道:因古老集鎮青山鎮而得名

廠前街道:原名肖家灣辦事處。後因本市有同名的街道,1963年以地處武漢鋼鐵公司廠區西部前方而更今名

白玉山街道:因轄區北面約一千米處有一白玉山而得名

鋼花街道:是武漢鋼鐵公司於1985年所建的職工住宅小區,因鋼水似禮花飛濺而得名


青山隨雲走,大地沿河流,武漢市青山區

西周時期,區境屬鄂國地。後來,楚國東征達鄂境,一度屬楚。秦始皇統一天下,境內屬南郡。漢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屬江夏郡沙羨縣。三國東吳黃武二年(公元223),東吳遷都鄂縣(今湖北鄂州)並改名武昌縣,同年設武昌郡,屬武昌郡沙羨縣。吳太平二年屬曹魏。西晉太康元年(公元280),復置沙羨縣,屬之。東晉太元三年(公元378),改稱汝南縣,隸江夏郡,屬之。隋開皇九年(公元589)置鄂州,汝南縣更名江夏縣,縣名沿用至清末。

民國元年(1912),江夏改為武昌縣。1927年為武昌縣第八區。1934年,區境為武昌縣第六區。1937年為武昌縣第五區。1949年屬武昌縣第二區。1950年2月為武昌縣第九區。1951年12月劃入武漢市,為武漢市青山區(另說1951年12月,武昌縣第九區改為青山區,屬武漢市郊區辦事處)。1952年6月撤銷,仍為武昌縣第九區。1955年2月劃入武漢市,與南湖區3個鄉、東湖區1個鄉組建青山區。1964年8月,農村部分全部劃出。2009年5月,將洪山區部分區域劃入,將廠前街的自建社區劃歸洪山區管轄。


青山隨雲走,大地沿河流,武漢市青山區

這裡屬半平原、半丘陵地貌,地勢由東向西傾斜,境域多為低山殘丘,分佈於東部、南部,最高海拔74米。沿江一帶為長江沖積而成的沉積平原;東南為小丘陵地區,地勢高低起伏,自西向東有鴉雀山、營盤山、雞頭山、獅子山、周家山、鳳凰山等小山丘。青山區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熱富雨豐,無霜期長。夏冬兩季較長,各約4個月。


青山隨雲走,大地沿河流,武漢市青山區

青山區位處武漢市中環與外環之間,連接京珠、滬蓉高速,是武漢東南部交通樞紐中心。有臨江大道、和平大道、冶金大道和友誼大道等主幹道,並與武漢長江大橋、長江二橋及武昌相連。武黃鐵路過境,擁有武東鐵路編組站和長江黃金水道多個貨運碼頭,水運可直達日本、韓國、東南亞和歐美各地,形成了水、陸、空立體交通體系。


青山隨雲走,大地沿河流,武漢市青山區

境內旅遊資源比較豐富,有青山公園、白玉山公園、張公寨、臨江公園等娛樂場地。其中,戴家湖公園是武漢中心城區規模最大的綜合性公園,青山公園青山公園是青山區第一座公園,2014年榮獲武漢市新花城十景。

青山江灘是武漢市首個“江、灘、城”三位一體的生態江灘。她起於羅家港,止於武豐閘,長7.5公里,分為生態草溪景觀區、體育運動景觀區、都市時尚景觀區、工業遺蹟景觀區、市民廣場景觀區、青山記憶景觀區等七大景觀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