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丝春秋·品砚说砚」鲁砚品种知多少

「红丝春秋·品砚说砚」鲁砚品种知多少


 鲁砚泛指山东境内所产的各种砚品,因山东古属鲁地故通称‘鲁砚’。明确提出‘鲁砚’一词在七十年代末,之前只有单个砚品名称例如;‘红丝砚’等,计有十三个品种遍布 山东境内十余个县市区。一九七九年石可先生写了《鲁砚》、《鲁砚谱》两部专著。详细记述和品评了山东各种砚品的历史、产地、砚材质地,并明确提出了关于‘鲁砚’艺术风格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1、红丝石砚

鲁砚中质量最好、名气最大的,当推红丝砚。

红丝石产于青州邵庄镇黑山和临朐老崖崮,两地直线距离二十余公里,产石色泽、质地极为相似,系同出一脉。

红丝砚始产于何时还无定论,不过早在西晋张华所著的《博物志》中,就已有“天下砚品四十有余,以青州红丝石为第一”的记载,由此可见红丝砚至今至少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了。到唐时,红丝砚的盛名更是如日中天。当时公认的四大名砚依次是红丝砚、端砚、歙砚、澄泥砚。唐柳公权、唐彦猷、苏易简,宋欧阳修等均甚重此石。宋代北海郡侯大文学家唐询把全国十五种名砚排列了顺序,以红丝石列第一,端石列第二,歙石列第三。


「红丝春秋·品砚说砚」鲁砚品种知多少


(栏目中一方唐代红丝砚)

到了宋代后期,因红丝石产量极少,退出四大名砚之列,人们以产于甘肃的洮河砚补入,四大名砚即成为端观、歙砚、洮河砚、澄泥砚并一直延续至今。

随着国内艺术品市场的繁荣发展,恢复、开发黑山红丝石逐渐得到青州市政府部门及企业界、收藏界的普遍重视。2008年,青州市在黑山挖出了好石头,总算见到了优质黑山红丝石真貌,此刻方知唐人之赞誉不谬,“青州红丝石第一”之言不妄。黑山红丝砚被重新挖掘试制,名声大振,加之老崖崮红丝砚多年投放市场打下基础,青州红丝砚两大名坑之石完整地呈现在世人面前。2011年,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文房协会特授予青州市“中国红丝砚之乡”称号,授予临朐县“中国红丝砚文化产业发展基地”称号,青州红丝砚经几代人四十年的努力,终于重振昔日辉煌。


「红丝春秋·品砚说砚」鲁砚品种知多少


青州黑山老坑 随形砚

(青州红丝砚艺术馆馆藏)

色彩之美是青州红丝砚一大特色。其色以紫、红、黄为主,其中有紫红、大红、胭脂红、朱膘红、曙红、朱砂红,还有些难以描述的红。各色又各具特点,令人欣赏不已。如紫红,色如紫檀,又似猪肝,又若紫砂壶,深沉古韵,质朴典雅。丹霞红,犹如旭日东升,丹霞满天,给人以朝气蓬勃之感。而柿黄色,则似漫山柿黄,秋色盈目,令人遐思无限。色若丹霞,如旭日东升,霞光溢彩,尤为夺目。色为砚赋美,色为砚增韵,色为青州红丝砚平添天趣,鉴赏砚之色彩亦须重视之。石质细腻、致密而坚实,手拭如膏,质坚且细润,叩之其声清脆。用它制成的砚台不渍墨,发墨如油,墨色如漆,不损笔毫,贮水不耗,覆之以匣,墨色数日不干。


「红丝春秋·品砚说砚」鲁砚品种知多少


临朐红丝砚 太阳砚

(青州红丝砚艺术馆馆藏)

2、淄砚

淄砚又称金星砚,因产于山东淄博市的淄川而得名,在历史上也称作淄川砚、淄州砚或淄石砚。

淄砚始于唐宋之际,已有近千年历史。在宋代已享有盛誉。诗人陆游在《蛮溪砚铭》中载:“龙尾之群,淄韫玉之伯仲也”。唐彦猷的《砚录》说:“淄石可与端歙相上下”。明人余怀的《砚林》记载:“宋熙宁中尚淄砚,神宗择其佳者赐司马温公”,是说宋神宗选择优质淄砚,用以奖励完成《资治通鉴》编著任务的司马光,可见淄砚当时之身价。

淄砚中较名贵者有金雀山的韫玉、金星、淄川梓桐山青金石三种。韫玉、金星产于博山北庵上村的“淄砚石坑”,后因得石极难而荒废。新石多采自地表,与过去自洞内所采砚石差异颇多,已无多采者。淄川梓桐山青金石,因宋范仲淹曾取石刻砚之故又多称为“范公石”。此砚初用料于罗村紧邻的对松山石,后顺石脉查寻,延于罗村东北二华里处的洞子沟,自清代至今不断有砚石开采。


「红丝春秋·品砚说砚」鲁砚品种知多少


淄石淌池砚 制砚:姜书璞

(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藏)

3、金星石砚(羲之石砚)

金星石砚产于费县与临沂县交界处的费县刘庄乡岐山东坡的岐山寺附近,采石处位于溪水下约十米。

金星石上有金星布列,以其制成的石砚似无月天空繁星点缀,故称“金星砚”。又因其产地临沂是东晋书圣王羲之的故乡琅琊郡,故名“羲之石”,亦称“羲之乡砚”。又因王羲之在当时曾官至“右军将军”,有“王右军”之称,于是“羲之砚”及他所用的其它砚台均称“右军砚”。又因临沂为古榔琊郡,又被称为“榔琊砚”。无疑,王羲之本人特别酪爱金星石砚。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出任平原太守时,亦曾搜寻这种石砚。

该石质细温柔如玉,着手生润,握之如脂,滴水不干,寒不结冰,磨墨无声,扣之有声,研墨颇利,墨汁泛光,毫不损毛。即使在酷暑炎热中墨汁也不易干涸。北宋大文豪苏东坡曾在信札中称赞金星砚说:“石黑如漆,温润如玉,金星遍布,有大如豆者,细致发墨,叩之有金声,制砚上品也。”


「红丝春秋·品砚说砚」鲁砚品种知多少


金石砚 制砚:姜书璞

(青州红丝砚艺术馆馆藏)

4、燕子石砚

燕子石又名“蝙蝠石”,产于莱芜市和沂蒙山区费县,以前者质地更好。

燕子石制砚已有悠久的历史。明、清时代即有此工艺,称燕石砚为“多福砚”“鸿福砚”。

燕子石是5亿年前三叶虫形成的化石。因三叶虫的形状似燕,又像蝙蝠而得名。由于特定的地理条件,使三叶虫保持了生命最后一瞬间的美好姿态,镶嵌在黄绿沉积岩里,似燕竞飞,跃然纷呈。所以,它不仅是研究地球演变史和生物进化史的宝贵实物资料,而且温润如玉,色泽光洁,耐磨下墨,自然古朴,独具天趣,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与观赏价值。用燕子石制作的燕子石砚,保潮耐涸,易于发墨。清《西清砚谱》将其列为众砚之首。


「红丝春秋·品砚说砚」鲁砚品种知多少


“雏燕展翅” 制砚:姜书璞

(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藏)

5、徐公石砚

徐公石产于王羲之的故乡临沂市沂南县与费县的交界处,沂南县青砣乡徐公店砚台沟。用它制成的砚台称“徐公石砚”或“徐公砚”,又名羲之砚。

徐公石呈石饼状,直径大者尺余,小者二、三寸,厚约三、四寸,颜色多种多样,有蟹盖青、鳝鱼黄、沉绿、生褐、绀青、橘红、茶叶末色等。砚材周边有石乳状、纵横交错、变幻无穷的石纹。

徐公石每块都是天然独立成型的。由于亿万年地下水的冲刷,使它的四周形成了优美的横竖纹理。所以砚工在制砚时都尽量保持它天然的形状,稍加雕琢而成。因此每方徐公砚的四周都可见到亿万年风化水蚀的纹理,使你感受到沧桑的巨变。因此,自然天成乃羲之砚的最大特点、最大优势,人们称之为“天下自然第一砚”。


「红丝春秋·品砚说砚」鲁砚品种知多少


「红丝春秋·品砚说砚」鲁砚品种知多少


徐公天然砚 制砚:姜书璞

(青州红丝砚艺术馆馆藏)

6、尼山石砚

尼山砚,因产于曲阜城东南约30公里的孔子诞生地尼山而得名。以尼山石制砚,清乾隆年间已有记载。

尼山砚石,呈蓝灰、土黄、姜黄色,属泥质石灰岩,石质精腻,抚之生润,上有疏密不匀的青黑色松花纹。制成砚台,下墨利,发墨好,久用不乏。

尼山石制砚,佳石难得。尼山虽为石山,但只有深层的柑黄色石,坚细温润,不渗水,不渍墨,发墨有光,才可制砚。所以,到乾隆年间尼山砚已“近无用者”。

可喜的是20世纪80年代初,山东省工艺美术研究所和曲阜工艺美术厂在尼山五老峰下找到了新坑石,是尼山石的上品,而且储量较丰。


「红丝春秋·品砚说砚」鲁砚品种知多少


尼山砚 制砚:姜书璞

(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藏)

7、砣矶砚

砣矶砚,又名登石砚、雪浪金星砚,金星雪浪砚。

砚石产于砣矶岛磨石嘴村西北部悬崖下的山泉水眼处。砣矶岛原名鼍矶岛、驼基岛,位于山东蓬莱县北长山列岛中,今属长岛县砣矶乡所辖。

砣矶砚始于北宋熙宁年间,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自砚问世以来,就被收藏家视为瑰宝,只因采石艰难,存世不多。《唐录》中称砣矶石“色青墨,罗纹金星,甚发墨,全类歙而纹理不如”。佚名《砚品》:“宋时即以鼍矶石琢以为砚,色青黑,质坚细,下墨甚利,其有金星雪浪纹者最佳,极不易得。”

砣矶石含有微量自然铜,如金屑撒石上,闪耀发光,即所谓金星。石的母体黑中略呈绀青、灰绿色,加工雕刻成砚后,其色泽如漆,群星闪闪,宛如无月星空,有各种不同的雪浪纹,小如秋水微波,大如雪浪滚滚,又似地上雪浪滚滚,惊涛拍岸。该砚抗战时期停产,20世纪80年代又开始生产,但产量甚少。


「红丝春秋·品砚说砚」鲁砚品种知多少


“鼍”砚 制砚:姜书璞

(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藏)

8、紫金石砚

紫金石砚出自山东临朐。清乾隆皇帝在戊戌年(1778)夏,在紫金石太平有象砚上御题:“紫金石临朐产,起墨益毫,略次端歙,刻作太平,称有象斯之,未信敢心宽。”把此砚列在钦定西清砚谱卷二十三,足见乾隆对紫金砚的钟爱。唐询《砚谱》:“紫金石砚最下层者润泽,发墨不殊端、歙砚。”传世之物有一方元大都(今北京)遗址中出土的紫金石砚,色泽为紫,有米芾铭文:“此琅野紫金石制,在诺石之上,皆以为端,非也。无章。”《砚谱》中又说:“青州紫金石,状类端州西坑石,发墨过之。”可见这是一种与端溪名坑相近的佳石。

紫金石砚始于唐,宋之后逐渐湮没,实物流传甚少,现在,山东临朐当地所产的紫绿相间的砚材称之为紫金砚,并非历史所述“紫金砚”,刘克唐《鲁砚的鉴别与欣赏》一书,将该市暂定为临朐冰纹石。


「红丝春秋·品砚说砚」鲁砚品种知多少


宋元章凤字形紫金砚

(首都博物馆馆藏)


「红丝春秋·品砚说砚」鲁砚品种知多少


宋代紫金砚

(青州红丝砚艺术馆馆藏)

9、田横石砚

田横岛即秦初齐国五百壮士殉身处。岛在即墨县城东五十公里的海中,距陆地十余华里。上产砚石制砚,名田横砚。

田横砚已有四五百年的历史,清末民初尚有生产,主要销售胶东一带,至今尚有流传。清《即墨县志》称:“田横石质坚,色黑如墨,少有文彩,偶见金星。以其制砚,下墨颇利。”清末民间制成的田横石砚多为长方形,砚额刻有梅、莲等浮雕,也有无雕饰的“墨海”等。砚石产于岛西南隅近海处,没于海底下层称水岩,石质温润不干燥,质密色黑,也有带金星的,映日可见,下墨颇利,发墨有光,制砚甚实用。


「红丝春秋·品砚说砚」鲁砚品种知多少


10、柘(zhè)砚

柘砚,即鲁柘澄泥砚。产地在山东泗水县西北柘沟镇,柘沟河经此南流注入泗水,当地产赤土,用以制砚,故名“柘砚”。柘砚在宋代已很著名。有些刻有「鲁柘砚」铭文的澄泥砚,也是当地的产品。


「红丝春秋·品砚说砚」鲁砚品种知多少


11、青州石末砚

青州石末砚为瓦砚,唐宋时期烧制于青州、潍州,随着石制砚的发展应用,宋朝末石末砚逐渐停止烧制,故流传于世的青州石末砚极为罕见。


「红丝春秋·品砚说砚」鲁砚品种知多少


「红丝春秋·品砚说砚」鲁砚品种知多少


唐代萁形石末砚

(青州红丝砚艺术馆馆藏)

鲁砚还有龟石砚(临朐县辛寨乡)、温石砚(即墨县马山洪阳河底)、薛南山石砚(临沂城西薛南山北麓王家村北或苍山县大促乡)、浮莱山石砚(莒县城西约10公里)、鹤山石砚(宁阳县西北鹤山)、木鱼石砚(济南)、成州栗亭石砚(成邑)、木纹石砚(费县许家崖乡)、土玛瑙石(沂州)、泰山奇石砚等。

在鲁砚制作传承过程中,艺人充分运用和发挥各种砚材的色纹、形态等方面的自然特点,因材施艺、寓粗巧于简朴,逐渐形成了巧用天工、简朴大方、文化底蕴丰厚、艺术风格鲜明等特色,“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在砚林中不断创新的辉煌。近年来,鲁砚制作中涌现的《听竹砚》、《黄河情砚》、《甲骨砚》、《相思砚》,鬼斧神工,技压群芳,享誉国内外砚坛。其中的《听竹砚》作为国礼赠送来华访问的明仁天皇;《相思砚》等三件(套)砚作被评为国家工艺美术珍品;“唐诗三百砚”开创了中国大型系列砚文化的先河,让人一饱砚福。1978年鲁砚第一次进京展出,当代学者赵朴初、画家李苦禅、书法家马千里等人纷纷题辞祝贺。1979年在广交会和日本东京举行的鲁砚艺术展产生轰动,并开始出口日本、东南亚等地,被越来越多的国内外砚文化爱好者珍重和收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