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出生後有哪些異常表現不用治療?

lvningwei


寶寶出生後,會出現很多異常的正常的表現,是不是很繞嘴?簡單來說,就是寶寶身上有很多我們看起來異常,感覺需要治療,但是實際很正常,屬於寶寶生理正常現象的表現。建議媽媽們提前瞭解清楚,以免寶寶出生後不知所措。

1.墨綠色的大便

寶寶剛出生的時候會拉墨綠色的大便,看起來髒兮兮的,就像中毒一樣,但是沒有臭味,不要擔心,那是寶寶的胎便,一般出生後2-3天就會排洩乾淨。

2.體重不升反降

很多媽媽發現自家寶寶每天都吃很多奶,體重一直不見升高,怎麼回事兒?別擔心,寶寶出生後需要拍胎便,吃的與排洩的不對等,體重會出現生理性下降,一般出生後7-10天體重會恢復出生體重的。

3.寶寶有黃疸

黃疸在寶寶出生的時候很常見,病理性的醫院會留下做治療,生理性的比較重的可能會在醫院照藍光,不嚴重的回家多吃奶,曬曬太陽,很快就消退了。

4.寶寶有胎垢

很多寶寶腦袋上都有胎垢,尤其是前囟門處厚厚的一層,想要摳又不敢摳,怎麼辦呢?不要擔心,可以用香油浸泡一下,然後溫水擦拭清洗,多整幾次就乾淨了。

5.寶寶經常打嗝

有些媽媽發現,寶寶突然開始打嗝,會不會難受?不要擔心,寶寶打嗝跟成人不同,他們是不會感覺難受的,可以拍打寶寶腳心,寶寶哭出來就好了。

6.寶寶常吐奶

每次看到寶寶吐奶是不是都特別擔心?別害怕,注意每次奶後給寶寶拍嗝,即使拍不出來也得豎著抱10-15分鐘,躺下的時候儘量側躺,避免突然吐奶嗆到自己;吃奶的時候還得注意含接好,減少空氣進入,不要再寶寶特別飢餓,哭鬧的時候餵奶。

7.鼻子小白頭

有些寶寶鼻子上 會長些小白頭,讓人一看就有種想要擠掉的慾望。千萬別擠,這些小白頭學名叫粟粒疹,是由阻塞的皮脂腺引起的,皮脂腺是滋潤皮膚的腺體,寶寶大一些就自動消除了。

8.寶寶會蛻皮

有沒有發現寶寶會蛻皮,尤其是小手小腳,輕輕擦拭都能搓出些皮來,不要擔心,這些也是正常的生理反應,每個寶寶都會經歷,只是蛻皮程度不同而已。

9.女寶來月經

有些女寶寶會出現月經的情況,簡單來說就是下體分泌紅色分泌物,其實這也是正常的生理反應,主要是因為懷孕的時候,雌性激素進入胎兒體內,等寶寶出生,突然中斷,從而形成一種假月經。一般1周後會消失,家長不要擔心,注意清洗乾淨就好。

10.腦袋是軟的

很多媽媽發現,寶寶腦袋前面是軟的,凹進去的,寶寶哭鬧的時候還會凸起,怎麼回事兒?原來這裡是寶寶的囟門,囟門一般在寶寶1.5-2歲的時候閉合,注意保護好囟門,不要碰撞傷。

大家好,我是叮麻育兒,經驗豐富的育兒達人,多平臺原創作者,分享專業的孕育知識!歡迎大家關注我,留言諮詢或討論。本文系原創,抄襲必究!

叮麻育兒


大家有沒有過晚上睡睡覺突然醒了去摸摸寶寶鼻孔試探一下呼吸啊哈,現在覺得那時候好傻啊,寶寶剛回家每天都很緊張,突發一點兒情況就嚇夠嗆,但很多症狀其實都是正常現象,一般都不用太擔心。

1.寶寶臉上有白色的小顆粒


類似大人的脂肪粒那種,我家寶寶那時候臉上起的可多了,還持續了很久。開始出現的時候嚇一跳,後面查資料才知道,這種小白粒其實是“粟粒疹”,一般在寶寶1、2周的時候就會出現,慢慢會沒的。主要原因是因為寶寶的汗腺發育不完善,被堵塞而發生的。

2.寶寶鼓肚臍

記得前陣有個新聞說一個小寶寶鼓肚臍,爸爸用刀片劃開個口說要給孩子放放氣,導致寶寶感染。聽的我心都要揪起來了,寶寶得多疼,太可憐了,千萬引以為戒了,千萬不能這麼做。

寶寶鼓肚臍在新生兒期間會有發生,通常就是寶寶一哭鬧等肚臍就會鼓起來,這就是傳說中的臍疝。

通常是由於寶寶腹部肌肉發育不完善,臍部發育缺陷臍環未閉合,或臍帶脫落後臍帶根部組織與臍環粘連癒合不良,在腹內壓力增高的情況下,網膜或腸管即經臍部薄弱處突出形成臍疝。

一般不用太擔心,1歲左右一般會好。我家大寶是在差不多一歲的時候好的,那時候肚子也會跟著鼓的很大,像氣球一樣,奶奶就說沒事沒事,孩子不用看肚子,本來小孩肚子就大,臍疝就顯得更大。

3.寶寶體重下降

新生兒在出生之後,一般第一週內會有體重下降的情況,一般不會超過出生體重的7%, 10天就會恢復甚至超過出生體重。這種體重下降我們稱之為生理性體重下降。原因是:寶寶出生後排出胎便和尿液,且通過皮膚、肺等途徑丟失了許多水分,加之出生後前幾天吃奶較少等原因造成的。

4.大便發綠

記得剛當媽媽那會兒每天就是圍繞著孩子的屎尿屁轉啊,不拉著急,拉的多或者拉的有異樣也會擔心,每天跟魔怔似的,拿著尿布一頓看哈。

出現綠色大便,之前聽老人說是寶寶被嚇著了,其實並不是啊,它跟身體的膽汁分泌有關,一般可能是因為寶寶沒吃飽,飢餓使腸胃蠕動過快,大量腸液加膽汁和大便一起排出造成綠便。

5.大便有奶瓣

我妹家孩子那時候就總是大便有奶瓣,為止還專門去醫院檢查了一下,醫生說這基本是常見現象。

一般是因為寶寶的消化系統發育還不完善,而奶中有大量的蛋白質,寶寶消化吸收不完全的就會形成奶瓣出現在大便中。並不是寶寶消化不良了,一般不用特殊處理,慢慢長大就會好了。

6.脫皮

現在的寶寶雖然出生基本都白白胖胖的,但還是會出現脫皮現象,這是因為寶寶在媽媽肚子裡的時候是泡在羊水中的,出生之後一下從溼潤的環境轉變為乾燥環境,寶寶的新陳代謝又旺盛,就容易出現皮膚最外層的表皮變成皮屑脫落。冬天可能會更嚴重。

記得我家寶寶那時候大概回家一個月之後才變得白白淨淨的,所以一般不用太擔心,可以洗澡之後用點嬰兒油。

7.驚跳反射

新生兒經常會睡睡覺一驚就醒,雙手向上張開,然後還伴有使勁抻,有時候還哼哼啼哭等。

我家二寶那時候就特別嚴重,我媽就說是不是嚇著了,發現老人有點啥事都會說是不是孩子嚇著了哈。

其實就是正常的驚跳反射,是由於寶寶的神經系統發育還不完善,慢慢長大就會好。

可以試試給寶寶打襁褓,會睡的很安穩。

8.溢奶


基本上每個小寶寶都會出現的情況,就是吃完奶會從嘴角溢出來。

原因是寶寶的胃容量小,胃壁肌肉和神經發育不成熟,而且小寶寶的胃目前還呈水平狀,如果直接放下奶就會流出來。

解決方法:吃完奶要拍嗝,如果不出就豎著多抱一會兒。我家那時候胃食管反流,醫生建議豎抱半小時,確實會有緩解。


新手媽媽們對於只會哭的小嬰兒通常都會很慌張,但是我們知道他哭了可能是餓了要吃奶,尿了需要換尿布,找媽媽了可以抱抱,但有些時候突然發現一些狀況還是會嚇自己一跳。我把能想到了都列在上面的單子裡了,大家轉發收藏好,希望對你們有幫助,謝謝!


帥帥育兒


寶寶出生後,給新手爸媽帶來了很多的歡樂,同時也帶了了很多的育兒挑戰,寶寶一有個風吹草動的,父母的心就能緊張到嗓子眼。

1. 溢奶



我在育兒書籍也看過,新生兒因為胃比較特殊,吃到胃裡的奶水比較容易迴流,經常會發生溢奶情況。

等我兒子出生後,有一天晚上吐了好多次,把我和我老公緊張到焦慮,認為孩子生病了,半夜給一個親戚醫生打電話,當時我婆婆說正常的,讓我們不要打電話,但是我根本不聽,心裡就是擔憂,後來證明就是我焦慮過度。

所以只要寶寶體重增長正常,精神良好,每次哺乳後,將寶寶豎直抱起,幫他拍幾個嗝出來,溢奶就會減少,媽媽就不必太過擔憂。

2.生理性黃疸

新生兒一般在出生後第三天開始出現黃疸,這是由於新生兒肝臟酶系統發育尚未完善,間接膽紅素產生過多,不能及時排除體外而引起的,正常的黃疸一般在7——10天后自行消退,父母不必過分擔憂。

3.乳房腫大

有些地方的老人給新生兒擠乳頭,如果不擠的話,認為母孩子以後不會分泌乳汁,是“瞎乳頭”,其實這是錯誤呢做法。

受母親體內激素的影響,新生兒出生後一週內通常會出現乳房腫大的現象,有的還會泌乳,這也是正常的生理現象,不需要治療。

4.假月經

也是受母體內雌性激素的影響,新生女嬰會在出生後的3到——7天內出現陰道出現或排出類似白帶的白色分泌物現象。這也是正常的生理現象,一般3--4天自然消失,無需特別處理。

5.脫皮



大部分新生兒都會出現脫皮現象,這是因為新生兒皮質的角質層發育不完善,皮膚基底膜不發達。脫皮也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隨著寶寶的發育會逐漸好轉,無須特別護理。

6.馬牙

新生兒的牙床通常會長出米粒或綠豆大小白色的凸起物,看起來像剛剛萌出的小牙,這就是俗稱的馬牙,這也是正常的生理現象,不需要特別處理,

有的地方的老人會用針挑破或者粗布包鹽擦拭馬牙,這也是錯誤的做法,如果處理不當,會引起新生兒感染。

7.斜視



新生兒剛出生後會出現暫時性的斜視,有的還會出現鬥雞眼,這也是正常的生理現象,因為新生兒眼球尚未固定,眼部肌肉調節不良的原因,父母不必過度擔憂。


丁媽親子時光


新手爸媽在護理新生兒的時候,由於沒有經驗,遇到一些問題總會手足無措,擔心寶寶的健康有問題。其實,對於新生兒來說,有些看似異常的症狀,卻是正常的生理現象。這些“特殊”的生理現象是不需要去治療的,隨著寶寶月齡的增加而慢慢消失。

寶寶出生後有哪些異常的表現不用治療?

1、生理性黃疸

剛出生後的2-3天,新生兒的皮膚可能會出現黃色,就是生理性黃疸,約有4/5的新生兒會出現這種現象,黃疸現象在出生後一週內表現得最為明顯,但在10-14天之後會自然消失。

但是,出現黃疸現象也有可能是因為ABO溶血等因素,所以爸爸媽媽要特別注意,如果寶寶黃疸嚴重的話,很可能是病理性黃疸的話,要及時去看醫生。

2、體重暫時減輕

出生後3-4天,正好的體重會減輕10%左右,這是由於新生兒剛出生無法充分的攝取奶水,又因呼吸、排尿、排便等行為減少了體內的水分,所以才會產生這種現象,但這只是暫時性的。

3、飢餓熱

新生兒體重減輕期間,有時會出現38℃以上的高溫。稱之為“脫水熱”,是由於乳汁攝取不足,再加上新生兒體溫,調節功能尚不完善,保溫保暖過度所致,這種現象會在下奶之後消失。

4 、皮膚的變化

新生兒的皮膚呈紅色,這是由於皮膚薄皮下毛細血管顯露所致,而到產後3-4天左右皮膚會開始變白,並且一碰觸就會產生脫皮現象,是所謂的生理上的落屑。

5、排尿、排便

寶寶剛出生後不久,尿液可能會呈現茶褐色,這是因為含尿酸鹽的緣故,不用擔心。而寶寶出生1-3天后,會拉出黏黏的暗綠色胎便,這是因為寶寶在媽媽肚子裡累積在腸裡的羊水、細胞、胎脂和汗毛等所導致的,隨著母乳分泌量的增加,大便會逐漸變為暗淡黃色。

6、白色眼屎

早上醒來惺忪的眼睛部位積存眼屎,如果是白色的就不用擔心,用消毒棉花擦拭掉就可以了。如果眼臉水腫,眼睛充血並流出膿樣,黃綠色的分泌物,就有可能是新生兒結膜炎,應及時找醫生治療。

7、女寶寶陰道出血

女寶寶在出生後3-4天陰道會有白帶甚至會出血,這是受胎盤分泌的激素所影響,會有少量出血或白色陰道分泌物,看到血,不少爸爸媽媽會害怕,但這是正常現象,不必擔心。

8 、新生兒粟粒疹

很多新生兒鼻子上會長些小白點,讓人一看就有種很想要擠掉的慾望,但是千萬不要擠,這是新生兒粟粒疹,主要原因是由於寶寶的汗腺發育不完善,被堵塞而導致的。

9、新生兒大肚子

新生兒的腹肌十分鬆弛,這樣會導致胃腸比較空盈,看起來寶寶的肚皮就是鬆垮垮的。但這是正常的生理現象,隨著寶寶月齡越來越大,寶寶的腹肌發育完善,他的肚子就會變得更平坦。

10、寶寶乳房腫脹

出生後的前幾天,有些寶寶的乳房部位會出現腫脹現象,輕輕按壓還會發現有溢出乳汁,其實這也是正常的生理現象,大部分會在2-3周後消退,爸爸媽媽千萬不要去捏寶寶的乳房,以免加重寶寶乳房的腫脹,讓寶寶受感染。

曾經的理科女文青,現在是兩個男孩的媽媽,堅持一手寫作,一手生活,專注孕嬰育兒知識分享,歡迎大家關注頭條號@二寶媽咪的育兒時光,謝謝!

二寶媽咪的育兒時光


新生兒剛出生時,由於身體各器官發育還不是很完善,會出現一系列異常而正常的表現。包括以下這幾種:

1、新生兒降體重

寶寶出生之後隨著排胎便,細胞含水量相對地減少,就會出現降體重的表現。通常新生兒體重降低不超過7%(如果超過10%要看醫生)。不過寶寶降體重媽媽不要緊張,通常在寶寶出生第7~10天,寶寶體重即可恢復。之後,寶寶就進入猛長期。


2、新生兒溢奶

剛出生時的寶寶胃容量非常小,再加上寶寶的胃腸道呈水平狀態,胃比較淺,胃與食道連接的賁門括約肌又發育不成熟,這樣寶寶就容易溢奶。這也是正常的現象,多給寶寶拍拍嗝,讓奶水進入十二指腸,這樣吐奶就會好一些。

3、新生兒生理性黃疸

寶寶出生後2~3天,皮膚鞏膜出現黃染,通常黃疸指數在10以下,一般在第7~10天即可消退,這就是新生兒生理性黃疸。只需要給寶寶正常餵奶,或者適當地揉揉肚子促進寶寶胃腸道蠕動,新生兒生理性黃疸不需要治療。


4、寶寶腸脹氣和腸絞痛

寶寶出生第2~4周開始,可能會出現腸脹氣或腸絞痛的症狀。這也是生理性的不需要治療,而且也沒有治療的有效辦法。主要原因還是為寶寶的胃腸道功能發育不完善,腸道蠕動較少造成氣體難以排出。

寶寶腸脹氣或腸絞痛,多給寶寶腹部按摩或飛機抱,或者吃點益生菌,打襁褓,多對寶寶進行安撫和摟抱,增強寶寶的安全感。這些症狀就通減少一些。

5、新生兒慄粒疹

寶寶出生之後,可能會出現鼻尖或額頭伴有白色的,類似於小米粒的“慄粒疹”。這些慄粒疹,主要與新生兒寶寶新陳代謝強或者媽媽給寶寶穿的衣服過多,寶寶覺得熱有關係。

判斷寶寶體溫是否正常,主要以頸後或後背的溫度為準。如果寶寶這些部位有明顯汗漬,則表示寶寶穿得太多了,要適當減點衣服。否則寶寶出汗多,會加重寶寶溼疹溼疹症狀。


6、新生兒乳頭增生

剛出生的新生兒寶寶,由於在媽媽子宮內獲得的激素水平較高,會造成寶寶乳頭增生的表現。這些是正常現象,不需要治療,媽媽也不要用手擠,造成寶寶感染就要不得了。

7、其它的一些表現

包括:新生兒睡眠時間長,寶寶出現驚跳反射,游泳反射,新生兒胎脂或胎垢,以及寶寶吸吮反射等等,愛哭,新生兒馬牙,這些也都是正常的生理性表現。

總之:新生兒寶寶的生理性現象主要包括以上這些,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你,如果還有疑問可以在下方評論區給我留言。


爸爸不講理


寶寶出生後,很多新媽媽感覺手忙腳亂,面對寶寶的種種情況都覺得新奇,但是面對寶寶與成年人的區別,也會感覺到一陣糾結:這些情況很異常,寶寶是不是生病了?需不需要去醫院?

其實,寶寶出生之後,很多異常情況都是正常的,不需要治療,更不需要擔心。

體溫異常

很多媽媽會發現,新生寶寶的體溫忽高忽低,一會兒在36.2℃,一會兒可能又到了37.5℃,媽媽開始擔心:寶寶這不是生病了吧?

真相:新生寶寶體溫調節功能不完善,體溫調節中樞發育不成熟,環境溫度改變超過寶寶自身體溫調節能力的時候,就會導致寶寶體溫過低或者過高。新生兒皮膚溫度維持在36-37℃的時候最正常,這個溫度,耗氧量最低,又能保證寶寶正常代謝。

生理性黃疸

寶寶出生兩三天,身體開始變黃,媽媽慌了神,趕緊帶娃去醫院,結果被告知是生理性黃疸。

真相:大部分寶寶在出生之後兩三天都會出現生理性黃疸,一般會在兩週內自行消失,並無其他症狀,但是,如果寶寶出現體溫異常、嘔吐等情況,則屬於病理性黃疸,需要及時去醫院。

大便黑綠色

寶寶出生之後的頭兩天會拉黑綠色的便便,媽媽開始擔心:這不是寶寶內臟什麼的出問題了吧?

真相:寶寶出生後頭兩天會把身體的胎便排淨,正常胎便就是黑綠色,等到寶寶開始吃奶,便便就會轉成黃色。

馬牙

寶寶出生不久,有一天媽媽突然發現寶寶長了牙齒?老一輩人稱之為馬牙,需要挑破,結果弄得寶寶口腔發炎。

真相:馬牙學名叫做上皮珠,是由口腔上皮細胞堆積而成的,寶寶長馬牙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寶寶一般不會有不適感,只有極少數的寶寶會出現煩躁、咬奶頭的情況,這是由於寶寶馬牙部位局部發癢、發脹等引起的。馬牙一般會在出現後數月內逐漸脫落,媽媽只需要給寶寶做好口腔衛生護理即可。

脫皮

寶寶出生後的幾周裡,可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脫皮現象,有些寶寶只是掉些皮屑,而有些寶寶可能是大塊大塊的脫皮。媽媽可能會懷疑寶寶得了皮膚病。

真相:新生寶寶新陳代謝比較旺盛,但是結構善未發育完善,表皮與真皮之間的組織不夠緊密,就可能在手腕、腳踝、肚皮等部位出現脫皮現象。媽媽只需要做好寶寶皮膚清潔乾燥即可。

胸部腫大

寶寶出生三五天,媽媽發現寶寶胸部腫大,這可急壞了媽媽。

真相:媽媽懷孕期間,身體內雌激素對寶寶產生影響,導致胸部腫大,這種情況無需處理,2-3周之後會自行消失。

呼吸不穩,嗓子發出響聲

新生寶寶呼吸時而急促、時而緩慢,這不是寶寶生病了吧?寶寶睡覺的時候,嗓子還會發出奇怪的“呼嚕聲”,這也肯定不正常呀。新媽媽總會有那麼多的煩惱,寶寶的一點異常都會讓他們心焦不已。

真相:出生兩三天的寶寶,呼吸不規律是正常的,這與寶寶身體功能發育不完善有關;另外,新生兒後頭很軟,呼吸的時候,喉頭會跟著變形,導致空氣通過的時候發出奇怪的響聲。一般情況下,隨著寶寶逐漸長大,身體會發育完善,這種呼吸不穩,“打呼嚕”的情況就會自行消失。

吐奶

新生寶寶吃過奶之後,總是會從嘴巴吐出來,新媽媽很想知道這是不是生病了?

真相:新生兒胃部和喉部發育不完善,吃奶的時候由於哭鬧或者吃太急,就會導致吃進空氣,空氣要排出體外,就會帶著一部分奶從胃部倒流。媽媽給寶寶餵奶的時候要避免寶寶哭鬧或者吃太急,寶寶吃完奶後記得拍嗝,可以有效緩解吐奶情況。另外,寶寶胃部呈水平狀態,如果吃奶後頭部低於胃部,也會導致吐奶,記得給寶寶頭部稍微墊高,一塊毛巾足矣,新生寶寶是不需要枕頭的。

我是欣然育兒,每日與您分享優質孕產育兒知識,歡迎關注,育兒路上,有你有我更精彩。


欣然育兒


寶寶的降臨給每個家庭帶來了無盡的歡樂,但是寶寶的成長過程也給新手爸媽帶來了許多手足無措的突發狀況。新生兒時期有許多正常的生理現象只要護理得當,是不需要治療的!

那麼寶寶降臨後有哪些異常表現不用治療?

1. 生理性黃疸 50%-60%的足月寶寶和早產寶寶會在出生後出現黃疸。這是由於體內的膽紅素無法順利排出而堆積在血液裡,將新生兒的皮膚,黏膜染黃。寶寶一般在出生後2-3天出現,4-5天達到高峰,5-7天消退。正常不會超過2周。而早產的寶寶最長可延續到3-4周消退。在此期間,寶寶狀態良好,沒有不適的症狀,就是"生理性黃疸"不需要治療。




2. 乳腺腫大 生後4-7天出現乳房腫大,不紅,不痛,擠壓時會有少量乳汁樣分泌物。這是因為孕酮和催乳素經胎盤傳給胎兒,分娩後雌激素影響中斷,造成乳腺腫大及分泌乳汁。不需要特殊處理,2-3周就會消退。

3. 生理性體重下降 新生兒出生後頭幾天由於水分丟失,胎糞排出等原因,體重會有所下降。相對比剛出生時體重會減輕6%-9%。不過隨著奶量增大,進食的增加,多數在一週內會恢復正常。

4. 馬牙 新生兒口腔上顎和牙齦上常有白色,米粒大小的顆粒或者小斑點,稱為上皮珠。這個不是病,是細胞堆積或者粘液腺分泌物堆積形成的,過段時間會自行消失。不可胡亂用針挑或者毛巾擦,以防感染。

5. 螳螂嘴 部分新生兒口腔兩側黏膜隆起,形成較厚的脂肪墊,就是"螳螂嘴"這是正常的生理現象。因為寶寶吸允時,脂肪組織隆起使口腔負壓增大,幫助寶寶有力的吸允。隨著吸允期結束,"螳螂嘴"也會慢慢消退。

6. 新生兒紅斑 寶寶生後1-2天,可能會出現皮膚斑丘疹,形狀不一,大小不一,顏色鮮紅,以新生兒頭部,軀幹及四肢為重。洗澡後,紅斑現象會加重。過段時間會消退。

7. 新生兒"奶禿" 寶寶出生時頭髮很好,很黑。過些日子有的地方會脫髮,這不是病態,屬於正常生理現象。因為新生兒的頭髮是胎毛,因此會有自然脫髮的過程。隨著寶寶長大,頭髮也會越來越好。

8. 手腳抖動 細心的父母會發現,一些新生兒手腳會不自主的抖動。不用擔心,這是因為新生兒大腦發育沒完善,所以會出現不自主,無目的性的時候抖動,這是正常現象,不會影響寶寶智力發育。隨著年齡增長,大腦發育完善,這種情況會減少並消失。


以上這些情況都是屬於新生兒比較常見的特殊生理現象。新手爸媽如果有發現,不必擔心和焦慮。對新生兒的生理現象多瞭解,這樣就能處變不驚,心中有數。對寶寶護理也會得心應手。讓寶寶健康成長!


逗媽育兒路


新生兒出生後有一些特殊的生理現象,除了粟粒疹、胎垢、墨綠色的大便以外,還有這些看起來異常的症狀,實際是不用治療的。

1、四肢蜷曲

未滿月的嬰兒四肢總是呈屈曲蜷縮的狀態,這是新生兒肌張力正常的表現,隨著月齡的增加,蜷曲的四肢會逐漸伸展開來,不要強行拉直、捆綁寶寶的四肢,以免影響骨骼的生長髮育。

2、馬牙

有些新生兒的牙床上會長出一個米粒大小的白色凸起物,看起來下像剛剛萌出的牙齒,這就是俗稱的“馬牙”,馬牙是正常的生理現象,由上皮組織細胞堆積而成,它的大小、形狀、內部結構都不像牙齒,也不能行使咀嚼功能,所以並不是真正的牙齒,隨著嬰兒吮奶摩擦,一段時間後“馬牙”會自行脫落的。

3、斜視

新生兒的眼球發育不成熟,眼部肌肉調節不良,一些寶寶會出現暫時性的斜視,或者鬥雞眼的現象,這是正常的,等月齡稍大會消失的,如果3個月後寶寶仍然斜視,建議進一步診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