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我做了人生最重要的决定-逃离小城市,选择北上广

写在前面的话:

前段时间,参加一次朋友的聚会,大家无不例外的聊到“城市选择”的话题,接下来的是各种吐槽:

感觉大城市呆着好累啊,这么多年了,虽职位升迁,薪水上涨,成家立业,每月付完所有账单,真的所剩无几,真想把房子给卖了,回到老家几乎就没有这么额外开支了,回家过点小日子啊”

是啊,薪水虽高,但是每月几乎无存余,现在小城市的生活品质都在提升,不比大城市差,感觉看不到头啊”

与此同时,随着互联网知识分享的时代的来临,身处二三四线城市的职场人士渐渐日趋觉醒,他们渐渐可以享受和一线城市同等的学习品质,为了获得更广阔的发展,他们也渐渐往一线城市流动。

正如最近来访者cici描述的那样:”我在小城市安逸多年,我很想去一线城市发展,可是担心的是,万一失败了怎么办”。(cici为化名,希望给与类似困境的你一些启发)

30岁,我做了人生最重要的决定-逃离小城市,选择北上广

01 毕业8年的她,渴望更换城市,却屡屡受挫

cici,女,8年前毕业于一家北方的911院校的新闻专业,毕业后顺势进入了北方城市的一所规模较大的传统纸媒国企,一做就是8年。

这8年时间,由于出色的策划文笔和高效的沟通能力,她从一名基础的文案,慢慢晋升到资深广告文案主管,目前带领3个人的小团队。

生活看起来安逸和幸福,但是这几年受到互联网媒体的冲击,企业客户的订单量极度下滑,目前公司也在考虑转型中,但是船大难掉头,错跟复杂的历史问题导致了企业举步维艰,作为她自己,传统线下的市场由于开支较高,也逐渐被砍掉,她也渐渐陷进了举步维艰的境地。

cici缓缓的提到:“曾经我以为在小城市安逸自得,离父母也近,感觉自己可能几乎不会有什么变动了,但是这几年企业转型是一方面,同时小城市很多资源受限,更多的满足本土化的需求,互联网媒体的发展,线上了解到了前言的创意知识,我感觉自己是井底之蛙,不甘心窝在这里一辈子,我想去大城市看看。

"从8年前开始,我身边很多朋友选择了北上广的城市,虽前几年异常辛苦,但是现在在那里,年薪百万,不管是见识还是思维,和我们现在感觉拔高了一层,而且在外扎根,感觉挺幸福”

cici感叹完后,继续缓缓的说道:

“毕业8年了,我现在很后悔当初没有早点去大城市去看看,我也很想挑战下自己的潜力,但是我纠结了一年多,担心去了以后,反而不如老家这边,那岂不是被看笑话?”

02 8年变化的内在根源深刻剖析:

30岁,我做了人生最重要的决定-逃离小城市,选择北上广

我深深的理解,类似cici的困惑很多,他们的职业早期看似安稳,但是随着时代的迭代,无法接触到时代红利给予的巨大发展空间,导致了自我发展受困。

30岁以后,看似已经走进城市稳定的时代,但是不甘平庸的内心,也在牵引着她流向更加广阔的空间,今天和大家聊一聊陷进城市选择的内在根源:

1)” 我不喜欢冒险” 性格剖析

一方面,从过往的家庭成长环境来看,父母一般在当地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体面的物质生活环境,他们对孩子的期望只是平安小幸福,一旦有困难,父母都会第一时间替孩子扫除障碍。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在父母的保护下,孩子渐渐隐藏自己的好奇心,孩子在父母制造的安逸环境下,她们不用费劲力气去获取稀缺的财富,所以渐渐习惯了舒适感,反而不太喜欢冒险带来的不安全感。

另外一方面,从后续的职业环境来看,小城市的国企体系完备,只需要按部就班的完成手头的工作就好,渐渐埋藏起了内心的小火焰;所以家庭和职业的双重舒适感,她们渐渐在小城市自得其乐,

面临行业的下滑,激起了内在的好奇心和勇气,可是安全感束缚后,迟迟不肯下决定。

2)”我想去大城市看看-定位剖析

一方面,曾经天真的以为在小城市择一城终老,但是发现渐渐无法实现自己的职业梦想

另外一方面,离开小城市选择一线城市,因为大城市发展较完善,所以产业升级的需求最旺盛,会发生很多新的需求,导致职业的广度比较大,尤其是她所在的创新媒体行业,但是不太建议她从头开始,建议她结合过往的职业经验,开辟出一条适合当下时代趋势的多元化职业路径

03 组建多元化职业的三个关键点:

30岁,我做了人生最重要的决定-逃离小城市,选择北上广

从多年的职业经历来看,转型的新型职业复利路径比较适合她,我们开始制定详细的转型计划:

1)开始尝试打破内在舒适区,开始接纳改变

牛顿的力学定律其中第二条是惯性定律:一旦形成惯性,惯性本身就有力量,“习惯成自然”,一旦成为习惯就变成了所谓的“舒适区”,当外界发生变化,我们常常会陷进新的沼泽地-改变区。

放在我们当下,改变对于长期舒适区的朋友是一个非常痛苦的过程,未知代表恐惧,于是就像“温水煮青蛙”,明知旧模式却让你慢慢地跳不出来,之前提及的cici纠结了一年,陷进了打破舒适区的抉择,我鼓励她打破自己的思维惯性,慢慢将重心放在自己未来的发展上,放下恐惧,勇敢迎接新城市的挑战。

2)开始尝试构建多元化思维,为自己增值

之前有篇文章叫做《腾讯没有梦想》,指出腾讯早已不是一家科技公司,而成了一家投资公司,也许你不知道的是它投身过重工业、制造业或者房地产,目前知名的互联网巨头,没有一家是不做投资的,投资的意义不只是增加股价,更是一种填补自己生态短板的手段。

正是企业多元化的发展,带动了个体的多元化引进,之前提及的cici,她提出她想去上海发展,考虑到她过往纸媒策划的背景,有众多企业策划的实操案例,我鼓励她借助当下互联网媒体的发展,以及一线城市的红利,尝试结合互联网以及策划,广告三者相互融合的职业路径。

3)开始尝试树立复利职业曲线,为自己添砖:

巴菲特最有名的一句话是:人生就像滚雪球,最重要的是发现湿雪和长长的山坡,湿雪代表富有投资价值的领域,长长的山坡代表坚持以及这项投资的可持续性,也就是坚持做一项看得见增长的长期价值投资。

在我看来,在当下城市发展无希望的同时,没有家庭的负担,可以尝试转换城市,树立复利职业曲线,慢慢积蓄内功,之前提及的cici ,在经过深入的职业和性格探索后,最终定位为品牌咨询师作为未来5年发展的新职业。

一方面,她个性温和但不失敏锐,洞察力很强,另外一方面,她具有很强的创意天赋和深厚的策划功底,我鼓励可以尝试先行投递类似职位的简历,因为近几年,

咨询业和广告业相互渗透,已经变成一种趋势,广告人、创意人和咨询人三者都具备的人才,将会成为后续5年的小趋势,我鼓励她结合过往的职业经历,结合企业对品牌度的大幅度投入,可以尝试往品牌公司投递类似的职位,刚开始不用考虑薪资,达到一定的积累度后,可以逐步扩大自己的行业生态圈,她也可以获得更大的发展,她开始结束纠结的城市选择,双眼绽放出耀眼的光辉。

04 后记:

经济学家托马斯·索厄尔曾说:所谓的解决方法是不存在的,有的只是取舍。

这个世界上,从来不会有完全如人所愿的人生,哪怕你的设想再美好,现实不会允许你做到,毕竟我们的时间、精力有限,能做的事情,其实并不多。

因此,真正聪明的人,都是那些知道自己要什么,并且愿意做出抉择,从不后悔的人。

正如城市,有舍才有得,所有看似美好的生活,其实都是不断权衡和取舍之后的结果,关键的是你真正看重的是什么。

愿你在职业的道路上,无怨无悔,学会舍得,一路走好!


作者简介:赵默,前500强公司十年HRD,资深职业瓶颈导师,职场作家,NLP执行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用文字和声音的力量帮助职场人士突破自我设限,找回自我,寻找职业新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