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時節雨紛紛,杜牧《清明》很淒冷,白居易《清明夜》,很閒情

清明節是我國的一個傳統節日,處在仲春與暮春之交,具有著悠久的歷史,清明節如同一位歷經滄桑的老人,經歷了千年,具有著無窮的魅力。清明節,它還有另外的幾個名字,被稱為踏青節、三月節、祭祖節。說起清明節,人們就會有很多的話語要訴說,古人經常用詩詞來描述清明節,留下了很多關於清明節的故事,直到現在仍然為人們所訴說,其中下面的這幾首最為知名,千年來為人們所傳頌。


清明時節雨紛紛,杜牧《清明》很淒冷,白居易《清明夜》,很閒情


《清明》

唐朝·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清明》是描寫清明節最為經典的詩篇。這首詩為杜牧所寫,寓含著淒冷和清淡的氛圍,意境幽深,讓人為之動情。在清明時節天上下起了春雨,春天的雨彌足珍貴,清明時節的雨更是稀罕了,清明這一天,行走在路上的人們都在想著心事,在懷念著逝去的先人們,看起來都是神情肅穆。路人問到哪裡可以去吃酒呢?當地的一個小牧童用手指著遠處的杏花村。按照過去的風俗,在清明節這一天有掃墓、踏青和插柳的活動,在皇宮中這一天是鞦韆節,嬪妃們都去玩鞦韆的遊戲。這裡說的杏花村,指的是杏花深處的村莊,位於南京市秦淮區鳳台山一帶。因為這首詩的影響,後人多用“杏花村”作酒店的名稱,後來的一些酒也用這個名字,知名程度簡直就是馳名商標了。


清明時節雨紛紛,杜牧《清明》很淒冷,白居易《清明夜》,很閒情


作者杜牧是一位偉大的詩人。古代的很多傑出詩人都具有著豐富的從政經歷,這樣他們對社會有著更加深刻的認識,寫作的素材來源也就更加的廣泛了。作者杜牧字牧之,號樊川居士,京兆萬年人。杜牧是晚唐時期傑出的詩人,但是很多人不知道他還是散文家,杜牧是名門之後,他的爺爺是宰相。杜牧在26歲的時候考中了進士,曾經擔任過中央的官職,主要都是負責編修之類的,還在黃州、池州、睦州等地擔任刺史。杜牧在晚年的時候居住在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後世稱“杜樊川”。杜牧的詩歌最有名的就是七言絕句,主要的內容是詠史抒懷,他與李商隱並稱“小李杜”。


清明時節雨紛紛,杜牧《清明》很淒冷,白居易《清明夜》,很閒情


《清明夜》

唐朝 白居易

好風朧月清明夜,碧砌紅軒刺史家。

獨繞回廊行復歇,遙聽絃管暗看花。

白居易的《清明夜》寫出來別樣的味道。清明節的夜晚註定是不平凡的,註定是傷感的,在白居易的筆下,卻不是這樣的景象,白居易描寫的是一幅美景。在清明節的夜晚,清風徐徐,月色朦朧,青石的臺階,紅色的欄杆,這裡就是刺史的府邸。獨自一個人在走廊中走走停停,聽著遠處管絃的樂聲,默默的欣賞院子中盛開的花朵。詩人的心情是平靜的,思緒由近及遠,表現了詩人留戀春天美景的微妙心理,這首詩韻味十足,構思別緻,寫出了清澈的味道,讓人有一種沁人心脾的感覺。


清明時節雨紛紛,杜牧《清明》很淒冷,白居易《清明夜》,很閒情


《清明夜》讓人們明白可以從另外一個角度看待問題。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就會得出不同的結論。其他詩人寫的清明是清冷的,白居易筆下的清明卻是閒情逸致的。白居易是一位正直堅韌的人,生活經歷豐富,內心強大,所以他寫出的作品也是與眾不同的。萬事萬物都是相互轉化的,好事的極致就是壞事,壞事寓含著好的機遇,關鍵是如何去面對。你若光明,這世界就不會黑暗。你若心懷希望,這世界就不會徹底絕望,你若不屈服,這世界又能把你怎麼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