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国联军的统帅是如何选出来的?

CarKei


大家都知道八国联军是因为义和团而起的一次集体侵华事件。而这个事件中的最高统帅是德国人瓦德西。

那为什么选德国人呢?其实一开始,联军的统帅是英国人西摩尔。

西摩尔当时是英国驻华舰队总司令,他早年曾经参加过第二次鸦片战争,还跟太平天国交过战,所以对中国情况很熟悉。

在他当英国舰队司令的时候,义和团运动爆发了。当时英国指示他跟各国的舰队一起合作,商议对策。于是,他把自己的舰队集中到了大沽口,然后开了一个各国舰队的高级会议。在接到英国公使的催兵电报后,西摩尔决定马上采取军事行动。第一批次组了五百人。这其中,西摩尔就是联军司令,一来这个江湖召集令是他发出的。二来他当时的军衔最高,是中将。

西摩尔当时对战局估计太乐观了,当年鸦片战争打清朝正规军都轻松取胜,难道现在还打不过民兵性质的义和团。结果一路上被义和团不断的伏击。一共死了六十二个人,不但没能如期打进北京,还被围困在天津,最后,在俄国的增兵下才解围。

西摩尔一看军事指挥不行,就跑到上海南京去跟湖广总督张之洞以及两江总督刘坤一谈东南互保协定去了。那就需要新的统帅了。

最终,德国人瓦德西成为了新的统帅。

为什么德国人当呢?一个原因,德国人突然变成最“苦大仇深”的了。因为德国人的公使克林德被打死了。

义和团事件后,慈禧下令所有的外国使者离开北京。外国使者觉得太匆忙了,要求延期。可总理衙门迟迟没有回复。克林德就跑去问到底批不批啊。结果走到东单牌楼,正好碰到清军神机营的巡逻人员,其队长恩海一看是洋人,一冲动就放了一枪,这一抢就把克林德打死了。

这一下事情没有转机了,打死人家的外交大使,这在国际上是很罕见的。而且是清朝的军方人员。

所以,德国是大怒,一定要报这个仇,把他们的元帅瓦德西派了出来。

这一下,在一干联军将领中,瓦德西的军衔最高了。

最重要的原因,是德国人当总司令,是各方都能接受的一个方案。

首先八国联军不少是打酱油的,比如意大利、奥匈帝国、法国等,他们人数都没超一千。而日本虽然出兵数量最多,但他们当时还是列强插班生,威望远远不够。其实有能力当的只有英德俄三国。

这其中,德国因为势在必得,搞了大量的外交攻势,使得俄国同意让德国人当统帅,德国加上俄国当然就压过了英国。

这样,瓦德西就成了总司令,不过,他到的时候,八国联军已经进了京,他实质上并没有指挥一场战斗。而更多的是有关他跟赛金花的坊间传闻。


脑洞历史观


这个统帅不是别人,也就是中国人熟知的瓦德西。瓦德西德国名字叫阿尔弗雷德·格拉夫·冯·瓦尔德泽,被戏称为“世界元帅”。中国人所知的是他在带领八国联军的军队攻入北京之后,他坐了一下龙椅,这张照片被随行的记者公布于世。让世界人民看到了侵略者的嘴脸。而他在坐完龙椅后回国不久就神秘暴毙了。 那么当时这个统帅到底是怎么选出来的?



据说当时八个国家都想推荐自己人做主帅。当时还有这样一个笑话,俄国人以自己优越的地理位置,就想夺统帅。所以他就提议谁带兵多就推谁,当时俄国人带了4800人是最多的,日本人马上说15,000日本兵马上上岸。俄国人马上变卦,那谁的将领军衔高,谁就当主帅。俄国当时派的最高的是中将,其他国家基本都是上校和少将。那当时德国人马上说我们的瓦德西元帅正在来的路上,俄国人瞬间没了办法。 当然这只是一个笑话,但其实当时八国联军主要的原因是在义和团运动中,有一个清朝的士兵杀死了德国驻华大使克德林,要知道当时在各国派出的大使都是受到全权性保护的,代表了当时德国在中国的最高地位。

这样一起大使被杀事件引起了世界的哗然,让德国人在世界上没有了面子,因此德国人非常之生气,德国皇帝于是和其他求七个国家商量,让德国瓦德西任主帅以此来羞辱中国。因此就选择了瓦德西来作为八国联军的统帅。



历史课课代表


按当时各国在列强中的实力地位和在华兵力的多少,能够得上作联军统帅资格的国家无非就俄国,日本,英国,德国。可以说他们各怀鬼胎,都有自己的如意算盘,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考量同时又牵制别国在中国得到的好处,联军司令的人选是各方妥协斡旋的结果。

俄国在内部自己首先排除了谋求统帅的可能,不是俄国不好意思甘居人后,而是北极熊不愿意出头,尽管他的军队在联军中数量不少。俄国认为在他们满洲有铁路和工业设施,大量的俄国人在那里工作,俄国希望在战后能迅速和中国恢复“友好”关系,继续在华攫取利益。所以虽然在兵力上和几次战役它都起了关键作用,但俄国政府从一开始就不打算做“出头鸟”。

而日本骨子里是急吼吼地想通过这此历史性机遇,仰仗甲午余威趁势与世界列强共舞,建立自己在远东绝对霸主的地位。它的部队人数也最多,是想作联军统帅的,但问题是日本的企图受到俄国的掣肘。日俄之间在中国东北和朝鲜半岛有利害冲突,双方就差兵戈相见了,北极熊不当联军统帅,那日本也当不成。

当时英国的表现也不尽如人意,前阶段英国海军司令西摩中将带领联军近五百士兵向天津进军,企图向北京大使馆增援,结果损兵折将死伤惨重。适逢英国在南非殖民地又受到重挫,特别是法国借此讥讽英国没有帅才,没有人会再信任英国将军的领导,换个角度讲,法国言外之意可以推举德国将军来担当此任。

德国皇帝威廉二世明确提出由陆军元帅瓦德西伯爵担任统帅,沙皇尼古拉二世和日本方面都表示同意。俄日的态度很好理解,双方既然都不能胜任,那么与其好处让英国人抢去,还不如送个人情给德国。因为对于俄日来讲,英国在东亚事务方面和他们有着比德国更大的利害冲突。

德国政府也清楚,在他领取统帅职务之前,英国是最大的障碍,所以德国先搞定俄日,利用他们相互牵制的情况,首先得到他们的同意。之后把这事外交照会英国,既然俄日两强已经认可了,英国政府只好同意了。

在大佬们充分切磋达成共识之后,没过几天,意大利、奥匈帝国表示同意在瓦德西的领导下工作,稍后美国政府也表达了类似立场。法国由于这事需要内阁会议的同意,因会议的召开日程有些滞后,但最终也算勉强通过了对瓦德西的任命。

(一家之言,欢迎指正。)


看遍山川


一开始的时候呢是英国人西摩尔,主要是两个原因,第一,英国人是当时的日不落帝国,综合国力肯定是世界老大,这一点无可争议,所以让老大来做老大的位置,这一点大家都认同。第二,这个西摩尔曾经指挥过第二次鸦片战争,率领英法联军进入北京城,在中国的作战经验比较丰富,所以当时八国联军成立的时候,英国人当仁不让的成为了老大。

但是在这个时候,由于在这之前列强对中国的作战行动之中,进攻太过于轻松,所以西摩尔犯了轻敌大意的毛病,军队的军舰开到运河上面,结果遭到别人的伏击,死了60几个人。

这一下子让德国人感觉十分开心,(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你看英国人吃瘪了,如果人这个时候的主持者是谁呢?德国皇帝威廉二世,他对英国人呐,是感觉恨得牙痒痒的,凭啥老子这么努力,就是当不了老大。

出于这方面的原因,他去游说了其他几个国家,说英国人此次作战失误,完全就是英国主帅自己清理大意所造成的,因此我们必须重新推选一个主帅,而我的领事大使死在了中国,所以这件事情必须由我进行负责。

大家一想也对,德国这回损失这么大,应该让德国人当主帅,况且这个地方是亚洲地区,即便德国人的触手再长,也不可能直接越过沙皇俄国,或者是日本将触手伸到中国来,所以德国人当主帅反而更加公平。

在大家的主持和推导之下,终于瓦德西,当了八国联军的统帅,也成为世界上知名的世界统帅。

从道理上来讲,这一回想要当八国联军的统帅,必须满足以下几个比较苛刻的条件,低一点,离中国比较远,如果离中国比较近,那如沙皇俄国或者是日本人,他们就会尽可能的扩张自己在中国的权益,这样的话中国原本是大家一起共用的一块儿奶牛,这个时候被一个人直接给独占了,其他国家当然不开心,所以沙皇俄国日本人直接pass掉。

接下来就是实力强悍实力不强,你凭什么去命令其他的国家应国是日不落帝国,但是在第一轮作战行动里面放了重大失误,出现了事情,最后被人给刷下去了,这一点就无可争议,接下来就是谁是世界老二,当时的德国皇帝威廉二世一心想挑战英国的日不落帝国,德国的实力。经过普法战争以后,得到巨额的战争赔款,将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向高潮。德国整体实力已经大大提升,英国人此时都已经感觉到德国人对他们的威胁,所以这个时候让这个老二来担当老大的位置,也是吴可争议的。


漩涡鸣人yy


这要问选举者才知到


生水姚


西摩尔的那批部队被清军打退了,后来因为列强之间有矛盾,最后选定以德军陆军元帅瓦德西为八国联军统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