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幼儿园教育“小学化”,还带来哪些伤害?

时光潋滟滴墨盛放1


幼儿园学习小学的知识,是开发了智力还是拔苗助长?其利与弊各是怎样的?

一、幼儿学了什么。看下图:


我知道,他们经常学习类似的语数知识。看看是不是小学的内容?

二、亮点思考。

1.这些知识能不能开发学生的智力?智力因素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注意力和创造力这些主要方面。

看看上面黑板上的题,不难发现:这些对培养孩子的记忆力和思维力似乎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那么小的孩子理解其中的意思吗?记忆拼音干什么?有用吗?而对孩子将来成长、发展非常重要的并且正适合培养的想象力和观察力却一点也看不到。

2.是不是拔苗助长?下面是国内外近半个世纪的研究结果:


(摘自关鸿羽著《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从上面可以看出幼儿3~6岁不适合学习这些小学的知识。可以让他们学习口头语言、数数、点数和音乐,培养其独立性、想象力和观察力。

因为幼儿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和注意力都是非常低下的,根本没有能力学习本不该他们学习的知识。即使暂时好像会了,但是,离开立即就会忘掉。浪费了时间不说,结果是该培养的想象力观察力没有培养成,不该记的知识也没有记住多少。

三、利弊区分。

(一)有利方面。

1.家长听到孩子给自己背诵的学习的a、o、e,非常高兴,于是,逢人便夸自己的孩子本领大,学什么会什么。

2.孩子经过不懈的努力,确实记住了不少的死记硬背的东西,也能起一定的作用。可以减轻一点进入小学的学习困难。

这可能是许多家长或者教师引以为豪的出发点和目的。

(二)不利之处。

还是先看看德国的幼儿教育吧。

德国人不允许过早开发幼儿的智力,即使孩子智力超常,也不允许学习额外课程。就是怕孩子的脑子变成“硬盘”。他们主张培养孩子的想象空间,唯一的任务就是让孩子快快乐乐地成长。

他们会指导孩子形成众多的非智力因素:社会常识、动手能力、情商、人生勇气、独立、洗碗和买东西等等。就是这样的教育造就了“诺奖”得主超过总得主数量一半以上的佳绩!

我不是说我们的教育不好,但是,我们幼儿教育的方式方法和理念不能因为家长的需要而不顾幼儿发展的规律。

(彭瑞金)


千万不要986


针对这个问题,我最近听到不同的说法。

朋友一:

孩子今年三岁,已经上了幼儿园中班。他很高兴的和我说孩子已经学到好多东西,还能说几个英语单词。放学回家还在辅导孩子认识汉字。虽然能学到不少知识,但他并不满足,准备送去另外一个幼儿园。原因是另外一个幼儿园交的多,可以学到学前班的知识,孩子可以提前进入状态,免得跟不上节奏。

朋友二:

孩子三岁,说话不是很清楚,至今还未上学,怕送到学校受欺负。他并不担心孩子学业问题。认为孩子这个年龄以玩为主,不应该学习那么多。

在我看来,每个孩子的接受能力不一样,顺着孩子的兴趣发展。学校学什么我们决定不了,但是家长不要强迫孩子必须掌握。有快乐的学霸也有死读书的学霸,你想要什么样的孩子?


育儿绘


突然发现自己好像好久好久没有来头条留下点什么了………

好似自己是个大忙人。其实自己真得好忙,早上好想多赖会床!都不记得自己多久没有睡个奢侈的回笼觉了!哎,做个小孩子那有多好啊!但是小孩子也有自己的烦忧哦!

每天我面对着那么多的小孩子,如果只陪伴他们玩游戏,让他们开心,我想孩子的家长会把我吃掉的!!作为妈妈,我不希望自己的女儿过早学习小学里的知识,我不希望幼儿园小学化;但同时我也是幼师,我要迎合家长的意愿,不断地一遍又一遍向孩子灌输小学化的知识。每天都有那么多流着眼泪不想去幼儿园的孩子,他们总会说我不想学习,不想写字,看着孩子们时而无助的眼神,我很心痛!我不愿灌输,但他们的父母似乎并不买账,总在那攀比谁家孩子在另一所园里会写多少个汉字,会写多少拼音,能计算多少道数学题,他们忘了孩子的童年本该开心!!

或许孩子的家长只看到眼前孩子学到多少,追求的是数量,而忘了幼儿教育的本质。玩的年龄非要高压学习,孩子的心灵会扭曲,厌学的负面情绪从小就根深蒂固!!或许在不远的一天,我们都会想明白,孩子就是孩子,肆无忌惮的笑!!






心亦石


教育部禁止幼儿园教授小学化知识,当然了,也只是禁止的公立幼儿园,所以公立幼儿园都是禁止教授孩子小学化知识的,但是对于私立幼儿园,他们还是教授小学化知识的,那么我觉得既然教育部禁止了幼儿园教授小学化知识,说明幼儿园的孩子进行小学化知识是有一定弊端的。



那么为什么还会有越来越多的家长想让孩子在幼儿园的时候学习小学化知识吗?很多家长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觉得孩子在幼儿园的时候,如果不学习小学化知识,等到上一年级的时候肯定跟不上。所以他们就会觉得孩子在幼儿园的时候,还是学习一点小学化知识比较好。

那么家长这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我们都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幼儿园小学化知识不是对于所有的孩子都有好处的,对于有的孩子来说可能有帮助,但是对于有的孩子来说就有一定的弊端,所以说家长一定要根据自身孩子的情况再来决定到底要不要让孩子接受小学化教育?

首先,对于一部分能力比较弱的孩子来说,可能需要提前进行接受小学化知识。本身他们的学习能力,反应能力都比较慢,今天学的东西等到了明天后天才能消化吸收,所以说他们到了一年级,在学习上面可能会产生特别大的压力,那么一年级不仅要适应学习上的转变,还要适应生活上的转变,所以说双重的压力可能会导致孩子精神过度紧张,严重的甚至会产生厌学的心理。

所以这部分孩子如果提前学习了小学化知识的话,那么他们在刚开始上一年级的时候最起码不用担心来自学习上的压力,只需要担心来自生活上的转变就可以了。所以对于这部分孩子来说还是有必要提前进行小学化知识的,但是也不要接触过多,避免这部分孩子到了一年级养成一些坏的学习习惯。



其次对于另外一部分特别聪明,学什么东西都特别快的孩子来说,千万不要让他们进行小学化知识。如果他们提前学习了小学化知识之后,到了一年级,老师上课要讲的内容对于他们来说已经没有吸引力了,因为他们已经会了。所以在上课的时候,他们就容易养成骄傲自满,不认真听讲的坏习惯。

大家都知道一年级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这个时候不寻求孩子必须要学到多少内容,一定要学会主动学习的好习惯。如果孩子连最基本的上课听老师讲课的习惯都没有养成的话,那么谈何他以后的学习成绩会有多优秀?所以对于这样的孩子,千万不要让他们提前进行小学化知识。

其实一年级的知识相对来说还是比较简单的,只要孩子上课认真听讲,课后认真复习,家长及时监督孩子的学习情况。那么孩子跟上肯定是没有问题的,我觉得只要孩子不是特别愚钝,反应不过来的孩子都没有必要提前进行小学化知识,不然到时候孩子上了一年级,特别容易养成不认真听讲的坏习惯。

并且孩子接受小学化知识的都是一些校外的辅导机构,这些校外辅导机构里面都是非专业的老师,有可能这些老师连一些资格证都没有。所以他们教授孩子的这些知识肯定和孩子上一年级老师教授的知识内容不一样。因为每一个老师的教授的方式方法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如果这些老师教的和孩子一年级教的差不多,那还好说,如果完全交错了,那么孩子很难改正过来。



所以说建议不要让孩子过早的接触小学化知识,可以等孩子幼儿园大班毕业之后,家长看看孩子的能力再来决定到底要不要让孩子接受小学化知识?


最美幼儿教师


1 不符合孩子生长规律,属于揠苗助长

根据皮亚杰儿童认知阶段,2-7岁属于孩子的前运算阶段。这个阶段的孩子,初步可以将具体的东西抽象为符号,这个阶段的主要学习内容是认识生活中的事物,培养好的生活习惯,从生活和游戏中学习一些常识。

然后再加一些初步的引导,从具象认知过渡到符号系统。比如读绘本,平时认一认车牌,然后认一认路标,把符号和具体事物对应起来。有这种初步的思想就可以了。

如果硬是给孩子讲小学的内容,这些太抽象,容易让孩子迷惑,进而产生抵触心理。并不利于将来的学习。


2 破坏孩子好奇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带着兴趣进入小学阶段的学习有助于孩子们的学习。如果提前学习,因为孩子的认知能力问题,反而学的不够好,到小学后也不能够更专注。适得其反。

3 幼儿园更应该以提升孩子兴趣和培养孩子好习惯为主要任务

幼儿园主要是交往,现在家庭孩子少,需要在集体中交往。交往是很重要的一课。与同学,与家长,与老师交往都很重要。在集体中和伙伴一起玩儿是非常好的学习方式;

幼儿园还要着重培养孩子的生活习惯。比如作息,吃饭,游戏中的规则等。这些对孩子今后帮助很大。

即使要教什么知识,不应该是具体的知识,比如英语。可以看看英文绘本,唱唱英文儿歌,而不是炫技般地教很多具体的英文怎么发音,各个东西的英文发音等。数学也是启蒙型的。数学启蒙在游戏中掌握一些图形,思维方式等。


小禾慧育


危害还是挺大的

第一,幼儿园学习小学的内容,小学仍然会学一遍,这样小学一二年级学习内容就变得简单了,孩子感觉不用怎么学就会,那么孩子就难养成上课听讲,认真思考问题,做作业的习惯了,所以一般小学中一二年级孩子的学习成绩都差不多也是这个原因。

第二,孩子七岁前最总要的是各种习惯能力的打基础阶段,是孩子性格习惯的养成阶段,是行为思维养成阶段,过早的学习文化知识根本没有用,同时还阻碍了孩子在七岁前应有的锻炼。过早的关注知识文化的学习会导致孩子读死书的。不善于思考等等不良的影响。

第三呼吁家长学习学前家庭教育,因为学前教育重担还是在家长身上的,不要把孩子的教育寄托到幼儿园,学校,教育机构。真正影响孩子一生的是家长。

最后希望七岁前的家长关注我,会有相应的课程推出,毕竟教育不是几句话可以说的清楚的。


金海丰484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既违背了儿童的成长规律,也不符合教育科学,只是满足了企业主和家长的虚荣心。

首先,什么年龄段就应该做什么事情,我们的3-6岁的小朋友美好的人生才刚刚开始,他们需要去感受自然,感受色彩,感受律动,感受一切他们从未接触过的事物。而小学化的加减乘除、英语、诗词歌赋、学书法,背古诗,这些八股式的应试内容过早的固话了孩子的想象。

其次,孩子的成长需要公平和自由。什么是公平,对孩子们来说,并不是有付出就有收获,而是享受原本属于他们这个年龄段的东西,给他们以人性的自由,快乐的自由。过早的抹杀了孩子对快乐的追求和美好事物的感受,已经违背了公平原则,会让孩子的人生失去很多快乐。

第三,幼儿园小学化符合科学吗?很显然是不符合的。小学的内容,都是严谨的学科知识,虽然是很简单的基础知识,但那也是有条条框框的,强迫我们的孩子去记住这些,无异于捆绑了他们的手脚。最终会适得其反,未来的人生未必就是赢家。

最后,我想说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完全是满足了大人的虚荣。公立幼儿园小学化现象较少,大部分都是集中在私立幼儿园,为了达到招生的目的,营造良好的社会影响力,利用了家长都不懂教育的漏子,堂而皇之的搞小学化教育,目的也只是为了更好的抢到生源,赚取最大利润。家长也是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拼命的让孩子提前学知识,说白了也还是虚荣心作祟,要清楚起跑还没有开始,抢跑永远都是犯规的,往往也会自食其果。

总之,全社会要共同行动起来,拒绝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给孩子一个快乐,天真,健康的童年。

关注美蛙英语,关注教育,欢迎在下方留言,分享你的观点!

美蛙英语


1.过早扼杀童年

幼儿园小学化,势必让孩子失去很多玩耍的时间。如此一来,他们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习认字和算术。孩子的纯真与快乐感,都会随着学习压力大而慢慢消失。

2.违背成长规律

孩子们都有成长规律,幼儿时期,他们的认知能力和思维水平有限,还不能够掌握小学的知识。但如果幼儿园小学化,强硬把小学知识灌输给幼儿,这样会阻碍孩子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发展,危害比较大。

3.孩子变得厌学

幼儿园小学化,其实就是让孩子提前学习一些目前还难以掌握的知识。当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无法掌握知识后,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会降低,甚至会有厌学心理。如此一来,本该快乐的幼儿时光,既没好好玩又没好好学,得不偿失。

4.孩子信心缺失

幼儿园时期,孩子思维能力、理解能力都没法和小学生比。当他们提前学习小学知识时,大多是云里雾里、不知所以的。这样不仅会让孩子在幼儿园有挫败感,即便是在上了小学后,他们可能也会有自卑心理,导致无法轻松面对学习。

5.孩子幸福缺失

幼儿本该在童话故事和游戏中快乐成长,可是幼儿园小学化,会剥夺他们的快乐时光。他们可能要耗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去学习一些难懂的小学知识。


关注乡里教育


近年来,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日益普遍,日趋严重。这种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做法给幼儿带来许多方面的伤害。

1、扼杀幼儿的学习兴趣

学龄前儿童身体发育很不完善,专注力集中时间很短。幼儿园要求幼儿像小学一样整节课拼拼音、写生字、做算术题,假如写错,还会受到批评、呵斥。这样,使幼儿早早地在心里对学习产生厌恶、恐惧,学习兴趣荡然无存。

2、钳制幼儿的思维发展

贪玩好动是幼儿的天性。幼儿园应该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在玩中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幼师在游戏的关键节点,见缝插针,不失时机地提出问题,借此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而“小学化”的幼儿教育,枯燥呆板,使幼儿思维僵化,只会过早地成为“书呆子”。

3、扰乱幼儿的学习计划

幼儿园“小学化”,看似给小学帮忙,实际上帮的是“倒忙”。因为进入小学,学生将会按照课程标准条理性、系统性地学习语文、数学等各科知识。幼儿园“小学化”,孩子进了小学,新课就变成了复习。这样的效果会好吗?


烛光照耀星空


目前国家明文规定幼儿园不能进行相关小学内容的教学。近几年已经取缔了“学前班”相关机构了!

首先,提前进行小学内容,对孩子整个的学习生涯是一个负担。

其次,现在整个社会都有学习的攀比风气,大大的压缩了孩子玩乐的时间。这个大家对比下自己小时候就明白了。

再着,孩子年龄偏小,知识点理解能力偏低,这样很容易造成拔苗助长的现在。

最后,很多研究表明,越爱玩的孩子将来在人际关系处理上越有优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