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這件事比陪娃寫作業更讓人崩潰

都說陪讀的媽媽惹不起,陪娃寫作業的媽媽更是傷不起,這一點已經成為不少家長們的共識,關於媽媽陪讀的故事,也被網友們瘋狂刷屏。

其實這件事比陪娃寫作業更讓人崩潰

最近和朋友聊天,對朋友的痛苦感同身受,必須得說一說。

朋友的兒子就是作業困難戶,嚴重的拖延症患者,每晚10點還在折騰小學三年級的那點作業,每天幾乎都是在朋友的咆哮聲中戰戰兢兢地把作業做完,閨蜜說:“生孩子都沒這麼累過,簡直就是心力交瘁”。

心力交瘁也就算了,如果能換來一絲理解,那也算是有點安慰。關鍵是孩子他爸,完全不理解朋友的做法,每次都唱反調,朋友說:“趕快在10分鐘之內把這個題目寫完”;孩子他爸會表示:“你這樣限制孩子,孩子只想著10分鐘去了,還怎麼思考”,完了還當著孩子的面,指責朋友教育方式的不對。

那天朋友徹底爆發了,當著孩子的面和老公大吵一架,並揚言再也不管他們父子倆,愛咋樣咋樣。

與陪讀媽媽的崩潰相比,孩子他爸的不理解,更會直接導致媽媽的瘋狂。

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是家庭教育的一部分,也是核心部分,要確保家庭教育的質量和效果,首要條件就是教育的一致性,父母應該在孩子面前保持一致性,這種一致性是指孩子培養目標的一致性、教育態度和行為的一致性等。

孩子培養目標的一致性:在孩子缺乏獨立判斷的年齡,父母根據孩子自身的狀況,定下階段性的目標非常有必要,也是孩子教育的重要一環,如果目標一致,孩子就會有明確的方向;如果父母目標不一致,甚至南轅北轍,就會導致方向性的混亂,甚至造成孩子的迷茫、放任自由。

教育態度和行為的一致性:在傳統的教育中,父母習慣性地“一個唱白臉,一個唱紅臉”,自認為這樣會更利於孩子的教育和成長,但事實並不是如此。孩子雖然很小,但是獨立分辨與察言觀色的能力非常之強,他們能夠通過父母不同的教育態度來決定自己的行為,最終給孩子“有機可乘”,導致教育質量和效果大幅下降。

對於父母們而言,家庭教育的一致性是決定家庭教育質量的首要條件,父母們要及時互通情報,共同研究教育孩子的問題,互相配合,維護彼此威信;即便是有階段性或是臨時的不一致情況,也不能夠當著孩子的面指責對方,而應該私下裡,再行商議,對彼此的教育方式進行微調,最終達成一致意見,不斷改進。

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教育,無論是爸爸,還是媽媽,都承擔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父母應該互相體諒,互相學習,而不應該互相埋怨,更不應該指責對方,應該始終貫徹一致性的教育方式,合力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