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說三國:劉備管理之道

點擊右上角 【關注我】 每天帶你看看管理這點小事兒 滿滿乾貨!把管理揉碎了說給你聽

三國演義是段婦孺皆知的歷史,而從企業管理的角度來看三國,將使我們受益匪淺。三國的角逐精彩紛呈,透過戰爭的硝煙,我們發現管理思想的光輝,千百年過去了依然熠熠生輝。

眾所周知,在三國年代企業的競爭非常激烈,已經到了白熱化的程度。在這樣的情況下,諸國經過激烈的競爭、市場的洗牌,兼併之後,最後天下只剩下了實力最大的魏、蜀、吳三大民營企業集團。

細說三國:劉備管理之道

魏蜀吳的創業並不是一開始就是有很大的企業資產傳下來的:

劉備是最典型的例子,他白手起家,成就了大業。

曹操的條件稍好一些,但也不足以一開始就能夠名震天下。

孫權繼位的時候雖然條件好一些,但是他的父兄,他的爸爸和他的哥哥孫策創業的時候條件仍然很艱苦。

一、劉備的目標管理

1.明確最高目標,絕不動搖

劉備的最高目標是“伸大義於天下”,這個最高目標對自己和團隊都產生強大的激勵作用。

劉備創業歷經坎坷,成敗起伏,但他始終明白自己的最高目標“伸大義於天下”,即使在自己最艱難的時候,仍然堅信自己能夠實現目標。

細說三國:劉備管理之道

二、劉備本人特點

1.“性寬和,寡言語,喜怒不顯於色”

劉備性格很寬和,這是他管理風格特點的一個體現。“寡言語”是指劉備話不多,但一旦說話有分量,一言九鼎,一言千均,這種性格的特點使他很沉得住氣,所以,我們很少看到劉備因為事業經營或某種狀況有驚慌失措的樣子。

在正式創業之前,他的職業是編草蓆、草鞋,每天挑著自己的擔子到街上去賣,儘管他的生活狀態很糟糕,但是劉備“素有大志,專好結交天下豪傑”,喜歡與天下有志向的人,有能力的人們去結交;劉備後期會有那麼大的成就,這裡也可以看出一定端倪。

儘管現在的資訊這麼發達,但是企業的競爭如此激烈,人們沒有時間去讀書,沒有時間把企業應該學到的知識全部學到手。這個保障上的條件欠缺,促使現代企業提出了“讀人”的理念。

俗話說“看一個人的成就怎麼樣就看他周圍是與什麼樣的人交往”,我們可以從這裡得到一個啟示:讀人之後可以集眾人之所長,自己取得飛躍性的進步,事業更大的成功就指日可待。

細說三國:劉備管理之道

2.“身長七尺五寸,兩耳垂肩,雙手過膝,目能自顧其耳”

這是劉備身材和相貌的特點。雖然小說語言有所誇張,但是也說明他的相貌生的比較獨特,跟常人不一樣。

劉備28歲時候出山創業,創業之初一無所有,創業的道路也歷經波折。

劉備最初投袁紹,失敗了又去投了曹操,寄人籬下,無依無靠,心靈上非常孤寂,那種悲涼只有他自己才能讀懂。但是劉備還是滿腔熱血,他再度出山創業,再度失敗,又去投劉表,在荊州劉表的帳下做一個小的新野縣令,相當於現在的縣級分公司的經理。

他曾經相當於是全國知名的一個企業家,但是因為他把握了事件營銷的機會,如皇帝封他做皇叔,三戰呂布等這些事件,用當時的傳媒條件在全國範圍內傳播,當時劉備是一個很知名的人,但是這時候還是可以放下身段繼續上路,白手起家的劉備在經歷了眾多的坎坷之後,仍然矢志不渝,愈挫愈奮,最終成就了大業,這也是值得我們今天的企業家學習的。

細說三國:劉備管理之道

今天如果劉備的遭遇發生在我們身上,我們能不能去把握好自己,不能泯滅自己的夢想和志向再度上路,再度去成就自己的事業呢,這是一種考驗。

三、劉備創業啟示

終點的距離是恆定的,儘管在最疲憊,最艱難的時候終點看起來是遙不可及,但是隻要向終點不斷地邁進,甚至一寸一寸地挪,最後一定能夠到達這個終點。

劉備最終在西川創立了蜀漢政權,與魏、吳鼎足而立,三分天下。劉備從一個手工業者,一個個體戶到最後成為一個天下最大企業集團的董事長,這其中經歷了很多的艱難和坎坷,但是劉備成功依然通過歷史的硝煙,穿過歷史的時空在啟迪和激勵著我們。

細說三國:劉備管理之道

劉備三顧茅廬見到諸葛亮後首先談到的是自己的目標:“備不量力,欲伸大義於天下!”劉備首先明確了他的最高目標是“欲伸大義於天下”,這是是絕不動搖的,即使是他在最艱難困苦的時候也沒有動搖過。

在那個年代,奸臣當道,天下紛爭,皇帝被架空,他的創業除了追求個人、團隊的利益之外,還帶有一種使命感。如果一個企業家,一個創業團隊有使命感,他迸發的戰鬥力和創造力是很強大的。劉備創業的目標賦予了自己和核心團隊一種使命感。

從劉備創業的艱辛來看,在起跑線上、在賽跑的過程當中可能暫時落後,但是最終不能阻擋在終點線去歡呼勝利,儘管不是第一個到終線的。

細說三國:劉備管理之道

現在的企業最大的企業已經做到千億規模,也許我們的一生做不到這個級別,但是我仍然有資格在我終點撞線的時候去慶祝,因為那是屬於我的勝利,我用我的生命,我的能力去創造了一個奇蹟,是屬於我的奇蹟,我理所當然用我的生命,我的微笑和我的團隊一起慶祝。

一個成功的人,首先就是要對周圍的世界有足夠認識,對未來抱有無限熱忱。藉此,推薦一款個人成長課程:涵蓋“思維提升、個人修煉、領導力培養、視野拓展”等,都是實用的工作方法和優秀經驗案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