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为什么要在美国退市,回到国内上市?

云深路轻


中国企业在美国退市,回到国内上市的原因很多,既有政策的原因,也有内在自身的原因,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境外上市的中概股数量共有334只,然而已经有242只中概股摘牌退市。也就是说,每10家赴海外上市的企业中,就有4.2家最终以退市结束其海外上市之旅。这样的淘汰率在国内股民看来是惊人的,毕竟A股每年退市的数量是极少的。那么中国企业在美国退市,回到国内上市有以下几个原因:


国内股市上市机制严格,很多公司必然先选择在美国上市

国内IPO审批制度过于严格,有很高的盈利要求,对于主板和中小板而言,最近3个年度净利润累计超过人民币3千万元;创业板需要连年连续盈利,最近两年净利润累计不少于1千万元。这让很多拥有很大未来潜力的公司被拒之门外,在初期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撑,比如京东、美团,中国的大多数科技型公司初期并不能用盈利来衡量它的强大,然而在美国上市机制就不一样了,亏损的企业依然能够上市,这给了成长初期的企业很大的帮助。

A股估值偏高,让更多的企业回归

美国金融市场环境已经很成熟,投资较为理性,依靠概念和热点炒作的股票较少,而股票价格跟公司价值和经营状况联系较为紧密。而国内股市,经常出现上市初期股票连续十几个涨停的情况,这也让上市公司很眼红。

美股竞争环境更大

全世界所有好的公司都争相去美国上市,美国有上万家股票,也都是全世界最好的公司,这让中概股失去了稀缺性,只有最好的公司能够立足,而A股,垃圾股较多,往往炒炒概念股价就上去了,很多A股上市公司一年的利润抵不上一线城市一套房的价值,然而市值往往都是十几个亿往上走,中概股回归A股后,起码在A股会有一定的竞争力的。

防止优质企业被猎杀

国外投资环境也是相当恶劣的,国外有成熟的做空机制,一些涉嫌财务造假的中概股,会遭到做空机构狙击。这本来对于净化投资环境来说是好事,但这会让市场对于整个中概股板块的担忧,从而导致不少无辜的中概股被错杀,股价下跌,市值缩水。


国内政策对投资环境越来越有利,之后更多的公司会选择在本土上市,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在国内能够融到更多的资金,当然志在扩大国际影响力的公司,依然会选择在美国上市的。




登台坐水阁


这个问题有意思,看来很多人都有误解。

首先,我们要了解上市行为,以及部分中国企业为什么选择在美国上市。

一般来说,新兴市场的新兴企业在发展到一定规模后,会出于发展的需求扩张业务,吸引融资,这里在前几轮融资过程中一般都是专业投资机构或者天使投资人进行投资,这里比较需要专业眼光,新兴企业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证明自己的商业模式。

而一旦商业模式得到了市场的证明,同时市场前景也很好的情况下,这类企业就需要大量资金进行进一步的扩张,投资机构和投资人们也度过了纯粹投入的时期,要进入资本收割期,初创团队同样如此,在这样的前提下,就需要启动IPO,面向全社会融资。

国内企业为什么选择在香港或美国上市,其原因主要三点:

第一,去国外上市的企业大多实行的“同股不同权”的股权结构,而国内上市企业的前提之一就是“同股同权”,尤其是新型的互联网企业,大部分实行的是A、B股制度;

第二,时间问题,国内对于上市企业的审核比较严苛,除了对流动资金到达一定数目后的业务开展时间有规定(3年),审核过程也较为繁琐,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时间就是生命,很难能够适应这种节奏,即便在国内上市,也会采用借壳的方式;

第三,市场成熟程度。换一句更通俗的话说,同样的互联网公司,在国内市场的估值一般来说要低于在香港或美国市场的估值,因为国外的资本对于互联网企业的价值有着更为高估的趋势,对于企业来说,也就能融来更多的钱,同时对于品牌知名度也是一种提升。

其次,上市行为跟外资投入其实是两码事。

有人说阿里巴巴在美国上市是赚中国人的钱,给美国股民分红;也有人说是借美国人的钱,发展中国的商业。

这其实都不能算准确的说法。

准确的说法是,上市公司用股民的钱来进行商业扩张,并将收益反馈给股民。

这是一种很理性地行为,对于在美国上市的企业来说,美国股民给与了他们发展资金,同时也给这些企业带来一定的品牌溢价,最重要的是,美国股市让很多当时在中国现行股市制度下(如今股改可能会解决这些问题)无法进行IPO的企业实现了上市梦想,帮助他们解决了运营资金紧张的难题,可以说为这些企业在国内的发展发挥了很重要的积极作用。

但这又跟外资投入不一样,外资的引入很多只是解决工作岗位的项目,国外的资本力量在国内寻找到合适的渠道进行投资,其收入大部分还归属于外资,而国人所获得的利好其实就是工作岗位相关的福利。

从属性上来说,在国外上市的企业其实还属于中国企业,而外资则仍然属于外国企业。

最后,说说为什么有些企业要回国上市。

其实这个比较容易理解。

国内股市对于互联网行业越来越“友善”,也在为新兴的股权制度进行让步,以创造这类新型股权企业在国内的上市。

包括在审批流程、股权结构等等多方面,中国股市的改革一直没有停下,与此同时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国内股民对于互联网的热情也在不断高涨,尤其是年轻股民的到来,这些都让互联网企业们看到一个更好的IPO市场。

奇虎360的回归,其实可以看成这一趋势的代表,奇虎360在大多数美国上市的中国互联网企业中并不算顶尖企业,它在美国股民眼里也一般,回国上市的话却可以凭借自己巨大的品牌力量拉升股价,获得发展力量。

其实360也一定程度说明了中美股市的一个区别,中国股市不算成熟,有很多非理性因素存在,企业上市存在着比较多市场外因素的影响,所以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美国或香港是一个相比而言更不错的选择。

总结一下就是,在美国退市回到中国上市的企业其实还是少数,并且这一部分企业并不算多么优质的企业,回到国内也不一定是造福国内股民。股民朋友尤其要谨慎看待。

以上。


好人长安君


最近几年中概股回归都是个热门话题,前有360借壳上市,后有BATJ发行CDR回归,要回答中国企业从美国退市回A股前,先要搞清楚企业怎么一开始不在A股上市,后面为啥又要回来。

阿中国企业在美国上市的原因

1. 美国是注册制上市快

几年前中国还是标准的审核制,现在是有条件的注册制,按照时间表到2020年我国将完全实现注册制。审核制下公司上市流程复杂,排队时间较长,从准备到真正实现上市要2、3年时间。赴美上市不需要审核,从准备到真正挂牌也就几个月时间。

2. 美国上市条件宽松

在A股上市都有盈利及增速要求,美国在盈利这块没有要求,上市条件更加宽松。

3. 美国上市允许同股不同权

A股上市只能是同股同权的股权结构,而在美国是可以同股不同权的。阿里巴巴是合伙人制,管理层股份只有不到10%,但是投票权却在90%以上。

中概股为啥回归

1. A股科技股有更高的溢价

我以360回归为例,360回归后公司最高估值在4000亿,是其在美国上市估值的4倍。高溢价意味着股东财富的增长,公司发债相对容易,即便股权质押融的钱也更多。

2. 有绿色通道

今年国家大力扶持独角兽上市与发行CDR,免除了排队等待的烦扰,不仅可以二次融资,还契合了社会舆论,可谓一石二鸟。

3. 是A股供给侧改革的需要

当前A股中存在着不少铁公鸡,上市公司不好好公司经营,反而热衷于炒概念、玩重组收割散户,股民朋友不仅没有得到公司的分红回报,还亏损累累。站在管理层的角度来讲,引入优质的公司让股民有个好的投资标的,是A股后续发展的主要方向。

随着A股逐步走向成熟,不久后好公司赴美上市可能将成为历史,当某一天外国大公司来A股上市时,那时炒股就不是割韭菜的代名词了。

笔者03年入市,至今已有十多年了。通过十多年的股市闯荡,练就了高超的看盘功夫,稳健的实战技能,干净利落的操盘手法,特此建立了一个微信公众平台:(周尚点股)微信:921787782,每天讲解选牛股思路,在每天早上都会有很多粉丝朋友感谢本人分享的选股法,看懂后选出不少牛股,也是抓住了不菲的收益。现在行情已经启动,很多之前在我这里学习了抄股技术的朋友都开始行动了,今天就有粉丝朋友给我发来感谢留言说,太感谢周老师之前讲的选股法,今天已经成功的抓到了亚振家居的五个涨停,老师还有这样的牛股可以布局吗?

可以看到上图的亚振家居,就是在股价下跌的时候选出来的,当时股价下跌,主力资金却是在持续的流入,果断的发文讲解,讲过之后到目前为止连续的五个涨停,很多看了本人选股文章的新手股民都是抓到了这五个涨停板。再来看第二只股票:

我们来看上图的金利华电,也是在股价下跌的时候,通过一分钟选股法选出来的,这一波也是成功的抓到了三个涨停,恭喜那些看了本人选股文章抓到这三个涨停的新手股民把握到了这三个涨停板。【潜力黑马】再来看下今天通过选股法选出来的一只接下来的潜力股:

..该股经过前.期的上涨后,下跌洗盘彻底。如今再度底部放量量价齐升,与川金诺非常相似,也是底部震荡吸筹;该股后期走势,就不在这里多点评了,会在直播中持续跟踪讲解,想要再次抓住涨停股的人自然知道在那里查看。笔者在定期跟踪研究很久的几只类似弘业股份、上海三毛的股..票已经选出来,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去查...看 最后,如果手中有个..股..被套,不知道如何解..套,买..卖点把..握不好的朋友,都可以与笔者(微信:921787782)取得..联...系,笔者看到后,必当鼎力..相助!



据媒体报道,自去年11月份以来,已有7家中概股公司通过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回归A股市场。近几年,中概股回归成了流行词,但也争议不断:支持的说优质公司给国人带来成长红利,反对的说是在给A股抽血。

中概股为什么要去美国上市?

要搞清楚退市回归的原因,就得明白当初为啥要远赴美国上市。

首先则是盈利不达标,目前A股对于IPO企业的净利润、股本、营收等都作出了硬性规定(根据A股IPO要求,对于主板和中小板而言,最近3个会计年度净利润为整数且累计超过人民币3千万元;创业板需要连年连续盈利,最近两年净利润累计不少于1千万元。),白纸黑字写着,不行就是不行。然而不少像京东这种未盈利但潜力巨大的企业则被拒绝IPO;

其次是国内IPO核准制过于严格,且效率低下,不等个2,3年你都不敢说是在排队IPO,但企业等不起,每天的成本都摆在那里,互联网企业更是要抢在黄金期扩张业务,然而这些等待最终等来的还不一定是100%,综合性价比来说,宁可赴美上市;

再者,像一些存在VIE和股权结构问题的企业,也同样会被拒绝在A股IPO的大门之外。

那么,这些中概股现在又想退市回归的原因,是因为上述因素和环境已经不再适合在美融资。

中概股为什么要回归?

1、政策红利。这也是最直接的原因。此前阿里由于股权问题赴港上市被拒,陆港两地证监会意识到了制度的弊端,港府则率先放宽同股不同权制度,吸引新兴优质企业赴港上市。国内的话,对于CDR回归、独角兽回归也都颁布了相关绿色通道政策,此前深交所发布的《深圳证券交易所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8-2020)》,拟将加快吸引一批优质企业进入深交所。而这也是有助于让国内投资市场趋于理性和尽量消除异常波动的。

2、A股的更高估值。相同的公司在不同的市场,估值水平有很大差别,然而现状是不少在美国上市的优质公司估值很低,而A股的大把垃圾股,股价却蹭蹭蹭往上涨。此外,由于A股某些行业的上市公司稀缺性,导致其估值歧高。而不少中概股正好可以填充A股的行业空白,并成为“稀缺品”。

3、美国市场再融资难。所谓再融资,就是在已经上市后,通过定增等方式持续融资的过程。美国市场更加理性,因此一些业务不明确、有道德风险的上市公司是很难获得市场认可的,所以也不可能得到再融资机会。然而国内的再融资条件相对宽松,有这么好的圈钱方式,干嘛不早点回来呢?

4、防止核心优质企业被错杀。这算是最根本的原因。我们都知道国外都有成熟的做空机制,一些涉嫌财务造假的中概股,如绿诺科技、中国高速频道等都会遭到以浑水为代表的做空机构狙击。这本来对于净化投资环境来说是好事,但这会让市场对于整个中概股板块的担忧,从而导致不少无辜的中概股被错杀,股价下跌,市值缩水。

另外,国内出台政策加快中概股回归,也是为了保护我国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的公司不被恶意做空,从而掌握企业的话语权和控制权。


如果你觉得文章很棒,对你有帮助,可以关注作者的今日头条号:小白读财经,订阅更多的优质原创推文!


小白读财经


最近一段时间,很多在美国上市的公司都纷纷表示要在美国退市,回到国内上市!于是市场上涌起了一股独角兽概念热,可见资本市场的独特魅力。

那么为什么在这个时候,那么多的企业都希望回到国内上市呢?

其实就是一句话:没有永远的朋友或者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其实说白了,就是中国企业在美国退市,选择在国内上市,会获得更大的利益。从36x借壳回归开始,创造了连续10多个的涨停的回归记录,在次新股上,谁要说A股市场没钱,我打死也不信。而且从A股的新股申购,一直处于僧多粥少的局面,甚至出现有一些资金配置就为了是打新股,一旦新股中签,就可以躺着数钱,唯一的区别就是赚多赚少而已。

中国企业当初因为制度等因素赴美上市,而如今又回到国内,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因为国内A股的估值偏高。美国成熟的金融市场以及机构投资者众多的投资环境,让美国市场较为理性,依靠概念和热点推高的股票较少,而股票价格跟公司价值和经营状况联系较为紧密。而国内股市,由于市场中理性投资者较少,“热钱较多”,所以公司估值普遍偏高。

其次,有很多赴美上市的公司相对于美股其他公司的股票吸引力不够。例如之前赴美上市的360公司等等。当前赴美上市的互联网科技企业比较多,而互联网发展相对成熟的美国,拥有这一批具有相当企业竞争力的上市公司,相对于这些公司,国内企业的股票吸引力较小,难以满足融资需求。

然后,当初中国企业远赴美国,是因为国内A股市场门槛较高,审查制度较为严格,而如今国内证券市场逐步对外开放,放宽了很多上市限制,考虑到远赴美国“水土不服”等原因,公司肯定还是首选回到自己的国家。

最后,A股已经经历过28年的时间,很多股市机制已经逐步完善了,也比较成熟了;逐步走向国际化市场,融入了国际化,促使A股也在走向成熟市场的道路。这些中概念股迟早都要回归,何不趁这波管理层打开的绿色通道直接回购呢!

其实说白了,也是利益在驱动。而网友也是一针见血的指出了其中的最根本的道理“国内市场人傻钱多”。

那么对于这个观点,你们是否认同呢?欢迎留言评论!


长春微媒体


国内估值高、主管机构/法律管得少没那么严格、没有做空机构欺负/约束

1、美股对中小投资者的保护更完善,反过来对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就比较严格,惩罚力度非常大,举个例子:赵薇收购“万家文化”。

2016年12月,赵薇旗下的龙薇传媒拟收购上市公司“万家文化”的29%的股权,交易价格30亿元,收购的资金哪里来?(龙薇传媒自有资金6000万元,其余28.4亿元资金以债权方式融资,杠杆率达到51倍!准备上演一出蛇吞象的好戏),一个月后,龙薇公司融资失败,赵薇收购万家文化作罢,万家文化股价应声下跌,“一出好戏”变成“一出闹剧”,蛇吞象的闹剧由股民埋单:万家文化当时股价25元,当前股价为4.28,不及当时一个零头,股价下跌82%。

最后对龙薇公司和赵薇的处罚是,公司罚款60万元,个人罚款30万元(这还不及28亿贷款一天的利息),并禁入市场5年时间,这不是宽大处理,而是顶格处罚了。如果有保护投资者的集体诉讼制度,遭受损失的投资者就可以向赵索取赔偿,赔偿金额会让她们对这个市场的敬畏之情油然而生。

可以随意的进行高杠杆,在资金并不具备的情况下对上市公司发起收购,办成了,立马就是亿万身家,失败了就是支付一点利息和罚款,这种“好事”谁不愿意做呢。


2、国内的估值高(这些企业的另一个说法是国内的投资者更能理解公司的商业模式,因此能给出更合理的价值):举几个著名例子:分众传媒、360、巨人网络

这三家公司从美股私有化后,在A股借壳上市,市值有了很大的增长。两市之间巨大的估值差异,带来的套利空间,恐怕是其回归的原动力,游戏公司在美股市场只有5到10倍的估值,而巨人网络回归A股后获得了30倍的估值(这还是在熊市股价缩水70%后的估值)。

3、美股有做空制度,最著名的要数“浑水公司”,在美股上市的公司一听浑水公司就头皮发麻,一旦公司有瑕疵,浑水公司就会发起调研,情况属实,就会卖空这家公司股权,然后发布调研报告,股价下跌,浑水公司获利,这对于上市公司是非常大的震慑机制,因为作假是上市公司最可能干的事情,也是对投资者损害最大的事情,而监管机构是无暇完全顾及的,只有建设卖空的机制,就会有浑水这样的公司,像秃鹫一样盯着这些上市公司公司,稍有不慎就被会盯上,极大的震慑了上市公司,减少作假的冲动,还股民一个健康市场。


最后给大家讲讲中概股回归的流程和方法:






<strong>获取以上中概股回归流程PPT方法:私信我:中概股私有化回归。

更多观点,关注“壹号股权”


壹号股权


题主你好,也许大家都发现了,最近几年中企开始频繁回归。

那么回答这个问题前,我希望简单讲一讲,企业怎么一开始不在A股上市,后面为啥又要回来。

首先,美国是注册制,这样上市很快,因为几年前中国还是标准的审核制,现在是有条件的注册制,而且2020年时我国将完全实现注册制。

而要知道审核制公司上市的流程十分复杂,等待时间较长,从准备到真正实现上市要2、3年时间。赴美上市不需要审核,从准备到真正挂牌也就几个月时间。

其次,美国上市条件宽松,在A股上市都有盈利及增速要求,美国在盈利这块没有要求,上市条件更加宽松。

最后,美国上市允许同股不同权,而A股上市只能是同股同权的股权结构,而在美国是可以同股不同权的。阿里巴巴是合伙人制,管理层股份只有不到10%,但是投票权却在90%以上。

那么,为什么这些企业又回归了呢?当然是利益的问题,当然是有更大的利益,才会促使做出这样的行动。

1. A股科技股有更高的溢价,高溢价意味着股东财富的增长,公司发债相对容易,即便股权质押融的钱也更多。

2. 有绿色通道,今年国家大力扶持独角兽上市与发行CDR,免除了排队等待的烦扰,不仅可以二次融资,还契合了社会舆论,可谓一石二鸟。

3. 是A股供给侧改革的需要,当前A股中存在着不少铁公鸡,上市公司不好好公司经营,反而热衷于炒概念、玩重组收割散户,股民朋友不仅没有得到公司的分红回报,还亏损累累。站在管理层的角度来讲,引入优质的公司让股民有个好的投资标的,是A股后续发展的主要方向。

自从本人多年前入市以来,炒股这么长时间,也历经了股市的跌宕起伏,同时也明白了情报和方法的重要性。如果你是一个单独的散户,那么支能被那些操盘手给被收割。所以在认识了大批的金融操盘手和民间草根股神之后,我开始渐渐的了解了规律,总结出了一套选底部启动牛股的方法。

本人独创了一个选股指标方法--底部引爆指标,靠着这个方法,我开始在股市小有所获,身边很多我的股友学会后,也抓住了不少涨停牛股,就连刚开始炒股不久的新手股民都是经常抓到大涨股票。

我一直乐于向大家分享我看中的股票,有钱大家赚,之前我也向大家推荐两支股票,事实证明这两支按照我的方法寻找的股票,在这段时间开始涨起来了,身边的股友们都十分佩服我。

比如这两支股票,请各位看看。

1、九有股份

可以看出之前出现了底部引爆的提示,当我发现后,按照公式就知道应该会上涨了,就立刻购入,之后果然一路上涨,走势大好。从30号开始,在短短8天内,一共是涨了60多个百分点,四个涨停,非常给力。

2、恒立实业

最近的大热股票,熟悉股市的各位想必一定认识。自从出现底部引爆的信号起,12天内,到现在一共涨了194个百分点!一共出现了11个涨停,并且依旧有上涨的空间,十分有潜力,是一支大牛股。

各位可能不相信我,觉得我是托,觉得我是马后炮,我也不多说什么,我愿意和相信我的朋友们分享我的经验。

那么这里,是我今天早上刚刚发现的,出现了相同的底部信号的股票,我敢断言这支股票在未来一定会涨,预计会涨30个百分点以上!各位可以持续关注一下这支股票。

我自己已经买了,我推荐给各位,为了避嫌怕某些人说闲话,我就不在这里放出股票号码了。

相信我的朋友可以加我公众号(玄阳看盘)实时了解本人定期跟踪研究的几支牛股。

如果各位对于以上所讲内容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或者想要了解更多的选股方法和操作技巧的都可以及时在评论底下留言,或者私信和我交流。

文章全部个人想法,仅供各位参考!


选样街攀


此前分众传媒、巨人网络、360等中概股都是从美国退市,然后通过借壳在国内上市,市值都得到了数倍的增长,所以回归a股对于股东而言,一旦套现的话,毫无疑问数量会翻几番。这主要是相对于美股而言,a股对于知名度较高的上市公司的估值明显偏好,再加之a股投机氛围浓郁,再加之游资的追捧,这种估值溢价更容易被放大。

比如:分众传媒2013年从纳斯达克退出,市值约为35.5亿美元,2015年,借壳七喜回归A股,然后市值最高一度达到2678亿元,相比之前美股市值升值了12倍。

还有巨人网络2014年以28.68亿美元退出美股,然后借壳世纪游轮成功回归A股,2015年复牌后,市值一度高达1592亿元,相比美股市值实现了近8倍的增值。

而360从美股退市时市值只有93亿美元(约合590亿元人民币),而在去年,借壳江南嘉捷之后,总市值曾一度高达4442亿元人民币,也翻了7倍多。

所以通过这些数据就可以看出,中概率在回归a股之后,市值明显翻了很多倍,估值明显被高估,对于一些有套现需求的股东而言,回归的愿望肯定很强,而且这对于很多其它中概股的股东而言,也起到了很好的导向释放作用。而事实上,每一次中概股借壳回归a股之后,短期都是被追捧,股价走高,而后迅速回落,从这个角度来看,有一种找老实人接盘,高价迎娶的感觉,也提醒大家,以后在参与这些回归中概股的时候,要保持谨慎,控制好节奏,不要盲目去追高,否则到时候深度被套,一地鸡毛。

大家怎么看呢?认可我的回答,记得点赞支持,也谢谢关注!


侯哥财经


国内企业境外上市,主要是指在美国上市,被称为中国概念股。也就这几年吧,兴起了“海归潮”,先后有暴风科技、完美世界、世纪游轮、360等。至于为什么回归?很多人表示不理解,是不是国外混不下去了,回国“养老”来了?

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要先了解下中概股为什么不远万里跑美国上市?有一部分是为了名声,上市和不上市,纽约上市还是上海上市,给人的味道就不一样,毕竟老美是当今最发达的国家。


更多的企业是迫不得已,能在A股上市我相信很多都会留在A股,业务在国内,用户在国内,什么都方便,而且这里人好,还不差钱。但对于创业公司、科技公司想在A股上市是很不容易的。

要想在A股上市首先必须是有账面盈利的公司,这点与创业的宗旨是有差别的。A股是你赚钱才能筹钱,创业是我筹到钱才能赚钱。其次国内IPO是审批制,流程和手续比较复杂,即使审批通过也要排队,花费时间长,而企业缺钱是火烧眉毛的事,不能等死。再次是其他政策规定,典型的就是阿里巴巴,都知道他是中国企业,但他注册地不在国内,特殊的合伙人制度也不符合A股上市规定。


出走的原因,也是回归的理由。这点可以用留学很好的说明,IPO就好比大学,国内是严进宽出,要考出好成绩才能录取,国外是宽进严出,只用提交申请就可以,但能否毕业那就再说了。

去国外上大学,其实并不惬意,文化不一样,预言不一样,知名度也不一样,花的钱还是国内“父母”给的,没事联系下国内的“同学”,最终发现还是国内发展好一些。干嘛不回去呢?毕竟是留过洋、镀过金的,不管你是铁镀的还是铜镀的,只要看着金灿灿,就有要职高薪等着你,可以赚得更大更快的钱。


徐徐成翔


奇虎360股票曾经中止买卖,业界一片哗然:又一个中国企业在美国上市又退市了。

  其真实美国退市的中国企业有很多,奇虎360并不是第一个也更不是最后一个。前一段时间,聚美优品从美国退市也惹起了轩然大波,发行价22美圆,退市价7美圆。今天笔者就为你谈谈中国企业为何选择在美国上市,最后为何又频繁退市这一现象。

  近几年来在美国上市的中国企业有很多,像大家所熟习的阿里巴巴、当当、世纪佳缘、陌陌、唯品会等公司。而这些公司起初在美国上市是有缘由的。

  首先,中国上市请求企业盈利情况十分好,但这些公司正在扩张期,所以从净利润角度来讲,并不占优势,根本上前几年都是赔钱。但是将来的开展潜力是很大的,美国上市请求中,对净利润和现金流数据没有绝对请求的,所以可以上市。

  其次,美国股市面向的是全球资本市场,而且有全世界的投资者,可以募集到更多的资金。

  但中国企业又在美国频繁的退市为哪般?

  平安软件和相关产品在美国市场已受冷落

  拿360来说,中国的平安软件和相关产品在美国市场已不受热捧,资本市场对该范畴的关注点也并不在于“免费”、终究是“互联网平安公司”还是“平安互联网公司”等开展战略。关于目的用户与市场均在国内的中概股来说,在得不到国外投资者的了解和认可下,回归国内上市是自然的选择。

  难挡美国外乡巨头冲击

  近日,阿里巴巴宣布将其去年在美国成立的购物平台11Main出卖,究其缘由还是难挡美国外乡巨头冲击。这让阿里巴巴闯荡美国市场的第一步并不圆满地收场了。就连阿里巴巴这个在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所向无敌的巨无霸在美国也不好混。

欢迎点赞!关注后会有更多精彩股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